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楚辞笔记/名家经典解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与《诗经》并称,是后世诗赋的主要源头。作者以田园般恬静的文笔,透过孤身的山林跋涉,追寻二千三百多年前怀悲苍茫的屈原,将单篇单部的楚辞感受化作浑然一体的生命理解。

内容推荐

一段古今映照的心理旅程,一次文学与历史最朴素的相遇。张炜以田园般恬静的文笔,透过孤身的山林跋涉,追寻两千三百多年前怀悲苍茫的屈原,将单篇单部的楚辞感受化作浑然一体的生命理解。全书分注释和串讲两部分。注释极简,不作考辨,让人一看就明白原文的意思。串讲则介于翻译、述意、引申、诠释之间,多张炜之心得语。

在本书中,张炜不再介绍屈原的家世、生平、政治活动,也不从那儿去解释《楚辞》。他是审美的,直接进入文本,去感受它美丽诱惑、美的缠绵、美的魅力,去体会它文字的美感和屈原人格的芳洁。笔记分两部分,一为注释,一为串讲。注释极简,不作考辨,让人一看就明白原文的意思。串讲则介于翻译、述意、引申、诠释之间,多张炜之心得语。

目录

自序

读《离骚》

读《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读《天问》

读《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读《招魂》

试读章节

想象如此烂漫:我大马的饮水处是咸池,马的缰绳拴于遮挡阳光的神木扶桑。由于遮住了强烈阳光,他正可以从容行进。作为前驱的,是给月亮驾车的望舒;而作为后卫的,是风神飞廉。鸾鸟凤凰在四周戒备,随行的还有雷神。他发出命令,让凤凰展翅,夜以继日往前疾赶。

聚拢的旋风率领云霓前来迎接,他居高临下,看越聚越多的云霓何等斑斓。这就是宇宙,这就是天上。滚动的云海衬托着四周人物的显赫,以及邀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气势。在这儿,居于中心的竟然是一个刚刚用蕙草擦过眼泪的人。

他俨然是一位帝王。既有帝王的威严,又多了一份飘逸。本来作为一个来往于天地之间的精灵也就足够,可他依然怀念和神往一种君王的威仪。这一切对于常伴君侧的诗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在这种放纵的想象中,恰恰也隐含了一种对照。表面上看他把那个“美人”撇得远远,已经从尘埃滚滚的大地来到了云霓飘飘的上天——但我们从这种威仪排列之中,仍然可以看到一种牵挂和对比——它不能不让人想起群臣迎迓、整齐的仪仗、浩浩的车队。

就在这种对照中,掩藏着诗人内心里那声长长的叹息。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种雄奇的想象是针对那个“美人”生发的。实际上在长长的咏叹中,居于中心的人物并不是诗人,而是另一个人,是那个“美人”——是他巍峨高大的身躯,是他的背影,是他飘落在远处而又无所不在的目光——诗人正率领云霓、蕙草、百亩花园,甚至是雷电、河流和高山,徘徊于那个无所不在的巨大的身影周围。

这也是诗人始料不及的。他不愿如此,但实际上还是如此。

这种种神奇想象随意点染的斑斓,也只能是对另一个高大身影的无限衬托。没有办法,诗人还是显示了一种阴性的角色;而阴性,她的一切气韵,氛围,足以培养的仍然还是丰茂的花草,是它笼罩一切的浓烈香气。这种阴性的培育既需要保持一种湿度和幽暗,又离不开阳光。阳光无所不在,尽管为了这种芬芳和繁衍,不得已时仍要遮挡一下阳光。这在花圃园工那儿有一个术语,叫做“遮帘”。诗人使用了许许多多的“遮帘”:空隙四露,阳光洒下。阳光过强是可以灼伤花卉的,许多艳丽和芬芳是不可以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的。她们的娇羞正需要闪烁的光,需要掩护——这种掩护反而加重了她们的娇羞和美丽。

至此,一种人性、伦理、隐喻和象征的大和谐,从诗中一叠叠生出,让人目不暇接。这使唯美生出了更大的内力,使繁琐和曲折呈现出条理。这看来似乎漫不经心,却一次又一次地拥抱了伟大的理性。

一场宇宙间的长旅开始了。

清晨渡过白水,在山上系马,忽然回头眺望,泪眼淋漓。诗人发出声声哀叹:此地竟然没有美女或贤人。高丘正是那个“美人”的所在,他身边没有真正让人惊羡的女子或贤士……他忍不住要回头,要眺望,要再一次泣哭。这是远离尘世的最后一瞥?当然不是。高丘无女,活该如此,这与先前的诅咒是完全一致的。但这次不同的是流涕:仅一瞥就让其泪眼淋漓。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埋怨和牵挂,情状复杂以至于此。

飘飘忽忽来到春宫,宇宙的东方。与之相关的都是天上的事物,是神话中的人物,特别是成神的古代帝王的女人。让雷神驾车寻找美女,首先选中宓妃:“求宓妃之所在”——他写好一封信,解下佩带束好,交给一个人。也就在此刻,彩色云霓纷纷聚散,忽离忽合,似乎昭示着事情的乖戾难成——相传羿的国土在穷石一带,那么宓妃一定是回到了那里,她到了清晨才回河里洗濯长发;而那条河是从太阳落山之地流出。没有人比宓妃再俊美,她因此骄傲自大、放荡不羁、欢乐终日。她是那么美丽,又那么不懂礼节。不得已,诗人只好将她放弃。  对于宓妃的寻找和放弃,对她美貌的想象,倒是一次令人心惊的选择。因为直到这时诗人才算第一次真正恢复了男人身份,开始了艰难的忘却,忘却昨天,忘却那个“美人”。他在寻找异性的安慰,认为只有宓妃一类美貌的女人才能挽救沉沦的灵魂。这也许真的是唯一生路。因为他立在“悬崖”上,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此刻只有女人的手才能将他援助。

当然,这种足以吸引他的美女不在尘世,只在天上。同时也能稍稍说明,他在尘世为什么从来不曾如此地爱恋。

尘世间只有男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他构成不可解脱的吸引。

力量和权力是悲剧的起源。一方面“诗与帝国对立”(俄·布罗茨基语),另一方面诗人却要在心中建立和完美这个帝国。对国君,对帝王的想象,对笼罩上下四野的巨大权威所具有的严整性,时而发生难以回避的幻觉。这一切对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吸引是显而易见的。王朝,总有形而上的东西给予支撑:这是一对奇怪的矛盾。冷酷的繁文缛节的帝国,似乎与荒野蛮俗构成了对立。实际上帝国又是最大的蛮俗。帝国可以毁灭美,也可以唤起对美的深远和深刻的想象。在这儿,诗人别离的是一个帝国还是一个人,都完全一样。他对这两者的爱也是一样的。它们在他心中合而为一,只化为一个形象。

然而这一切淤积,只有女性的柔情之水才洗得干净。

寻找女人就是寻找遗忘,寻找明天和永生。诗人对死亡是恐惧的,对黑暗是恐惧的。他对生活的巨大留恋和热爱,在这儿不言自明。

就为了寻找这样一个女性,他才直上九天,走遍四极。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既不是尘世的生命,在尘世间必不会有好的命运。

周游于上天,结伴于云霓,寻觅于美女。望瑶台,俯流云,走人另一种澄明境界。传说中的古国美女一个个都在天上,住在高台。美好的资质,绚丽的容颜,这样的人也只能住在天上。

如今他来到了天上,来到了应该去的地方。这儿澄明而多情,让他忘却。实际上诗人的这种流连,比起这之前发出的威胁和诅咒,倒显得更为强烈。

耐人寻味的是他让鸩鸟去做媒,而鸩鸟是一种致命的毒鸟,羽毛浸入酒中可致人死命——这真的就像爱情一样可怕。爱情就是鸩鸟的羽毛。诗人选中的媒人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次失败了,他转而又求雄鸩。而这只鸩鸟却一路大嚷着飞走。这不免又给诗人一种轻佻浅薄的感觉——柔情与美意怎么可以如此表达呢?曲折细腻的情感,大声嚷叫的雄鸩自然不善传达——诗人得知,凤凰已接受了另一个人的聘礼,有人赶在了他的前面。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辛酸、尴尬和冷酷。他只好到更远的地方,但又没有安居之地。他四处游荡,情绪怅然,后来想起了两位美丽的公主还没有婚配……但为他传递自己心愫的媒人仍如此笨拙。他明白自己与公主结合的希望很少,他们之间不会发生什么故事。

一个复杂繁琐的求爱和寻找过程。诗人知道成功的希望很小,这其实只为了忘却,而不是真正的渴求。比起另一个人——那个“美人”的魅力、无所不在的磁力,这些美女的缠绵显得过于淡弱了。求爱成了诗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法,一种逃避的可能。结局早已领悟,但他不愿言明。总之这是一场煞有介事的求爱,看上去风尘仆仆情意绵绵,实际上心冷如冰。

适得其反的是,这一次次失败,反而更令他想起尘世间的混浊和妒贤嫉能,想起那个“美人”。

尘世天上,今天昨日,两相对照,痛悔尤甚。满腔忠贞无处倾诉,奇特的激情没有出口。

真正的痛苦是无法安慰的,致命之伤没有一味药可以医治。至此,诗人已经走投无路了。

一个时代的大痛苦,往往都以性的解痛药来医治,而这种医治的结果是愈加疼痛。诗人所求助的“解药”,与我们惯常所知的既相同又相异。他寻觅和向往的都是瑶台美女。

瑶台是美玉砌成的高台,有一种超越尘世的娇艳和温柔,有逼人的美。

P24-30

序言

这是本令人眼睛一亮的书,出版社问我能否撰文推荐时,我一看稿子就答应了。好书谁不乐意举荐呢?

《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与《诗经》并称,是后世诗赋的主要源头。关于它的重要性、价值、影响以及与《诗经》的异同等等,真要谈起来,几十万字也不够说。《楚辞》相传为屈原所作。这个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具体的作家,也是史上爱国忠君者的典范、文人沦感伤怨的始祖,关于他也是复杂得很,几十万字不够说的。

张炜这本《楚辞笔记》则截断众流、独标圣解,其气魄是可惊的,其说亦因此而甚为清新。

因为《楚辞》是重要的经典,经典既是文化的源泉,自然是沾溉无穷,后人于此采择取资、鬯绎敷陈,遂越弄越复杂。游国恩《楚辞概论》说历代注解可分四派:训诂派、义理派、考据派、音韵派。各派都是高手如林、著作宏富、卷帙庞杂的。经由他们的研究,又发现了《楚辞》中极多的问题。屈原的生年、身世、被放逐的时地、行吟的路线、歌咏的对象、篇章的真伪与楚地民谣巫风之关系、辞中人物及况喻之指涉……,无一不成众讼。

弄清楚这些,乃是通读《楚辞》应具备的知识。但从另一方面说,则此亦可视为理解《楚辞》之葛藤。一位读者在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大概不再有时间也不会有兴致去细细品味《楚辞》那幽复窈眇的美感了。

张炜的截断众流,正是摆落这一切考证、训诂与义理,不再介绍屈原的家世、生平、政治活动,也不从那儿去解释《楚辞》。他是审美的。直接进入文本,去感受它美丽诱惑、美的缠绵、美的魅力,去体会它文字的美感和屈原人格的芳洁。

笔记分两部分,一为注释,一为串讲。注释极简,不作考辨,让人一看就明白原文的意思。串讲则介于翻译、述意、引申、诠释之间,多为张炜之心得语。他一共读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五篇。

这是非常特别的体例,也是非常特别的角度,完全由审美去把握《楚辞》与屈原,所以他说:若只把屈原看成是一位斥逐的贵族、失意的臣僚,则其独自哀戚并无美感可言,其“爱国”亦无甚意义。屈原之不朽,在于他那浪漫天才无边的铺陈与幻想,纵横驰骤挥洒自如的感情,冲决一切形式的酣畅气力,令人眼花缭乱的七彩文章。他的笔记,就旨在说明这样一位浪漫而粹美的伟大心灵,如何进行美的追索。

张炜在说明屈原的追索时,他本身也在追索着屈原的美之追索,进行着美的追索,屈原唯美的生命与张炜的生命融合为一。屈原启发、洗涤着张炜,张炜也说明着屈原。屈原的行吟,让张炜谛听了,张炜的思绪,也使屈原复活了。这是动人的交光叠影,这是美丽的精神探寻,千古遥契,彼此皆以对方为知己。

因此,屈原的美的探索,同时也就体现着张炜自己的叩问与低吟。张炜想着的,也是屈子一般地拒抗流俗。他遥想一个既浪漫又纯朴、既依附又自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美,是屈子所体现的。而机灵的现代主义或十九世纪的写实主义,都远离了这种美。走入概念的现代人,或高嚷着要全球化的人,也都不能明白这种美。可是张炜觉得:这种美才值得追求。浪漫主义者充满了韧性,缠绵不休,要以爱来冲破世俗的罗网,其追求也非任何世俗所能压制。

在这个时代,张炜作为一位艺术创作者,如此写下他阅读古书的笔记,其意义当然不同于坊间一般的古籍今注今译或旧籍导读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楚辞笔记/名家经典解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8413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