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在当时得风气之先,《吕著中国通史》堪称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本书原上册为文化史,其中叙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互相关系及特点,范围广博,取精用宏,多独到之见,足资当今学人借鉴;下册为政治史,叙述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历史大有裨益。本书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广大史学爱好者必藏珍品!
图书 | 吕著中国通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吕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在当时得风气之先,《吕著中国通史》堪称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本书原上册为文化史,其中叙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互相关系及特点,范围广博,取精用宏,多独到之见,足资当今学人借鉴;下册为政治史,叙述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历史大有裨益。本书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广大史学爱好者必藏珍品! 目录 上编 绪论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吕著中国通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思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084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9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2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37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7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