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并被推举为“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本书共分11章,每章前有精彩引言,每节都有“德鲁克管理箴言”,全书从管理的概念、事业理论、战略规划、决策与经营、市场创新、创新机遇、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生产力及其管理、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而翔实地讲述了德鲁克的经典管理思想,相信一定会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学习和了解一代大师的思想精髓。

内容推荐

公元2005年11月11日,德高望重的“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家中溘然长逝,举世扼腕震惊。

2008年是德鲁克先生逝世3周年,而2009年是德鲁克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和缅怀他对全球管理和商界所作的贡献,我们在此和大家一起重温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本书集中阐述了他30余部著作中的管理学精华和重要思想,本着实用和精华优选原则编撰而成。

领悟他精辟两深邃的管理理念,是一个震撼心灵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这将使你的管理观念、管理悟性和管理方法有长足的进步,更可以让每位商务人士和其他领导者受益一生。

目录

第一章 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

 一、什么是管理

 二、管理的三大任务及有关方面

 三、管理者的具体任务

 四、高效的管理法则

 五、改善管理的三件事

 六、管理的五大作用

第二章 企业的灵魂是什么

 一、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二、事业理论

 三、企业管理的三项职能

 四、管理职位设计上常见的六种错误

 五、经理人的责任

 六、家族企业管理的准则

第三章 战略规划:做优秀的掌舵者

 一、正确理解战略规划

 二、正确制订战略规划

 三、战略选择应考虑的四个问题

 四、战略规划的运行管理

 五、企业成长目标及战略的制定

 六、放弃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规划

 七、新企业必须具有财务前瞻性

第四章 决策与经营:善与不善做什么

 一、企业经营的假说或理念

 二、企业必须做出的几项决策

 三、有效决策的基本概念

 四、有效决策的系统要素

 五、小型、中型、大型企业的经营

 六、成功实施兼并的五项原则

 七、五种致命的经营错误及五项成功的经营原则

 八、专业经营与多元经营

第五章 市场创新:最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

 一、管理是一种创新

 二、策略一:无限式扩张——抢占统治权

 三、策略二:攻其不备——模仿与柔道

 四、策略三:构筑要塞——防守战术

 五、策略四:创造新客户——一种商业创新策略

第六章 创新机遇:抓住机遇才能掌握未来

 一、创新的原则是什么

 二、创新型公司经营策略

 三、从“意外事件”中发现机遇

 四、从不协调的情况中发现机遇

 五、从程序需要中发现机遇

 六、从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中发现机遇

 七、从人口变化中发现机遇

 八、从认知的变化中发现机遇

 九、从知识创新中发现新的机遇

第七章 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四、目标管理的五大任务

 五、目标管理的五大成果

 六、影响目标管理的四大误导因素

 七、目标管理应用的经典例证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的关键

 一、做好人事决策的要诀和步骤

 二、见人之所长、用人之所长

 三、避开因人设事陷阱的四个原则

 四、培养明日的管理者

 五、管理好自己的上司

 六、管理好自己

 七、领导者应注重人性

第九章 信息管理:变成市场信息的灵敏接收器

 一、信息管理的七大优点

 二、新的成功核算法与经济链成本法

 三、四种必备的现代管理信息工具

 四、如何全面掌握和理解信息

 五、信息交流的四项基本原则

 六、管理者使用信息面临的三大挑战

第十章 知识生产力及其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知识的五个特点

 三、企业知识分析的三个问题

 四、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六个要素

 五、管理知识工作者

 六、使知识富有生产力的管理规则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设计优良的组织结构

 一、确定企业组织的目标

 二、组织结构的四种设计分析方法

 三、组织设计的七项标准与五项原则

 四、不良组织的症状

 五、怎样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

 六、以信息为基础的新型组织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什么是管理

对于管理学为什么是一门综合艺术,德鲁克有着一个非常简短而精辟的论述:“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用独特的类比阐述道:“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名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是一门学科的含义之一是,有些专门的管理技巧适用于管理学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学科。这些技巧之一是组织内的沟通。另一种技巧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决策。还有一种特殊的企业家的技巧:战略规划。

管理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和特别关心的领域。一个理解管理学科而并不具备各种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低能管理人员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甚至可能是第一流的管理者。而一个只知道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但并不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人却不是一个管理者,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技术员。

管理是一种实用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学科。从这点讲,它可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它所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成就。而且,它并不单纯是普通常识、领导方法,更不是财务技巧的应用。它的实践以知识和责任为基础。

管理是专门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机制,也可以说,它的职责就是谋求有组织的经济进步与发展,因此,它就是当今时代基本精神的反映。事实上,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它一出现就发展得如此迅速。

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管理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是更为艰巨的工作。欧洲是否能恢复经济繁荣,首先有赖于其管理的绩效。前殖民地国家和原料生产国是否能成为自由国家发展其自身的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尽快培养出合格的和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可以说,管理的能力如何、技术怎样、责任心有多大,将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二、管理的三大任务及有关方面德鲁克明确指出,管理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

1.实现机构的特定宗旨和使命,凡企业机构、医院或学校都是如此

任何一个机构的存在,其目的都是为了一定的宗旨及使命和一定的社会功能。以企业机构而言,这就是所谓“经济绩效”。

企业机构为求经济绩效而存在,至于其他机构,例如医院、大学或军事机构等,“经济”则常为一项限制因素。对企业机构来说,经济绩效则是其“理论基础”,也为其宗旨。不过,经济绩效对于企业机构,绝不能说是其对社会的唯一任务,而是一项优先的任务。

2.使机构内的各项工作具有“生产性”,使其员工能有所成就

严格地说,企业机构(或任何其他机构)仅有一种真正的资源——人。企业机构的行为,在于使这种资源具有生产性,企业机构经由种种工作达成绩效。所以,如何使工作具有生产性,正是其基本的功能。如何使员工获得成就,已越来越重要,且已成为一个机构衡量其绩效的准绳。也就是说,这一点已日益成为管理的任务之一了。

所谓“员工成就”,意思是认清“人是一种有机体”,人有其特殊的心理、能力、限度和行为模式。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认清“人是一项人性资源”,既不是物,也不同于其他资源,人有其人格和公民权;要“管制”人的工作、工作量和工作品质,必须透过责任、激励、参与、满足、奖励、领导、地位及职能等才能达成。

3.掌握机构带来的社会冲击。并履行其社会责任

管理的第三大任务是企业机构对社会责任的管理,是企业机构对其所产生的社会冲击的管理。任何机构都不是为机构本身而存在,其本身的存在并非目的。任何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作为社会一部分而存在。企业机构也不例外。所谓企业的好与坏,绝不能以其为企业机构来衡量,只能以社会立场才能评判。

管理如果忘记了这一点,便将是大错特错。因此,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自外于社会。无论从心理、地理、文化和社会的哪一个层面讲,机构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企业机构在履行其职责时,在生产商品及劳务时,均要对人、对社会产生冲击。而且在今天的多元机构社会中,人们对企业机构还会有更多的基本关注——有关生活品质的关注,例如现代人类及现代社会的实质环境、人性环境及社会环境等。

从管理的层面而言,其与一切机构的管理人的工作密不可分。学校、医院及政府机构均对社会有同样的冲击,有同样的责任。但是,与企业机构相比较,这些机构的社会冲击却远不及企业机构的社会冲击更受人关注。在人类生活的品质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机构的领导。因此,有关社会冲击的管理就显得日益重要,已成为管理的第三大任务及其第三个主要层面。

管理的三大任务,往往须在同一项管理行动中同时兼顾。很难说其中某一任务较其他两项更为重要,或较其他两项更需要技能或能力。企业的绩效诚然应该居于首位——因为绩效是企业的目的,也是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但是如果误用了工作、误用了员工,均将无企业绩效而言。误用工作及误用员工,纵然可以达成企业的经济绩效,那也不过是虚幻的绩效,实际上是损害其资本所产生的暂时现象。

在任何一项管理问题或任何一项决策及行动中,均必牵涉另一项因素——时间。时间虽然我们不宜视之为管理的第四任务,但却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

说到管理,必须兼顾、“现在”与“将来”,即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一项管理问题的解决,假若仅能获得当时的利益而牺牲了公司的长远健康或牺牲了公司的生存,则不能说是“解决”。反之,一项管理决策,虽是为了光明的前途,但却招致了眼前的灾祸,也不能说是“负责的决策”。管理上有许多“伟人”,当其在位时成就辉煌,但却遗祸未来,这便是“不负责的管理措施”。这样的例子之所以屡见不鲜,正是未能兼顾现在与将来所致。眼前的经济成果,实际上是虚幻的,可由滥用资本来获取。若不能同时兼顾现在与将来,若不能使现在及将来的需求保持协调或至少保持平衡,则作为“财富资源”的资本必将受到危害、破坏或摧毁。

目前我们特别重视的时间层面,是短期经济决策对环境及对天然资源所能造成的长期冲击。但是尤其重要的,应该是对“人”的今天与明天的如何协调。

管理的“时间层面”,可以说是“管理”的本质。因为管理所关注的是行动的决策。而行动的目的,在于将来的结果。凡在行动上负有责任者——而不仅是在思想上及了解上负有责任者,都必须对“将来”有所承诺。

时间层面之所以对管理特别重要也特别困难,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一项决策将对经济的进展及对技术的进展产生某些后果,所需经历的时间幅度正日益增长。1880年的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中开始了某一概念,仅约需两年的时间便可以开始他的工作操作。而从20世纪70年代看,爱迪生的后辈,也许需要15年之久。半世纪前,创设新工厂,两三年内便该能收回投资。但在70年代,以平均每一员工的投资金额计,已较1900年增加了20倍,投资收回期往往需要10~12年。如果是要建立以人力为主的组织,例如推销阵容或管理群等,其培养时间及投资的时间可能要更长久。

第二,几乎只有管理才非得同时兼顾现在及将来。军事领袖自然也深知现在及将来。但是照过去的传统看来,很少有军人同时能兼顾两者。在和平时期,军人不知道“现在”,“现在”只不过是为将来的战争作准备。而在战时,他所知道的“将来”,又仅只是极短的“将来”——只求赢取当前的战争,其他的一切,都交给政治家了。

但是,管理却始终必须兼顾两者。管理必须使企业维持现在的绩效;否则便没有明天的绩效可言。同时,管理又必须使企业兼顾将来的绩效、成长和变化,否则企业的资本将受到摧毁,便没有生产财富的资源了。

说到将来,只有一点我们是有把握的:将来必有所不同。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也许有某些规则可循,也许有时代的连续大势的轨迹。但是在管理者意识中的决策与行动的时间幅度之内——在若干年代的时间幅度内,而非若干世纪的时间幅度内,将来总是“不定的”。所谓“长期连续”在这里谈不上。长期连续只能供作回忆,只能作为历史的回忆,只能作为古往今来的趋势的回忆。

对管理者来说,将来与现在是不连续的。但是不管将来会有如何的不同,总是须从现在起跳。从现在跳到将来,跳跃的幅度越大,则起跳的基础必须越强。时间层面对管理决策具有深切的影响,使管理人在制订管理决策时,必须统合现在及将来。P2-6

序言

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并被推举为“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2005年11月11日,95岁高龄的彼得·德鲁克在家中溘然长逝。举世震惊扼腕。他的理论是世界公认的条理最清晰、最具体可行的管理经典。他的一系列管理观念和思想被世界许多大型企业和公司奉为“一张决定前景的底牌”。

德鲁克对管理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去俯瞰、分析组织和组织管理的变迁;其二,运用经验主义分析法,使得其管理著作通俗易懂,实践性很强。他的第一部影响全球的书,是《管理的实践》(1954年),此书被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比喻为“管理学的圣经”;第二部深化管理理念的书是《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1973年),同样被称誉为“管理的利器”。继上两本著作之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他的管理思想越来越为我国的广大企业界所关注和接受。

德鲁克的伟大成就在于把管理确定为一种永恒的课题。“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他说,“每一次管理的成功都是管理者的成功,每一次管理的失败都是管理者的失败。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武力或事实。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管理是否恰当或不善。”

德鲁克毕生都以其杰出的宏观思维方式追求着管理学的新境界,推动着管理者的思想变革。半个多世纪以来,德鲁克对管理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首先,德鲁克是将管理的所有功能有机整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全面综合了会计学、营销学、劳资关系等管理学知识,以其开拓的视野拓展了人类在管理学上的认知。其次,德鲁克是以其深刻的远见透视管理学最前沿、最迫切的问题。他的管理思想特别强调对现实的把握和对发展机遇、变动机遇的把握。最后,德鲁克所开创的管理学体系对推动20世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管理实践的极大发展。

本书经过分类整理,共分11章,每章前有精彩引言,每节都有“德鲁克管理箴言”,全书从管理的概念、事业理论、战略规划、决策与经营、市场创新、创新机遇、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生产力及其管理、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而翔实地讲述了德鲁克的经典管理思想,相信一定会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学习和了解一代大师的思想精髓。

重温德鲁克的思想,领悟他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管理理念,肯定是一个震撼心灵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将使读者的管理观念、管理悟性和管理方法大有长进,受益一生!

作者

2008年2月

后记

历时一个季度的编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绝非一朝一夕能领悟,需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加以体会和感悟,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管理界、企业界朋友对德鲁克管理的深入理解和精彩观点,在编写过程中,更得到了很多业界朋友的帮助和启发,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只能对他们表示深深谢意!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主要还有李桂英、王金花、赵河俊、李军、申生刚、王金枝、赵文华、王佳、王玉如、高秀英、路晓洁、李宇林、张立志、侯慧娴、韩阿庆、卢广文、梁海、陈兵礼、崔铉福、高秀英、崔金明、黄姬英、李敏、崔光明、胡家、罗飞、张晓荣、王建玲、冯婷、崔日明、申娟、胡飞、李青霞、陈忠杰、赵莲花等,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所限,本书肯定还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也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不吝赐教!

作者

2008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宫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美国商业和管理界思想大师中的执牛耳者。

《华尔街日报》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28111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