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河(中短篇小说集2009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计文君已经是一个准备好了的作家一具有艺术地理解世界的眼光和感受世界的皮肤,足够的表达欲望和耐心,能够准确敏捷地调用语言,在纷乱零散中将事物组织起来赋予精密形式的能力……

在这本书里,在计文君的才能和风格里,有一种理性与疯狂的紧张。这份紧张是计文君自己的,也是她的人物的。她的小说精密、审慎。《天河》被公认为她最好的作品,在《天河》中,她精密审慎而轻逸从容。

内容推荐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策划,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本丛书意在扶植文学新人,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创作成绩和潜力,尚未出版过文学专集的青年作家的作品均可列入备选范围。本丛书已出版11卷,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2、2004、2005、2006、2007、2008年卷已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该丛书2009年卷之《天河》,在这本书里,在计文君的才能和风格里,有一种理性与疯狂的紧张。

目录

总序:

序:计文君:也许和也许

天河

想给你的那座花园

阳羡鹅笼

鹿皮靴子

男士止步

水流向下

飞在空中的红鲫鱼

试读章节

秋依兰思忖了一下道:“有空跟他说说新本子,他是导演,你是织女嘛……”

“团里还没定,谁知道……”秋小兰遮掩着自己多少带点儿得意的喜悦。

秋依兰笑了,笑得咳嗽起来,她咳嗽着说:“谁都知道!”

秋小兰也笑了。这时苹果削好了,她把一条完整的果皮放在盘子里,拿着那只苹果,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秋依兰不吃,她也不想吃,最后,她把苹果也放进盘子,用那条苹果皮照原样围上去,孩子似的认真而又兴致盎然。

秋依兰抬手。她的手里总是抓着条手帕,手挥目送之问流连飘摇着略显夸张的柔媚,她用手帕擦了擦嘴角,说:“也该来了……”

秋依兰忽然顿住,不再往下说。秋小兰摆弄果皮的手停下了,看着那只苹果在空气中开始氧化,果肉上生出点点浅褐色。病房安静了,窗外树荫里的鸟声脆而响,滴溜乱跳的呜声滚得哪儿哪儿都是,像戏台上的花旦彩旦。

秋依兰工的是闺门旦。豫剧里的闺门旦和帅旦,都是因着一代名伶而成就的行当。顾名思义,闺门旦演的自然是闺中佳人,比大青衣柔艳,比小花旦雅致,想一想林黛玉、崔莺莺,约略就知道一二了。五七年秋依兰一出《白蛇传》,红遍豫鲁晋陕甘,一直唱进北京城。秋依兰扮出来的白娘子,真是神仙中人。扮相好,唱更好。她的气不是很足,但她聪明, “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这样平常的口诀,竞让她悟到了出神人化的程度,师傅都纳罕,百十句的大段她唱来竞比中气十足的人还要气息自如。秋依兰是被老郎神灵光罩着的。天生一副碎玉裂帛的好嗓,又被她用得温醇含蓄,行腔如酒一般醉人。旁人更无法比的是她那股亦嗔亦喜噙羞含怨的劲儿,端庄的底子上自有妩媚流光溢彩、勾魂摄魄。团里刻薄人的话,别人是人演妖精戏,秋依兰是妖精演人戏,怎么比?

秋依兰不怕做“妖精”,秋小兰怕。不过也没人会把秋小兰说成妖精,短发削至耳朵,冬天夹克夏天T恤,永远的牛仔裤,小兰倒像个俊美的男孩子。

可秋小兰毕竟是秋依兰的亲侄女,老话说,侄女仿姑,外甥仿舅,裹在中性装扮里的秋小兰依旧袅袅婷婷。她挣不脱连着秋依兰的血脉,何况,她还是秋依兰的衣钵传人。

小兰五岁就跟着姑妈开始学戏了,她自小就乖,不用打不用骂,小小的一个人在秋依兰的小院里转着圈踢腿,一转就是一下午,阳光在墙上摇着斑驳的树叶的影子,她懵懂地想着遥远的美若仙境的舞台。

有人说秋小兰命好,秋依兰就是她的好命;也有人说她命不好,该有的全有了,可熬到三十有三了,好时候眼看要过,还是不上不下难成气候。

命好和不好是从结果上说的,还有更高明的说法,比如当年唱须生、如今成了团长的周祥甫就说,秋小兰的命太软,什么都扛不住。多小的事搁她命里弄不好就是道越不过去的坎儿:而秋依兰,那就是老话里说的,“命硬撞得天鼓响”。秋依兰弱的是姿态,烈的是心性。老天爷把她摁到烂泥里,她都能在烂泥里开出香飘千里的花来。

姑妈昔日的苦难和辉煌,小兰感觉是缥缈的传说,关于姑妈的真实记忆,是从部队大院里的那个小院开始的。姑妈是个美丽得惊人的女人,不年轻了,可她丝毫不衰老,像勃勃开在院子里的那些紫红色花朵巨大的花。那花不会枯萎凋谢,开够了,带着花萼一下就掉在了地上,就是掉在地上,花朵依然完整美丽。

姑父比姑妈大二十七岁,历史证明了秋依兰当初的果敢是英明的,这个当年有着正团职务的中年军人好歹庇护了她快二十年,让十七岁成角儿的秋依兰不残不废地熬到了“文革”后新编大戏《天河配》开锣的时候。年届不惑的秋依兰脱掉打着补丁的样板戏服,重新换上云裳霓裙,依旧还是仙女。  小兰印象中的姑父,是个穿着白衬衣绿军裤的老爷爷,雪白的头发很短,一根根在头上站着,手里握着根油亮的藤制拐杖。秋小兰给他拿报纸不得不走近他的时候,就垂着眼睛始终警惕地看那根拐杖,生怕它会挥过来。

姑父挥动拐杖也没固定的原因,有时候正吃饭一抬眼,看见秋依兰翘起兰花指拿馒头,那根藤拐杖隔着桌子就砸过来。姑妈立刻拉着小兰往屋里跑,小兰躲到床下,而秋依兰是躲不掉的,她拼命护住自己的脸,像刺猬似的缩成一团,把脊背交给丈夫去抽。好在这样的暴打像夏日雷雨一样持续不长,但后面会有长长的满是脏话的咒骂。这时秋依兰仍像个刺猬似的缩着不动。年幼的小兰在床下哆嗦,像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羞耻恐惧。小兰连哭都哭不出,只觉得胸腔脖子一抽一抽地剧烈疼痛。小兰曾经咬破过一次嘴唇,姑妈告诉她,嘴是用来唱戏的,要知道爱惜。后来,小兰就把床下自己棉鞋的鞋帮塞进嘴里咬着。

终于咒骂停止了,外面没了动静,秋依兰开始伸展四肢,把小兰从床下面叫出来,让小兰给她往背上擦药,擦的是一种气味浓烈的药油。至今秋小兰一直不能闻红花油的味道,闻到喉头就会出现窒息般的疼痛。姑妈挨过打不哭,总是冷笑。到了戏台上,她还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目流连巧笑嫣然的仙女,带着红花油气味的仙女。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姑父又一次暴打姑妈的时候突发中风,就瘫在了床上。姑妈一下子变了,娇弱柔媚得像戏台上的莺莺小姐,成天在家娇滴滴拖着腔叫小兰,小兰。叫小兰也不为什么,有时候叫过来抱着小兰亲,咯咯地笑。

小兰没有姑妈那么坚强的神经,瘫在床上的姑父更让她感到恐惧,就连姑父房门打开时,猛地散出的那股腥腻腻臊乎乎的味道,小兰要是闻到,恶心的同时还会浑身一凛。

姑父死在一九八六年。小兰在上戏校。上戏校的小兰并不快乐,谁让她叫秋小兰呢?花名册上这三个字已经让人对她另眼相看了,后来有人说她大眼睛尖下巴,就像动画片里的“花仙子”。被男生叫成花仙子的小兰,成天沉默寡言,别的女生觉得她傲,自然也不来巴结,撇得小兰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打水吃饭。于是小兰就经常逃学,反正她有姑妈。姑妈要是忙着演出,小兰就一个人在家看书练功。秋小兰喜欢一个人在姑妈的院子里练功。

姑父死后,姑妈和前房儿女就断了来往。姑妈和小兰两个人过日子,间或姑妈会请一堆朋友来玩,这些朋友很有趣,小兰喜欢有他们的夜晚。当然还有另外的夜晚,有单独来的男客人,这时小兰总是早早地去睡了。她在睡梦中有时候听见姑妈在唱戏,有时候听见姑妈在哭泣……某个清晨,小兰从姑妈半开着的卧室门看见姑妈玉体横陈在地板上,宿醉未醒,凌乱的被子从床上耷拉下来,光着身子的姑妈可能感到了冷,身子蜷缩了一下,却仍没醒,那个男客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

秋小兰一步步退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去了,她把冰凉的双腿抱起来,抵在一天天饱满起来的乳房上,突然她受惊地把腿伸直了,哗地拉过被子蒙严了身体,膨胀的青春的身子越长越沉重,越长越可怕,小兰拖着它可怎么办呀?P2-5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l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河(中短篇小说集2009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计文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1218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