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投笔从戎、金戈铁马的传奇一生,男儿到死如铁的英雄本色!《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将带您一起走进蒋光鼐将军的故事。

本书是一本传记式的文学,这本书将以以翔实的资料,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地记载蒋光鼐从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到中原大战和指挥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福建事变的曲折人生历程,展现了一个旧式军人成长为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长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蒋光鼐是中华民族抗日历史中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地记载了主人公从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到中原大战和指挥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福建事变的曲折人生历程,展现了一个旧式军人成长为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传奇经历。

作为研究蒋光鼐的首部人物传记,本书披露了主人公抗命蒋介石,与何香凝、叶挺、蔡廷锴等人的密切交往和深厚友谊,“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真实内幕,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副团长时过故乡而不入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内心世界以及临终前让人从家乡邮寄两颗荔枝但愿望破灭的人性化细节。鲜为人知的内幕、曲折复杂的故事和生动感人的丰富细节是本书的鲜明特点。

目录

一 虎门,生命开篇的地方

 引子

 家风传承

 母亲的遗训

 同学渊源

二 辛亥革命,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辫子风波

 生死武汉

 洞房花烛

 讨伐袁世凯

 落难扶桑

三 东征北伐,一往无前的铁军勇士

 《平民日报》的诞生

 善缘佛心

 朱执信虎门遇难

 保卫大总统府

 初识蔡廷锴

 中山剿匪

 回师平叛

 北伐大捷

 宁汉分立

 粤桂交锋

四 血沃中原,寒凝大地发春华

 济南大捷

 十九路军诞生

 张学良易帜

 “围剿”红军

五 33个昼夜,热血染红淞沪大地

 调戍淞沪

 抗命蒋介石

 闸北血战

 人民的声音

 血肉长城

 生死决战

 绥靖的恶果

 孤军撤退

 刺杀白川

六 福建,共和国理想的破灭

 隐居虎门

 相请荔荫园

 主政闽省

 陈铭枢入闽

 闽变前夕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诞生

 悲情英雄

七 从违命抗日到奉命抗日

 避难香港

 建国的理想

 重返抗日战场

 策反余汉谋

八 新中国的建设者

 人生的光明

 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最后的故乡

 永别了,上海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虎门,生命开篇的地方

引子

一个人的成长和命运与故土、家族永远分割不开。所以,当人类发展形成了这种社会学、地理学、文化遗传的自然规律之后,就有了那句流传广远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蒋光鼐的人生起源于珠江人海口处一个名叫虎门的镇子。距蒋光鼐出生之前48年,这里发生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战争,那场命名为鸦片战争的重大事变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光荣和屈辱,载入了一个国家的沉重历史,虎门这个方圆17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从此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蒋光鼐79年的生命年轮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故乡的印迹,虎门的风骨与气节渗透进他的血脉,成为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宿命和信仰。

由于同虎门的机缘,我们多次走进过虎门镇南栅村八行坊,用一个后辈的崇敬去感受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用一个后辈的虔诚去拜谒一个将军的英魂。2006年12月13日,我们同蒋建国、蒋庆宁以及蒋光鼐故居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参观了荔荫园之后,登上了蒋光鼐故居后的三台山。虎门少山,遍地都是楼房街道公路汽车,满眼都是市声和繁华,三台山就成了南栅乃至更远一些地方的最高海拔。三台山上葱郁的树木和寂静的山林环境立即使久居都市的我们心情平静,肃穆起来。夕阳穿过亘古的沉静将山上的女考妣碑染上了一层亮色,碑上的文字褪去了岁月的苔痕,一个一个生动鲜活起来;海风卷起阵阵林涛,吹散了工业文明激起的嘈杂。我们来到纪念碑前,一举手就触摸到了百年文字薪传的温度,听到了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

家风传承

蒋光鼐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蒋理祥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是清朝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12月17日,距祖父去世整整16年。

蒋理祥出生于1823年,卒于1872年。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十二《人物略》(19)蒋理祥传记载,蒋理祥字汝宸,号吉云。咸丰二年(1852)举人。此传未载蒋理祥生卒年,只称“年五十卒”。以上所记生卒年系东莞文史学者杨宝霖先生的推断求证。如果所记不虚,那么蒋理祥无疑是英年早逝。

蒋理祥天赋极高,7岁能文。禀赋的造就绝非偶然,家学渊源当是蒋理祥早慧的主要原因。19世纪的蒋家被称为儒业世家,其祖父蒋锡田,号春圃;父名慎存,号俞轩,诰封文林郎。遗传因素和家风庭训使蒋理祥幼时便出类拔萃,神童之誉不胫而走。爱才惜才的顺德名儒罗天池闻讯,不顾舟楫轿马劳顿,远道来莞,亲访蒋家。见蒋理祥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爱好广泛,悟性非凡,欣喜收入门下,从此倾心传授,悉心指点。蒋理祥亦学业精进,不负师望,于道光乙酉年(1848)选拔,咸丰二年(1852)乡试中举,越年进士题名,选为庶吉士。

咸丰四年(1854),东莞石龙红巾何禄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百姓恐慌,社会不宁。当局委托蒋理祥回家乡东莞操办团练,维持治安。红巾军进攻广州,被清军打败,转而进攻虎门。蒋理祥率子弟兵在沙角黑松林抵御,激战一昼夜,红巾军败走,首领王义欢丧生。蒋理祥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通过此战得到了检验,同时也成就了他在家乡的社会影响。蒋理祥生活的时代,科举几乎是仕宦功名的代名词,科举入仕不仅是社会的一种导向潮流,而且也是无数读书人苦苦追求的终极目标。蒋理祥没有迎合时尚的社会风习,他拒绝了馆选后的官场仕进,入主龙溪书院讲席。蒋理祥这种清流脱俗的行为选择似乎很难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但他却坚定地认为,在吏治黑暗官场腐败的现实里,赢弱的中国并不需要太多的官员,而是急需从教育方面培养后代,唤醒国人。他教育救国的人生主张不能不说具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意识。蒋理祥还认为,东莞地处沿海要津,外族侵略往往首当其冲,从当时的国力和东莞农业社会的贫困现状出发,教育当是救民富乡的途径。

龙溪书院为当时东莞最有影响的授业之所,蒋理祥人该院讲席,正值龙溪书院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同治、光绪年间,全国著名学者陈澧在此执教,探花陈伯陶、著述家张其淦受业其中,民国时以50万卷藏书为全国最丰的莫伯骥为此院学生。

与人不同的是,蒋理祥在龙溪书院授业,注重人文道德,灌输爱国守土理念。蒋理祥不以讲席为谋生手段,不收俸禄之财,只为家乡培养人才。蒋理祥高尚的行为道德和爱国理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龙溪书院的学生,而且在家族、家庭中树立了榜样。蒋光鼐作为他的后人,其伟大的爱国行为,折射了祖父的遗传和影响。

有一年蒋理祥寿辰,亲戚朋友纷至祝贺。席问,一个少有往来的乡人匆匆登门,献上奉礼万金。蒋理祥当即令家人退还。事后得知,此人因案受督府追捕,无处藏身,想借蒋理祥的社会名望和在官宦中的影响,为其周旋销案。蒋理祥秉持操守,不为金钱所动之事一时遐迩闻名。粤督瑞麟赞赏其德行,特授蒋理祥为翰林院编修。

作为乡土名士,蒋理祥为乡家贡献不遗余力。在乡间组织“靖康团练”,联防护土;倡建育婴堂、溥善堂,救饥济馑,掩棺埋骸,收养弃婴,施医赠药,其乐善好义广为乡人称颂。

皇皇487卷的巨著《海山仙馆丛书》,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蒋理祥的学识和人格。此巨著为收藏家潘仕成编辑,蒋理祥协助其检校,前后达20年之久。潘仕成后来获罪,蒋理祥竭尽全力营救。潘仕成为感谢营救之恩,赠蒋理祥万顷沙屯田二十余顷。蒋理祥不受,转赠东莞明伦堂作为公产,造福乡梓。

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的陈铭枢为蒋理祥铜像题写铭文,为蒋理祥50年的人生作了准确精当的评价。

P1-3

后记

句号是一篇文章的结尾,也是一本书的结束。

《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笔者一点都没有完成全书的轻松,太多的遗憾积压在心头。以一个逗号放在全书的末尾,我觉得似乎更符合创作的实际,更切合我们的心情。

本书是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签约作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选题的构思、申报、资料搜寻、人物采访、写作、修改及出版,仓促匆忙中面临着一次技术与体能的挑战。笔者最终以无畏者的姿态闯进了蒋光鼐的人生世界和民国38年的汪洋大海。

蒋光鼐是东莞地域文化孕育的一个伟大爱国者,作为在东莞这块土地上生长和工作的我们,全面客观准确地再现蒋光鼐追随孙中山革命,北伐南征,抵抗日寇侵略,追求民主理想,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人生历史,有着更多的责任,同时也遭逢了难得的创作机遇。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一个对蒋光鼐的人生历史感兴趣的文学作者。对于本书所要描述的对象来说,历史的真相已经明了,发生过的事实都有定评,人物的功过是非也已盖棺论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对遥远的历史作细致的探究和深刻的挖掘已无必要,也非本书的追求。

人物传记既是历史的渊源,又是文学的表现。蒋光鼐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历史人物,民国史是让我们感到温热的客观存在,我们无意在“事件的历史”和“叙述的历史”上纠缠,也不敢轻言文化使命,更不敢奢望以一己之力重负传世的担当,作为文学工作者,只能在维护历史公器意识的基础上,在历史遗忘的现状中,在努力恢复良知唤醒真实的前提下,完成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还原。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在时间紧张,创作匆忙,文献缺乏,当事人难以寻找的情况下,只能紧紧抓住人物,在真实事件的背景中展开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命运的发展过程。

民国史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而且历时相近,但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展示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物,其性格塑造和命运走向不可能通过简单、逻辑化的方式来完成。人物传记应该是当前的信息,是可以留传的文献,而信息传播与文献留存必须依靠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在文学和历史的两难中,笔者实在难以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如果滥用描写、对话、虚构等文学手法,容易写成小说,但一味引用史料,照搬历史,又可能变成枯燥无味的记录。细节是最能丰富人物,推动时间进程,让死去的历史鲜活,让简单的文字灵动的表现手段。

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仅仅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视野来透视解读再现历史事件是不够的,它必须通过细节来营造一种现场感。读者可以通过史书中得到的历史事件的真相,史家们已经作了清楚的交代。作者需要努力的应该是用扎实的日常生活细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让主人公在具体的细节中站立起来,鲜活起来。

本书的构想,最早源于《虎门》报社社长陈梓英先生的启发,在后来的资料搜集、采访、创作和打印文稿过程中,陈梓英都是直接的参与人,也是本书的作者。本书出版之时,出于谦虚,陈梓英先生坚决拒绝署名,这让我深为不安和遗憾。没有陈梓英社长的支持、帮助和参与,就不会有此书的面世。

东莞文学艺术院的创作选题签约,催生了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李炳球、杨宝霖、邓慕尧等人的帮助,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方便;蒋光鼐将军的后人蒋建国先生也提供了写作的参考;尤其是东莞市文联林岳副主席,为作者减轻工作压力,尽量安排写作时间。他们的帮助,是笔者劳动过程中的动力和指引。

现实是明天的历史,我期望弥补遗憾和错讹的机会。

詹谷丰  2008年春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喋血淞沪(蒋光鼐将军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詹谷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78456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53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6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