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士兵宁小夏
内容
编辑推荐

我是一个士兵,我忠于我的祖国!责任与忠诚——流淌在士兵灵魂里最纯净的血液!

向抗震救灾、保家卫国的子弟兵致敬!一个城市版“许三多”的成长之路。

《我的特种生涯》姊妹篇,让男人震撼,让女人感动。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莫以善小而不为!军营与社会的锤炼,成就真正的男儿!

好兵是怎样炼成的?男人是怎样成长的?

内容推荐

宁小夏高中毕业后被师兄“打”进了军营,经过炼狱般的训练和考核,他从一名野战军士兵成长为一名特种兵。

一次执行特殊任务时,他的疏忽导致副班长牺牲。带着这个心结与无限愧疚退伍后,他经历种种挫折,最终和另一位退伍兵成功创业。

年轻的女记者夏雨采访了他,师兄、班长、连长、特训营教官、高原哨兵、川藏线上的老兵、黄金武警小战士、“战国”特种班的战友……许多普通士兵的不凡故事在宁小夏的描述中缓缓流淌,催人泪下。

他们都是好兵,他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5个字——责任与忠诚!

他们都把一句话牢牢地刻在了自己的骨头里——我是一个士兵,我忠于我的祖国!

试读章节

在这里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小记者,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记者,叫夏雨。八一建军节前夕,总编要我们写个专栏宣传军民共建。总编大人一声令下,我们下面的人跑断了腿。其实这专栏原本很好写,军民联欢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是难就难在总编大人要我写退伍兵创业的故事。据我所知,许多退伍兵不是做保安就是民政局安排个工作,创业的很少,创业成功的那就更是风毛麟角了。我还只是个实习记者,总编就给我这么个差使,说是给我锻炼机会,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题材不好写,没人愿意接这活。军民共建、军民联欢的通讯稿多好写啊,找个范文,时间、地点、人物一改,再弄点修饰词语渲染一下就完了。

正当我苦恼的时候,一个早我两年进报社的同事听了我的诉苦后哈哈一笑,说道:“退伍兵创业的多了去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你请我吃顿肯德基就行了。”我两眼放光,立马请这小子吃了顿肯德基。末了他把那油汪汪的嘴一抹,说道:“知道兄弟家电么?就俩退伍兵开的。”兄弟家电我知道,前一个星期才刚刚在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开了家分店,不过我还真不知道是俩退伍兵开的。我赶紧讨好地又递上根鸡翅问道:“怎么找他们老板?成了我再请你吃肯德基。”

“那可是你的问题了。妞儿,你可是记者,无冕之王知道不?”这小子心安理得地接过鸡翅,呱唧呱唧塞进肚子里,打个饱嗝接着说道:“透露点机密给你,兄弟家电的老板之一以前是特种部队的,叫宁小夏。不过先告诉你啊,两年前兄弟家电刚开张的时候我就想采访他了,可是没成功,宁总很低调,你自己看着办吧,哈哈。”

这小子敢情是在骗吃骗喝啊!我恨不得当场揍他一顿!

别的记者的稿件已经交给总编审批了,我还一筹莫展,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兄弟家电碰碰运气吧。

兄弟家电里人山人海,生意看起来不错。我在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很多店员都没空搭理我,转了半天我才找到店长。问他宁总的办公室在哪儿,他找来了经理,经理又找来了办公室主任,七拐八弯的,最后办公室主任告诉我宁总不在。我急了,亮出了记者证。办公室主任一看,很为难地说:“小姐,宁总不接受采访的,您还是请回吧。”

这下我真是快哭了,拉着她的袖子说:“大姐,我才刚毕业,如果这个通讯稿写不出来,总编就要我‘下课’了。”或许是我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博得了她的同情,她说:“小姑娘,这样吧,宁总不在办公室的话,就会到教育路89号,那里有个军品店,他会在那里的。”

谢过主任大姐,我就直奔教育路。那里是大学城,已经到郊外了。终于找到了那家小小的军品店,里面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正在给两个学生介绍着什么,看到我进来,礼貌地点了点头。那两个男生大概是想去野营,正听那个男人介绍指北针。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店:店不大,但东西很整齐;天花板上挂着伪装网;店中央放着一个沙盘,沙盘一侧有一张几个弹药箱垒成的桌子;店一侧的橱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小物件,另一侧橱柜中放着几张相片;店面有些简陋但是很干净整洁。我随意走过去看看相片,一张相片吸引了我。那是在一片丛林里拍的,12个士兵排成两列,前排的蹲着,后排站着的士兵在中央位置拉起一面国旗。相片下方写着:祖国在我心中!士兵们的脸上都涂了迷彩油,有两个还披着伪装网。电视上的狙击手都是这样的装扮,我想他俩应该是狙击手吧。虽然看不太清楚他们的脸,可是我觉得他们都很帅也很年轻,只是狙击手旁边一个人的脸被刻意地用一张粘纸遮住了。

正当我在想这个人的脸为什么被遮住的时候,老板已经送走了两个学生,站在我身后问我:“小姐,您想买点什么?”

我回头,老板的眼睛正看着我。他的脸很熟悉,对了,就是照片里后排右边第1个。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有些慌乱,于是随口说道:“我随便看看,随便看看。”  “哦,那您随意。”老板笑了笑,去整理橱柜。

我预感这就是我要找的宁小夏,没想到他会那么年轻!我一时找不到话题,场面冷了下来,我只好随意地看着店里的东西。突然,一个熟悉的东西映入眼帘,56背带!我父亲是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兵,家里至今还有这个东西。我翻了翻,竟然还是65年生产的。

“这56背带多少钱?”我终于找到了个话题。他有些吃惊,问道:“你认识这东西?不贵的,20块。”看我准备掏钱,他又提醒了一句:“小姐,您是野营生存用还是为了收藏?”

“收藏,收藏的。我爸爸打过越战,我想给他买个他用过的东西。”

“哦?你父亲是个老兵啊,是什么部队?”他收了钱问我。

“炮兵。”

我们聊了聊,我感觉他挺随和的。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愿意接受采访呢?我指着那张相片问:“后排右边第1个是你么?”

“是。”他笑了笑,“很久以前了。”

“可是这个人为什么把脸给遮起来了?”

他脸色暗了下来,说:“因为他牺牲了。”

话题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赶紧说了声对不起溜了。路上心里暗骂自己太着急。宁总已经有了两家兄弟家电,为什么还会开个小小的军品店呢?为什么他会有战友牺牲?我该怎么采访他?一堆疑问在我脑子里不停地转。P3-6

序言

一直想写一群兵,一群普通的士兵。可是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怕写不好,怕写出来被战友骂,也怕被读者骂。两件事情让我下了决心动笔,我一定要写。

第一件事情是某天一位网友给我看了一个普通士兵写的一篇文章(士兵的QQ昵称是“品味中的寂寞”),讲述的是他的创业经历和当兵时到西藏训练的故事。这篇文章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想到了我曾经的班长、排长、连长,我的那些亲如兄弟般的战友们。

于是我想写一写他们——我的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战友们。

第二件事情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叫小夏的士兵辗转找到我,问道:“班长,你啥时候写写我们这些普通的士兵啊?”我对他说我不敢写,我怕写不出好兵挨骂。小夏就问我:“班长,你还记得连长跟我们说的那5个字吗?”

我当然记得那5个字——责任与忠诚!刻在好兵骨头里的5个字!

小夏的提醒让我有了蒙咙的想法,我想动笔了。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私心:我带过的兵不多,我觉得小夏是我带过的兵中最好的一个。来自大城市的他很聪明,一点就通,能吃苦,没有城市独生子女的娇气。更重要的是,他很主动,不服输。可是最后他因为在一次训练中摔伤了腰椎,不得不退出了特种部队。小夏离开的时候很伤感,他说他刚摸进兵的门就不得不走了,回了地方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连长对他说:“当兵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就带着这句话退伍了。

部队有时候就这么残酷,行就上,不行就滚蛋!没有任何情面。

我很想把小夏写进我的故事里,以弥补他中途退伍的遗憾。于是就有了《士兵宁小夏》这个书名。

和小夏谈起退伍后的事情,感想颇多。我也想到了自己退伍后的艰难困苦,想到了初到社会的不适应,这段岁月,跟军营生活一样让我感慨万千:当过兵的人,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想感谢军营教给我的一切,感谢曾经的战友教给我的一切!

我就对小夏说:“我写,我就写好兵是怎样砸出来的,就写士兵的责任与忠诚。”

于是我动笔了。

我没有去拟订提纲,没有去过多地思考结构和情节,也没有去斟酌字句,因为这一切都曾经发生在我身边,写的时候几乎不用过多思考。那些传遍南北军营的俚语,一串一串地在我脑子里冒出来。写的时候想起部队,想起那些战友,想起连长动不动就用养猪威胁我们使我们不断向前,内心百感交集。他们的声音萦绕在耳旁,他们爽朗的笑容就在眼前!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写作的过程,只是觉得那么自然,好像他们就站在我身边对我说:“猎鹰,你该这么写才像我。”

我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动笔的时候奶奶生病,我在照顾奶奶的时候,用冻僵的手抽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一点一点地写。我没有赶时间,但内心却有股力量拖着自己不能停下,多写一个字,就离目标更近一步。

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因此水平不高。我无法将那些活生生的战友们描写出来,只好模糊地勾勒出他们的身影。但是我知道,好兵都会小心地扛起肩上的责任,守护内心的忠诚。我觉得能写出这点,我就成功了。

在这里要感谢“流浪的军刀”给我提供了不少素材并作序,感谢战友“品味中的寂寞”跟我讲述他的故事并允许我改编后写进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士兵们,我在你们身上学到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兵!

亲爱的战友们,在此猎鹰给你们敬礼了!

后记

一个星期后,宁小夏的连载在专栏上刊登了,名字很简单,很土,就叫《士兵》。我整理采访稿的时候发觉,我不知道该怎么修改,这些活生生的士兵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只是默默地担负着自己的责任,守护着内心的那份忠诚。

我是一个士兵,我忠于我的祖国!一句话道出多少士兵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年复一年地用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着这句朴实的话,捍卫着祖国。宁小夏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我只能从听来的故事里,看到一个又一个士兵的模糊剪影,但我看到了祖国的钢铁长城!

我不知道用什么修饰词语来写这个专栏,于是我就将采访稿修改了一下,将这些士兵们朴实的话写了出来,因为已经没有任何词语可以修饰了。专栏刊登后不到一个星期,读者反响很大,大大超出了总编的意料。在他看来,在这快餐文化的年代,这样土得掉渣、不是小说的小说是不可能成功的。可当他看完我的稿子,他沉默了,只说了一句话:“好兵,都是好兵!比起他们,我们这些所谓的精英、白领算个鸟毛!”我第一次听到总编嘴里吐出脏字。

把宁小夏带入军营的师兄、领他闯过兵坎的班长黎永刚、告诉他责任怎么扛的连长罗海东、使他完成蜕变的特训营教官商国城和郝克强、宁可牺牲也要把矿石标本背回的黄金武警小战士、像王德军一样默默无闻的黄金武警们、没通过特训营的卢东、生死与共的“战国”特种班的战士们、憨厚的边防小战士林保、在川藏线上开了6年车的老兵、只想好好吃顿青菜的高原哨兵康民、仍然活着的副班长陈小伟、还有我的父亲们,他们都是好兵!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守卫边疆的军人们,他们都把一句话刻在了自己的骨头里——我是一个士兵,我忠于我的祖国!他们把这个信念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3月春暖花开,我和父亲、宁小夏、王经理、叶铭浩驱车来到了麻栗坡看望我那23位父亲。爸爸坐在他们的墓碑前,一个一个地念着他们的名字,然后对他们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工作了,女儿长得很漂亮。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儿子,两个做特种兵的儿子!好兄弟们,安息吧,祖国很好,越来越好了!我们这群老兵老了,可是精神没有老,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父亲对我说,将来我结婚了就带着丈夫和孩子来看他们,让这23位父亲一起为我高兴。我眯着眼睛透过树枝的缝隙看着春天暖暖的太阳——活着真好!我仿佛看到我那23位父亲在空中朝我微笑,他们在祝福我,祝福我们的祖国。

某天,我正在上班,收到了宁小夏的一条短信:“丫头,清明的时候我们再去看看23位父亲吧,就我和你两个人好吗?”我笑了,给他回了一个字:“好!”

(完)

书评(媒体评论)

猎鹰以往的文字多是在冷酷中带着些让人无法忽视的血性,这回他倒像是个经历过许多峥嵘岁月的成熟男子,将心事娓娓道来。

军事小说作家、《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网名:流浪的军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士兵宁小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猎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1738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