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都龙脉/文物背后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杰作。这些人类文明杰作既包括了如繁星般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也包括曾深藏于皇宫大内和豪宅深院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国粹精品,书画文玩。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而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哀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物。本书以北京的中轴线的历史、建筑、文物为主要内容,借古建来谈对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内容推荐

树丰碑于青史

发潜德之幽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杰作。这些人类文明杰作既包括了如繁星般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也包括曾深藏于皇宫大内和豪宅深院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国粹精品,书画文玩。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而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哀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物。普及文物知识、历史知识,是当今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和历史使命。

现在,当一般观众走进博物馆中观赏那些陈列于高大展柜内的古代文物时,当普通游客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那些古建筑面前时,常常是惊叹、敬畏之情,多于亲近喜爱之情。但是,一般文物书籍和讲解,大多是向人们介绍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隐藏在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历经千年百年留传至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沧海沉浮,是大多数观众和游客参观时不能了解的。今天,我们编写这套丛书,就是想为读者撩开罩在文物面庞上的神秘面纱,讲述它们身后的那些曲折的故事,让读者走近文物、亲近文物。让读者走进文物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中,走进与这些文物息息相关的那些人的曲折人生中,与文物一起重温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善恶美丑、悲欢离合,以此来呼唤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更加珍爱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帝都龙脉——王世仁先生说北京中轴线

亲历永定门的重建

正阳门箭楼千斤闸之谜

前门楼子办齐白石画展之经历

失而复得的宝座

航拍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上到底有多少座门

北京的一环路在什么地方

几经迁徙一度废弃的永乐大钟

神秘的金代帝王陵

四出五进皇宫的《清明上河图》

废品堆里筛出来的国宝

陈梦家要回的嗣子壶

听溥任先生说古

试读章节

2006年10月25日,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也是北京城规划最大的一座城门——正阳门(俗称前门)正式启动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人们发现,在正阳门的箭楼内,还原封不动保存了一个坚固的千斤闸,千斤闸的文化含义大家耳熱能详,自古有许多关于子斤闸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非常义勇,曾力举子斤闸,让士兵逃生;《隋唐演义》杨林准备关闭城门炸死群雄,这时大力士雄阔海奋力托起千斤闸,让各路豪杰迅速通过,而自己则筋疲力尽丧生子千斤闸下,千斤闸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至今还常用于语言修辞中:事物发展遇阻,被喻为“遭遇千斤闸”;权威部门推出牵动全局举措,往往又称“开闸”。

由于城市改造,拆除了正阳门箭楼两侧的城墙,城门失去了功能,千斤闸长年处于“休眠”状态,渐渐被人们淡忘。不过在这次修缮工程中,千斤闸的开启之谜却成为困扰管理部门的难题。专家通过对千斤闸机械结构和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初步揭开了千斤闸之谜。

正阳门箭楼子斤闸始建于明朝初期,是北京乃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大的陆路千斤闸。从现存的千斤闸闸门的底部向上观看,可见闸门为铁皮包实木,布满加固铁钉,闸门宽6米,高约6.5米,厚9厘米,以此推算,其重量约1990公斤。开闸时,闸门升至门洞以上城台内闸槽中;关闸时,闸门从闸槽中平稳落下,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现在闸门固定在城台中,闸槽顶部已被覆盖,仅有“绞盘柱”等辅助结构外露。经专家鉴定,正阳门箭楼千斤闸主体结构完整,只是由于部分辅助结构件的缺失,无法再行升降。

正阳门箭楼门洞内设有两道大门:一是对开铁页(铁皮包实木)大门,其南侧3米处还有一道“闸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千斤闸。正阳门是当时的“国门”,正阳门箭楼千斤闸在使用状态下,容不得出现丝毫纰漏。为了建造出一个既坚固又便于操作的千斤闸,当年工部营缮司遍查京城能工巧匠,经过遴选,找到了一位姓李的老木匠。李木匠来自江南,见过苏州城盘门的“水陆闸门”,在城台上依靠两对“绞关石”,架起两个辘轳,完成千斤闸的提升和降落。李木匠看了箭楼城台上门楼内的建筑,他想,能不能把辘轳竖起来,变成两个可以活动旋转的“竖辘轳”,也就是现存的“绞盘柱”,在它们的南端再加上两方“支撑石”,“支撑石”的前端正好位于千斤闸闸槽的顶部,一转动这对“竖辘轳”,千斤闸不就提起来了吗?按李木匠这个思路,千斤闸的工程粗具规模了。一试,还真行!不过升降虽然很稳定,但也有不少隐患:升降千斤闸的绳索要总是在“支撑石”上面摩擦,用不了多久就会断裂!李木匠又想了一揽子的法子:首先是在“支撑石”前端安上滑轮。如今在“支撑石”南侧立面,正好位于闸槽上方,还可以看到“滑轮固定槽”。为了保险起见,李木匠还将“支撑石”中间留出了一条缝隙,作为“定位板固定槽”;“支撑石”上端、“定位板固定槽”南侧,还有运用适度摩擦绞绳原理、控制绞绳升降速度的“绞绳滑动控制结构”。“支撑石”一石三鸟,千斤闸主结构就是依托它完成了垂直升降力到水平绞力的转换。形象地说,一对千斤闸“主绳索”,从闸槽内升降至“支撑石”前端的滑轮,垂直绳索运动通过滑轮向正北方向转折成基本水平的绳索运动,又通过“支撑石”上的定位板“缺口”等装置与绞盘柱连接,人工转动绞盘发力,完成千斤闸的升降。

看到这样一种缺一不可的千斤闸系统结构,并试着开启、关闭了几次,李木匠放心了,工部大臣和营缮司都非常满意,李木匠还得了不少赏银。

目前,正阳门箭楼门洞闸槽内有顶闸木板,闸门上端连接环有钢筋穿过卡在顶部闸槽上,将千斤闸闸门长久固定,千斤闸辅助结构中,木构件已不存在了,但从以上真凭实据的遗迹、遗痕来看,能够初步证明上述正阳门箭楼千斤闸机械结构设计与建造原理。P57-59

序言

树丰碑于青史

发潜德之幽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在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杰作。这些人类文明杰作既包括了如繁星般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些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也包括曾深藏于皇宫大内和豪宅深院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国粹精品,书画文玩。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而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哀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物。普及文物知识、历史知识,是当今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和历史使命。

现在,当一般观众走进博物馆中观赏那些陈列于高大展柜内的古代文物时,当普通游客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那些古建筑面前时,常常是惊叹、敬畏之情,多于亲近喜爱之情。但是,一般文物书籍和讲解,大多是向人们介绍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隐藏在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历经千年百年留传至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沧海沉浮,是大多数观众和游客参观时不能了解的。今天,我们编写这套丛书,就是想为读者撩开罩在文物面庞上的神秘面纱,讲述它们身后的那些曲折的故事,让读者走近文物、亲近文物。让读者走进文物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中,走进与这些文物息息相关的那些人的曲折人生中,与文物一起重温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善恶美丑、悲欢离合,以此来呼唤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更加珍爱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舒小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都龙脉/文物背后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市文物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013800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