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6型人格
内容
编辑推荐

古希腊的哲人说过:比认识世界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裴钰的这本新作用现代文化心理学的剃刀,解析了中国文化性格的遗传密码。

作为中国人,看了这本书,你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风格。

内容推荐

16型人格,是瑞士哲学家荣格创立的性格类型分析理论,以其自身科学的实证和完备的逻辑体系风靡世界。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原型决定文明的本质魅力。本书作者裴钰在国内第一次用16型人格方法,深刻破译了中国人的性格密码,全面解读中国文化的原型秘密。王安石、曾国藩、李清照的性格分析;哪吒传说的弑父解析;海岩和残雪小说的性格解读;项羽被自己的性格“杀死”;林徽因为何拒绝徐志摩;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所蕴含的惊天之谜……本书是破解中国人和文明的性格密钥,为你提供全新的角度,全面反思你周围的朋友、同事和文化环境。

目录

第1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

 1.性格分析的历史/2

口知人知面不知心/2

口史湘云的“憨”,吴用的“智”/5

口京剧脸谱的性格分析/7

口君子与小人——儒家的人格分析法/12

口千古人心之谜:汪精卫和李林甫/16

 2.文明背后的性格原型/20

口性格决定命运/20

口唐代诗人贾岛的职业态度/23

口性格类型的两大特征/24

口性格类型能改变吗?/25

口荣格的面具,庄子的愤怒/27

口人格悲剧:宋襄公的“仁义”之败/29

口《玉观音》里的人格“暗影”/32

 3.在起点上,抉择你的人生/36

口李清照:阿妮姆斯型人格/36

口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离婚/38

口职场里的性格分布/39

口找到心灵的“根”/42

第2章 八种气质行为

 1.荣格“化”石,还是石“化”荣格?/44

 2.弑父、仇父,哪吒和俄狄浦斯/44

口神谕下的哪吒弑父/45

口弑父为什么是合理的?/46

口弑父深处的仇父情结/47

口“哪吒”即在你心/48

 3.四个“性格类型组”/49

口内向型与外向型/49

口独立型与依赖型/49

口理智型与情感型/49

口实感型与直觉型/49

 4.八种气质行为/49

口交际的分野——内向型(I)与外向型(E)/50

口性情的松紧——独立型(J)和依赖型(P)/53

口决定的奥秘——理智型(T)和情感型(F)/56

口感知的风格——实感型(S)和直觉型(N)/58

口八种气质行为类型图/61

 5.四种人性气质/62

 6.鉴定性格的基本方法/64

口尤二姐之死的性格原因/64

口区分外向型和内向型/65

口判断独立型和依赖型/66

口划分实感型和直觉型/67

口定位理智型和情感型/67

 7.王安石为何追悔莫及/68

口最不可能的背叛/68

口王安石和吕惠卿的性格解析/69

口司马光的死对头/70

口依赖型:背叛的性格基因/71

第3章 16型人格解析

 1.李世民的“知心魔法”/74

 2.内向执著型(ISTJ):坚持原则、勇担责任/75

口硬脖子的小县令/75

口性格解析/76

口宁死不下床的张昭/78

 3.内向谨慎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0

口笔头奴的“小算盘”/80

口性格解析/80

口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累/82

 4.温和细心型(INFJ):解脱清香本无染/83

口白衣卿相的心底有多宽/83

口性格解析/84

口一辈子翻不了身/86

  5.敏锐独立型(INTJ):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87

口王安石的性格分析/87

口性格解析/89

口讨人嫌的唐朝男/91

  6.稳健执著型(ISTTP):稳健的冒险家/91

口他回绝了皇帝的提亲/91

口性格解析/92

口两脚狐的男人/93

  7.沉着冷静型(ISFP):握蛇骑虎,中流砥柱/94

口打碎公主车驾的臣子/94

口性格解析/95

口危难之际,握蛇骑虎/96

 8.深思熟虑型(INFP):让梦想照进

现实/98

口朱熹的圣人梦/98

口性格解析,100

口晚年汉武帝为何热爱和平/101

 9.细腻敏锐型(INTP):漩涡里的弄潮儿/102

口永远身在旋涡中的梁启超/102

口性格解析/104

口历史上最邪门的战斗/105

 10.率真情感型(ESTP):可爱可敬的“捣蛋鬼”/105

口韩愈:中国第一“捣蛋鬼”/105

口性格解析/107

口炒掉皇帝的当朝宰相/109

 11.开朗飘逸型(ESFP):四海之内皆兄弟/109

口曾国藩的人脉风景/109

口性格解析/111

口大清朝的桃园三结义/113

 12.谨慎小心型(ENFP):逆水行舟的

实干家/115

口绝无仅有的“上昏下清”/115

口性格解析/116

口最麻烦的移风易俗/118

 13.外向敏感型(E:NTP):苦难人生里的海燕/119

口唐伯虎:黛玉葬花的生活原型/119

口性格解析/120

口项羽是被性格“谋杀”的/122

 14.外向奋发型(ESTJ):游刃有余的性格魅力/123

口让贪官污吏闻风而逃的人/123

口性格解析/124

口陶侃做事:曹操+诸葛亮/125

 15.雷厉风行型(ESFJ):奸雄向左,豪杰向右/126

口曹操的成功性格/127

口性格解析/128

口历史上最荒唐的民间起义/129

 16.积极行动型(ENFJ):天之骄子,牛人榜样/130

口孟子:把“牛人”进行到底/130

口性格解析/132

口王猛:真正的牛人宰相/134

 17.积极敏锐型(ENTJ):只有掌握了世界,世界才会让他们心安/136

口明成祖实现了“伟人梦”/136

口性格解析/137

口历史人物的16型人格分布/1 38

第4章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1.文艺的心灵本质,142

口作品划分:心理型和幻觉型/142

口艺术家是文艺创作的“反应体”/144

口文艺创作中的“性格囚徒”/144

口文化的根本魅力是“原型”/146

 2.中国绘画的“原型”探索/147

口《清明上河图》的情怀谜底/147

口《千里江山图》中的文化原型/149

口《富春山居图》的天人合一/150

口《汉宫春晓图》:中国式的无意识杰作/150

 3.中国文学的“无意识”发现/154

口黄帝:中国文化的核心原型之一/154

口残雪的小说,寻觅的鸟笼/155

口诗歌里的无意识:春暖花开的缺口/157

 4.历史,是一部成长史/160

口《孙子兵法》:最伟大的垃圾书/160

口“大一统”的原始意象/161

口中国的国家性格:三千年的中国,三十岁的心/162

第5章 孝道里的性格密码

 1.父母和子女也有“七年之痒”/168

 2.父母和子女的性格冲突/169

口唐朝三代皇帝的性格冲突/169

口外向型和内向型:捣乱的爸妈,胡闹的孩子/171

口独立型和依赖型:强势的父母,倔强的子女/172

口理智型和情感型:家庭里的“性别错乱”/174

口实感型和直觉型:谁是包青天?/175

口“孝道”隐含性格冲突/177

 3.孩子学习的性格驱动力/177

口优秀的高中生,到底是什么样的/178

口大学专业上的性格分布/180

第6章 剪不断的情愁,理还乱的性格

 1.分歧和吵架,都是好事情/184

口恋人间出现分歧,其实挺好的/184

口吵架是个好事情/185

 2.情感苦恼的情形和感受/186

 3.婚姻冲突的性格根源/187

 4.夫妻间的性格缘分/191

口夫妻间的性格搭配/192

口择偶的“性格标准”/194

  5.徐志摩的归宿:林徽因和陆小曼/195

口林徽因为什么拒绝徐志摩?/196

口陆小曼为何接纳了徐志摩?/199

口悼志摩:两个女人的悲伤如此不同/202

第7章 性格如此多娇,引江山大业竞折腰

 1.职场里的成功人格/208

口医生白大褂里的性格秘密/208

口经贸人员的成功性格/209

口“才子”的性格分布/210

口优秀的工程师,性格分布/210

口画家的性格背面/211

口娱乐明星的性格基因/212

口性格第一,薪水第二/213

 2.职场16型人格的应用/214

口性格塑造高效率的团队/214

口团队和谐的性格钥匙/215

口人尽其才,就是人尽其“性格”/216

口5个用途:招聘、考核、组织、培训、服务/217

后记/219

试读章节

□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性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复杂性,第二是矛盾性,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极其精辟。一个人的表情、谈吐、举止、行为等,都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欺骗他人。人性不仅复杂,而且,一个人的真实意图还常常会通过彼此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公元前后的王莽(前45年—23年 第,就是一个性格典型,他的性格集中了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双重特点。

西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 第38岁的王莽被西汉朝廷授大司马,开始执掌朝政,有一天,王莽的母亲生病了,公卿列侯纷纷派遣夫人到王莽家中探视老人病情,王莽的夫人到门外迎接这些高官夫人,史书上记载王莽夫人“衣不曳地,布蔽膝”,穿着非常寒酸,破败不堪,众夫人都错把王妻当做是王府家的女佣了,当王莽妻子说出真实身份,高官夫人们无不大惊,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百姓都感叹王莽为官清廉,为人朴素。

王莽的二儿子叫王获,一次,王获杀了自己的家奴,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汉朝的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家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是,王莽却大公无私,毅然逼王获自杀,为冤死的奴隶偿命,这在当时成了轰动全国的义举,朝野上下无不赞叹王莽为人的崇高。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第,郡国大旱,蝗虫肆虐,老百姓多流离失所,王莽为灾民无偿捐出钱百万,良田三十顷,在长安城,王莽为灾民设立二百个灾民居住区,让颠沛流离的穷人安定下来。以后,每当遇到水旱灾害,王莽就吃素,拒绝吃肉。太后知道了,就派人对王莽说:你吃素食,可见你和受灾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等收成好了,你一定要吃肉,为国家社稷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王莽为人朴素,做事低调,严于律己,赈济穷苦人民,总是建议太后多到长安城周边的郊区巡视,慰问孤儿、寡妇和贞妇。每到一个区县,就赈济最贫困的百姓家庭,大量布施钱币、衣服、牛肉、美酒等,年年如此,形成亲民的惯例,获得了民间极高的赞誉。再加上他不善于表达,在交流中总是倾听他人的意见,隐藏自己的观点,给他人留下“宽厚、开阔”的好印象。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也有很好的口碑。

其时,上到皇室,下到百姓,都认为王莽是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厚道人、仁心之人。后来,王莽篡夺了西汉政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莽因汉承平之业,库府百官之富,百蛮宾服,天下晏然。”意思是,王莽政权承接了西汉的太平之世,国家富足,边疆巩固。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有一个太平盛世的时代,这个人过去因为百姓受灾,就会素食不吃肉,和灾民甘苦同当,如今,做了皇帝,肯定会施仁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历史的发展偏偏是南辕北辙的,王莽在顺利地篡夺了全国政权,掌握了无与伦比的权力之后,却彻底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另一面,压抑、伪装、掩盖已久的贪婪和狂暴。

比如,这位爱民的皇帝进行国家金融改革,改革货币制度,有一个根本原则:以小易大,以轻易重,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巧取豪夺。比如,在第一次币制改革时,政府以新铸的重12铢的大泉兑换50枚五铢钱,也就是政府用一块钱来换老百姓20块钱,将近二十倍的利差兑换新币,一夜之间,全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个人财产一下子缩水了20倍,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

当时他的大臣就对他直言相告,在他的统治下,“民有七亡”—— 水旱为灾,县官重责,贪吏受取,豪强蚕食,苛吏徭役,男女遮迣,盗贼劫略。不仅如此,还有“民有七死”,分别是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亡辜,盗贼横发,怨雠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这样的日子,老百姓是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国家到了末路穷途,生活到了濒死绝境,人们才恍然大悟,尤其是过去衷心拥护王莽的人们,才发现原来过去的老实人却是最奸诈的人,过去最爱民的人,却是对老百姓最残暴的虎狼之徒。

有句话叫“人心不相远也”,意思是人们的心灵距离不远,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实际上,人心距离得实在是太远了!王莽前半生大仁大义、大忠大孝,后半生却残暴至极,把一个太平国家搞成人间地狱。王莽的性格,集中了太多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谁也搞不清他的性格中最真实的一面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人性中复杂的一面,也是矛盾的一面。

人性虽然是复杂和矛盾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依旧在不懈地努力,以求解开人们的性格密码,能够及时地识破大大小小的“王莽”。虽然,“性格分析”是个崭新的名词,但破解性格的研究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久远的历史传统,是全球各个地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见到一个人,我们总是会去猜测他的性格、脾气和品性等方面的信息,比如,家长为子女介绍恋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招收新员工,情人们的恋爱交往,公司人的职场升迁……这些方面,都需要对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做详细地了解、认定和洞察,然后,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性格类型做出精准的判断和把握,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遭遇的困境,才能增加信心以应对未来方方面面的挑战。

“性格分析”诚然意义重大,但并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性格分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人知面不知心,看到一个人长得怎么样很容易,可是对一个人性格和心思的把握,实在太难了!本书就是要为大家破解“知心”之法,既知他人之心,又能知自己之心,知己知彼,为自己的现实境遇开辟新的道路。

在现代心理学还没有诞生以前,人们评估一个人性格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有一种非常有趣好玩的方法,就是绰号,我们许多人在童年的时候,一定给很多人起过外号,或者被别人起过外号。“绰号文化”古已有之,而且无论哪个国家,哪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又长久的“绰号文化”。给一个人起一个绰号,就是对一个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绰号就是分出不同人群的方法。

P2-4

序言

对很多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奇妙的著作——多么熟悉的中华文明的语境,多么亲切的华夏历史的画面,多么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多么喜闻乐见的中国艺术家,孔孟老庄、秦汉隋唐,子史经籍、诗词曲画……在完整的中华文明语境下,这本书却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思考视野和理论体系,即从“性格类型分析”的研究角度,在多个层面上,重新解读中国的文明和个人,重新展现中国式生活和文化的无穷魅力。

性格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其实,性格问题是有着巨大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命题。性格的形成、纠正和完善,是不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格特征,在亲子、情感和职场等方面,到底具有怎样的参考价值?人们的性格特征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个人性格和群体性格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无意识和群体无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群体无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可见,性格问题研究,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文化学、文艺学和历史学等,它就像一条项链,串起了多学科和跨领域的思想珍珠。

性格问题的核心研究是“性格类型分析”,也称作“心理类型研究(Psychological Types 第,它是由瑞士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C·G·荣格(Carl Gustav Jung 第在1923年提出的。荣格认为:“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与和谐性,小心谨慎地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荣格的研究有三层意义:第一,性格的形成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人们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虽然看上去千姿百态,难以识别,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们的性格依然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客观规律,找到人性的内在规律,做出主观判断,“知心”也是可以做到的。第二,既然性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形成和完善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类型学的方法来区分人们的性格,荣格将人们的性格归纳为四种性格组合,八大气质行为。第三,人们的性格类型是固有的,在现实人生中,人们要做的并不是改变性格类型,而是在固有性格类型的基础上,发展性格表象的多样性,以适应亲子、情感和职场等不同领域。第四,在我看来,荣格的“原型”研究,为文艺创作和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我在本书中,特别对中国的绘画和文艺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原型解读,相信会给读者朋友一定的思想启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里格(Katherine Cook Briggs 第女士及其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梅耶(Isabel Briggs Myers 第,在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基础上,经过50多年的长期观察、统计和实践,总结出了“梅耶—布里格性格分析法模型”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 第,俗称“16型人格”,这是人类心灵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最基本的性格分布和评析定律。荣格创立了性格类型理论,而布里格母女则将荣格的理论,从教科书应用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比如学校里的学生培训、企业的雇员招聘、高级经理人个人魅力训练,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等。

令人遗憾的是,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尊重和普及,布里格母女的“16型人格”(MBTI模型 第还远远不为国人所知。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

1.荣格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西方文明的语境之下,虽然杂糅了少部分中国道家思想的成分,但其论证体系和逻辑案例,完全是基于西方文明的内涵,这对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陌生的;

2.布里格母女的“16型人格”(MBTI模型 第,其科学基础是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由于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对中国人来说,布里格母女的16型人格有很强的文化隔膜感。

3.关于“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概念在内地的普及,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虽然存在巨大的文化隔膜,但我对性格类型分析从来没有失去信心。事实上,经过长期研究,我认为,荣格的性格类型分析,是跨文明形态的思想哲学,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与中华文明也同样相通相流。荣格曾经说过自己研究性格类型的起因:“始自我需要界定我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的各个方面……于是它便把我直接引导到中国的‘道’的观念上了……只是在我的思想和我的研究达到了关键之处时,就是说接触到了自性的时候,我才找到了重返这个世界的归路。”

我把“性格类型分析”当做方法论,她普遍适用于东西方文明,她超越了不同文明间的隔阂、冷漠、敌对。荣格对中华文明的陌生,布里格母女对中国国情的远离,这并不令人沮丧;相反,在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理论的构架,离不开不同文明的多样化和开放型的多纬度重建。

我将性格类型分析完全融入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内,深耕于中国特有的社会生活之中,纵横于纯粹中国化的历史和文艺批评里面。在我看来,16型人格是科学的方法论,以此全面重建中国文化,是我对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是我多年来生命历程和思考历程的集成之作。

在不惑之年,我回顾自己的学术思想之路,感觉有三个“贵人”对我影响最大,第一是萨特(Jean-Paul Sartre 第,他的存在主义对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人的选择,做了最通透和理性的分析,萨特建立了关于“人的本质”的逻辑;第二个人,就是荣格,他对人的本质做了科学的划分,用“性格”来解读人的自我和他我,用“原型”来解读文化和艺术的本质,荣格建立了“人和世界”的逻辑;第三个人是王阳明,他的心学,建立了“人和世界”的中国式逻辑。从萨特,到荣格,到王阳明,这是我多年来的人文思考路径,所以,我选择了荣格的性格类型分析来做方法论,解读中国的文明和个人,从理论,到实用,再到跨越文明的阐述。

站在中国文明的心灵基石之上,我和荣格做了一次跨越时空和文明的对话,这本书就像我和荣格的一次下午茶,感谢荣格发现了性格类型分析,也感谢布里格母女对荣格理论的实用化,而我要做的是将这个方法论,在中国风格下,重新构建中国自己的性格分析研究。从人的性格类型,到群体的性格类型,从个人的性格解析,到国家的性格解析,从中国绘画的性格解读,到中国小说的性格解读,从中国式的无意识艺术,到中国“大一统”的原始意象,我在中国文明的语境下,彻底“解放”了性格类型分析,将她从心理学提升到思想哲学的层面;将她从个体分析扩展到民族共同体的分析,作为方法论,启动当代中国一个具有全新视野的文化重建。

性格决定命运,原型决定文化。现代化给中国带来的终极目标,将是越来越“中国化”,而非越来越西方化,中国必定越来越像自己。在书中,我对中国的艺术进行了性格解析,这个视角是现代性的,而非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是打断自己的根基,而是传承着文化的原型——这种微妙的文化关系,好像难以琢磨,其实不然,我用我的书,来做一个实证。文化重建是清晰的文化思考方向,心理学也并不是一门实用的技巧,性格类型分析,对中国内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长期以来,我个人的思考和写作,始终遵循着“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向往着宋儒的新锐和气魄,将家国情怀和个体关注紧紧联系,踏实地进行有思想突破的文化建设,同时,兼顾天下和未来的长远意义。针对中国文明和个人的性格类型研究,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到个人的生活关怀,呈现了广阔的思考视野和价值探索,这在内地还是首次有价值的探索。中国传统的“太平”,是国家和个体的和谐有致,而性格类型研究在内地的普及和开拓,将大大促进国家和个体的和谐相处。我的写作治学,是把经世致用和个体关怀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在本书里,“性格”是一种个人的气质行为,还是一种文化的浸染,更是一种艺术的沉思。性格类型研究不是一种手艺,而是在系统的科学体系下的方法论,不了解性格类型分析的理论,而只是把“16型人格”当做测评游戏,那么,性格类型分析就会被贬低为和星座、命相的同一个层次,这将是非常荒谬的做法。

在本书中,我把中国文明当做16型人格的文化语境,这在心理学领域还是第一次,并且,用“16型人格”来重新解读中国文艺和历史,在内地也属首次。限于篇幅,难以一一详尽表达,更基于个人才学有限,书中难免会有所错讹,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本人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谢!

2010年1月18日

后记

在一个冷秋的凌晨,窗外有了一线拂晓的霞光,我写完了本书的最后一句话,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我终于写完了,我感觉自己的心非常宁静。”清晨,房间里弥漫着淡定的气氛,还有一份从容的惬意。这本书不是简单的一次写作,我真的好像为它准备了很久,很久……

在不惑之年,我写完了这本书,从选题、构思、整理、撰写,到修改,再到润色,先后四易其稿,我深信荣格的原型写作论,在写作中,我只是一个“反应体”,我基于心理主义写作之路,以荣格的性格类型学为应用研究方式,全面认知和反思中国个人和文明。对于我们可爱的同胞,以及灿烂的民族文明,我是在“反应”。我只是揭开了过去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的某种思维的谜团,就像一个宝藏,一旦打开,就永远难以放弃,永远对之倾倒——原来我们的文明、我们自己,还有这样一个灿烂的视角,还有这样一个窗口中的风景——我打开了宝藏,想和读者朋友分享自己心灵的丰收,我好像为此走过了漫长的阳光,漫长的海,我想,我的笔也许就是一只蝴蝶,振动薄薄的翅膀,在众多读者的心海里,也许会荡起过去从未感受过的波澜,当波澜泛起,海天同色,沙滩上只会留下通透的脚印,天蓝色的浪花……

性格分析和性格类型分析,是不同的。前者是个性化的分析,后者是相对固定的“原型”的分析,本书中的“人格”,并不是“人的性格”的简称,而是“原型”的意思,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深深印刻在无意识里的积淀,它不可能转变,也不可能消失,我们只有接纳它。接纳自己的人格,也就是接纳了自我。

性格类型分析,是一种对“原型”通透的分析,我在书中选择的个案几乎全是历史的记忆。我一直在讲,性格类型也是一种个人隐私,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性格类型的秘密,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性格类型隐私,心灵的“原型”对一个人的一生太重要,每个人都要自我掌握,这是一种“心灵主权”。所以,我没有对当代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分析,原因即是如此。

由于16型人格在内地还没有普及,所以,我在本书中用大部分篇幅,条分缕析地进行解读。对中国文明的原型分析,我结合中国绘画、美术、文学和历史,选取经典个案,做了详尽的解读。当我们通晓了“原型”分析方法,对相关艺术领域的分析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原型分析,不仅仅适用于心理学范畴,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思想探索和文艺批评,因此,我并没有把“原型分析”局限在狭隘的心理学领域。在我看来,荣格更是一位思想家,他对东西方文明的原型研究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愿意在这本书里和读者朋友分享这种启发。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C·G·荣格(Carl Gustay Jung)先生,还有布里格(Katherine C00k Briggs)女士及其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梅耶(Isabel Briggs Myers),没有他们天才的创造性,也就没有今天的原型分析理论和16型人格,而我们也就缺乏了一种有力的思考,来重新反思我们的文明和自我。我微薄的力量,只是一种“半月”式的贡献,就像在前言里所说的,我和荣格品了一次下午茶。

在这里,我还要由衷地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胡性慧女士,在她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本书。

我还要感谢何睿先生、杨桂青女士、玉昆先生、袁江蕾女士、张珊珊女士和陈泰然先生,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多年来给了我很多教诲和指导,让我收获良多。我还特别感谢亲爱的王雅静小姐,在晚秋时节,她是我此生最为珍贵的收获,她很有才华,同时又很低调,给我的写作很多默默的支持和理解,她是我的第一个读者,并且是苛刻的读者,她的天资才华和深度思考,给了我一个评析自己写作的全新的视野和角度,这对我来说,尤为珍贵。

我衷心地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给我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还有很多,请原谅不能一一道谢。

最后,我最诚挚地感谢本书的每一位读者,我期待着你们赐予我慷慨地指点和帮助。

2010年2月18日 某咖啡馆

书评(媒体评论)

在裴钰的阐释下,我们曾在历史文化血脉中相识相知的历史人物,竟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其实,他们仍旧是他们,只是在重返世界时,我们在裴钰指引下走上了一条不同的归路。“性格类型分析”,使我们重新解读中国的文明和个人,重新展现中国式生活和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主编 杨桂青

作为一家公众媒体,我们看重的是裴钰文字里体现出来的冷静思辨。在一个大合唱时代,这是一位人文学者的品质与气魄。我对裴钰这本以中国文明做文化语境、用“16型人格”重新解读中国历史的新书——《16型人格》满怀期待。

——《竟报》主编 何睿

古希腊的哲人说过:比认识世界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裴钰的新作用现代文化心理学的剃刀,解析了中国文化性格的遗传密码。作为中国人,看了这本书,你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风格。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博闻天下》资深主持人 玉昆

裴钰对中国文化独有的敏感和细腻,在此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新浪读书 张珊珊

从性格看中国历史,以人格读历史人物,是裴钰先生的首创,以这样的形式把中西文化相交融的一本书,令我着迷。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想要把这本书带回家,赶快知道自己的性格和哪位古人暗合。

——凤凰网博报 陈泰然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裴钰以“性格分析类型”视角,解读中国文化。“独特”二字冠之绝不为过。阅此书,诚如遇缤纷奇葩,惟见莲花于眼前次第开放,而欣喜亦与芳华同在。

——著名女作家 袁江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6型人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裴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400375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