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说蒲松龄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上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像蒲松龄这样,意识形态变为强烈实在的经济存在,幻想形式成为真实有趣的现实景观。生前至为寂寞,死后无比荣光。

用“好学深思,正直不阿”八个字,可概括聊斋作者平凡又伟大的一生。本书图文结合,讲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一生传奇!

内容推荐

蒲松龄生活在清初,经历平淡无奇,除短期到南方为朋友做幕宾外,终生乡居,做寄人篱下的家庭教师。既没有王维式优哉游哉山居写诗的闲适;也没有苏东坡屡被贬官、从京城到海南的丰富阅历;更不像曹雪芹从钟鸣鼎食到卖画为生……蒲松龄是个普通读书人。“读书、教书、写书”六字,基本可概括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有文言和白话两种形式。文言短篇小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唐传奇,一个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几十年皓首穷经而自认一事无成的聊斋先生以这部盖世奇文风靡了全球,使他从仅可容膝的“聊斋”走向世界。其思想锋芒和艺术天才璀璨放光。

《聊斋志异》是以深刻批判目光透视整个封建社会的书。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官虎吏狼”,黑白颠倒,以丑为美,命如草芥,封建道德和秩序在土崩瓦解……蒲松龄以“鬼狐史”的艺术形式抒写正直知识分子的磊块愁,他笔下,有真实的人物,有历史传说人物和神灵,有幽冥世界和梦幻世界,更有人鬼交替、人妖转换,既是驰想天外的搜奇志怪,又是沧海桑田的真实人生,既是离奇之至的虚构,又是真切之极的现实。

对优美爱情的热情讴歌和女性形象的创造,是该书最富魅力之处。大自然的花鸟虫鱼、想象的狐鬼仙妖,都被作家创造成为可爱的女性形象并衍生出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黄英(菊花)、香玉(牡丹)、绿衣女(绿峰)、阿纤(田鼠)……鬼女晚霞、聂小倩、小谢、梅女、窦氏,狐女娇娜、婴宁、小翠,神女翩翩、云萝公主……早就是中国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崂山道士对王生的教育、种梨和偷桃的民俗描写,早在上个世纪就传到了欧美,聊斋的艺术魅力和小说艺术,使得其作者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用“好学深思,正直不阿”八个字,可概括聊斋作者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目录

引言

 丰碑

 般阳旧家

 少年得志

 苦读和舌耕

 游幕宝应

 亲历官场

 风尘壮游

 科场失利

 家徒四壁

 卖文为活和坐馆谋生

 穷而后工

 设帐绰然堂

 平民生活

 举人情结

 孙蕙和顾青霞

 朋友之间

 终生磨一书

 老卧蓬窗

 俚曲和杂著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月亮斜过了南厢房,静悄悄地照着窗外在风中摇摆的树影,窗下洗儿的家人发现婴儿胸前有块铜钱大的青痣!蒲槃发现:这块痣的位置、大小,跟他梦中所见病和尚胸前贴的膏药一模一样!莫非这个孩子是个病和尚转世?蒲槃疑惑不已,按照以“龄”为儿子命名的惯例,他将这第三个儿子取名“松龄”。

中国古代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在苦难的岁月来到了人间。至于蒲松龄字日“留仙”,号日“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则是他弱冠著书立说后才有的。

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诞生,总会得到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描绘:李白是其母梦太白金星入怀而生,所以名“白”而字日“太白”;陆游之母晁夫人临盆前梦到了秦观(字少游),故给儿子取名为“游”,字“务观”;跟蒲松龄同乡、位居司寇的王士祯,则给宣传为高丽国王再世……蒲松龄却没有他们这般神奇,这般高贵。关于他出生的故事,一开始就蒙上一层凄凉落寞的色彩。按他的记载,他就是父亲梦到病和尚后出生的,所以,他自己说:他小时经常生病,大人本来担心他不能长命,长大后,门庭冷落得像座和尚庙,冷冷清清地靠笔墨耕耘,也真好比托钵求化的僧人。所以他常常自己琢磨:莫非我真的是个面壁人再生吗?

不管蒲松龄父亲这段梦境是真是假,“面壁人再世”、注定一生清苦之说,确实是作家身世的感慨。蒲松龄出生在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也可以算是明清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漫长、贫寒、不得不寄人篱下做家庭教师的一生,让他比起中国古代曾经出仕的文人,包括诗圣杜工部,都更加接近、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疾苦,因为,他本来就是普通老百姓中极普通的一员。

1640年,即明代崇祯十三年,是个动乱年月,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已经足够让北京城的崇祯皇帝伤透脑筋,脑后拖辫子、本来是游牧民族的军队又在关外虎视眈眈……四年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将开始长达二百余年的统治,并将中国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640年前后,山东百姓的灾难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638年,即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蒲松龄出生前两年,皇太极派兵攻明,从临清渡过运河,进入山东,攻占济南,明德王被俘,山东城池被攻破五十多处,虏良民四十六万之众,劫金银百万两。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蒲松龄不到两岁时,皇太极派炮兵轰炸锦州,明朝名将洪承畴带十三万精兵救援,皇太极断其粮道,歼明军五万余人,洪承畴只剩下残兵败将万余人,被围松山,五次组织突围不成,兵败被俘。同年十_月,清兵攻陷蓟州,转至山东,连破八十余城,杀明宗室鲁王,俘获人口三十六万,牲畜五十五万余头,回师路经北京,腐朽的明军无力阻拦,放其回到盛京。

短短三年问,清兵两次扫荡山东,杀人百万,所到之处,烧杀虏掠,鸡犬不宁。清兵人关定鼎于北京后,各地抗清起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山东人民的起义尤引人注目。1644年,兖、沂、邹、滕农民抗清队伍有几十支,最大一支达数万人之多,他们建营立寨,攻城掠池,五兵火器,样样俱全,旗帜上大书标志李白成义军的“闯”字,清兵望风披靡。同一年秋天,鲁东义民在青州杀死清朝招抚史举行起义,登、莱、青三府人民群起响应,声势浩大。1646年,鲁东义军攻克高宛、长山、新城等县,清朝不得不抽调大批兵力对山东人民起义进行灭绝性镇压。清朝廷对山东人民的多次血腥屠杀,可与屠城十日的扬州相比。

在古老文明的般阳山城,在秀色可餐的满井泉边,在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中,耳闻目染离奇古怪的社会动乱,少年蒲松龄成长起来。

蒲槃因为家中人口越来越多,无力请教师来教儿子们读书,就亲自教儿子,蒲松龄幼年身体特别虚弱,大人们没有让他早读书。据其后人记载,他十一岁时才由父亲亲自“开蒙”,也就是说,蒲松龄十周岁才开始念书。开始无非是认字临帖,读《三字经》、《干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渐渐转入读四书五经,特别是学写应制文(八股文),蒲松龄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学业进步很快。

其实,少年蒲松龄真心喜欢八股文之外的学问。他最爱《庄子》、《列子》、《李太白集》,还有《史记》中的《游侠列传》,这些书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驾驭人生的博大气魄,让少年蒲松龄得到极大满足。他也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汲取滋养。因为家中藏书有限,蒲松龄就采取抄书的办法,把他喜欢的诗词一笔一画地抄录下来,现今蒲松龄故居还保存着他手抄的一些古人诗歌:如沈约、庾信、鲍照描写明月的诗句,由此可以想象:蒲松龄是如何博采广收,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蒲槃弃儒经商后,家境渐渐富裕,蒲槃为人忠厚,大手大脚,喜欢为公众事业出力,存不下多少钱,邻里中的无赖,族中强梁之辈常常借钱不还,或东偷西摸,发生财物争执时,强梁者在门前高声叫骂,蒲槃相信“让人一步天地宽”,遇到这种事,惟闭门塞耳,敬鬼神而远之。幼小的蒲松龄觉得父亲未免有点儿软弱,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豪杰很不一样,但又发现,父亲在乡里之中很有威信,族内发生了什么冲突,常常来找父亲判明是非,父亲的话常常让争执双方言听计从。蒲松龄于是又很愿意做父亲这样忠厚待人的长者。

蒲松龄的远祖是什么人?笔者认为,蒲松龄远祖是淄川土生土长的汉族。

淄川居民多是从河北枣强来的移民,而蒲氏却是淄川土著。蒲松龄远祖的墓在县西招村之北,里边埋了两位蒲氏远祖,蒲鲁浑和蒲居仁。两人都是般阳人,因为元代担任官职不受桑梓之限,他们都担任过元代般阳路总管。元代般阳路管辖着南至沂州、东至登州、莱州。蒲鲁浑、蒲居仁任此高官,荫及子孙。但到了元代末年,因为得罪了皇帝,遭遇夷族之祸即所谓“倾覆”,被满门抄斩时,恰好六七岁的男孩蒲璋,住在外祖父家,得以避免杀身之祸,生存下来,随外祖姓“杨”。到明太祖年间,蒲璋长大,认祖归宗,复姓为“蒲”,从外祖父的杨庄,迁回满井庄。

蒲松龄远祖蒲鲁浑和蒲居仁极可能担任过般阳路副总管,蒲松龄在记载时,省却了“副”字。而在元代般阳路总管的副职是允许由汉族人担任的。P3-35

序言

蒲松龄生活在清初,经历平淡无奇,除短期到南方为朋友做幕宾外,终生乡居,做寄人篱下的家庭教师。既没有王维式优哉游哉山居写诗的闲适;也没有苏东坡屡被贬官、从京城到海南的丰富阅历;更不像曹雪芹从钟鸣鼎食到卖画为生……蒲松龄是个普通读书人。“读书、教书、写书”六字,基本可概括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有文言和白话两种形式。文言短篇小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唐传奇,一个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几十年皓首穷经而自认一事无成的聊斋先生以这部盖世奇文风靡了全球,使他从仅可容膝的“聊斋”走向世界。其思想锋芒和艺术天才璀璨放光。

《聊斋志异》是以深刻批判目光透视整个封建社会的书。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官虎吏狼”,黑白颠倒,以丑为美,命如草芥,封建道德和秩序在土崩瓦解……蒲松龄以“鬼狐史”的艺术形式抒写正直知识分子的磊块愁,他笔下,有真实的人物,有历史传说人物和神灵,有幽冥世界和梦幻世界,更有人鬼交替、人妖转换,既是驰想天外的搜奇志怪,又是沧海桑田的真实人生,既是离奇之至的虚构,又是真切之极的现实。

对优美爱情的热情讴歌和女性形象的创造,是该书最富魅力之处。大自然的花鸟虫鱼、想象的狐鬼仙妖,都被作家创造成为可爱的女性形象并衍生出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黄英(菊花)、香玉(牡丹)、绿衣女(绿峰)、阿纤(田鼠)……鬼女晚霞、聂小倩、小谢、梅女、窦氏,狐女娇娜、婴宁、小翠,神女翩翩、云萝公主……早就是中国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崂山道士对王生的教育、种梨和偷桃的民俗描写,早在上个世纪就传到了欧美,聊斋的艺术魅力和小说艺术,使得其作者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用“好学深思,正直不阿”八个字,可概括聊斋作者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说蒲松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瑞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7557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6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5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