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愈/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早熟且聪慧,七岁开始度数,十三岁能文;他才学虽高,却因无人推荐而无法在科场中胜出;他以诗文求见当时文明赫赫的梁肃,从而迎来科考道路的重大转折;他进入官场后,不但善于撰写诗文,而且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实现深刻而复杂,文学创作数量丰富。他就是韩愈!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出他的所有,让我们跟随这本诗词精品鉴赏一同走进韩愈的诗歌世界吧!

内容推荐

韩愈,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之一,有着许多的传世名篇,书中先对韩愈做了简介,继而选取了醉留东野、雉带箭、归彭城、山石、湘中、答张十一、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榴花、祖席等24首代表作品,其中,每篇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来分别介绍创作背景、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点评作品特色。

目录

韩愈简介

醉留东野

雉带箭

归彭城

山石

湘中

答张十一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榴花

祖席

游太平公主山庄

广宣上人频见过

赠贾岛

春雪

盆池

晚春

调张籍

听颖师弹琴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送桂州严大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南溪始泛

后记

试读章节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

“前年”,贞元十四年,这一年冬京师一带无雪,造成旱灾。“关中”,当时京城长安周围的地区,即现在陕西中部。“闾井”,古代组织单位,以二十五家为闾,八家共一井;这里指代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贞元十四年,关中发生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东郡”,隋唐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卫辉一带;“水”,这里作动词用,发大水之意。“流尸”,形容淹死的人很多。贞元十五年,河南一带发生大水灾,淹死许多百姓。韩愈《龊龊》诗中有“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描绘的也是发生水灾的惨状。诗人列举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表达对国家前景的深深忧虑。

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

人间战乱频仍,当权者失于规划治理,使得上天降下灾祸来加以惩罚。诗人认为,正是由于唐王朝的统治中有很多漏洞和弊端,才导致前年的旱灾和去年的水灾。“应”,应验;“随”,跟随。诗人相信天人之间存在某种感通,上天的祸福和人间的凶吉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诗人很想向最高统治者进献自己的治国谋划,但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像他这样的下层官吏根本没有机会接近皇帝。“短策”,治国的建议和谋划,“短”是自谦之辞。“无由”,没有办法;“彤墀”,即“丹墀”,帝王宫殿的台阶,代指皇帝。诗人对国事紊乱的状况忧心如焚,其叹息之情通过“无由”二字见于纸上。

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刳”,剖开;“沥血”,滴血。诗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恨不得剖开肝脏,以之为纸;滴血为墨,以书写治国策略。这两句诗极言诗人对唐王朝的忠诚。

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上言”,首先说;“陈”,叙说。“下言”,接下来说;“引”,引荐,任用。“龙夔”,龙和夔都是虞舜时的贤臣。诗人认为治国之责,首先是皇帝要学习尧舜的治国之道。其次要引荐贤臣,使更多的人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实现报国理想。诗人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中,一时间似乎忘记了其现实可行性。

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诗人读自己的治国之策,感到其中充满了感慨而激动的语辞,缺少华丽的文采。“感激”,感慨而激动,因为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形容有文采。诗人刚才还是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肝剖出来以示效劳之意。这会儿冷静下来后,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治国建议。对当政者能否采纳他的进言,他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自怪”,自己觉得奇怪。“寻”,寻思,思考;“良”,确实。诗人读了一遍自己的献策,自己都感觉很怪异。再仔细想想,开始感到怀疑。诗人并不是对自己献策的内容产生怀疑,而是对当政者能否接受颇怀疑虑。这时,诗人已从感性的激昂慷慨转为理性的反省沉思。

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

“芹”,芹菜;“献御”,献给皇帝。据《列子·杨朱》记载,有人吃了芹菜,觉得非常美味,就推荐给同乡富人,结果富人吃了之后,又是嘴肿又是闹肚子。后来用“献芹”表示所献之物菲薄,但诚意拳拳。诗人觉得自己把治国建议献给皇帝,就好比那个古人向富人推荐芹菜一样,并不一定适合皇帝的心意。在这种情况下向皇帝进言,那不就是在做傻事吗?

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缄封”,封闭,这里是紧闭深藏之意。“耿耿”,心里不能熨帖、难以忘怀的样子;“奇”,优异,不平凡。诗人既认为向皇帝进言是不恰当的举动,因此只能把自己的感慨和想法深藏起来。他自我安慰,觉得自己的献策识见还是不凡的。

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

“昨者”,前一段时间;“高车”,达官贵人所乘坐的车,借指有权势者。从这两句开始,诗人对前一段在京城的生活进行追忆。那段时间诗人经常陪同达官贵人。但令人失望的是,他显然没有太多的收获。

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周行”,语出《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指廷臣;“俊异”,优秀杰出之人。从字面意思理解,这两句是说诗人在长安城中所见到的多为俊彦,他们待人接物没有任何缺点。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诗人这里说的是反语。

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

那些贵人们虽然非常客气,但诗人感受不到他们的真诚。诗人对此显然非常失望。“见待”,受到接待;“异礼”,特殊的礼遇,特别敬重。“毛皮”,比喻虚伪的客气,这里是说达官贵人们用礼仪客套把自己包裹得很紧,讽刺他们不能和诗人肝胆相照。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喊

京城的达贵们都很客套,使得诗人感到难用真心去交流。有些话到了嘴边只能咽回去,等待有机会再进言。“■”,原指缝隙,这里指机会。诗人对这样的官场习气非常不适应,归根结底,是和权贵们没有相通的话语。诗人不认可他们的交流规则,而权贵的社交圈子也没有真正认同、接受诗人。

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

从这里开始,诗人叙述的视点转移到彭城的生活。在长安已经无比失望了,那么,在彭城又如何呢?诗人回到彭城后闷闷不乐,感到自己就像关在笼中的雌鸟,心神不定,对周围环境无能为力。“羁雌”,关在笼中的母鸟,也可以理解为孤鸟;“雌”表示柔弱,诗人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处境不顺。

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诗人在彭城也并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交流,经常一连几天都不说话。非但没有志同道合之人,而且还备受猜忌和欺骗。由此来看,诗人在张建封的幕府中并不得意。他在《龊龊》诗中说“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与龊龊(谨小慎微貌)的当世士人相比,韩愈是“忧道不忧贫”的学道之君子。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语”、“见欺”是一种必然。

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P22-24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宋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像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词人简介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还有东晋的陶渊明、五代的李煜、元代的萨都剌,等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他们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后记

萌动请人编辑出版一套独特的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书籍的念头已久,没想到与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同志谈起,一拍即合。

社会上已出版的古典诗词类图书琳琅满目,这套书如何称其“独特”呢?我们的设想是:

一、每位诗人、词人独立成册。这便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诗词名家,集中介绍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便于读者体会和研究每位诗词名家的风格和文采。

二、撰写人物简介。每分册前面都有一篇诗人、词人的生平介绍,其内容要比常见的“三言两语”的介绍更翔实、更丰富。不仅叙说诗人、词人的身世际遇,而且对其创作成就、艺术特色也尝试作简明的评说。孟子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说的是欲深入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对这个人及其时代有一定了解。由于年代久远,大多诗家词人并非贵胄世家,其历史资料零散缺失,有些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比如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仍是个谜,有多种说法。由此可见,“知人论世”并非易事。对此,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尽可能吸纳目前的研究成果。

三、“三段解”方式。对书中的每篇作品,均采用题解、句解、评解的手法进行评析和赏读。古典诗词文辞精粹,含蓄内敛,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以“三段解”的方式对诗词逐题逐句地进行意译和评解,雅俗共赏,对大家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体味其中的文化意蕴,力图给出些许提示。

四、以画配诗词。每首诗词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其意境专门绘制的国画,以期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其中不乏程十发、顾炳鑫、刘旦宅、华三川、范曾、戴敦邦等名家手笔。部分画作,是画家先前发表过的;绝大多数的作品,则是邀请画家特意为本书系创作的。

有了这样的设想,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能否请到合适的作者。五洲传播出版社为本书系约请作者的门槛颇高:首先须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较深学术造诣;其次是能厚积而薄发,有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感谢的是,一批年富力强的学人加入了编写队伍。由于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李冰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愈/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敏杰//张瑞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11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