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流社会知识竞赛
内容
编辑推荐

沈宏非,1962年出生于上海,现居上海。曾是《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等报刊的专栏作家。著有《写食主义》《思想工作》《饮食男女》《大熊猫看小电影》及《笑场》等。本书是他继《笑场》后的最新随笔集。继续关注都市饮食男女。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沈宏非,著名专栏作家,堪称专栏作家中的常青树。曾是《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等报刊的专栏作家。著有《写食主义》《思想工作》《饮食男女》《大熊猫看小电影》及《笑场》等。该书为作者最新的随笔集。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延续沈宏非冷隽幽默的风格。

目录

One liner沈宏非(序)/1

Part 1 讲饮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苍蝇馆子/2

上海百年老浓汤/5

冰雪在心/10

海南鸡饭/14

缺啥补啥/17

一瓶红酒,各自表述/20

厨师秀/29

厨房里的解构主义大师/32

“燕鲍翅”第三梯队登场/35

路边的粽子你要“睬”/39

垂涎寻梅/43

在广州吃/48

肉感的月饼/51

外国火腿/56

下酒/62

美味训诂/68

写饭店的/72

还不如在家随便吃点什么/77

请客方知饭店亲/81

Part 2 论男女

上海男人看北京女人/86

想不到捉奸这么好玩/90

准卧室情境/98

可疑的结婚登记者/101

花为媒/106

一头情圣/111

让吃豆腐的变成豆腐/114

魔鬼身材/124

十六比九的风月宝鉴/127

大有大的难处/131

集团结婚/135

足球扫黄/139

停车做爱/144

春宫画——古人枕边的“秘

密图纸”/151

如何正确对待老公的手机/163

上你的床还是上我的床?/165

如何正确对待哺乳期的女友/170

如何正确对待老公他妈/173

如何摆脱死缠男人/176

Part 3 谈人生

杯酒人生中国版/181

孝亦有三/184

天黑了你还不想睡/188

忧郁症/196

I服了You!/206

技艺回忆录/211

天何言哉/214

数字人生/217

玩物丧志,玩人更不能励志/233

头发大盗/236

广告人生/245

唯有读书高/249

海上风/253

Part 4 赶时髦

烂酷/264

是真皮的吗?/272

辟谷真人秀/279

从前有座山/283

熊出没注意/291

问候别人的母亲/299

博客/304

你的明白?/309

上流社会知识竞赛/313

洋相/320

袋装一代男/324

打错了/327

族谱是不靠谱的/334

我的太空奥德赛/338

试读章节

冰雪在心

和《金瓶梅》一样,苦瓜——至少是有关的文字记录,明代以前不见经传。而苦瓜第一次在汉语文献里的现身,却是以药材的身份(明《本草纲目》、《救荒本草》)。

苦瓜在中国栽培历史约有600年。余光中《白玉苦瓜》“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似悠悠自千年的大寐”之咏,诗化地提前了400年。此物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舶来,目前中国南方各地均有栽培,两广、八闽尤盛,但食法各异,连名称也不尽相同,如广东人就呼为“凉瓜”。比较起来,我还是觉得苦瓜的粤语名字更为高妙,它并不直接诉诸于味觉、尤其是非愉悦的味觉,却立竿见影地揭示了它内在的性质,并且打通了味觉和“心觉”的通感——“凉”。功能上,跟变“洗澡”为“冲凉”相似。

这个“凉”字,按中医的食补表述,就是“寒”。清代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里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日,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至于“寒”的作用,是“消暑热,解热毒”。《滇南本革》日:“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本草求真》云:“除热解烦。”

消夏之法,丘处机认为,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避暑纳凉之处,不仅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更在“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冰雪在心”,正是苦瓜在夏季的主要食补作用。苦瓜性寒,进入体内,所走恰恰是人心、肝、脾、肺经这一路径。这一路上发挥的作用,包括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解劳清心,主治中暑、暑热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目赤肿痛、痈肿丹毒、烧烫伤、少尿等病症。此外,性至寒的苦瓜仁(籽),居然还有“益气壮阳”之功效。这件事,要辩证地看。举凡肾火积热,房事一触即泄者,服苦瓜仁得散其邪热,房事反得平衡,与其说“壮”,不如说“散”。阳痿若属于体弱虚寒者,服之益增其痿矣。

虽然已有苦瓜茶,美国人甚至提炼出苦瓜素(RPA),都是用来减肥。我觉得,苦瓜在夏天还是当成一道用来开胃,用来增肥的菜更好。至于苦瓜食制,宜取夏季色青未黄熟(为求其爽脆,也有通体纯白的品种),瓜身上颗粒状果瘤饱满且大者(果瘤愈饱满愈大,表明瓜肉愈肥厚),凉拌,热炒皆宜,滚汤亦可,焖亦无不可。我自己最喜欢加了黑豆豉,用猛火炒出来的大排档出品。滚汤的话,广东的苦瓜干最佳。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貌似狰狞的苦瓜身上,有一种“君子之德”,“君子有德,不移其苦;君子有功,不独其乐”,也就是说,当苦瓜与它物并炒时,绝不把自己的体味传染给对方。当然,苦瓜不“出味”,更不“入味”,气质上,基本上是一个晚明的拧巴文人,而且是处女座的。亡明画家石涛,十岁出家,号“苦瓜和尚”,取其“青皮红瓤”之意,餐餐以苦瓜为食,天天把“反清复明”咽进肚皮,而不是像韦小宝那样刻在足底。

因此,苦瓜为馔,与其和异物共冶一炉,不如独沽一味——致真酒家有一味“翡翠苦瓜”,生削成旋转条状,薄到几可透光,冰镇后上桌。一起上桌的蜜汁或麦芽糖碟,只是为了应酬那些一丝丝苦头也不能吃的食客。其实,当苦瓜入口之初的苦涩尚未完全散尽之际,就自有一种“回甘”自舌底飘渺而升,苦未尽,甘已来。但此等“回甘”极虚无,屏心止息方能得之。

在南洋、两广及川湘地区,苦瓜都是极贱的东西,能把它摆弄成“翡翠苦瓜”那样,与“致真”老板过去的玉器行背景有关。1974年,诗人余光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过一枚清代玉雕“白玉苦瓜”后,回家写了一首同名的诗: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莹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满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与余光中“恋乳”相比,清代叶申芗的《减字木兰花·锦荔枝》更为写实:“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闽南十八娘”福建仙游荔枝的一个良种,“十八娘”,宋代南康郡王陈洪进之女陈玑。把苦瓜比荔枝,与其说是比附,不如说是高攀,跟武则天把白萝卜比为燕窝一样。苦瓜至贱,却又至贵,因为它和黄瓜一样,源于古印度,又名菩达、恒菜、菩提瓜,算是结了佛缘。

不过,苦瓜毕竟是性寒之物。夏宜食,却不可过量。熟食能生津止渴,生食则越吃越渴,盖因其生涩的味素。渴了还不能喝茶,只许喝清水,因为茶碱加上苦瓜素,伤之又伤。此事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说:“人不必出家做和尚,但一辈子却也不能断了出家的念头。”以是观之,致真酒家的“翡翠苦瓜”作为前菜其实不妥,最好是当成一味餐后果。

P10-13

序言

One liner沈宏非(序)

洪 晃

和沈宏非是在饭桌上认识的。他每次都谈笑风生,只有两次是拘的,咱们就说这两次吧,因为不管他在这本书里面又骂了谁,损了哪位大爷,伤了哪位小姐,这两次拘谨的饭局告诉我,他实际上是个大好人,该给面子的时候还是很给面子的。

第一次拘饭局也是我们头一次认识。那天我妈妈也在,所以大家都很照顾老人家的面子,找了点她喜欢的老上海话题,每个人的嘴都先扫黄,后开口。这样话就有点接不上,所以吃得有点过分的饱。

还有一次不爽的是在沈宏非自己的办公室,那天是另外一个“美食家”攒的饭局,跟大家隆重推出一个厨师,那天沈宏非除了张罗,没怎么讲话,大家主要听“另一个美食家”讲:牛尾要买第三节、第四节,上面的太粗,下面太细等等,我偷偷想笑,看了一眼沈宏非,他“嘘”了我一下。我只好憋住。等到第三节和第四节终于在我面前,发现已经被一大勺基本上就是番茄酱的汁淹没了。之后上的菜也基本上是渗透在番茄酱里面。但是沈宏非那天吃了一肚子西红柿,一句损人的话都没说,我相信他第二天肯定肚子疼了。

沈宏非的好朋友是宝爷,几乎每次聚会他俩都是同时出现。宝爷笔名叫小宝,嘴和笔都不逊色,损起人来也很过瘾。两个人在一起,就更加热闹。我一般都插不进去嘴。和他们吃饭太好了,首先,上海没有一个餐厅不知道沈宏非是美食家,不仅要拿出最好的手艺来,有时候甚至都不愿要钱。我在上海总是跟着沈宏非屁股后面骗吃骗喝。

沈宏非的幽默是那种非常简练的“one liner”,就是能用一句话把别人,比如我,费半天讲的事情非常幽默、精辟地总结出来,逗得大家笑得眼泪都出来。比如有一次我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我和一个中国“精英”代表团去西班牙,里面一个女大学长官自封了团长,每顿饭只要有外国人在,她都要讲话;还有一些上海商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在大声地打长途回国炒股票;最来劲的是一个画廊女老板,由于要见王子,激动万分,修饰过度,穿了一双非常高跟鞋,结果实在扛不住,只好在被接见时偷偷把鞋脱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我讲了至少十五分钟。沈宏非听完之后,慢吞吞地说:“闹了半天,你是和中国的BORAT团一起去西班牙的!”

如果你不知道谁是BORAT,这本书你买对了,好好学习一下,你还需要买沈宏非其他的书,天天上他的博客,好好学习一下,不然,你可能就是BORAT。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流社会知识竞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宏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4111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8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