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政府税收,晚清的厘金制度起源于咸丰三年(1853)。它对晚清乃至民国初年的政府财政及社会经济发展,均发生过重要影响。然而,晚清厘金制度的区域性研究仍是厘金史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鉴于此,本文以厘金制度的发源地——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详细地梳理晚清厘金制度在该省沿革的历史脉络,并深入探讨厘金制度的演变与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晚清江苏厘金制度的沿革特点,笔者将该省厘金制度的演变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与之相应,全文共有七章,除了第一章绪论之外,其余六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图书 | 江苏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中国经济史学博士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一项政府税收,晚清的厘金制度起源于咸丰三年(1853)。它对晚清乃至民国初年的政府财政及社会经济发展,均发生过重要影响。然而,晚清厘金制度的区域性研究仍是厘金史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鉴于此,本文以厘金制度的发源地——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详细地梳理晚清厘金制度在该省沿革的历史脉络,并深入探讨厘金制度的演变与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晚清江苏厘金制度的沿革特点,笔者将该省厘金制度的演变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与之相应,全文共有七章,除了第一章绪论之外,其余六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内容推荐 与清末民初“自上而下”建构的诸多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不同,晚清的厘金制度却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由“民办”到“亦官亦民”再到“官办”。对于江苏这个厘金的发源地来说,“自下而上”的过程中蕴涵着三次转向良税制的历史机遇。然而,在江苏省各色抽厘集团的操纵与利用下,厦金制度的命运最终只能蜕变为“千夫所指”的恶税制。晚清江苏厘金制度的起源、推广与演变,说明咸丰、同治以来,中央集权式微、地方权力膨胀的宏大变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史,而是一幅充斥着众多社会集团之间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与争斗的历史图画。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晚清厘金小史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20世纪上半叶 二、20世纪下半叶至今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旨趣、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江苏厘金制度的起源:从“民办”到“官办” 第一节 江苏厘金制度的源头:民间厘金 一、“公基金”:民间厘金的初始形态与性质 二、会馆公所的厘金制度 三、民间善堂的善举厘金 四、地方社会的公益厘金 第二节 咸丰初年的“筹饷”环境与雷以諴“劝捐募勇” 一、“筹饷”与“劝捐”的多元化格局 二、雷以馘“劝捐筹防”计划的酝酿与实施 三、“七、八月匮饷危机”与“江北捐输之争” 四、“江北捐输之争”以后各显神通的筹饷举措 第三节 雷氏官办厘金:“趋势史”与“事件史”的汇合 一、江都、甘泉两县的民间厘金 二、雷以馘官办厘金的“三步曲” 小结 第三章 江苏厘金制度的草创期 第一节 清朝中枢对江苏省推广厘金制度的态度及其措施 第二节 江北、淮北与江南地区厘金制度的推广与运作实况 一、江北与淮北地区厘金制度的推广与运作 二、厘金制度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三、江北粮台与江南粮台的“厘利之争” 第三节 厘金制度在上海地区的推广与地方社会 一、上海厘金的第一份“调查报告”与1856年以前的厘金制度 二、1856-1857年间上海厘务的两次整顿与扩展 三、官府、华商与洋商在“抽厘加捐”问题上的协作与冲突 四、咸丰、同治之交的上海厘金制度 小结 第四章 战后江苏厘金制度的短暂过渡期 第一节 江苏厘金制度的战后新发展 一、江北、淮北地区 二、江南地区 三、上海 第二节 战后江苏厘权的重新整合 一、战后各州县的“要办善后”与省政府统合厘权的发端 二、统合厘权、“接济‘剿捻’”与“妥办善后”并举 三、清廷在宏观层面上推行的“推波助澜”政策 小结 第五章 异动与留存:同治、光绪时期江苏省厘金制度的最终建成 第一节 太平天国战争后“厘金裁留之争”及对江苏省的影响 第二节 从减厘、惩贪到初办统捐:厘金收入政策的善后化 一、同治朝“虎头蛇尾”的善后举措 二、光绪朝“力不从心”的善后举措 三、绸缎统捐:江苏省政府寻求他项善后举措的有益尝试 第三节 江苏省厘权与厘金支出政策的善后化 一、“善后压力”与江苏省厘权的两重变化 二、江苏省厘金善后支出的结构分析与总量估计 第四节 厘金的善后支出政策与省府一地方的关系 一、同治中叶江苏省政府统一财权行动与厘金的“转移支付” 二、同治十年之后省政府有限度的“转移支付”与厘金的民用开支 三、地方社会的善后活动与政府的厘金补贴 小结 第六章 变革与折衷:清季江苏厘金制度的多歧命运 第一节 清季历次战争与苏省厘金制度的命运 一、厘金的开源 二、厘金的节流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厘金整改方案与江苏省各抽厘集团的回应 一、从倡办统税到清理财政:清廷对江苏省厘金制度的再次整顿 二、敷衍与折衷:江苏省的回应 三、“裁厘认捐”问题:官府与商人在清季的最后较量 第三节 王朝终结时刻的江苏省厘金制度 一、厘金种类 二、课厘货类 三、抽厘方法 四、厘金征收网络 五、课厘的税率 第七章 结论:作为工具与权力的厘金制度 第一节 利益集团化:厘金制度下的等级秩序 第二节 利益指引下的厘权运作:推动集团行动的“无形之手” 第三节 回到主题:厘金制度的演变困境 附录:关于晚清江苏漕捐收数的估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苏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中国经济史学博士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2051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12.952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