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便是该集刊的第五辑,名为“‘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刊录了海内外最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相关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内中包括了著名学者,如陈鼓应、刘笑敢等最新力作。《中国哲学与文化》自前四辑出版以来,大量高水准的文章使得其影响力持续上升,声誉日隆,现在已成为海内外学者讨论交流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图书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5辑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
内容 | 编辑推荐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便是该集刊的第五辑,名为“‘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刊录了海内外最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相关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内中包括了著名学者,如陈鼓应、刘笑敢等最新力作。《中国哲学与文化》自前四辑出版以来,大量高水准的文章使得其影响力持续上升,声誉日隆,现在已成为海内外学者讨论交流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目录 特稿 唐君毅先生像铭 从“得意忘言”的诠释方法到谱系学方法的应用 专论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再论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两种定向 从老学史看“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 承袭与创造:《淮南子》解老析论 身体政治,道教诠释《道德经》的主线之一:以陈景元《老子注》 说经注我:从无名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看道教讲经 首尾接续,血脉通贯:朱子对《中庸》第二十章缜密结构的分析 雕写道德正统:朱熹《四书集注》中的辩难与哲学建构 先秦思想中的行动与行动性观念 胡适与近代形态禅学史研究的诞生 学思录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林同奇访谈录 新叶林 恒久与变动:论老子之道的特性及其诠释 王弼《老子注》对“道”的诠释 回音谷 王弼注老:文本原意的追寻与新诠——关于文本原意的悖论之思 对安靖如教授《人权与和谐》一文的回应 “你是人”能够作为最后答案吗?——回应黄勇教授《二程论“为什么要有道德”》 关于“两种定向”的讨论 编后语 国学热之喜与忧 友刊目录 Dao:A Joum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希腊与东方思想史研究》 《中国哲学史》 稿约 《中国哲学与文化》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5辑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笑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833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28 |
宽 | 154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