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不完的红楼梦(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有关《红楼梦》文本的许多话题,尽管已被前人和时人无数次反复评说过,似已说尽道绝,但只要换一副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往往又可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拓出新境界,掘出新意蕴。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品读随谈。全书共36篇。前4篇为《红楼梦》综合谈;中间26篇为红楼人物谈;其余为艺术谈。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

全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书中文章从立论到分析颇具创见和新意:或是发人所未发,提出前人未明确提出过的论断或见解,如《红楼梦》美女形象的“缺陷美”,《红楼梦》艺术描写上的个别失误,宝玉的“镜像自我”“美男崇拜”以及对其价值判断上的悖论,贾母的“难得糊涂”,探春的“逆反心态”,王熙凤性格中的“否定的美质”,袭人的二重人格角色,等等;或是发人所已发,对别人反复谈过的话题,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取新的角度,做新的分析,谈出新见和新意。

目录

自序

意趣无限话石头

石头与神瑛能捏合为一吗?

贾假甄真说红楼

诗化小说《红楼梦》

亦真亦假评宝玉

“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的对镜梦迷与“镜像自我”

宝玉的“意淫”与爱欲

宝玉的美男崇拜与同性恋倾向

妻妾制度与宝黛爱情

情到痴极能移性——黛玉性格侧面动态分析

道是无情却有情——宝钗对宝玉感情心态探测

宝玉与晴雯的不对称恋情

王夫人为啥撵逐晴雯?

“老鸹窝里出凤凰”——探春的身世之憾与逆反心态

英豪阔大男儿风——湘云形象刍议

妙玉:心系“槛内”的“槛外人”

“美质”不美——王熙凤性格中的“否定的美质”

从性别视角看尤二姐之死——兼谈作为女人的王熙凤

梦破情断殒红楼——市井二尤的“红楼”悲剧

梦里梦外析可卿

尊贵的卑贱者鸳鸯

亦奴亦友慧紫鹃

非人境遇与“人”的觉醒——《红楼梦》对龄官、司棋的情爱书写

袭人的二重人格角色

贾母“难得糊涂”背后的洞明练达

贾府盛衰见证人——刘姥姥与《红楼梦》

刘姥姥性格辩证观

贾政厌恶宝玉的心理情结

兴儿细说荣国府

且说呆霸王薛蟠之“呆”

“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红楼梦》美女形象的“缺陷美”

“晴为黛影”“袭为钗影”说新解

按头制帽 恰有其人——宝黛钗诗词个性风格比较

一声两歌 一手二牍——《红楼梦》叙事中的双关话语

《红楼梦》的人物视点叙述

虚幻与虚假——《红楼梦》艺术描写断想

后记

试读章节

意象与意境,属于诗美范畴;营造意象与意境,则主要是诗歌的任务。作为叙事文学,一般传统小说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故事、人物和环境等叙事要素,构建一个具象化的艺术世界。不过,小说形象与诗歌意象、意境之间,毕竟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一旦小说形象超越了对事物表象的客观摹写,融入某种主观感情和深层意蕴,或被赋予某种象征寓意,那么,这些形象描写便不同程度意象化或意境化了。《红楼梦》作为一部包容了写实与写意、现实与神话、诗情与哲理的小说,其艺术描写的意象化与意境化也相当引人注目。

首先是虚幻形态的意象。这类意象都是寓意性的(包括寓意性的象征),是作家以“意”为之、因“意”而设的虚象或幻象。前五回中的“石头”故事、“还泪”故事和太虚幻境,就包含了三组神话或梦幻意象群,每一组意象群,都由主次不同、深浅不同的若干意象组成。如“石头”故事的核心意象是“石头”,围绕“石头”出现的一些次要意象,如女娲、一僧一道、空空道人以及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等等,则只是一些简单的寓意符号或谐音符号。而太虚幻境中的意象群,更是奇丽多姿:对幻境场景和众多仙女的描写,分明是现实中的大观园及其女儿们的隐喻性象征意象;对宝玉的幻境奇遇及其梦中配偶“兼美”(即可卿)的描写,更隐含着意蕴深邃的成年仪典原型和理想“美女”原型。此外,在《红楼梦》现实故事层面,也穿插了一点超现实、非现实的意象化描写,比如那面“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只“可照背面”、“不可照正面”的“风月宝鉴”,显然含有警世的寓意;秦钟临死前有关都判鬼使的一段描写,虽属“荒唐不经之谈”,而“调侃世情固深”,也是寓意之笔、戏谑之笔。这些“假象见义”的描写,显然带有意象的特点。甚至就连贾宝玉这个高度写实的典型形象,也有写意或寓意的一面:贾宝玉者,“假”宝玉也,真顽石也,其人其名都有寓意。可以说,贾宝玉既是高度典型化、个性化的人物,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意象化、符号化的人物。

再看写实描写中的意境。意境是中国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其影响及于散文、绘画、戏曲和小说等文艺形式领域。所谓“意境”,即“意与境浑”(王国维语)或“境与意会”(苏东坡语),直白点说,便是诗人情意与所写的物境(包括景境和事境)的交汇融浑。与“意象”不同之点在于:“意境”是以“境”为本,“意”在“境”中,“意……境”交融,浑然一体。试看《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通过宝玉视角展开的一段景物描写:宝玉“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拢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这幅随宝玉视角移动的动态的“白雪红梅”图,色彩鲜明,画面优美,且融入了人物心情、情绪和感受,从而达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诗的境界。第七十六回贾府女眷凸碧堂赏月,也有一段情景交融的意境化描写:贾母等人赏了桂花,又入席换酒,“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笛声稍止,人们饮酒说笑一会儿后,“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呜呜咽咽,袅袅悠悠”的笛声,“夜静月明”、“天空地净”的景色,与人们强笑为欢、“凄凉寂寞”的心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寂寥凄清的意境。《红楼梦》更为独到之处还在:它善于从一些多为人们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琐事(即事境)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和动人的诗意,从而创造出更加素朴本色也更加意味深长的意境。第三十回“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一段,从宝玉眼中心中来写“龄官画蔷”一事,既侧面表现了龄官对贾蔷念兹在兹、时刻不忘的一片痴情,又充分映衬出“局外”人宝玉自己那种爱博心劳、“痴”到忘我的情痴性格。这种立意构思本身就近于诗,因其着眼点不在外部情节的戏剧性,而主要在于揭示人物内在的人性人情之美。这段情节把龄官和宝玉的心地和感情都写得很美,雨中场景以及人面与花叶相映衬的画面也写得很美,堪称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红楼梦》艺术描写的意境化,当然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情节、场景之中,如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宝钗戏蝶、晴雯补裘、香菱梦吟、黛湘联诗、宝琴立雪以及潇湘竹韵、赏雪咏梅等等,都是不同程度、不同意义上意境化了的情节,其中不少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毋须笔者在此一一赘述了。

曹雪芹作为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伟大小说家,在他倾注了全部感情、全部心血“哭”成的《红楼梦》中,表现出浓厚的诗化倾向,这是势所必然、自然而然的,未必是他有意以诗为文。缺乏诗人气质、诗人感情,有意以诗为文,只会写出矫揉造作的肤浅之作,绝不可能写出真正的诗化小说。P24-27

序言

世界文学史上,称得上伟大的作品并不太多,而称得上伟大又耐得住解读评说,可以常读常新、常说常新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其中,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外国有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则有部说不完的《红楼梦》。

对《红楼梦》解读评说的发端,与《红楼梦》的创作问世几乎是同时同步的。从《石头记》(《红楼梦》原名)手稿的第一个评阅者脂砚斋起,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饶有兴趣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不同方法解读评说《红楼梦》,从而形成一门学问即“红学”。一部“红学”史,也就是一部《红楼梦》的解读评说史。二百五十年来,“红学”从逐渐形成到发展演进,经历过迷失、曲折和风风雨雨,在当代已经成为一大显学,近年更是热潮迭起,方兴未艾,呈现出某种普泛化趋向:不仅“红学”重心越来越明显地从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版本学、曹学、探佚学、脂学)回归《红楼梦》本体研究,同时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评说也不再只是少数专业或半专业红学家特有的话语权,正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各界学人和青年学子(包括大学文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广泛参与。这种普泛化趋向更加有力证明:《红楼梦》不只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艺术魅力,更耐得住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解读评说。《红楼梦》被解读评说了二百五十年,话题远未说完,有的也许才刚开了个头,有些甚至尚未触及:再说二百五十年,恐怕也不致落到无话可说,无题可做的地步。有关《红楼梦》文本的许多话题,尽管已被前人和时人无数次反复评说过,似已说尽道绝,但只要换一副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往往又可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拓出新境界,掘出新意蕴。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君不见,当今的“红学”,学术视野的开阔,学术思想的活跃,观点、方法的多元,以及研究成果的丰硕,都是此前任何时代的“红学”无法比拟的:如果再过一百年,“红学”将是怎样的状况和境界,则又是今人难以预测想象的。

我很赞同著名作家宗璞的说法:“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评说,只要持之有据(文本依据),言之成理,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阐释,一点新的启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可以聊备一说,具有参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红学”领域,除考据性、实证性的文献研究以外,对《红楼梦》文本的任何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解读评说,虽有可能为“红学”宝库增添一点新的积累,却不大可能成为登峰造极、不可逾越的终极解读,或一锤定音、不容异议的权威评说。一部《红楼梦》其所以常读常新、常说常新,一部“红学”史其所以充满变数、充满活力,秘密正在于此。

我的这本小书,不过是个人阅读《红楼梦》的一些随笔,随意写来,意到笔止,不旁征博引,大加发挥:它也许难以登“红学”的大雅之堂,我却期待它能为更多的普通读者所接受。

全书共三十六篇文章,前四篇带点“红楼”综论性质,末六篇属“红楼”艺术谈,中间二十六篇都可算“红楼”人物谈。作为“红楼”随笔,选题应是有感而发,内容应有一得之见,勿须面面俱到,不必泛泛而谈,每篇文章宁可口子开小一点,角度别致一点,谈得集中一点:即使别人反复谈过的话题或人物,也要尽可能谈出点新见或新意,有点新的分析新的发挥,力避人云亦云,重复那些被说腻了的重皮子话和陈辞滥调。这当然只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实在不敢自是,还望读者和同行多多指正。

李庆信

2008年2月1日于成都

后记

我写这本“红楼”随笔,原本事出偶然。

近年在经久不衰的“红学”热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红学”论著或谈“红”读物纷纷问世或重版,煞是热闹,真有点令人目不暇接。我是个散淡疏懒之人,本无意赶潮流、凑热闹,仍然安坐书斋,按部就班一年写一篇两篇有关“红楼”的文章——我自嘲为写耍耍文章。

2006年“国庆”前后,我的一位朋友偕夫人来寒舍做客,闲聊中谈到我的“红楼”研究时,他俩建议我继续写作整理专著的同时,何不写一本能面向更多读者的谈“红”读物。此一诚恳建议,倒真使我动了心。我想,自己从事“红楼”研究多年,写的都是些长篇大论、一本正经的论著,何不尝试改变一下文风和路数,写本既有点学术品位、又能为一般读者乐于阅读的“红楼”随笔呢。于是,我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拟出了全书篇目,并写了几篇样稿,送交四川一家出版社,并很快得到编辑首肯,列入该社2007年出版选题计划;后来,在继续写作过程中,因与该社产生意见分歧不能达成共识,我主动中止了合作。2007年3月10日,我的妻子骑电动车不幸发生了不算太严重的交通事故,自己又因此中断了写作,直到4月底,才重新提起笔来,整整又写了五个月,于当年9月底基本完稿。写这本书,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大概共用了七八个月时间(每天写作四五个小时),这对退休后身有病痛、散漫惯了的我来说,真有点近乎拼老命了:但写作过程中我倒不以为苦,或者说是苦中有乐,写起来大多比较顺手,也比较愉快,比之写纯学术论文感觉大不一样。

此书能顺利完成出版,是与宁夏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尤其是责任编辑李颖霞女士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更为直接具体,这本书的出版确实凝结了她的识见和辛劳。在这里,我谨向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全体同仁和李颖霞女士深深表示感谢。

李庆信

2008年2月1日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不完的红楼梦(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庆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0774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1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