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东坡de杂耍人生(吴越品苏轼)
内容
编辑推荐

苏东坡是他母亲培养出来的吗?苏东坡以妾换马,是真事儿吗?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是不是妓女出身?苏东坡两任妻子,和哪个感情最好?苏小妹是不是实有其人?秦观是苏东坡的妹夫么?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是真的么?苏东坡和高俅是什么关系?苏轼是怎样被章悖所害的?乌台诗案,和什么诗有关?

本书是关于研究“苏东坡”的专著。

内容推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和散文,都可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识字不多的人,也大都知道苏轼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识庐山真面目”、“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凡是到过杭州的人,也大都知道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督造的。此外,他的书法,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第一位!他诗词书画俱佳,是才子中的“全才”!

本书是关于研究“苏东坡”的专著。

目录

如何“品”历史人物

前言

引言

苏东坡和女人们

 1.苏东坡是他母亲培养出来的吗?

 2.苏东坡以妾换马,是真事儿吗?

 3.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是不是妓女出身?

 4.苏东坡两任妻子,和哪个感情最好?

 5.苏小妹是不是实有其人?

 6.苏东坡和妓女的关系

 7.秦观是苏东坡的妹夫么?

苏东坡和僧道们

 8.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是真的么?

 9.苏东坡是不是相信鬼神

苏东坡和官员们

 10.苏东坡和风翔太守的故事

 11.苏东坡和惧内冠军陈季常的故事

 12.苏东坡和高俅是什么关系?

 13.苏轼是怎样被章悖所害的

苏东坡和诗词

 14.乌台诗案,和什么诗有关?

 15.我评苏东坡的词赋名篇

 16.苏东坡的妙联绝对

附录一:东坡先生墓志铭

附录二:苏东坡年谱简编

试读章节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团体“培养”出来的。作家是如此,书画家亦然。苏轼、苏辙,同出一门,连同父亲苏洵,号称“三苏”,这是历史的偶然,绝不是哪个人培养的结果。作家和书画家的成就,第一取决于天赋,第二取决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天赋的人,再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就;有天赋的人不努力,依旧是庸人一个。这就是真理,也是常识。

一般说来,一个男人,第一个最亲密的女人,应该是他的母亲。

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母亲死于难产,这个孩子失去了母亲,或者孩子的母亲有病,不能自己抚育子女,或者孩子的母亲特别高贵,不能亲自带孩子,那就不得不由另一个女人来代替母亲。例如传说和戏曲中的包公,就是由嫂嫂养大的,所以他称嫂嫂为“嫂娘”(实际上他父母双全,考中进士以后,就拒绝出仕,回家侍奉老父老母去了);多数皇子,都由乳母带大,难怪他们当了皇帝,还宠信乳母。在民间,由姥姥、奶奶带大的孩子,为数也不少。总的说来,还是离不开女人。俗话说:“孩子离不开娘”,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很可能牵扯到人品、道德的基本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中,开宗明义第一段,就说: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宋史》中的这一段话,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苏辙为他哥哥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下面引其中的一段原文: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gao镐),赠太子太保。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考讳洵,赠太子太师。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日:“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曰数千言。

也就是说:苏轼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外出游学,母亲程氏亲自课读。有一天,母亲给他讲解《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之后,喟然长叹。小苏轼看了看母亲,问:“娘,我长大之后,要是也像范滂这样做人,你愿意么?”母亲用反问来回答:“你要是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说到这里,牵扯到一个关于范滂的典故,这就不能不简单地说一说后汉的“党锢”历史和范滂这个人了。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宦官与外戚勾结,政权落到了宦官手中,各地的官员,大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他们纳贿,勒索,滥捕无辜,公开卖官鬻(yu芋)爵,垄断仕进之路,贪婪之心,欲壑(he贺)难填。当时的书生、士大夫纷纷起来批评朝政,反抗这些不阴不阳的宦官统治。忠贞廉正的儒士和太学生们,不惜冒杀头的危险,上书弹劾奸党,抗议腐败,倡言改革。宦官们就诬陷他们这是“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史称“党锢之祸”。——所谓“党锢”,就是禁止党人出仕,并不许他们和亲友往来。如果不听话,就要逮捕入狱,那可就是“党狱”而不是“党锢”了。

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发生的一场“大学生闹事儿”,实际上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延熹九年(166)和建宁二年(169),宦官两次兴起党狱,打击和镇压重视气节的士大夫,以钳制社会舆论。许多学者和太学生被捕入狱,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致死。党人李膺、范滂等一百多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到了光和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方才宣布赦免党人,起用党人来镇压黄巾起义。

在这些正直的学者中,有个名叫范滂的,就是一个勇敢的青年。面对阉党的疯狂迫害,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自己走向了刑场。

那一天,苏轼的母亲教儿子读的,就是《后汉书?党锢列传》中的《范滂传》。P8-10

序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和散文,都可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识字不多的人,也大都知道苏轼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识庐山真面目”、“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凡是到过杭州的人,也大都知道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督造的。此外,他的书法,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第一位!他诗词书画俱佳,是才子中的“全才”!

他不但才学好,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但是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彻底否定”。于是他成了新旧两派都不待见的“中间人物”,加上他脸不厚、心不黑,不会说假话,又不会见风使舵,更不会当政客,一生中常以文贾祸,以言获罪,以“谤讪朝廷”遭贬谪,颠沛流离,遭遇坎坷,并在凄苦、孤独中走完坎坷的人生旅程。但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更不同流合污,他所追求的,只是自己的艺术人生。——他把人生看作一个杂耍大舞台,尽情表演,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寻找自由,在没有乐趣的环境中寻找乐趣,既表现了自我,也娱乐了自我,更没有失去自我。

苏轼的一生,究竟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作品,已经无法考证了。据学者统计,计有诗2600多首,词430多首,文(包括信、表、传、记等)4800篇,书画作品还没统计在内。这样全面而大量的创作,在古代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被贬黄州之前,他的文盲夫人如果不把他保存的三分之二手稿付之一炬,中华文化宝库中苏轼的作品,当然还将更加丰富。

一个诗人或作家,不是作品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内涵,要看是不是能传世。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而且以“御制诗”的形式出版了豪华本,但是至今连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没有。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因为缺稿纸,就是把豪华的《乾隆御制诗》拆开,一页页翻转来,拿背面当稿纸用。这,大概就是“乾隆御制诗”所发挥的最大效用了。

凡是才子,都有许许多多风流轶事流传。唐伯虎如此,苏东坡也不例外。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民间传说故事中,都有许多发生在苏东坡与妓女、与和尚、与同僚之间的趣闻轶事。

我不是研究苏轼的专家,本书更不是研究、介绍苏东坡一生成就得失的专著。小时候读过苏轼的一些诗词散文,也逐渐淡忘了。几年前,有一家出版社请一位博士生导师带领八个博士研究生,编辑评注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选和散文选各一套,有专集,也有合集,共13册。清样出来以后,总编辑不太放心,委托我最后审校。当时的目的,不过是要我看看有没有标点和文字错误,在注音和注释方面把一把关。没有想到的是:这两套由博导和博士研究生编辑的书,到了我手里,几乎每页都画成了“满脸花”!错误之多,连总编辑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我既然不是研究唐宋诗词散文的专家,我所能发现的,当然不过是常识性错误而已。其实,编者只要肯认真翻翻资料和工具书,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应该能够避免的。后来,这两套精心策划的“辅导教材”,终于因为“选题撞车”而流产了。不过,我在这将近半年的审订工作中,翻检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等于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唐宋八大家的诗词散文和他们的“历史背景”,对我个人来说,也不算“有工无效”,何况我的审稿费两万多元照收不误,等于人家出“学费”雇我读书,也算颇有收获。

去年,有一家出版社打算编辑一套“和谐丛书”,共二十八本,其中的一辑,叫《和谐中华诗路之旅》,就包括唐宋诗词选。他们聘请我选题的运作。尽管这一次编辑评注唐宋诗词,已经是“轻车熟路”,我还是四处搜集前人对八大家的评介及相关资料。在梳爬整理这些资料中,我再一次感叹关于苏轼的传说和评价,竟有这样多的矛盾,竟有这样多的谎言,甚至可以说还有这样多别具用心的诬蔑。面对这些误解、曲解,我就想到:应该写一本“正解”、“直解”的书,来给苏轼“平反”。

今年一月,我的《吴越品水浒》交东方出版社出版以后,在和编辑先生的闲聊中,偶然提起了“苏轼用小妾换马”的故事,大家都觉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写写苏东坡,也给苏东坡来一个“拨乱反正”。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可以说,这是我学习唐宋八大家的“心得”,也可以说是我参与编辑唐宋诗词散文选的“副产品”。按出版社的要求和定位,就是一本普及历史知识的书,是一本文化消闲的书。

品苏轼,不外乎“品人”、“品事”、“品作品”这样三个内容。品人、品事,似乎都不难,只要说说个人看法就可以;苏轼是诗词赋和书画的大家,品他的作品,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诗词赋还可以挑选几篇我比较熟悉的,用我的观点评说一番,也算是聊备一格;书画我可是一窍不通,何况书画作品,不是彩色印刷,也无法体现其精神,因此本书不涉及书画部分。我只是“草根儿作家讲文化故事”,着眼点在普及,在探索。我的听众,只要有初中程度,就可以听懂。

但这绝不是“戏说苏轼”,更不是“苏轼传”的搞笑版。

我的做法是:先以民间流传的有关苏轼的风趣故事为切入点,用闲聊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引出话题,然后根据史料,旁征博引,兼收并蓄,无所顾忌,无拘无束,娓娓道来,或指出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或指出之所以会以讹传讹的原因,中间也许会“跑题”,也许有所发挥,完全不顾章法,简直是随心所欲,的确是“杂乱无章”的“杂文”、松散无序的“散文”,只以“有益”、“有趣”为目的,不顾其他。例如关于苏东坡是不是有一个叫“苏小妹”的妹妹,则指出原型实际上就是比苏轼大一岁的小姐姐“八娘”。她根本就没到过东京,更没有嫁给秦少游,在她十八岁那一年,就被婆家虐待折磨死了。之所以会有“苏小妹”这个人物的“群众创作”,就是因为她知书识礼,还会写文章;故事可能就是她死后当地群众怀念她而引发的街谈巷议。又例如苏东坡妻妾众多,他和哪个妻妾感情最好?众说纷纭,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见”。再例如苏轼一次次遭贬谪,冯梦龙说他是因为改错了王安石的诗句,王安石为了“教育”他,才把他贬到黄州去的。真是这么一回事儿么?我也来一个“拨开迷雾见青天”,还历史一个真相。等等。

我这样做,似乎有点儿“戳穿西洋镜”的味道。但这既是亲朋好友聚会的谈资,也是茶余饭后的文化咖啡。一书在手,在神游北宋大江南北中,细细品味苏东坡一生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既锻炼了分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也增加了历史知识,似乎比把大好光阴消磨在打扑克、搓麻将、玩儿游戏中,要有益得多吧?

吴越

戊子年正月朔,写于北京蠲兴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东坡de杂耍人生(吴越品苏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19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