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初涉公关营销一年记/初涉职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上部“初涉公关一年记”、下部“初涉营销一年记”。本书上部,把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公关礼仪、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交际与口才、谈判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公关事件中,介绍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职能,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共关系调查和策划,企业形象塑造与CIS,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礼仪,等等。本书下部,把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典型营销案例,营销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营销事件中;同时,体现了新的营销观、顾客观、服务观、市场观、质量观、4P或4C理论。通过日常具体的营销业务,介绍进货、推销,、商品摆放、色彩营销、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人性化与人情化营销等等。

精彩的案例介绍和分析,既可作为学生的辅助性教材,又可作为有关人员的通俗读物,能让广大的学生和初涉职场的求职者看了“解渴”,读了“管用”。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部“初涉公关一年记”、下部“初涉营销一年记”。

本书上部“初涉公关一年记”中的“主角”,从学校公共关系专业毕业后,到一个综合型的公司工作,受聘于公共关系部,在老员工的指导下,了解并参与了许多公关活动,一年之中,又被派到一个公关公司实习。因此,本部分既涉及了企业公关,也涉及了社会关系。

本书上部,把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公关礼仪、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交际与口才、谈判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公关事件中,介绍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职能,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共关系调查和策划,企业形象塑造与CIS,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礼仪,等等。

本书下部“初涉营销一年记”中的“主角”,从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到一个综合型的公司工作,受聘于市场营销部,在老员工的指导下熟悉、了解并参与了许多营销活动,一年之中,又被派到公司所属超市体验零售业务。因此,本部分既涉及了企业营销,也涉及了商场营销。

本书下部,把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典型营销案例,营销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营销事件中;同时,体现了新的营销观、顾客观、服务观、市场观、质量观、4P或4C理论。通过日常具体的营销业务,介绍进货,即如何合理进货、进什么货合适,时髦热卖的商品何时须进货递减;介绍推销,即推销员的素质,仪表、心态、口才、技巧、说服与拒绝;介绍营销组合,即产品、销售渠道、定价、成本、促销、新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广告宣传;介绍商品摆放、色彩营销、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人性化与人情化营销;介绍营销计划、合同编写的注意事项,等等。

目录

前言

上部 初涉公关一年记

一、企业公关入门

经理的教诲:公关的目的在于寻求合作

上班第二天:公关部应当做哪些工作

打电话:处处皆公关

丁秘书传经:公关人员的社交仪态

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公关

敲门的艺术:公关无小事(一)

小事不了生大事:公关无小事(二)

教授讲课:小处见德

立字为据:稳妥的公关

一场以柔克刚的公关战:哀兵公关术

老齐施计:扶危解困好公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踏实实地做实事

公关部不能孤军作战:全员公关

无言的风度:风度是公关的一把钥匙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公关策划中主题的确定

关系市场营销:公关活动必要性的论证

老朋友,新朋友,好朋友:确定公关活动项目

方案必须可以操作:公关活动的可行性论证

将心比心:公关的移情作用

公关活动的第一座桥:恰当的称呼

孙工和小陈:交际失衡难和谐

雇佣军打不了硬仗:企业内部公关

企业赈灾:公关策划创意

二、有积累,才有公关人员的素质

公关公司的功能:服务公关

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微笑公关

老大爷和小伙子:劝服就是公关

说刘姥姥议公关:公关有术

酷夏慰问交警:公关广告创意

公关广告面面观:公关广告的类型

“炒作”要讲原则:谈轰动效应

刘姥姥进园造势:追求轰动效应

迎接外企考察团:礼节须适度

摔酒策划的负效应:学人之长要“神似”,而非“形似”

参赛结果为什么“都不合格”:诚实守信的原则

得理更要饶人:公关处世方式

无言的公关:无声处有声

把灯全部打开:无言的公关语言

牵线搭桥当“红娘”:供销公关

畸形“联姻”危害大:“联姻”的误区

企业不是“家”:内部公关的误区

公关演讲比赛:简洁是公关的一个原则

一条宣传口号:公关要有亲和力

让企业永续经营:睦邻公关

乌进孝千里送租:营造公关气氛

公关老太:美女并非最好

竞争不如竞合:同行不是冤家

错位竞争: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互补

一个推销自己的机会:公关服务

房地产业的公关工作:争取意见领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告与公关的关系

让广告多点“公关味”:无“情”不成广告

让广告的“公关味”更浓些:双向沟通

实习归来:公关拒绝浮躁

三、危机公关,化危为安,变危为机

订什么样的报刊:读报是公关人员最基础的工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媒体公关

出版“公司新闻”:公众需沟通

反公关的“鸵鸟政策”:公众必须被告知

艰难的谈判:公关大道德

愚弄别人等于愚弄自己:公关中的诚实信用

稿件为什么要缩水:写好新闻稿

总结经验,重建形象:公关危机的善后工作

将错就错:交际中的应急术

企业家文化:形象公关

寸利必争,因小失大:顾客公关意识

从“同舟共济”到“反目成仇”:家族企业的公共关系

新闻应以事实为根据:新闻忌虚假

没有谁是最重要的:优化部门关系

企业诊断:预防危机是最好的方法

下部 初涉营销一年记

一、企业营销入门

第一天上班:顾客观念

喜糖的启示:细分市场

“眼镜”的光荣:机遇与敬业密不可分

车站送客:买卖不在情义在

市场营销人员到底是干什么的?

赵经理侃“以人为本”:员工满意与客户满意的一致性

达成交易之后:该慢就得慢

老客户和新客户:关系营销

没有好脾气就干不了推销:以柔克刚

礼轻乡情浓:漏掉了细节,可能就漏掉了生意

轰动性新闻:销售力是谁决定的

以“诚”开路:推销员首先应当让人信任

“营销吃饭”与“吃饭营销”:营销需要必要的应酬

坚持是推销员的品质:不怕拒绝,才会创造不凡

时时处处为顾客着想:细微处显真情

记住客户的生日:细节决定成败

卖消费者想买的商品:4C组合的第一个“C”

推销耳目:耳目推销法

筛选客户:互利是联合的第一原则

警惕黑字倒闭:盈利企业的悲哀

老刘的意见书:压库是资金周转难的根源

小曼的建议书:企业要做好消费者

眼镜的建议书:货款回收有招

刘芬的建议书:为什么会没有钱花

我的建议书:清除瘦狗

总经理妙语点评:更应当做儒商

不该挣的钱别去挣:业精于专,而毁于随

“创新与改进”研讨会:改一点点,发大大财

给吊扇加点“味精”:让产品“美”起来

产销联盟:买卖联盟

二、营销策划入门

出售体验:参与营销

营销用势:用势须用足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心有余,力也要足

新添高级缲边机:杜绝企业形象的败笔

不值得因小失大:得理要饶人

一次营销危机:处理危机三方——快、柔、诚

化妆品柜安了电脑:服务促销

熟识的人不宜作调查对象:先人为主的调查不如不搞

化整为零:要懂得顾客的心

换一种说法:销售语言岂能太随意

销售人员不该说哪些话:销售语言的作用

给顾客“台阶”下:帮顾客摆脱尴尬

化妆品细分市场:个性化销售

有位顾客反对“三包”:顾客让渡价值与“三包”

色彩的学问:依靠知识推动销售

色彩知识讲座:色彩促销

眼见为实:活广告心理营销

店堂改标语:标语显形象

销售忌虚情:奉承顾客须适度

大广告观:发散思维看广告

100元买110元商品:逆向思维营销

给消费者发个红包:还利促销

让消费者分红:把消费者培养成“股东”

小生意做成大市场:产品不在大小,有特色则灵

讨价还价:对待嫌价格贵的顾客

包装干果:数学营销

小手牵进大手:温情诱人术

销售障碍:广告无效的一个原因

开一家老人用品专买店:寻找商机

太热情了也会赶走顾客:凡事皆有度

营销之事,要细致人微:小处见真情

联想促销:消费者的联想心理

一样话,两样说:营销员的巧嘴

赠品的学问:“赠”是为了“卖”

不怕货卖不掉,就怕话没说到:循循善诱

揽错不丢人:消解顾客的误会

促销“老三样”还灵吗?——促销需要创新

营销人员的揣摩力:探究消费者的心理

消费者的建议一商场的财富:寻找顾客的“不方便”

自动售花机:创造商机

创意促销:营销需要出奇、求异、新鲜

宝洁公司的疑惑:差异营销

营业员评优:谁懂得越多,谁就卖得越好

商品陈列有学问:营销人员的研究能力

三、营销职场感悟

馊点子弄巧成拙:不可神化“点子”

“知”拒绝,还要“会”拒绝:死要面子活受罪

估算销售总量:解市场营销这道“活”题

产品质量的标准谁说了算:当代的产品质量观

眼镜讨账:找方法不找“借口”

合理化建议:促销不需要天才

眼镜的一份方案书:营销计划的格式与内容

眼镜方案书的不足之处:穿行于别人的失败之中

消费者调查:市场调查要有针对性

巧用4P夺市场:1+1+1+1>4

保证不“病”,有“病”当罚:让消费者彻底放心

制造轰动效应:让更多的人认识企业的亮点

以销定产:产销的良性循环

三角经营法:市场由点到面

专卖店内的公厕:似商非商还是商

不跟风降价:价格战酿恶果

服务也是销售力:利润中心在产品之外

造势营销:有势易胜,无势易败

为了广告费不打“水漂”:选择合适的广告公司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推销业绩出于勤奋

以退为进:营销谈判的耐心与恒心

营造谈判气氛:岂能“话不投机半句多”

此也第一,彼也第一:宣传自己的第一

善有善报:公益营销

心态决定业绩:乐观的心态是一宝

推销员必须接受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

销售的第一课是从被拒绝开始的:培训的技巧

闲言碎语,无意失密:藏起软肋

签订合同须懂慎:合同中的概念必须有一致的理解

合同中的文字歧义:防止合同风险

该出手时就出手:太贪心可能适得其反

以市场为导向:新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市场需求

烟灰缸的故事:营销中的“以变应变”

强词夺理不可取:不可惟书经营

听老刘侃顾客行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全员销售的误区:市场营销不同于销售

巧打官司:营销中的虚实之计

节约成本很关键:人不敷出,企业关门

丢西瓜捡芝麻:弃大取小也是一条路

评价包装设计:精美的包装会说话

快快乐乐做营销:常笑常乐,笑着营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范经理让马哥去参加本市一家A企业的一个论证会。这个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其技术性能在国际上领先,特别是在生产工艺的某一个环节上有绝招。日本的一家企业想购买我们的产品,数额颇大,在价格上也表示了宽松的商谈余地,若成交可是一笔大生意呀,日本人还表示了投资合作的意向。我市这家A企业很重视此次外企的来访,制定了周密的接待方案。A企业恐怕有某些地方安排不周,特请我们公关公司派专家把把关。

马哥为了让我多长些见识,便让我一同前往。A企业公关部的同仁们接待了我们,并详细向我们介绍了接待方案。方案考虑得相当细致,方方面面,几乎无一遗漏,看得出来,A企业公关部下了很大的工夫。我听了人家的介绍,又细细阅读了方案,心里暗暗佩服方案制作者的仔细,小到每餐饭的菜谱都有安排,如此周密的安排,外商还能不满意,生意还会做不成?若是让我提意见,我还真提不出什么来。

马哥开口了。马哥先称赞了接待方案的细致、全面,指出了方案中几处可圈可点的安排环节,然后,很客气地提了两条建议。我原以为马哥所谓的建议一定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总得说点什么吧,不然我们来干什么呢?不料马哥的这两条建议还真是切中要害,对方听了不断地点头。

马哥提出的第一条意见是饭菜太丰盛,恐怕弄巧成拙。为说明这个问题,马哥讲了两件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第一件是马哥家乡的一件引商事。前些年,一位新加坡华侨老先生打算回乡办厂,乡长十分热情有礼,邀请老先生赴宴。入席,上了四瓶茅台酒,老先生大感意外,此穷乡僻壤之地也能喝上这样的极品酒?席间,乡长频频劝酒,无奈老先生百般推脱,乡长因与客商无共同语言,就与同来陪客的一行人相互猜拳行令,吆三喝五,好不热闹,不多时四瓶茅台酒告罄。席散之时,乡秘书打开一条中华牌香烟,每人一包,尽管华侨老先生说自己不抽烟,好客的乡秘书还是把烟塞进他的口袋。第二天,客商不辞而别,托招待所交给乡长一个信封、一包中华烟,信封内装2000元钱和一页短信。信中写道:“我已将在家乡投资办厂的计划,临时改为捐建一座小学。昨天的酒宴款应由我付,谢谢您的款待!”乡长见信后大惑不解:我请他喝酒吃饭也有错?

乡长的礼仪暴露了乡长等人的庸俗行为和文化素质的低下。身居穷乡僻壤之地的人却大吃大喝,劲头十足地猜拳行令,公众不愿意与低文化素质的社会组织合作理所当然。身居穷乡僻壤之地的人不该大吃大喝,那么,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政府机构在待客上是否应当大手大脚摆阔气呢?马哥又讲了第二件事: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当邓小平南巡的春风绿遍大江南北之后,引凤招凰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K市迎来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外企考察团。考察团系日本的一家大公司,资金实力十分雄厚,为此K市煞费苦心地做了准备工作。

第二天,住进星级宾馆的客人与陪同人员共进午餐,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用膳完毕,日本客人很“小气”地将剩下的“内容”用塑料袋提回了客房。这一顿午餐便是几千元,待到晚餐时,客人再也不愿意去了,他们在各自的客房吃着午餐剩下的“内容”。

令K市大为不解的是,客人提前结束了考察,老外一行匆匆离开。原来,日本企业家对如此大手大脚的经营者不无担忧,他们想像着自己的合作伙伴会是怎样一种人。

马哥提出的第二条意见是取消外商对保密工艺环节的参观。A企业原来有邀请外商参观生产车间的安排。为了表示东道主合作的诚意和礼仪,特派了两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有问必答,好客的A企业惟恐客人听不明白,还请客人携带摄像机拍摄。马哥认为此举实在不妥,并讲了国内待客的几个案例:  美国的派克钢笔是世界头号名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国的“英雄”、“金星”钢笔,虽然整体质量不如派克,但是在不锈钢笔套的抛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派克公司收起名牌架子,派人来华商谈合作事宜。美国人在中国的笔厂受到热情的接待,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好客的主人惟恐客人听不明白,又热情地请美国人打开摄像机,把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不锈钢笔套的抛光过程一点不落地全摄了下来。需要的全知道了,还谈什么“用技术换技术”呢?从此,美国的派克钢笔更加稳固了它的世界头号名牌的地位,中国的单项技术再也不能保持一招鲜的优势了。

中国大豆、景泰蓝、芦笋、宣纸向来垄断世界市场。美国因饱受大豆品种退化之困扰,生产早已一蹶不振。20世纪70年代,中国将野生大豆种子无偿馈赠给美国。到了90年代,中国在世界大豆市场的份额已微不足道,而垄断者竟是美国。芦笋是中国的特产,购买芦笋的各国商人曾蜂拥而至。好心的中国商人除了出售芦笋以外,总不忘给客人送一份“种子样品”,其中还有“漏芦”、“藜芦”等国家明令禁止出口的品种。那些外商获得了珍稀种子以后,就一去不返了,从此中断了与中国的芦笋生意。人家回国后自己能生产,何必再舍近求远呢?我国的景泰蓝闻名世界,备受国际市场青睐。日本人来参观景泰蓝厂,善尽“地主之谊”的主人主动派日本人摄像。然而不出两年,中国的景泰蓝价格一落千丈,原来大批日货杀向了国际市场。日本人对我国的一种叫“千年寿纸”的宣纸垂涎已久,他们派人到浙江的某纸厂参观,东道主有问必答,说了还不算完,还赠送原材料,让日本人拿回去研究。日本人回去不久宣布,日本宣纸超过了浙江宣纸。

马哥讲完这些案例后诚恳地说道:“在过度的热情之下,我国众多的国宝价值大跌。在毫不设防的‘地主之谊’之下,有些企业还将自己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新成果也拱手相让,有些企业把自己还没有完全研究好的东西也交给人家,不是明摆着让人家超过我们吗?”

A企业公关部的几位经理频频点头,叹道:“承蒙指教。我们只考虑公关礼仪,忘了保守企业秘密,险些酿成大错。”

马哥又说:“洋商来和我们做生意,大老远地来中国,我们请他们吃好、住好、休息好,甚至玩好,这就够了。商业谈判的双方是平等的,尊重谈判对手,以礼相待,显示我们的修养和大度。礼仪有助于谈判,谁也不愿与一个粗鲁无礼的人谈判,但是礼仪是礼仪,生意是生意,生意和礼仪不是一回事。”

我想起在学校学习“国际贸易概论”时,有一个“国民待遇条款”,便也说了几句。我说:“我们通常讲的‘国民待遇条款’,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每一缔约国产品互进时,在经济权利方面与本国产品享受同等待遇,不得受歧视。‘国民待遇’指的是一视同仁,外商与中商一视同仁,外国投资者与中国投资者一视同仁。只有平等,才有互利。如果我们给外商的是‘贵宾待遇’,让他们在生意上得到比我国合作者更多的好处,我们自以为这是‘以礼待人’、‘客人至上’,其实是与国际惯例不相符的,也与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相悖。”

马哥和A企业公关部的经理们都称赞我分析得有深度。

心得: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是指礼节合体、适时、高雅而言的,那些吹捧拍马、吃吃喝喝之举不在此列。礼仪反映了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文化素质,粗陋庸俗的礼仪不但不会使对方心悦,反而令人生厌。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素有好客尊客之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是,礼仪、好客与做生意是两回事。热情过度、无偿助人而断己后路的傻事万万做不得。

平等待人,并不失礼,反而更显出一份尊重、一份真诚。

P62-64

序言

目前经济类图书如海似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公关、决策预测、物业物流、企划策划、经济贸易,各类图书,品种繁多。但是,绝大部分书籍以理论知识为主,偏重于原理、原则、定义、概念,即便是讲方法,也是讲原则性的方法,而且自成理论体系,属于单纯的理论教育。此类书籍,由于自身的体系和功能所限,无论是专著,还是教材,不可能或很少涉及实际操作,不可能与现实职场发生的日常业务有较强的联系。尽管上述类型的书籍也有一些案例介绍和分析,但也是为了说明理论,为理论提供佐证,与现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职场情况相距太远。因此,此类书籍对于指导现实职场日常业务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许多读过或在课堂上学习过此类书籍的读者、求职者或大、中专学生,虽然考过高分,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后,仍无法广泛应用所学过的理论,而把理论知识束之高阁,甚至初涉职场仍不知所措,不能迅速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

本套《初涉职场丛书》,在写作宗旨上和写作风格上明显区别于同类书籍,本着让初涉职场的求职者看了“解渴”、“管用”的原则,着眼于读者对象相对广泛的一些大众化职业,如管理、营销、外贸、公关、文秘等(还可以扩展到统计、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律师、物业、物流、会计、广告、金融等其他职业)。本套丛书的每一部都是以一个一个的独立“事件”为中心,而不是以“理论”为中心,将涉及本职业范围中经常需要做的常规性工作、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或容易陷入的误区、比较重大的一些事项、不太好把握对错的一些做法或观点等,浓缩在一年之中,以大事记的形式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处理、结果;同时,讲述如何正常处理,如何应急处理,处理时依据什么,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现和解决的;还讲述如何由不会到会,如何熟悉并把握原则和制度,如何在本职工作中体现所学过的理论基础知识,等等。

在写作手法上,本套丛书的每一部书中都有一位“主角”,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表示,“主角”的角色在一年中有可能变化,以便涉及面更广泛。“主角”记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参与或处理过的事情,也记下与自己相处的其他“配角”们的所作所为,还记下同事间交谈、参加会议、读报、参观中的“耳闻目睹”,记下了自己的分析评论,记下了做对的事,也记下了做错的事,记下了自己的感触,也记下了自己的进步。

本套《初涉职场丛书》重在实用、适用。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处理上,尽量使二者自然融合而不留痕迹。读完每一本书,可以对本职业的全貌,本职业所涉及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都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对业务事件的处理,对发生问题的解决,并非就事论事,而是讲清理由,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本套丛书贴近职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字通俗、实用、易懂,求职者、务业者读此书如入其境,读后有亲切感。

本丛书的第一册为《初涉公关·营销一年记》,分上部“初涉公关一年记”、下部“初涉营销一年记”。

本书上部“初涉公关一年记”中的“主角”,从学校公共关系专业毕业后,到一个综合型的公司工作,受聘于公共关系部,在老员工的指导下,了解并参与了许多公关活动,一年之中,又被派到一个公关公司实习。因此,本部分既涉及了企业公关,也涉及了社会关系。

本书上部,把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公关礼仪、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交际与口才、谈判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公关事件中,介绍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职能,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共关系调查和策划,企业形象塑造与CIS,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礼仪,等等。

本书下部“初涉营销一年记”中的“主角”,从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到一个综合型的公司工作,受聘于市场营销部,在老员工的指导下熟悉、了解并参与了许多营销活动,一年之中,又被派到公司所属超市体验零售业务。因此,本部分既涉及了企业营销,也涉及了商场营销。

本书下部,把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典型营销案例,营销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一个一个的营销事件中;同时,体现了新的营销观、顾客观、服务观、市场观、质量观、4P或4C理论。通过日常具体的营销业务,介绍进货,即如何合理进货、进什么货合适,时髦热卖的商品何时须进货递减;介绍推销,即推销员的素质,仪表、心态、口才、技巧、说服与拒绝;介绍营销组合,即产品、销售渠道、定价、成本、促销、新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广告宣传;介绍商品摆放、色彩营销、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人性化与人情化营销;介绍营销计划、合同编写的注意事项,等等。

绝大部分经济类书籍主要突出“应当如何去做”,本套丛书主要突出“怎样去做才最好”,重点突出“做”,同时不忘“应当”。

本套丛书总主编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担任。

本书上部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李鹏、杜秀玲编著。其中,李文庠主要撰写公关方面的内容,李鹏、杜秀玲主要撰写广告、标志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下部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孔雪清,北京城市学院赵新等编著。其中,李文庠主要撰写营销理念方面的内容,赵新主要撰写营销技巧方面的内容,孔雪清主要撰写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方面的内容,河南工业大学吕涤身也撰写了以上部分相关的内容。

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

2009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初涉公关营销一年记/初涉职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文庠//赵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205126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3.50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