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遁入空门--李叔同为何出家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叔同是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从此尘世再无李叔同这一人物,佛门却多了一个多才多艺的高僧——弘一大师。

本书以社会科学的眼光,从李叔同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盛行的思潮,他的家庭、身世、经历、个性、气质、心理、生理、接受的教育、从事的学术活动(职业、爱好)、人生态度、思想特征,以至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期能够探索李叔同出家之因。

内容推荐

一代宗师李叔同,对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作出过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但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在酝酿并渐露端倪之际,需要其在这方面成就更大业绩的时候,他却芒钵锡杖,一肩梵典,毅然决然地遁入了佛门。在人们的心中“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实在是一个“世纪之谜”。人们是在期待着能够解开这个“谜”的谜底。

本书所收文章,大体分为三类:一,李叔同自叙;二,李叔同出家之因研究;三,李叔同亲友的相关回忆等,内文即按此顺序编排。另外,还附录了《李叔同略传》、《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表》二文,这对有兴趣的读者,更深入地探索其出家之因,或许也能有些帮助。

目录

编者的话

断食日志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节录)

余出家之宿因

余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节录)

手书训言赠杨白民并题记

李叔同书信摘抄

弘一法师之出家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怀晚晴老人

余观李叔同之出家(节录)

弘一法师强大的“人生欲”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出家(节录)

李叔同先生的三个心灵境界

记弘一法师(节录)

弘一大师出家的研究(节录)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李叔同出家奉佛的内因与外因(节录)

如何观察弘一大师的出家

弘一法师赞

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理解(节录)

启迪众生的大导师

高尚其志肥遁自甘(节录)

发愿重来的李叔同(节录)

李叔同:一个”具有二重性格”的“极端主义”艺术家(节录)

李叔同的出家之因

诸家论说辑录

家事琐记(节录)

忆旧

记弘一大师之童年

话旧

余与大师之关系

两法师

弘一法师的出家生活

一代名师

追怀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在白湖(节录)

庆福戒香记

我虔念着弘一大师

弘一律师在湛山

忆弘一大师

[附录]

李叔同略传

李步同——弘一法师年表

试读章节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节录)

释弘一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零碎的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本篇所记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莫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而已,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时,那是民国元年的七月里。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当民国初年的时候,西湖那边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的楼下,有许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地到那里去看一看。

当民国二年夏天的时候,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面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是出家人的范围之内,那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当时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得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那时,我和夏丐尊居士两人,却出门躲避而到湖心亭上去吃茶了。当时夏丐尊曾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那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呢?总须先想一想,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那么,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寺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因为从前那个时候的虎跑不是像现在这样热闹的,而是游客很少,且是个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看的人回来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的时候都是关起来,游客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而已。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

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来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火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二三岁时,也簧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了学校以后,我就请佣人依照他们那种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之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P9-11

序言

一代宗师李叔同,对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作出过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但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在酝酿并渐露端倪之际,需要其在这方面成就更大业绩的时候,他却芒钵锡杖,一肩梵典,毅然决然地遁入了佛门。对于李叔同的这一举动,国民党元老、曾经执教于李叔同母校南洋公学的吴稚晖,说过这样一句话:“李叔同可以做个艺术家而不做,偏去做和尚!”不只当时,即在过去了90年后的今天,还是有许多人,其中包括李叔同的一些崇敬者,对于这句话,依然抱有同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实在是一个“世纪之谜”。这也表明,人们是在期待着能够解开这个“谜”的谜底。然而,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从李叔同入佛的那天起,他的朋友、门生、追随者、仰慕者和研究者,一直在试图探索和解开其出家之因,但常常因了失之于偏颇而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我们看来,唯有以社会科学的眼光,从李叔同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盛行的思潮,他的家庭、身世、经历、个性、气质、心理、生理、接受的教育、从事的学术活动(职业、爱好)、人生态度、思想特征,以至人际交往,等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方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正是本着这一息路,我们编撰了《遁入空门——李叔同为何出家》这本书,希望在探索和解开这个“世纪之谜”的过程中,能对读者有所参考与启发。

本书所收文章,大体分为三类:一,李叔同自叙;二,李叔同出家之因研究;三,李叔同亲友的相关回忆等,内文即按此顺序编排。另外,还附录了《李叔同略传》、《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表》二文,这对有兴趣的读者,更深入地探索其出家之因,或许也能有些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遁入空门--李叔同为何出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59648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