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在,你无须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发愁,无须再为怎样科学而生动地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而困扰了,也无须为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局而无奈和抓狂了。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那么,从现在开始,利用晨练的一点时间,午休的一刻钟,或者黄昏里喝茶的时光来读读这本有趣而富有激情的书。

内容推荐

作者精选了跟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效应(定律),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困惑、社交能力等方面,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旨在教给家长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贴近孩子的内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孩子更加优秀。

目录

第一章 以心交心,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

 “幽默效应”:幽默让孩子更能接受

 “手表定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步调要一致

 “超限效应”:批评要有“度”

 “南风效应”: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

 “边际递减效应”:表扬要有原则

 “归因偏差思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蝴蝶效应”:从小事温暖孩子的心

 “低声效应”:低声讲述比高声斥责更有效

 “投射心理”: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代偿心理”:孩子不是实现大人理想的工具

 “自己人效应”: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第二章 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椰壳效应”:用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的学习

 “异性效应”:善用促进孩子的学习

 “家庭氛围效应”: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潘多拉效应”: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2法则”: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

 “遗忘曲线”: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孩子做好记忆计划

 “灯塔效应”:帮孩子点燃一盏心灯

 “门槛效应”:帮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鲶鱼效应”:有竞争才能有动力

 “感官协同效应”: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增强记忆力

 “暗示效应”:善用暗示激励孩子的学习

 

第三章 以心攻心,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德西效应”:警惕奖励取向改变孩子

 “成就动机”:善于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安慰剂效应”:善于使用“安慰剂”,提高孩子的自信

 “兴趣心理”:有兴趣,才能学好

 “激将法”:善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更优秀

 “保龄球效应”:教育孩子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不值得定律”:避免“不值得”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青蛙法则”:有危机才有动力

 “半途效应”:不要让成功停在半路

 “思维定式”:换个角度看问题,避免成见禁锢孩子的思想

 “短板定理”:不要只关注成绩,应全面培养孩子

 “比伦定律”:在失败中寻找机会

 

第四章 换位思考,帮孩子赶走心中困惑

 “蘑菇定律”:少些抱怨,多些努力和自信

 “音乐效应”:用音乐来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

 “习得性无助”:不要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情绪ABC理论”:好坏在我心,换个角度看问题

 “优势效应”:扬长避短,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存肢效应”:把失去当成财富

 “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要让不诚实毁了孩子

 “延迟满足”:教孩子学会等待

 “墨菲效应”:只有多犯错,才会多进步

 “逆反心理”:用爱消除孩子的叛逆

 “巴纳姆效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巧妙化解早恋问题

 “留面子效应”:欲制故纵,分步引导孩子走出网瘾

 “第十名现象”: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苛刻

 “空间法则”: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第五章 将心比心,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自适应效应”:强化孩子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模仿效应”: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见解

 “跷跷板互惠原则”: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以貌取人心理”: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

 “亲和效应”:与人亲近,他们才会与你亲近

 “光环效应”:不要仅仅靠主观感受看人

 “踢猫效应”:别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

 “刺猬效应”:交往要保持适当距离

 “海格力斯效应”:以德报怨,宽容他人

 “阿伦森效应”:与人交往要注意说话分寸

 “第一印象效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试读章节

家长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采用过激的教育方式,比如,打骂、挖苦、奚落等。其实,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家长费力地去说教,甚至于打骂孩子,还不如试试夸奖一下孩子,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开卷有益

什么是“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暖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因而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运用到教育中,就是要家长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时要多一些“人情味”,不能总是批评孩子的错误,应该要多夸奖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教子有“理”

“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就真的有用吗?”很多家长都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即使再差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很多优点。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道自身的优点。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数落他的十个错误,不如夸奖他的一个长处,毕竟孩子们还是喜欢“温暖”胜于“严寒”的。这也正是“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这个方法在经过众多的实践后也得到了印证。

卡耐基是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可是在小时候,卡耐基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互相介绍时,父亲指着卡耐基对继母介绍说:“他是个很坏的孩子,经常会做出让人想不到的坏事,需要小心提防他……”而继母却不以为然,她认真地跟卡耐基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继母这句赞赏,成为激励卡耐基一生的动力,最后,卡耐基成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已被认为很坏的孩子,他们都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扬和赞赏。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励孩子进步。

一位教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课间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都非常口渴,就各自从座位拿出了水或饮料来喝。这时不知是谁的饮料商标纸掉在了地上,正好掉在李洋旁边,老师很想知道李洋会不会捡起来,便偷偷地关注着她,谁知,她却用脚悄悄地把纸踢到了杨帆的座位旁,老师说她当时心里很生气,很想批评她。可巧的是,教室的门开着,风一吹,又一次把商标吹回到了李洋的身边,这时,被坐在一旁的赵圆圆看到了,她就示意李洋捡起来,李洋这时没办法了,就只好哈腰捡起了那张纸,丢到了垃圾箱里。看到这里,老师便示意同学们都坐好,说:“今天老师要表扬一位热爱班级讲究卫生的同学,她就是我们班级的李洋,她看到地面有纸就主动捡起来,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都向李洋投去赞许的目光。从那以后,李洋就特别关心班级的卫生,窗台上的花有黄叶了,她主动去摘下,地面有纸,她主动捡起来,还自发地组织大家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班级卫生做得非常棒,老师对此感到很欣慰。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孩子时应用“南风效应”是很能发挥教育效果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出现了一点错误,家长就对孩子指责训斥一顿,全然不体谅孩子,这样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或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厌恶、逆反心理。而如果我们换种方式,善用“南风效应”来关怀、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恰当地表扬、鼓励孩子的优点,这样会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提高自己,使“南风效应”得以发挥到极致。所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学习使用“南风效应”,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进步,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送给父母的小锦囊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闪光点。这样可以让你更多地掌握激励、表扬孩子的“素材”,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认同感,更利于教育。但是不能为了奖励孩子而随意编造一些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一旦露出马脚,不仅达不到初衷,还会带来种种的副作用,让孩子学会说谎,使孩子觉得家长太虚伪导致对家长不信任,对亲子教育不利。

厚爱缺点多或学习差的孩子。对于这一类的孩子,家长要多费些心思去理解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发现有进步的苗头就要及时鼓励,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使他们获得喜悦感,然后转成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能成功的。

表扬必须真诚,不要虚情假意。有的父母为了体现“南风效应”,明明是在表扬孩子,却带着明显的“敷衍”成分,甚至是在哄孩子,这样的表扬即使做了也是很难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厌烦。

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贸然指责,而是应冷静分析,帮孩子找到犯错的原因,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并指出努力的方向,帮孩子在错误中前进。

表扬和奖励孩子要因人而异,掌握好分寸。对待容易骄傲自满的孩子时,表扬不能太多,而且表扬的话不能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而对待那些有自卑心理或是缺点很多的孩子,就应该相应地多表扬,尽量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多找适宜的机会进行表扬,让孩子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以便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父母要善于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也要善于从孩子的消极因素中挖掘积极因素,并将这些优点、长处、积极因素等,恰如其分地落实在教育孩子的行动中,这样才可以帮助到孩子,使他不断地进步。

教子智慧

家长应该要意识到夸奖孩子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样会让孩子意识到他做的是正确的,从而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做,这样既让孩子开心,又激励了孩子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P13-16

序言

有一天你急需300元钱,但是你没带,于是你跟朋友说:“能借我300元钱吗?”朋友可能很为难地说:“不好意思呀,我手头也紧呢。”这是你最不愿意听到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总是有这种遭遇。如果你对朋友说:“我现在有急事,能借我1000元钱吗?如果没有的话,300也行。”1000元钱他可能不借给你,但300元他可能就同意了。这样,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必然没有希望,或是死路一条,但只要转变一下方式,或换种口吻、方式说话,往往就有新的转机了。

心理学不仅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法宝。家长就应该像门神一样严肃吗?一定要用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吗?如果采用灵活而有趣的方式行不行?当孩子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家长必须用棍棒威慑孩子“改邪归正”吗?有一天,你发现孩子早恋了,你是不是也会武力解决或强制隔离?

我想,不光是孩子,就是你,也是很难接受的。这些教条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厌烦、失落、无奈、恐惧,也许,最后孩子不得不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摆脱这些死板的教育。

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学这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自己怎么能接近呢?自己怎么可能用来教导孩子呢?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一定会用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了。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就像掌握心理学很简单一样。

如果我说,这是一本教子书,似乎有些不确切。因为从这本书里,你读到的、学到的,并非仅仅用于培养和教育孩子,它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举一反三”,就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现在,你无须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发愁,无须再为怎样科学而生动地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而困扰了,也无须为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局而无奈和抓狂了。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那么,从现在开始,利用晨练的一点时间,午休的一刻钟,或者黄昏里喝茶的时光来读读这本有趣而富有激情的书。你知道,富有激情属于孩子们这个美好的年龄,同样,富有激情,也是我们每个家长在快乐而温馨的教育中应该体味到的。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罗哲郁、石娟、俞慧霞、武振、谢荣湘、张彩玉、王海涛、石国桥、李志华、黄凤祁、吴行达、李顺安、张良钊、张玉梅、王站鹏、何凤娣、李文勇、李星野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小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7458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