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喜欢用基本的生活常识、基本的恐惧感与人性的分析来指导在投资领域的活动。他认为投资成功的秘诀是寻找那些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巴菲特以其超人的智慧,区分出市场中永恒的法则与多变的因素,使投资成为一种理性光辉下的行为。可以说,在投资领域,还没有哪个人能够赢得比巴菲特更多的尊敬。在投资界人们称巴菲特为“股神”,并形成了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内容推荐

从2000年起,为了资助穷困者和无家可归者,巴菲特向全球推出了“午餐约会”计划。对一位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零距离接触巴菲特的最好时机。为了抓住一次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投资者们互相竞价,让“午餐约会”计划成了一个拍卖品。2003年,“午餐约会”计划被拍到25.01万美元,2005年达到35.11万美元,现在这个计划则高达168万美元。

当然,巴菲特不会给每一位投资者这样的机会。怎么办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然后参加股东大会。据说,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股东大会都吸引了很多人,目的就是聆听巴菲特的只言片语,毕竟投资大师的话总是醍醐灌顶。

目录

思维1:止损——赚钱而不要赔钱

 一号投资法则:拒绝损失,保存实力

 规避风险:零风险是最好的投资

 安全边际:成功投资的基石

思维2:投资准则——投资战无不胜的法宝

 企业准则: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公司

 管理准则:管理层是否诚实

 财务准则:市场成长与保留盈余一致

 市场准则:正确评价目标公司

思维3:投资时机——好的时机等于成功的一半

 投资时机:好的时机等于成功的一半

 危机企业:大公司出现危机时,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通货膨胀:灾难背后的福音

 逆势投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投资与投机: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投资与赌博:投资不是赌博

思维4:退出机制——卖出靠决心

 投资标准:如果不再符合投资标准就把它卖掉

 犯错误:在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时,要退出

 卖空:赚钱的同时也要谨慎

思维5:选股——好的企业才会有好的回报

 企业分析:把自己当做企业分析家

 选股1:最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增加投资的公司

 选股2:捕获稀少而又快速移动的大象

 选股3:用黄金法则寻找超级明星企业

 选股4: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选股5:企业美誉度比有形资产更值钱

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

 集中投资:把鸡蛋放人同一个篮子,然后小心地看管

 风险评估:发挥集中投资威力的关键

 投资回报: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

 概率预测:集中投资的核心

思维7:长期持有——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多

 长期持有: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

 复利:长期持有复利威力更大

 税制与投资哲学:长期持有的另一个秘密

思维8:套利——巴菲特的秘密武器

 套利:比短线投资获利更多

 套利条件:什么样的股票适合套利

 套利公式:规避套利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思维9:市场——市场不是向导,是权益买卖的场所

 市场:市场不是向导,是权益买卖的场所

 市场有效理论:如果市场总是有效,我就只能以乞讨为生

 经济形势:担心经济形势就是浪费时间

 股价波动:股价波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

 多头与空头市场:忽视所谓的多头和空头市场

 市场预测: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思维10:理性投资(一):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必备素质

 能力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资

 科技股:高科技企业是最难理解的

 保险业:理性对待保险业

 独立思考:了解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不能代替思考

 简单与复杂: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思维11:理性投资(二):永远保持平和心态

 平和心态: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市场情绪:利用市场情绪把握投资机遇

 情商与智商:投资不仅仅靠智商,重要的是情商

 理论与实践:实践远比理论更重要

思维12:固定收益证券——普通股的替代品

 固定收益证券:普通股的替代品

 垃圾债券:当价格是发行价一个小零头时,垃圾债券仍是一座矿区

 可转换优先股:如果缺乏预见性,不妨选择可转换优先股

思维13:影响巴菲特投资思维的三位投资大师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投资顾问——菲利普·费雪

 查理·芒格

附录1:巴菲特其他投资思维

附录2:对话巴菲特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从1965年到2006年,虽然在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三个熊市,并遭遇了三次全美经济危机,但巴菲特的合伙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收益却始终保持在23.5%以上。这么辉煌的业绩被人称为奇迹。在人们向巴菲特请教成功秘诀时,巴菲特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也就是说,投资首先要保存实力,不能出现大亏损。现在这句话已经被华尔街人称为经典的“一号投资法则”。他们认为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连踏上华尔街土地的资格也没有。

巴菲特很清楚这样一个算术公式:如果你投资1美元,赔了50美分,那么你手上就只剩下一半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你才能回到起点。事实也是这样。在投资中,如果你损失了20%的本金,那么你必须要赚回25%,才刚好回本。如果你损失了50%的本金。那么你就必须赚回100%,才能回本。你连本钱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挣钱呢?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非常清楚这个道理,相信其他投资人对这点也不陌生。所以,投资者在投资生涯中一定要做到永远不要损失。事实上,,永不亏损是很难做到的,但作为投资者来说,这是最高的也是最安全的境界。

投资界的另一位大师——乔治·索罗斯也非常赞同巴菲特的这个观点,他说:“先生存,再赚钱!”在市场中,生存是指保住资本。也就是说,获利的前提是:拒绝损失,保存实力。

可是,大部分投资者却将这个次序颠倒了,人们只看到犹如镜花水月的收益,尚未到手的巨大利润,却忽视了安全的基础。就像一个人只看到万丈深谷的对面长满了香甜的果子,却没有注意脚下的独木桥是否结实。所以,追求收益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不然那些建立在沙滩上的漂亮别墅很快就会被潮水卷走了。

不把“拒绝损失,保存实力”设为第一目标的投资者会有什么下场呢?那就是,在他的投资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让他所有的财富能瞬间化为乌有。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投资界,一次大亏毁掉前面99次的利润,是屡见不鲜的。

谁都明白,股市是个高风险之地,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谁都不敢也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都是盈利的,换句话说,在投资中出现损失是在所难免的。那么,一旦出现赔钱的迹象该怎么办呢?那就是。立即执行巴菲特的一号投资法则:拒绝损失,保存实力,实施止损措施。

当然,我们也不能曲解了巴菲特的意思,将“拒绝损失,保存实力,实施止损措施”作为第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不投资,因为利润和损失是相关的,永不冒险也决定了你永远不会赚钱。巴菲特说:“事实上,只要你对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感觉良好。你应该对价格下挫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种能使你的股票获利的方式。”

止损,在英文中表述为stop loss,意思是控制损失。很多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字,但要想在投资中获利就必须控制损失。因为在股市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既精通技术分析,也曾在多次的投资活动中取得赫赫战果,但结果却是穷困不堪。原因就在于他们过度自信,没有及时止损,结果一次失手造成重大损失,从此一蹶不振。

在止损方面,世界上出色的投资者都会遵循一个有用且简单的交易法则——鳄鱼法则。为什么这条法则叫“鳄鱼法则”呢?因为这条法则源自于鳄鱼的吞噬方式:在自然界,鳄鱼的吞噬非常特别,猎物被鳄鱼咬住后。越使劲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假如你在外面旅游时,不小心被鳄鱼咬住了一条腿,此时鳄鱼不会马上使尽全身的力气把你的腿咬下来吃掉,而是等待着你的挣扎。如果你试图想用你的手臂掰开鳄鱼强有力的上下颚,拔出你的腿。那么,鳄鱼就会趁机咬住你的腿与手臂。你愈挣扎。就陷得越深。所以,当你的运气相当差,不幸被鳄鱼咬住后,你务必要记住:你唯一生存的机会便是牺牲那条腿。把这个法则用到股市上就是:当你知道自己犯错误时,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即了结出场,不可找其他借口、心存侥幸、强调理由或采取其他任何行动。也就是当你所持的股票出现亏损时,而你对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又没有信心,那么你就要实施止损措施,保存实力。

然而,很多投资者还是犯这样的错误:满脑子都是买进某只股票后赚钱出局,很少主动在适当的亏损位置止损平仓走人。他们认定股市能让他们快速致富,把风险抛在脑后。这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在出现损失后,投资者仍然心存侥幸,总希望不久就会强劲反弹,止损位置一改再改。更可怕的是,有些投资者为了挽回损失,在出现损失后还逆势加仓,企图孤注一掷。当反弹迟迟没有出现时,他们的内心则更不愿意亏本卖出。于是,日复一日地在期待反弹中等待。结果,本来只要止损就能降低亏损,而由于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自己的本金越亏越多。

为了保住本金投资者要止损,为了心理健康投资者更要止损。心理学家通过多项试验证明,损失带给投资者的痛苦,远比同样的获利所得到的快乐强烈得多。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东西都十分的珍惜,尤其是金钱。当一个人在投资中出现大的亏损时,为了不让自己的财富打水漂,于是内心出现一种尽力挽回损失的潜意识,这种心理在投资活动中表现出来就是对损失的强烈厌恶,只要亏损一点点,心里就不能忍受,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不正常。

为了让投资者真正认识到止损的重要性,巴菲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设有这样两位投资者,他们的本金都是10万美元,不同的是,一个投资者的分析准确率为40%左右,每次的风险控制在2%,另一个投资者的分析准确率为80%左右,每次的风险控制在20%,谁能够在投资中更长久地生存呢?表面看来,后者胜算更大一些,但实际上后者往往不如前者表现得好。为什么呢?假设前者在十次交易中有有六次亏损四次盈利,损失了1.2万美元;后者在十次交易中有两次亏损八次盈利损失了4万美元。所以,在亏损额相差2.8万的情况下,后者要想与前者保持一样的业绩,就必须多盈利2.8万美元,而这必须是在后者先盈利后才有可能做到。因为如果后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投资时出现损失,那么他的本金就只有6万美元,在资金量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去增值2.8万元的利润,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投资中,如果某位投资人不能有效的实施止损措施和控制风险,即使他的分析准确率再高,也不一定有好的业绩表现。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人并获得丰厚的收益,就要牢记巴菲特的一号投资法则,让它成为你投资的基石。

P3-6

序言

200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推出了2008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巴菲特以620亿美元位列榜首。然而,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途径与那些石油大王、房地产大亨、船王以及强盗式的富商截然不同。他以100美元起家。仅仅通过投资股票和企业并购成为富豪榜首的第一人。毫无疑问,在投资企业和股票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所有人眼中,巴菲特就是活财神。他的旗舰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取得的成就更是独一无二。40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收益,平均每年都保持近23.5%的增长,而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大约为10%。安迪·基尔帕特里克曾经这样说:“如果你在1956年把l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2003年)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而且这还是税后收入。”巴菲特的这些骄人业绩令那些自认为自己在投资方面造诣颇深的华尔街人望尘莫及。

投资领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作为大师的巴菲特和其他人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不光通晓规则,而且深谙规则背后隐藏的道理。他喜欢用基本的生活常识、基本的恐惧感与人性的分析来指导在投资领域的活动。他认为投资成功的秘诀是寻找那些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巴菲特以其超人的智慧,区分出市场中永恒的法则与多变的因素,使投资成为一种理性光辉下的行为。可以说,在投资领域。还没有哪个人能够赢得比巴菲特更多的尊敬。在投资界人们称巴菲特为“股神”,并形成了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从2000年起,为了资助穷困者和无家可归者,巴菲特向全球推出了“午餐约会”计划。对一位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零距离接触巴菲特的最好时机。为了抓住一次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投资者们互相竞价,让“午餐约会”计划成了一个拍卖品。2003年,“午餐约会”计划被拍到25.01万美元,2005年达到35.11万美元,现在这个计划则高达168万美元。

当然,巴菲特不会给每一位投资者这样的机会。惟一的有效途径是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然后参加股东大会。据说,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股东大会都吸引了很多人,目的就是聆听巴菲特的只言片语,毕竟投资大师的话总是醍醐灌顶。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花费得起这样的巨款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以及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股约1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股票),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不受时空的限制,与巴菲特零距离的接触。更多的“巴菲特迷”们只能通过现代传媒工具,了解巴菲特投资心得的点点滴滴。

令人遗憾的是,巴菲特自己没有著书立说。尽管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巴菲特,并编著成书,但这是不是巴菲特真正的思维呢?令人怀疑。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仅仅背下巴菲特的格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他的思维方式中进行深层次的总结。

后记

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巴菲特——一个取得如此伟大投资业绩的投资大师。应该值得所有投资者学习和研究。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比尔·盖茨曾说:“……沃伦·巴菲特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要做到这一点,只将他的格言铭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他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来。”

当然,一本好书的出版注定要熔铸很多人的努力,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刘平、张津津、汤文、邹琴、王礼梅、刘国雄等朋友在本书策划、编辑过程中的帮助。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及资料,在此也深表谢意。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的投资者带来最有益的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伯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16332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4.8
丛书名
印张 2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