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营销模式的呼唤
2006年6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披露重组计划,将削减60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和广告支出。与此同时,在位于纽约华盛顿港的罗伯特·曼航空顾问公司(R W Mann),总裁罗伯特·曼(Robert Mann)则向《品牌周刊》(Brandweek)表示,美国许多航空公司打算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媒体。
罗伯特的这一席话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全力支持另辟蹊径,探索出较大众营销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的新营销模式。试想,如果大众营销无法有效地证明其投资回报物有所值,那么公司还有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投入重金呢?从商业利益出发,公司当然要把资金用在回报率更大的投资上,这才算是物尽其用。
美国航空公司的这一举动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正在日益成为一则黄金定律。2005年,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公司削减了8%的电视广告预算。鉴于宝洁的全球营销预算达60亿英镑,这对于一直播放宝洁产品的全球电视网来说无疑是个重挫。同年,喜力啤酒将其在英国650万英镑的电视广告预算转投至体育赞助上。金额虽然不及宝洁,但也不是区区小数。
如今营销在例行会议中饱受冷落。它似乎成了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就好比是汽车的遮阳篷,而不是汽车底盘。在许多高回报率的营销传播案例中,营销的价值及贡献都被低估了。
可以说,它的作用远不及富有魅力的项目经理,或者是有核心领导的销售团队,亦或是可以提出公正建议的独立董事。营销的声誉遭如此之重创,以至于许多公司现在考虑的不再是营销的花费问题,而是究竟需不需要营销的问题。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在许多企业组织内部,早已将营销看成是一项成本而不是投资。显然,既然是一项成本当然可以进行删减。
那些更加稳妥的投资正在挤占营销的投资比例。就消费品而言,改进销售物流、交易激励机制以及价格促销手段,要比采用营销手段更加重要。例如,根据国际品牌集团(Interbrand)的调查,可口可乐公司可能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其品牌价值高达670亿美元。然而促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一直以来都采用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由当地的合作伙伴负责可口可乐的生产、装瓶以及销售。
董事会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优秀的销售战略、利润分享方案或门面翻新计划所带来的优势,却难以看到公司是如何从营销中获得回报价值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营销人员无法划清营销与盈亏底线之间的明显界限。营销部门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在比以往更加注重责任性的商业环境下,营销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本书探讨了一种关于新型营销模式的案例,该营销模式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家、CE0、CF0和营销人员运用更注重价值回报(而不是成本问题)的投资型模式。通过揭示营销如何创造价值进而推动公司发展并为公司创造利润,希望本书能够改变人们对营销的看法。此书还可作为非营销执行人员的参考指南,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营销的内涵,以及营销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回顾以往的营销模式多年以前营销还只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而广告无疑是一项富有魅力的艺术。随着战后发达国家消费者商品的数量激增,广告的投放量也随之有了大幅度增长。广告支出与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成正比:消费者花费越多,公司投入的广告也越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机的广泛普及,大众营销有了最佳的广告载体。随着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消费主义思潮在商界极度泛滥,广告迎合了这一趋势。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营销的黄金时期。广告预算十分庞大,主要用于广告公司制作电视广告以及向广告公司的媒体部购买电视网络广告位置。而在广告链的另一端,广告成功诱惑了有强烈购买欲的受众,促使他们购买了广告中的商品。在美国的广告形象中,就有家庭主妇使用斯各特金餐巾纸(Scotkins Paper Napkin),或者使用多功能泡沫洗涤剂(Ai r Detergent Sud)收拾屋子的场景,吸引了大量家庭妇女。而在英国,卡蒂(Katie)也是以同样的家庭主妇形象出现在伯朗滋(OXO)洁具的广告中。
当彩电开始进入大多数家庭中时,20世纪50至60年代流行的杨柳细腰和完美发型开始被现实的家庭生活形象所取代。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长达16年的时间里,伯朗滋演绎日常家庭生活的广告片成了英国电视荧屏上的固定广告,成功塑造了人人向往的典型家庭生活,并推动伯朗滋
股票的市值节节攀升。
维克多·金姆(Victor Kiam)因酷爱雷明顿刮胡刀(Remington)而 “买下了雷明顿公司”,从此雷明顿品牌家喻户晓;尼克·卡门(Nick Kamen)穿着一条李维斯(Levi’S)501牛仔裤跨入浴缸,其性感的身材使该品牌一时间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约翰·冯·拉多维兹(John von Radowitz)在英国报纸联合社l992年12月7日出版的《人人都爱喝咖啡》一文中评论:l987年至l992年期间,雀巢金牌咖啡在英国的销售额增长了40%。优质速溶咖啡的热销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广告中肥皂剧式的夫妻对白:“他们想喝还是不想喝呢?”片中互动时的紧张气氛只有几年以后《老友记》里的罗斯和瑞秋可与之媲美。
营销大战之所以如此成功(如金牌咖啡、李维斯和雷明顿),是因为大众媒介就意味着大众受众。当营销战役有了足够的新闻价值时,它的触角将深入整个报业,从而最终进入公众意识当中。最佳的效果就是使广告语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长期以来,啤酒品牌广告就一直深谙其道:“带给您其他啤酒无法企及的清爽感觉”、“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和“啤酒之王”,所有这些经典广告语连同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像耐克的“想做就做”和当下麦当劳的“我就喜欢”,都是全球著名的经典广告语。
《我爱露西》、《达拉斯》、《豪门恩怨》和《快乐的日子》这些经典电视剧在美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赢得数百万观众的心。许多公司争相从全国电视网购买广告空间,为各自的商品和服务树立公众知名度。受众评测技术则用于收视率评估,时至今日,收视率仍是策划宣传活动的重要砝码。电
视不仅能够树立品牌形象,还能出售商品,因此营销人员按照品牌的市场份额来调整广告预算,将电视广告花费投入到“广告声量占有率”上。而令广告主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媒介费用如此高昂的同时保持稳定而又快速的增长。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不惜投以万金来获得受众,以期在博得电视受众方面技高一筹。
次日记忆测试(DAR)是用于衡量一则特殊形式的广告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方法。随着广告传播效果和说服能力的不断增强,该测试方法也变得更加全面。到达率和接触频次成为了标准的测试指标。
随着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其他媒介的注意力开始转移。通常而言,一个牌子是不是品牌就看它是否曾在电视上播出过;只有少部分品牌甘冒风险,不愿意尝试这种值得信赖的传播形式。绝大多数宣传活动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电视插播广告,而在其他媒介上出现的形式则是一些辅助手段。
大型的消费者包装品广告主如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以及雀巢成为出色的营销商。他们不仅深谙电视对营销之道的重要影响,还时刻牢记着:电视广告投入绝对超值!而且解读了电视是如何将一个品牌融入生活中,以及如何在给予品牌动力的同时又能保持其吸引力。营销人员从来不会像金融或会计公司中的工作人员一样对每项预算进、行核实,抑或是开发出一些衡量标准。对他们来说,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要进行营销;“问责制”可不只是一个公司口号。
证明营销确实奏效的部分证据就是与营销目标趋向一致的消费者行为。调查公司追踪和测量受众对于品牌的态度变化,为相关公司研究消费者最新动态和趋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数据。
既然广告业发展如此之神速,那么就不存在关于如何定义(至少如何测量)营销投资的回报率问题了。广告业的根基一直以来都难以撼动。的确,整个广告业和媒体行业已经打下牢固的基础。据实力传播的估测,全球广告业和媒体行业2005年所带来的商业价值高达4036.63亿美元,经稳。定增长后2008年将跃至4789.43亿美元。
说到营销时,假定的前提就是认为“营销总会有用”、“广告支出都是固定的”、“公司都会刊登广告”。然而当商业人士不这么认为时,营销将处于何种境地呢?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