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米格尔街》也是一个伟大作家的成名作,V.S.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诚意推荐。十七个如刀锋般闪亮的短篇小说。一幅线条简洁传神的速写众生像。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
图书 | 米格尔街(精)/经典印象 |
内容 | 编辑推荐 和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米格尔街》也是一个伟大作家的成名作,V.S.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诚意推荐。十七个如刀锋般闪亮的短篇小说。一幅线条简洁传神的速写众生像。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 内容推荐 小说大师V.S.奈保尔初试啼声的成名作。十七个如刀锋般闪亮的短篇小说。一幅线条简洁传神的速写众生像。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马尔克斯、帕慕克、略萨和阿来皆为其拥趸。 目录 博加特 / 001 叫不出名堂的事 / 009 乔治与他的粉红色房子 / 018 择业 / 028 曼门 / 038 布莱克·沃兹沃斯 / 047 懦夫 / 058 焰火师 / 071 注册会计泰特斯·霍伊特 / 085 母亲的天性 / 100 蓝色卡车 / 111 爱,爱,爱,孤独 / 123 机械天才 / 140 慎重 / 158 直到大兵来临 / 173 海特 / 193 告别米格尔街 / 208 译后记 / 216 试读章节 每天都有三个乞丐准时来到米格尔街好客的住户门口乞讨。十点钟左右,一个穿着白衣、缠着腰布的印度人首先来到,我们把一小罐米饭倒进他背上的一只口袋里。十二点钟,那个叼着泥烟斗的老太婆来了,我们给她一分钱。下午两点,一个盲人由一个男孩引路,来讨他的那份钱。 有时,我们也布施流浪汉。有个男人一天来到这儿,说他饿坏了,我们就让他饱餐了一顿。而后,他又要了支香烟,直到我们替他把香烟点燃后才肯离去,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来过。 一天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来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我已经放学回家,刚刚换好便服,听到他在叫我:“小弟弟,我可以进你家的院子吗?”他身材瘦小,穿戴整齐,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白衬衫和一条黑裤子。 我问道:“你想干啥?” 他说:“我想看看你们的蜜蜂。” 我家院里有四棵大王棕桐树的幼树,上面聚满了不请自来的蜜蜂。 我跑上台阶,喊道:“妈,有个人在院子这里,他说想看看蜜蜂。” 妈妈走出来,上下打量着他,极不友善地问:“你要干吗?” 那人说:“我想看看你们的蜜蜂。” 他英语讲得太好了,简直近乎做作。我看出妈妈有些不放心。 她对我说:“呆在这儿,他看蜜蜂时盯着他点儿。” 那人说:“谢谢您,太太。今天您做了件好事。” 他讲得极缓慢而清晰,仿佛说出的每个字都要花掉他的钱一样。 我们一块儿看着蜜蜂。他和我,蹲在棕桐树下,大约有一个小时的光景。 那人说:“我喜欢看蜜蜂,小弟弟,你喜欢看蜜蜂吗?” 我说:“我可没那工夫。” 他沮丧地摇着头,他说:“我就干这个,就是看。我能一连看上好几天。你看过蚂蚁吗?还有蝎子、蜈蚣和两栖鲵什么的,你都看过吗?” 我摇摇头。 我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 他站起身来说:“我是诗人。” “是个好诗人吗?”我问道。 “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他说。 “你叫什么名字,先生?” “B.沃兹沃斯。” “B是比尔的意思吧?” “是布莱克,布莱克?沃兹沃斯。怀特?沃兹沃斯是我哥哥,我们心心相通。就是看到一朵像牵牛花一样的小花,我都想哭出来。” 我问:“你为啥哭?” “为啥,孩子?为啥?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啦。要知道,你也是个诗人。你成了诗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会使你哭出来的。”我笑不出来。 他问:“你喜欢妈妈吗?” “她不打我的时候,喜欢。” 他从后裤兜里掏出一张印有铅字的纸片,说:“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最伟大的诗篇。我打算贱卖给你,只要四分钱。” 我跑进屋,说道:“妈,你想花四分钱买一首诗吗?” 妈妈说:“你听着,告诉那个该死的家伙,赶快给我夹起尾巴滚出去。” 我对B.沃兹沃斯说:“妈妈说她没有四分钱。” B.沃兹沃斯说:“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后记 英国移民作家V.S.奈保尔在英语世界声名远扬,他和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米格尔街》(1959,获毛姆奖)、《比斯瓦斯先生的房间》(1961,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在自由的国度》(1971,获布克奖)、《抵达之谜》等。2001年奈保尔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8月7日,祖籍印度的奈保尔出生在特立尼达中部查瓜那城。1938年举家迁往西班牙港。1949年中学毕业后,他获得了特立尼达政府提供的一份奖学金,195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54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学位。同年,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米格尔街》。他的早期小说分三类:一是关于特立尼达的家乡小说,二是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所面临的问题,三是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的带有自传成分的小说。他写英国题材的小说也有,主要是写一种没落,充满讽刺。 奈保尔游历甚广,经常到非洲、美洲和亚洲旅行,拥有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识。作为一位世界性作家,他深刻地描写了深受殖民主义影响的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区等发展中国家的动荡不安、暴力和绝望,体现了殖民国家本土文化受到冲击,以及后殖民地时代殖民地人民精神家园的丧失。因此,奈保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他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融入历史描写之中,是继康拉德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编年史作家。 奈保尔的文字简洁节制,清爽利落,幽默超然。他的简洁里包含所有的复杂性。奈保尔硬朗直接的文字对西方读者来说是一种陌生的风格,所以尤其令他们着迷。奈保尔有这种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不足为奇,除了他的文学天赋,还得益于他的母语就是英语。 奈保尔的第一部作品《米格尔街》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小说系列。该小说包括十七个短篇,虽然没有连贯始终的情节,却都彼此有联系,每个故事都是发生在与西班牙港毗邻的一条大街上。故事以作者回忆的口吻叙述的。他的回忆充满了辛酸,又充满了深情,他讽刺了米格尔街的种种愚昧和混沌,又同情于街上的人们朴实的无知和天真。他始终以一种讽刺性的幽默记录他童年的印象。《米格尔街》是成长的奈保尔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评价。 王志勇 书评(媒体评论) 康拉德、纳博科夫、奈保尔——这些作家都因曾设法在语言、文化、国家、大洲甚至文明之间迁移而为人所知。离乡背井助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养分的吸取并非通过根部,而是通过无根性。 ——奥尔罕·帕慕克 最起码从《米格尔街》这本书来看,奈保尔就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荣誉。后来终于读到这部小说,一口气读完,不免有久违的如醉如痴之感。 ——阿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米格尔街(精)/经典印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V.S.奈保尔 |
译者 | 王志勇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9287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90 |
宽 | 13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1-2002-118号 |
版权提供者 |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