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榕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介绍了岭南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六榕寺。六榕寺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内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留下不少历史名人的足迹。舍利宝塔、王勃石碑、六祖铜像、东坡墨迹等,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精华,使无数中外游人为之神往。寺中的花塔气势不凡,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在粤地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说法。

内容推荐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目录

一、千年古刹觅芳踪

二、六榕今朝展新容

三、舍利光芒传万世

四、王勃碑文成绝笔

五、东坡留字树犹在

六、是非功过话铁禅

七、贡献良多仰云峰

八、历历碑文见风采

试读章节

六榕寺古称宝庄严寺、长寿寺、净慧寺,距今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六榕寺坐落在广州市中心中山六路旁的一条小路一六榕路上。这条路上的佛具用品商店成行成市,连成一片。在路的中段,有一个不大的庙刹门口,灰砖绿瓦,门上挂一块匾,上书“六榕”二字。这就是六榕寺之所在。

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王勃在《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下简称《塔碑》)中这样写道:“此寺乃曩在宋朝(即南朝宋代——引者),早延题目。法师聿提神足,愿启规模,爰于殿前,更须祢之塔。”宝庄严寺就是六榕寺前身,可见早在南朝宋代(420-479),六榕寺就已经初具规模。

六榕寺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内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留下不少历史名人的足迹。舍利宝塔、王勃石碑、六祖铜像、东坡墨迹等,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精华,使无数中外游人为之神往。寺中的花塔气势不凡,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在粤地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说法。

六榕寺因唐代大才子王勃撰写碑文而添风韵,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途经该寺题字而得大名。在寺的大门两边挂有一副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博士”指的是王勃。年纪轻轻就夭折的王勃留下文章并不多,因此他为六榕寺写下文字飞扬的碑文就更加弥足珍贵。而“六榕无树记东坡”,是指树已不在,人也不在,无树可纪念为树为寺扬名的苏东坡了。但东坡的文采风流,靠着他手书的“六榕”二字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不同朝代的王勃和苏东坡,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大家。他们出生的年代相距近500年,苏东坡是四川人,王勃是山西人,但他们足迹踏进了广州的寻常街巷,都在六榕寺内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我们再深入探源,看看闻名遐迩的六榕寺不寻常的历史。

一般的说法是,六榕寺(初名宝庄严寺)始建于南朝,但具体年份已无从查考。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兴盛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狂热推崇佛教的一个皇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寺庙,其中不少留存至今。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此有感而发。

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从南京携带来自柬埔寨的佛舍利到了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一说萧誉,见乾隆《广州府志》卷十九“职官”),为了迎接这一佛宝,特意大兴土木,在寺中建雄伟的佛塔(也有说是此时才建寺),供奉佛舍利。因此,有了佛宝才有宝庄严寺之名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唐代时,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南昌写下《滕王阁序》。后来他南下省亲来到广州。受寺内和尚邀请,参观后写下《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他写道:

夫宝庄严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所立也。此文中首次有塔顶放光现象的记述:

是岁也(650年——引者),忽于此塔重睹神光。玉林照灼,金山具足。倏来忽往,类奔电之舍云;吐焰流精,若繁星之转汉。倾都共仰,溢郭同窥,士女几乎数里……

到了公元971年,南海王刘龚称帝,国号大越,定都广州,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年号乾亨,升广州为兴王府。南汉历代君主虔信佛教,宝庄严寺易名长寿寺。刘龚的宠妃素馨在寺内削发为尼,潜心修炼。

每到上元、中秋佳节之夜,宫女们在塔上燃灯悬烛、张灯结彩,称日“赛月金灯”。城内各处街巷亦叠薪为塔,同时燃烧。一时方圆十里,华灯冉冉,霓裳鬓影,蔚为大观,成为广州一景。自此成为民俗,到清末民初时始渐式微。

大宝七年(1964),当时的南汉皇帝赐敕长寿寺铜钟一口,重1260斤,“将镇祖山、功资国祚”。后移他处。

宋开宝三年(970),宋太祖派遣大将潘美、尹崇珂南征,兵临广州城下,南汉后主刘鋹献城投降。南汉灭亡,因兵燹长寿寺殿、塔均毁于火,胜迹荡然无存。宋端拱元年(988)修葺寺院,铸造六祖惠能铜像,端拱二年(989)重建竣工,改称净慧禅寺。此时宝塔仍在湮没中。

宋绍圣四年(1097),寺院住持德超和尚、驻寺弘法之名僧道琮和尚及南海郡名士林修等共议重建宝塔,遂于舍利塔旧址上重建砖塔。为适应地近江边地下水位高的地形,六榕花塔沿用旧基,采用梅花井桩地基。挖开旧塔地基后,发现有九口古井环列,并有世鼎、宝剑、镜及佛舍利等物。新塔落成,下瘗供奉佛牙舍利,塔壁龛藏贤劫千佛及旃檀五百应真圣像等,自此称千佛塔。

花塔不但外形美观,其基础建筑设计到现在也令人叹服。那时花塔在珠江岸边,地下水位很高,建塔时挖掘地基,一米深就有地下水涌出。古人想出治服地下水的妙法:首先沿着塔基,像打水井一样,用麻石砌筑成九个水井。九井连环,互相依托,形成一个九环井基。然后在井基上建造高塔。新中国成立后重修花塔时,建筑师们对这个古代奇特的塔基设计十分惊叹,千年塔基仍然十分牢固。

六榕花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外观九级,内部连同暗层共17层,通高57.6米。首层直径12米,外设副阶。梯做穿塔壁绕平座式。各层塔身外壁饰素壁丹柱,都有回廊围绕,木栏杆是1980年仿宋式斗子蜀柱勾栏修复。塔檐以绿琉璃瓦覆顶,檐端微翘展翅欲飞。塔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云彩缭绕的天宫宝塔图。以铜柱为塔刹,为中国古塔之罕见。塔顶上有火焰宝珠、双龙珠、九霄盘、覆盘和8根铁链,连同铜柱重逾5吨。

宋元符三年(1100),大诗人苏轼被贬南下。他经过净慧寺,因见寺内有六株古榕,巍峨挺立,郁郁葱葱,遂欣然命笔,留题墨宝“六榕”二字。寺僧将其刻在山门,后来才有“六榕寺”闻名天下。但那时“六榕寺”仅是俗称而非实名。P1-6

序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徽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榕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仲伟//林剑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59204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7.265.1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