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的情缘
内容
编辑推荐

文洁若先生是日本文学研究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汉族,原籍贵阳,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9月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任助编。1951年3月,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编审。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客座教授,在东京东洋大学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

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洁若先生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我印象中的巴金老人》、《乔伊斯在中国》、《鲁迅与大江健三郎》、《池田大作怀念周恩来总理》、《沉痛悼念丸山异先生——中国人民的朋友、萧乾的知己》、《忆萧乾(一)》、《忆萧乾(二)》、《萧乾和他的母亲》、《萧乾:贵阳的女婿》、《萧乾与朋友福斯特》、《萧桐的路》、《王恩良:把《西游记》引进美国的中国人》等。

目录

忆冰心

严复孙女严倚云

抗日英雄刘粹刚

他把光和热洒向人间——祝贺巴金百岁华诞 

我印象中的巴金老人

乔伊斯在中国

鲁迅与大江健三郎

池田大作怀念周恩来总理

沉痛悼念丸山异先生——中国人民的朋友、萧乾的知己 

忆萧乾(一) 

忆萧乾(二) 

萧乾和他的母亲

萧乾:贵阳的女婿

萧乾与朋友福斯特

萧桐的路

王恩良:把《西游记》引进美国的中国人

福建人张莉的西藏情结——一个汉族姑娘和她的九十八个藏族学生 

萧乾和史迪威将军之女——建立在两条公路上的跨国友谊

反思张纯如——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有感

萧乾与女儿荔子

上海印象

我心中的周庄

难忘五台山

咸宁:从沼泽地到文化村

为新世纪擂鼓——记日本鼓童演奏团音乐会 

话说《五重塔》——中目文化交流的一段插曲 

独自纵情地舞

我的读书生涯

我的笔名 

我的一九四五年

我的一九七八年

从日本找回来的一张“全家福”

杏林可冀

萧乾在上海的日子

萧乾与副刊

纪念萧乾创办《中国简报》七十周年l

萧乾逸事

萧乾与《大公报》

萧乾与《世纪》

《萧乾全集》问世有感

一生的情缘 

跨越海峡两岸的希望工程

我与《解放日报》的不解之缘 

静与天游赏桐溪

试读章节

由于有四个姐姐,我还没上学,就认得了不少字,背会了几十首唐诗。六岁入孔德学校一年级,回家后就到中院的东厢房找书看。一本国文课本中的题目叫《寂寞》的故事把我吸引住了,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叫冰心。大姐告诉我,冰心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女作家,曾在中剪子巷住过。当时我们一家人住在祖父留下的北剪子巷桃条胡同三号的四合院里。从西口出去,朝南一拐,步行十几米,就是中剪子巷北口。大姐领着我在中剪子巷十四号的三合院外面伫立片刻。那是1933年,冰心早就搬走了。

转年7月,父亲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接到日本去,大姐、三姐入东京芝区白光町的圣心学院,攻读英文、法文,我们四个小的,就近上麻布小学及附属幼儿园。两年后回国,大姐、三姐进的是交道口的崇慈女中,两个弟弟进崇实小学。四姐和我插班入东单头条的日本小学。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要经过中剪子巷。

八年抗战,我是在沦陷区度过的。幸而1939年以后,兄弟姐妹六人都入了辅仁大学或其附属中学。这是一座天主教大学,抗战时期担任辅仁校务长的雷冕神父是德国人,罗马宗座驻华代表蔡宁红衣大主教是意大利人。德、意、日成为轴心国,辅仁就成了当时北平教育界的一方净土。教国语的张老师鼓励我们读鲁迅、冰心、巴金的作品。大姐看到幼妹能欣赏冰心的佳作,非常高兴,还借来了一本《寄小读者》给我看。

之后,大姐又不遗余力地为我提供冰心的作品。其中包括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分》、《冬儿姑娘》、《超人》,人物小品《记萨镇冰先生》,散文《笑》,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5年日寇投降。1946年西南联大最后一次联合招生,国文考试的题目是《学校与社会》。我之能考上清华大学,与喜欢读鲁迅、冰心、巴金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有很大关系。他们三位都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他们留下的艺术珍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冰心得天独厚,智慧超常。母亲叫杨福慈,曾一连生了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世家出生的她,白四岁起就培养独生女婉莹读书。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1900年10月5日冰心呱呱落地时,他作为首屈一指的德国造军舰“海圻”的副舰长(舰长由北洋水师帮统、海军副将萨镇冰兼任),正在海上执行任务。1901年5月,谢葆璋让老父亲谢銮恩、老姨太和妻子儿女从福州迁到上海定居,以便多一些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因为上海是个大港口,军舰隔三差五地就会驶到那里停泊一次。1903年,谢葆璋奉命赴山东烟台,创办海军训『练营。他把妻子儿女接了去,其他人返回福州。全家在市内的海军采办厅住了一阵子,后来搬到烟台东山坡上的一所海军医院去寄居。从医院的走廊往东望,就是烟波浩渺的大海。冰心的舅舅杨子敬来帮谢葆璋做文书,也把家属接来了。他是一位同盟会会员,经常接到从南方或日本寄来的《天讨》一类禁书。

1910年,海军大臣载洵到烟台海军学校视察,回京后派北京贵胄学校的二十名满族学生到海军学校学习。翌年,在春季运动会上,满汉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了。有人在北京上告谢葆璋是“乱党”,学生中有同盟会员,校图书馆订了《民呼报》等。来查办此事者劝谢辞职。为了确保身家性命,谢葆璋只好递辞呈,送家眷回故里。当年10月,路经上海时,传来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上海的群众掀起了参军和募饷的活动。杨福慈把首饰换成洋钱,踊跃捐献,小婉莹也把自己存下的十块压岁钱送到《申报》馆去捐献。

全家人在家乡待了两年,谢婉莹入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祖父告诉她,谢家先辈世居福建长乐县横岭,曾祖父因不识字而受过骗,于是咬紧牙关让祖父受教育,婉莹是谢家头一个受教育的女孩子。

1913年,谢葆璋奉命到北京担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婉莹入了贝满-女子中学。她在中剪子巷十四号的三合院里一直住到1923年赴美留学。七十年后,1993年1月23日,九十三岁高龄的冰心发表了《我的家在哪里?》,其中有这么一段: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了自己在大街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只有住着我的母亲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冰心在中剪子巷这座三合院里住了十年,这十年间,她念完了大学,发表了一批小说、杂感、论文、诗、报道、散文,成了耀眼的文坛新星。自从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她就署名冰心了。P1-3

序言

这个集子里收了四十七篇文章,《救救森林》是在北京医院病房里照看萧乾时一挥而就,其余的均写于他逝世以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热潮中,终于编好。老伴儿一直巴望能进入21世纪,他驾鹤西去后,我十年如一日,依旧用手中秃笔来表达自己对理想执著的憧憬与追求。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

1936年,我父亲四十三岁就被迫“下岗”。而我呢,工作到八十三岁还闲不下来。这正说明,我国在蓬蓬勃勃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也会像萧乾那样,“写到不能拿笔的那一天”。

感谢责任编辑鲍广丽女士的精心策划和我的忘年交王龙小友的协助,此书得以及时付梓。

2010年1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的情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洁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601303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