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适/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出生官僚家庭却家境贫寒,靠躬耕田垄过活;他爱交游,有游侠之风,以建功立业自期;他数次应试,次次落第,无缘仕途,因而长期漂泊,从过军,多年驰骋疆场;他的诗歌以歌行体见长,具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他的诗歌讽时伤乱,指斥弊政,批判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他就是高适!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出他的所有,让我们跟随这本诗词精品鉴赏一同走进高适的诗歌世界吧!

内容推荐

高适,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之一,有着许多的传世名篇,书中先对高适做了简介,继而选取了行路难(其一)、蓟门五首(其一)、营州歌、邯郸少年行、燕歌行、塞上听吹笛、古大梁行、送杨山人归嵩阳、东平别前卫县李窠少府等22首代表作品,其中,每篇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来分别介绍创作背景、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点评作品特色。

目录

高适简介

行路难(其一)

蓟门五首(其一)

营州歌

邯郸少年行

燕歌行

塞上听吹笛

古大梁行

送杨山人归嵩阳

东平别前卫县李窠少府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封丘作

自蓟北归

蓟中作

醉后赠张九旭

赠任华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侍御赴安西

送浑将军出塞

金城北楼

别董大二首(其一)

除夜作

人日寄杜二拾遗

后记

试读章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游侠子”,游侠少年。《史记·游侠列传》为游侠下的定义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史记集解》引汉代苟悦的话说:“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游侠就是那些生性豪爽而喜好结朋交友、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而如今邯郸城南这些“游侠子”呢,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原来是赵国的都城,这里历史悠久,城市商业极为繁华,歌舞娱乐也发达兴旺。于是这些自命“游侠”的少年便多有一种优越感,从而“自矜”起来。“自矜”,即所谓的自我炫耀;矜,骄傲。诗人用“自矜”一词,将“游侠子”的自负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这种“游侠”形象,与《史记》所描写的“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古代游侠已不同,已背离古代游侠的精神。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纵博”,以弈棋一类的游戏赌博取乐。“纵博”、“报仇”都是游侠们喜欢做的事情。“千场”、“几度”用来修饰夸耀“纵博”、“报仇”的奢华和任性程度。这些所谓“游侠”看起来也和古代游侠一样,视金钱若粪土,在赌场上挥金如土毫不眨眼。但“千场纵博家仍富”,说明他们之所以不惜金钱,只是因为家中豪富。而且这些钱并没有用于“赴士之厄困”。“几度”,一作“几处”。邯郸少年将杀人报仇之事看得稀松平常,多次做这种事都能全身而退。这固然不得不让人惊叹,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这种行为未必就如古时游侠一样“不爱其躯”,所谓“报仇”,可能只是仗势欺人,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危险。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长如云

“长如云”,《河岳英灵集》作“如云屯”,形容车马之多,意谓邯郸少年交往的权贵宾客很多。“歌笑”、“车马”场景的描写,也同样是把“游侠子”的生活作了全景式概览。诗人以“日纷纷”和“长如云”这样夸张的词汇,极力渲染邯郸少年的生活状态,生动地表现了“游侠子”沉溺于奢华生活的精神状态。诗人只用两三笔,便将当今“游侠子”与《史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古代游侠形象区别开来,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游侠少年的不认同之感。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肝胆”,比喻诚挚的感情。“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四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封于平原,因号平原君。平原君曾任赵惠文王及赵孝成王的相。秦围邯郸,赵国危急,他采用毛遂之计,与楚定纵约;又求救于魏国信陵君,使赵转危为安。平原君以知人好客著称,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司马迁称他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人即以“平原君”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写到这两句,诗人的笔势忽然逆转,由眼前的游侠少年转到古代邯郸的风云人物平原君。诗人想把自己满腔热情交付出去,通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是现实中却没有他施展宏图的空间。这一腔热情,竟然不知道该用到哪里去。诗人对于这样的现状深感不满,正因为在现实中难以遇到肝胆相照的知交,他才会伤时怀古,想起历史上喜欢养客、识人善用的平原君来。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君不见”,歌行体诗歌常用于句首的提示语,多用在诗的开头或结尾;用在这里,表示意思的转折。“即今”,一作“今人”。“交态”,语出《史记·汲郑列传》:“一贫一富,乃知交态。”指人事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谊。“黄金用尽”,用(《战国策·秦策》中苏秦“黄金百斤尽”的典故,“疏索”,疏远淡漠。诗歌的前半部分诗人借描写“游侠子”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的慨叹,从“君不见”开始,则以直抒胸臆的议论形式,把内心的愤慨不平更直接地表达出来。诗人慨叹,如今的社会人情浇薄,所谓交情的厚薄,完全是按照“黄金”的数量来衡量的。如果没有了“黄金”作后盾,人际关系便会疏远隔阂。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以兹”,因此;“旧游”,一起游玩的旧友。“感叹”,《文苑英华》作“感激”;不论是“感激”还是“感叹”,在这里都是情感愤激之意。诗人由于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心情难以平静,愤激之下表示对现实已失望,不再有所企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西山”,位于现在邯郸西北十里的马服山。既然世态凉薄,知交难求,诗人找不到重义轻金的志士仁人为友,便索性表示,姑且与这班时下少年们一起饮酒射猎罢了,聊胜于无。看似无欲之求,实则却有愤懑与慷慨之情注满诗人的胸腔,近人赵熙《唐百家诗选》在这首诗后加批语说:“大力收束,何其健举!”

评解

清吴煊、胡崇《唐贤三昧集笺注》评论此诗:“画出一个轻侠少年。句有远神,最为宕逸。”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中则称此诗“风流豪迈,是达夫面目”。此诗与其说是在描写邯郸少年,不如说是在刻画诗人自己“风流豪迈”的轻侠形象。高适在诗中描写游侠子奢侈放纵的生活和炎凉的世态,以此与自己心目中的古代游侠和知人好客的平原君相比,抒发了强烈的愤激情绪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新唐书·高适传》评价他“以气质自高”,所谓“气质”,就是指作者充满激昂慷慨之情。本诗用笔粗狂豪放,全篇写得跌宕起伏,可谓铁骨铮铮,正是高适惯用的“以气取篇”的写作手法。诗的前六句概括性很强地写出了游侠子生长的环境和日常举止。七、八句开始,则转而写诗人自己徒有一身侠气而报国无门的愤慨心情。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好“忆平原君”,“与少年饮美酒”,“射猎西山头”,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中所说,“英气棱棱,溢出眉宇”。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说他“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故朝野通赏其文”。此诗正可说是“多胸臆语,兼有骨气”,后人给予很高评价。明凌宏宪编《唐诗广选》中录前人评语称此诗“慨绝古今”,郝敬《批选唐诗》则说此诗“情至无可复加”。周敬、周埏分别在他们选编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称赏此诗:“须看其起伏结构。读此等诗,令人巧丽纤裱之语何处着笔?”“写尽侠肠侠气,造语多奇。”P21-23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宋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像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词人简介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还有东晋的陶渊明、五代的李煜、元代的萨都剌,等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他们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后记

萌动请人编辑出版一套独特的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书籍的念头已久,没想到与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同志谈起,一拍即合。

社会上已出版的古典诗词类图书琳琅满目,这套书如何称其“独特”呢?我们的设想是:

一、每位诗人、词人独立成册。这便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诗词名家,集中介绍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便于读者体会和研究每位诗词名家的风格和文采。

二、撰写人物简介。每分册前面都有一篇诗人、词人的生平介绍,其内容要比常见的“三言两语”的介绍更翔实、更丰富。不仅叙说诗人、词人的身世际遇,而且对其创作成就、艺术特色也尝试作简明的评说。孟子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说的是欲深入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对这个人及其时代有一定了解。由于年代久远,大多诗家词人并非贵胄世家,其历史资料零散缺失,有些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比如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仍是个谜,有多种说法。由此可见,“知人论世”并非易事。对此,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尽可能吸纳目前的研究成果。

三、“三段解”方式。对书中的每篇作品,均采用题解、句解、评解的手法进行评析和赏读。古典诗词文辞精粹,含蓄内敛,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以“三段解”的方式对诗词逐题逐句地进行意译和评解,雅俗共赏,对大家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体味其中的文化意蕴,力图给出些许提示。

四、以画配诗词。每首诗词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其意境专门绘制的国画,以期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其中不乏程十发、顾炳鑫、刘旦宅、华三川、范曾、戴敦邦等名家手笔。部分画作,是画家先前发表过的;绝大多数的作品,则是邀请画家特意为本书系创作的。

有了这样的设想,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能否请到合适的作者。五洲传播出版社为本书系约请作者的门槛颇高:首先须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较深学术造诣;其次是能厚积而薄发,有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感谢的是,一批年富力强的学人加入了编写队伍。由于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李冰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适/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11191
开本 16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