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菊与刀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化人类学的典范之作,日本民族性的深入解剖。

忠孝义理——民族文化的难堪困境,菊花与刀——灵魂深处的斑驳底色。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内容推荐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人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本次出版,除了在翻译上做到语言通畅,并精选了几百幅浮世绘名画作为本书插图,很多图片都是国内首次刊发,既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收藏性,更方便读者的理解、体会。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守本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情义难当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世界

第十章 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试读章节

在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对手中,日本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对手。我们要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与行动标准来面对如此特殊的一个强敌。相比于之前1905年与沙俄作战的情况,我们这次的对手同样是一个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民族,它们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来说,都可以称之为“异类”。日本人对战争规范的无视令已经视其为人类习性的西方人感到愤怒和困惑。这就使得太平洋战争面临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的滩头登陆战或者比较棘手的后勤供应问题。我们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了解敌人的习性,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理解我们的对手,以便在与他们的战斗中取得先机并获得胜利。

可想而知,这困难重重。我们回头看一下,在日本打破锁国政策的75年中,人们普遍表现出了对日本人的好奇,以至于在描写日本人的词汇中反复使用“但是、又”这一类离奇的措词,对比其他民族,日本人可以算是受到了特殊照顾。一位严肃的观察家如果在观察了日本以外的民族之后再观察日本的话,他很有可能对自己的眼睛和思想产生各种各样的怀疑,这怀疑来自于日本所表现出来的充斥整个日本民族的自相矛盾。比如说某个民族礼仪超群,便不会再加上“他们又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类的话;当说到某个民族行为举止刻板时,他不会再补充说“但是他们也很善于适应激进的改革”;当说到某个民族驯顺时,他不会再去说明一下“但是他们不习惯服从自上而下的控制”;当说他们忠实而又宽宏大度时,他不会再说“但是他们不可信赖,心怀叵测”;当他说他们本性勇敢时,他不会再去详细描述他们的胆怯;当他说他们的行动不顾忌他人的评判时,他不会随之又说他们确实具有强烈的内在良心;当他描绘他们的军队具有机器人一样的纪律时,他不会接着又描述那支军队里的士兵何不服管束,甚至违抗上级;当他描写一个民族热衷于西方学问时,他不会再不厌其烦地叙述他们的强烈保守性;当一个人撰书描写一个普遍爱美的民族,描写他们如何崇拜演员和艺术家,在菊花栽培方面如何讲究艺术时,一般也不会再去写另一部书来补充说明该民族是如何崇拜武士刀、崇尚武士的最高荣誉的。

而这样一些矛盾的甚至看似荒谬的描述却真实存在于日本的典籍中,从而构成一个真实与矛盾交织的日本历史。正如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菊花与刀一样,日本就是这样,左手菊花,右手刀。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崇尚武力又爱好美好,既蛮横又文明,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支配,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这种种的矛盾都是以极端的对立来体现的,而在这极端的的对立中,却又难以置信地保持了令人莫名其妙的统一。他们非常愿意成为别人眼里的天使,但是又会在别人忽略他们的过错时投向罪恶的怀抱,化身魔鬼。他们的士兵非常守纪律,但是又桀骜不驯。

理解日本已经变得迫不及待,接踵而来的严峻局面使得我们必须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情况之中找到日本人的真实思想,以便达到双方意图的互相理解。比如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争计划中我们将考虑的问题。日本人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能否做到不战而屈?是否需要轰炸日本皇宫?日本战俘能否发挥更多的作用?在对日宣传中怎样做到瓦解他们的决死之心和保护美国战俘的生命?这些问题在第一流的日本通之间,也存在尖锐分歧。相应的还有和平来临之际的其他问题,日本需不需要持久的军管法来保持秩序?我们的军队用不用跟残余的死硬分子作战到底?需不需要在日本发起一场彻底的类似法国或者俄国式的革命来实现国际和平以及谁来领导这样的革命?是否该把日本人灭绝?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分歧极大。

1944年6月,我奉命研究日本,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竭尽所能地来说明日本是怎样的一个民族。那年初夏,我国对日本的巨大攻势初现威力,而在美国,人们却一如既往地议论对日战争也许将延续3-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与此相比,更惊人的说法在日本,他们甚至认为战争将延续100年。他们说美军仅仅取得了局部的胜利,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离日本本岛还有数千英里。日本的正式公报从未承认过海军的失败,日本的国民依然沉浸在自己是胜利者的幻梦中。

但是,到了6月形势开始变化。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得过去最高统帅对欧洲战场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的做法变得没有意义,对德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在太平洋方面,我军已在塞班岛登陆,这是一个预示日本最后战败的大战役,此后我军对日军开始步步紧逼。而且,从新几内亚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缅甸的阿图、塔拉瓜和比亚克的战斗经验中,我们得知,我们的对手极为可怕。

P1-3

书评(媒体评论)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在种种矛盾的极端对立中,却又令人难以置信地保持着统一。

——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者的学识能力让人称奇。尽管她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却搜集了这么多和如此重要的事实。虽然都是些一目了然的日常事情,可著者正是根据这些事实生动确切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貌。在此基础上,还推导出关于日本文化最基本,而且最具决定意义的各种特征。

——川岛武宜(日本著名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菊与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 一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42629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31.3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