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
本书力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新编1987年以后成立的16个民族自治地方的概况。本册为布朗族简史分册。
图书 | 布朗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丛书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 本书力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新编1987年以后成立的16个民族自治地方的概况。本册为布朗族简史分册。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布朗族的族源和历代分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族源及民族形成 第三节 历代分布和迁徙 第四节 人口及发展变化 第二章 远古社会探索 第一节 原始群时代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及其演变 一、母系氏族公社 二、向父系制过渡 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原始共产制 第二节 氏族社会生活 第四章 农村公社 第一节 原始农村公社的形成 第二节 村社生产力状况 第三节 村社二重性诸方面 一、村社公有制 二、氏族占有制 三、私人占有制 第四节 社会组织 第五章 私有制的形成发展及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一节 私有制的发展与社会等级的形成 一、私人占有制的形成及发展 二、社会的分化及社会等级的形成 第二节 向封建制的过渡 一、生产力水平 二、生产关系状况 第三节 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第四节 习惯法 第五节 布朗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六章 社会形态及经济生产方式 第一节 社会形态 第二节 社会经济生产方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节 布朗族人民获得解放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土地改革 二、党的“直接过渡”方针 三、互助合作运动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产业发展 三、文化的发展 四、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节 布朗族与各民族间的交流 一、布朗族与傣族的文化交流 二、布朗族与哈尼族、拉祜族的文化交流 三、布朗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第九章 布朗族生活与文化 第一节 风俗习惯及伦理道德 一、风俗习惯 二、伦理道德 第二节 宗教信仰 一、自然崇拜 二、图腾崇拜 三、祖先崇拜 四、信奉小乘佛教 第三节 文学和艺术 一、语言 二、口头文学 三、歌舞和武术 第四节 科技与工艺 一、天文历法 二、建筑工艺 三、民间工艺 参考文献 后 记 修订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布朗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布朗族简史编写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868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6.1 |
丛书名 |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