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此的抵达/科学家随笔
内容
试读章节

技术上的名桥

我们常常自谦,说是科学技术落后,比不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这是近百年来受了帝国主义压迫的结果。但是,回顾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我国不但文化悠久,光辉灿烂,而且就是在科学技术上,也曾盛极一时,桥梁就是一例。我国有许多桥梁,其技术在当时是大大超过世界水平的。这有实物为证。首先要提到的是“赵州桥”,这是全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座最突出的桥。它的技术是大大超过时代的。它是在一千三百五十多年前(隋代)由“总工程师”李春造成的一座“石拱桥”,直到现在,还可使用。

其次应当提出的是福建泉州“洛阳桥”。这是一座石梁桥,修建于南宋皇祜、嘉祐年间(公元1053-1059年),长360丈,有四十七孔。洛阳江入海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建桥当然不易,而且当时福建沿海各河上,除有少数浮桥外,几无一处有石桥,洛阳桥的建成,实是划时代的巨大贡献。

也应当提到广东潮州的“湘子桥”,它所跨越的韩江,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驱逐鳄鱼的所在,那时就名为“恶溪”,可见水深流急,造桥之不易了。这座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东段十二孔,长284米,西段七孔,长137米,中段一大孔,长97米。东西两段,皆石墩石梁,中段是“浮桥”,由18只木船组成。这桥的特点就在中段,那里的木船,可以解缆移动,让出河道以通航。这就是近代的所谓“开合桥”,合时通车,开时走船,对于水陆交通,是两不妨碍的。然而这样一座结构巧妙的桥梁,却是建成于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9-1173年),距今已将近800年了。

“万年桥”,在江西南城县,是国内罕见的极长的“联拱石桥”,计石拱23孔,全长400余米。所谓“联拱”就是把许多拱联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每一拱上的载重,由全部各拱共同负担,因而是个很经济的设计。这座桥在宋代初建时为浮桥,到明代崇祯时(公元1634年)更建为石桥。“西津桥”在甘肃兰州,俗名卧桥或握桥,在阿干河上,是“伸臂式”的木结构桥,其木梁由两岸伸向河心,节节挑出,在河心处,于两边“挑梁”上铺板,接通全桥。传说这桥建自唐代,经历代重修,现存的是公元1904年重建的。“珠浦桥”,在四川灌县,位于都江堰口,横跨岷江,是用竹缆将桥面吊起的“悬桥”,共长330米,分十孔,最长跨度61米,竹缆锚碇于两岸的桥台中。

以上6座桥,代表6种类型,即拱桥、梁桥、开合桥、联拱桥、伸臂桥和悬桥。从今天看来,所有近代桥梁的主要类型,“粲然具备矣”。当然,在每一类型中还有其它名桥,比如拱桥类有建于元代的江苏吴江“垂虹桥”;梁桥类有福建泉州的“五里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最大一根石梁重至200吨,均建于南宋时代;联拱桥类有建于清初的安徽歙县的“太平桥”;悬桥类有建于明代的贵州盘江桥等等。这许多名桥的技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桥造得坚固耐久。

艺术上的名桥

桥不在水上,就在山谷,而山与水又往往相邻,构成图画,“山水”成为风景的代名词,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如果本身不美,岂不大杀风景。桥的美首先表现在形体,亦即桥身的构造,要它在所处环境中,显得既不可少,又不嫌多,“秾纤得衷,修短合度”。其次在艺术上布置上处理得当,决不画蛇添足。一条重要法则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不因此害彼。上述的几座名桥,特别是赵州桥,就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特别在艺术上驰名的,还有很多,这里举几个例:

“宝带桥”在江苏苏州,是座联拱石桥,全长约317米,分53孔,其中三孔联拱特别高,以通大型舟楫,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建于唐代(约公元806年),重修于宋(约公元1232年)。全桥风格壮丽,堪称“长虹卧波,鳌背连云”。这座桥的工程浩大,构造复杂,而又结构轻盈,奇巧多姿,成为江南名胜。“玉带桥”在北京颐和园,建于清代(约公元1770年),桥拱作蛋尖形,特别高耸,桥面形成“双向反曲线”,据说是美国纽约“狱门桥”设计的张本。这是座小桥,庄严而又玲珑,大为湖山生色。“程阳桥”在广西三江,长达1000余米,是座伸臂式桥,用大木节节伸出,跨度20余米。每一桥墩上建有宝塔式楼阁4层,约5米见方,高10余米。各墩楼阁之间,用长廊联系,上有屋盖,为行人遮阳蔽雨。这桥的构造奇特,结合桥梁与建筑为一体,形成一座水上的游廊。“鱼沼飞梁”,在山西太原的晋祠内,是个游览胜地。这是座在鱼沼上建成的十字形的“飞梁”,就像两条路的十字交叉一样。飞梁的中心是个6米见方的广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头各有挑出的“翼桥”,长6米,形成18米长的两桥交叉。这桥的构造曲折,整齐秀雅,富丽堂皇。“五亭桥”在江苏扬州瘦西湖,也是个十字交叉的飞梁桥,在中心广场和东南西北的四个翼桥上,各有一亭,桥下正侧面共有15个桥孔,月满时每孔各衔一月,波光荡漾,蔚为奇观。

历史上的名桥

桥是交通要道的咽喉,军事上在所必争,历史上记载的与桥有关的战役,真是太多了,往往一桥得失影响到整个战争局面。在和平建设上,有的桥也起过重大历史作用。现举历史上的几个著名的例子:

“泸定桥”,即大渡河铁索桥,是公元1935年我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所在。这座桥建成于清代(公元1706年),计长103米,宽约3米,桥面木板铺在九根铁链上,铁链锚碇于两岸桥台。

“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永定河上,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爆发地,也是我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座桥。这是座联拱石桥,共长265米,由11孔石拱组成,建成于金代(公元1192年)。13世纪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提到这座桥。经过他的宣传,卢沟桥早就闻名世界。

“阴平桥”在甘肃文县,从文县至四川武县的“阴平道”,即三国时魏将邓艾袭蜀之路。姜维闻有魏师,请在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御。这座桥于清代(公元1729年)重建,是一个有名的石拱桥。“孟盟桥”在山西蒲州,春秋时秦将孟明伐晋,“济河焚舟,盟师必克”,晋师不敢出,遂霸西戎,故以名桥。这里所谓舟,就是浮桥。

在桥梁史上,有的桥是先行者,成为后来建桥的楷模。晋杜预,以孟津渡险,建“河桥”于富平津,当时反对者多,预日,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晋武帝司马炎向他祝酒说,非君此桥不立也。后来,“杜预造桥”故事,成为一种鼓舞力量。福建自洛阳桥兴建成功,泉漳两地相继修成“十大名桥”,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致有“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誉。洛阳桥又是明代抗倭的一个要塞,明末时,郑成功更据此桥抗清,取得胜利。

有的历史上的名桥,实际并非桥,比如,宋代赵匡胤制造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陈桥,就不是桥而是个“驿”名,唐时名“上元驿”,朱全忠曾在此放火,谋害李克用。

故事中的名桥

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所牵涉到的桥也往往成为名桥。

有的桥是为纪念名人的。如“惠政桥”、“斩蛟桥”、“甘棠桥”、“王公桥”、“留衣桥”等。

有些桥的故事流传甚广,但其确址难考。如汉张良游下邳,遇圯上老人命取履,圯就是桥,这桥当然在下邳了,但河南归德府永城县有“酇城桥”,“一名圯桥,即张良进履处”(见《河南通志》)。

P8-13

后记

1957年,大学毕业后刚在铁道部科学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工作了一年的我,接到一纸调令,让我到院里去担任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秘书。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有点不情愿,因为我的兴趣在科研,让我放弃自己的专业去当秘书,我不甘心。

但是,我的不情愿很快就变成了心甘情愿。如果说,以前我只是因茅老在桥梁建设上的巨大成就而对他感到高山仰止的话,那么,在茅老身边的二十多个春秋,使我近距离地感受到茅老的品格和为人;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在科学工作上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他为人的平易朴实,还有他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素养……所有这一切,全方位地影响着我、教育着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从其中所得到的,远远超过了放弃专业所失去的东西。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这套“金鼎丛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令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一代学术大师们的为人、治学和修养。出版社将茅以升卷的编选工作交给了我,经与编辑同志的共同斟酌筛选,最后从茅老生前发表过的二百多篇作品中精选出这几十篇,希望能实现我们的初衷,令读者朋友从中见到茅老另一面的风采。

郑淑涓

1997年12月

目录

别钱塘

中国石拱桥

名桥谈往

五十年后的桥梁

为什么看不见柱子

人间彩虹

二十四桥

天津的开合桥

桥话

联合桥

五桥颂

介绍五座古桥

赵州桥与李春

桥名谈往

两脚跨过钱塘江

明天的火车和铁路

漫话圆周率

谈谈科研与科普的关系

环境科学的普及化

从小得到的启发

桥梁远景图

没有不能造的桥

习而学的工程教育

桥梁和桥梁技术

试论专业科学与专门科学

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当是能而非力

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

我们年老科学家的愿望

形象化的科学讲座

多快好省出人才

学习研究“十六字诀”

提倡一下科学道德

工程师和科学家

“中国是世界技术的摇篮”

纪念近代科学先驱者和伟大艺术家——达·芬奇

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钱塘江建桥回忆

征程六十年

我与中国桥梁建设

记柳翼谋师

人怎样逐渐地变成了巨人

《中国石桥》序

《中国桥梁史料》序二

爱天与畏天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前言

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中国档案学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竺可桢日记》序

后记

序言

政府决定为父亲修建纪念铜像,我随同有关人士再次来到钱塘江畔,选定地址。一眼望去,钱塘江大桥似长虹卧波,雄伟壮观,任凭风吹雨打,滔滔江水冲刷,巍然屹立。触物伤情,父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

父亲在科技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早已为世人所知,其实他治学涉猎很广,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他所说:我从小的志愿是做个文学家,但阴差阳错,却搞起了土木工程。他一向有科学和文学应融化为一体的见解,对桥梁建设添加山水自然之美,常称颂不止。1963年他写了科普长篇文章《桥话》,其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之后,《名桥谈往》、《桥名谈往》接踵而至,字字句句洋溢着他对桥梁的无限深情,字里行间《诗经》、《史记》、《红楼梦》信手拈来,字字贴切。难怪当年毛主席说:“你不但是个科学家,看了你的《桥话》后,才知道你还是个文学家呢!”

“文革”期间,父亲被停止工作,此间已经七十多岁,他更珍惜光阴,不愿虚掷岁月,于是请了两位好友,自己动手编起了一部类似桥梁文学辞典之类的书籍。他们每天跑图书馆,遍阅《全唐诗》、《全宋词》、《元曲选》,他们从中挑选出古往今来关于描写桥梁、歌颂桥梁、隐喻明喻及桥边悲欢离合的典故,用工工整整的小楷抄录在一式的稿纸上。父亲亲手装订,设计封面,日积月累,居然装订成厚达一米全套共九册的《桥话》,可称是一部关于桥梁的文学鉴赏辞典。这部自制的“辞典”在我家橱柜中沉睡30余年,于今年钱塘江大桥通车60周年之际,由父亲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正式出版了。

平日在父亲的床头枕边,常备有各种中外名著,他最欣赏莎士比亚和曹雪芹的作品,可以说是百读不厌,他还有些独到的见解,如果陌生人听了,会以为他是一位文学鉴赏家。

父亲说:在文学作品中,涉及桥梁的很多,桥梁与文学是结了不解之缘,有山、有水、有人的地方都少不了桥,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古以来的交通就是如此。江河上凌空飞架的桥常引起人们美丽的想象,被誉之为“人间彩虹”。唐代裴航遇云英于仙窟,那就是陕西蓝田的“蓝桥”。牛郎织女七夕银河相会,使鹊为桥。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救阿斗,长坂坡就是长坂桥。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父亲平时喜欢写写散文,有时也作作古诗,他写的《别钱塘》三首绝句是在1937年12月5日所作,那时钱塘江大桥剐刚通车89天,日寇逼近杭州,杭州危在旦夕,此桥成为军运和市民撤退的唯一后路。12月23日,我方将南岸2号桥墩炸毁,使敌人无法通过大桥,父亲忍痛告别大桥,写下此诗,虽在国破家难之中,诗句仍有铮铮铁骨之气。

别钱塘

钱塘江上大桥横,

众志成城万马奔。

突破难关八十一,

惊涛投险学唐僧。

“天堑茫茫连沃焦,

秦皇何事不安桥。”

安桥岂是干戈事,

同轨同文无浪潮。

陡地风云突变色,

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又回到杭州,再次将桥修复,实现了他的诺言。

父亲的一生,都在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不断在架设着物质的桥、友谊的桥、精神的桥。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正如他的人生格言那样:“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日奋斗。”

1997.12.12

内容推荐

本书从茅老生前撰写的大量随笔、杂文、科普小品、回忆录等各类文章中,精选出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一部分。它们有的平易朴实,有的饶有情趣,有的文采斐然,茅老将一生学养渗透其中,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大师另一面的风采。

编辑推荐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施工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现代化大桥。茅以升多年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对高等教育、科研、科普等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书从茅老生前撰写的大量随笔、杂文、科普小品、回忆录等各类文章中,精选出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一部分。它们有的平易朴实,有的饶有情趣,有的文采斐然,茅老将一生学养渗透其中,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大师另一面的风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此的抵达/科学家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以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0936
开本 32开
页数 41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1998-04-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3
12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