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蒙森/世界大人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极地探险者的故事让他立下了北极探险的志愿。危机四伏的冰海,磨砺出他的意志和胆识。几经生和死的考验,让他开辟出新的航路。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让他摘取到达南极点的桂冠。为了营救失踪的探险者,他却长眠在波涛汹涌的北冰洋。他就是著名极地探险家阿蒙森。本书记述了阿蒙森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记述了著名极地探险家阿蒙森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少年时代,阿蒙森在《富兰克林探险记》一书的影响下,立下了极地探险的远大志向。成年后,他多次到北极地区探险,开辟了从大西洋经北冰洋到太平洋的航道,是唯一实现沿北冰洋海岸线航行的环球航海家。以后,他又向南极点发起冲击,在与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的竞争中,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后来,为了营救遇险的探险者,他长眠在波涛汹涌的北冰洋。

目录

1.神奇的南极

2.造船厂里的童年

3.影响一生的书

4.南森的格陵兰探险

5.风雪冰原

6.水手生涯

7.南极越冬

8.突出重围

9.求教南森

lO.冰海探险

11.西北航线

12.爱斯基摩人

13.打通北方航线

14.斯科特

15.改变航向

16.挺进鲸湾

17.角逐南极洲

18.摘取桂冠

19.冰原悲剧

20.东北航线

21.飞向北极

22.葬身冰海

附:阿蒙森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读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阿蒙森就读过这样一本好书。

那还是刚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特别丰富。阿蒙森喜欢阅读记述海上探险的书籍,特别是一些介绍极地探险家不平凡经历的书,更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他。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富兰克林探险记》,一打开这本书,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已经是中午12点钟了,平时习惯早起的阿蒙森还没有走出房间,妈妈以为他在睡懒觉,就走到他的房门前,敲门喊道:“阿蒙森,该起床了,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起床……”

实际上,阿蒙森昨晚睡得很迟,今天一大早就醒来了,一直在埋头读这本书,以致连吃早餐都忘记了。

《富兰克林探险记》是一本什么书,竟然使阿蒙森废寝忘食呢?

在阿蒙森出生前20多年,发生过一件震惊欧洲的事件:这就是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探险队,在北冰洋探险时全军覆没的悲剧。这件探险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在1845年至1847年。

当时世界上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葡萄牙,他们控制了从欧洲到东方的主要航线,获得了对外扩张和商业贸易的巨大利益。后起的英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向富裕的东方扩展地盘,于是把目光转向北美洲的北部和欧亚大陆的北部,期望打通一条从欧洲经过北冰洋前往东方的新航线:从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的叫“西北航线”,从欧亚大陆北部前往东方的叫“东北航线”。为此,英国政府以2万英镑的奖金悬赏第一个找出西北航线的人,还以5000英镑的奖金奖励第一艘到达北纬89度的船只。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1845年5月19日,59岁的海军少将约翰·富兰克林指挥着两艘装备精良的帆船“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从英国泰晤士河顺流而下,横穿大西洋,然后沿着北美洲的北部航行,目的就是找到通向太平洋的最短航线,即“西北航线”。

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这次探险必定会成功。因为约翰·富兰克林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航海家、探险家,早在1818年至1820年,他就进行过一次从哈德逊湾到北冰洋的陆上探险,测量了加拿大西北部的部分海岸。后来,在1825年至1827年,他又在同一地区进行陆上探险时,考察了从加拿大西北部马更些河口向西到阿拉斯加的比奇角的北美海岸。这些经历说明,约翰-富兰克林对北美北部海域的情况是不陌生的。另外,富兰克林拥有当时装备最好、动力最大的船,这两艘三桅帆船新装备了蒸汽机和螺旋桨推进器,如有需要,螺旋桨推进器可以缩进船内清除冰块,船上还有供暖的热水管系统,这是前所未有的。

船队离开英国以后,1845年7月下旬,一艘苏格兰的捕鲸船还在巴芬岛以北的兰开斯特海峡入口处看到了富兰克林的船队,不料,自那以后,人们便再也没有听到船队的消息了。

北美洲北部即今天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的北部,海岸线曲折多变,航道复杂,到处是岛屿和迂回曲折的海峡,像迷宫一样。加上这里位于北极圈之内,气候恶劣,夏季短暂,很早便进入冬季,海水冰冻,冰情复杂,航行十分危险。

富兰克林的船队航行到北纬77度的伊丽莎白女王群岛处的威灵顿海峡,在比奇岛度过了第一个冬天。到了1846年夏天,他们继续沿着康沃利斯岛西侧往南,穿过皮尔海峡和富兰克林海峡,这时天气冷了,海峡到处都是浮冰。1846年9月在威廉王岛外的维多利亚海峡,船只立即被杂乱的冰块包围起来。暴风在黑夜施展威力,船只像掉进冰的裂缝里,被越来越多的冰块钳住。受到冰块巨大压力的船舱里乱作一团,舱壁和船梁裂开了,冰冷的海水涌入船舱。混乱之中,有人点起火把,慌忙动手把小划子、箱子、粮食和衣服直接卸在冰上。当他们都逃到冰块上时,他们的两艘船终于被浮冰全部挤成了碎片。暴风怒号,整整一夜都是可怕的船只解体时的“嘎巴嘎巴”的呻吟声。

当天色开始蒙蒙亮时,富兰克林和水手们都惊呆了,他们的船不见了,他们看见的只是浮在冰海中的破碎木片、纠缠一团的缆绳,以及倒在冰面上折断的桅杆,一切都完了。

这时唯一使他们感到安慰的,是远方隐约可见的海岸线,覆盖的冰雪闪闪发光。于是他们鼓起勇气,将粮食等物品放在小艇上面,拼命地拉着小艇,跨过一个又一个漂浮的冰块,艰难地朝远处的海岸跋涉前进。有的水手冻得浑身发抖,一脚踩空,惊叫一声,同伴们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消失在冰海之中……

好不容易从浮冰来到陆地,情况一点儿也不容乐观,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寸草不生,只有覆盖冰雪的石块和冰原。更糟糕的是,北极漫长的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异常寒冷,白天越来越短。富兰克林知道,用不了多久,北极漫长的黑夜就将笼罩大地,他们必须赶快向南方前进,趁着北极的黑夜还未到来之前,找到安全过冬的地方。

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时间的搏斗,富兰克林率领着水手们,忍受着狂风、暴雪和奇寒,向南,向南……富兰克林鼓励精疲力竭的水手们,说在南方有一些美国商人的采购站,只要能赶到那里,大家就有救了。水手们把小艇放在自己制成的雪橇里,拖着雪橇前进。一到夜里,他们只好躲在小艇底下避风,即使这样,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使他们彻夜难眠,许多人体力不支,纷纷病倒了。

这时候,最大的威胁是他们的食品全都吃光了,饥寒交迫,夺走了一个个水手的生命。眼看着同伴的死亡,绝望的情绪在人们中蔓延。富兰克林还是像往常一样,天一亮就催促大家立即出发,他深知,只要停住脚步就意味着死亡。

一天,他们远远发现了前方有一座用树枝搭的窝棚,看样子是用潮水冲上岸的树枝搭成的,大家异常兴奋,鼓足最后的力气向窝棚奔去。他们以为那里说不定会有食物,但是小窝棚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副北极熊的骨架散在地上,估计是印第安人夏天曾住在这里,如今早已离去。即便如此,饥肠辘辘的水手们还是争相从北极熊的骨头上剔除剩下的一点儿肉,他们实在是饥不择食了。

离开小窝棚继续南行,情况越来越糟。饥饿和寒冷每天都夺走一些水手的生命。他们甚至脱下死者脚上的皮靴,割块皮子放进嘴里充饥,可见他们饥饿到了何等地步。1847年6月,富兰克林在极度严寒和饥饿的折磨下病倒,不久便死去了。

余下的船员水手还有105人,在度过了第三个冬天后,在副队长率领下继续向南越过塞满冰块的海峡,企图摆脱困境,但是由于食品缺乏,加上坏血,病等原因,也都相继死亡。这两艘船上的129人,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

这次探险成了极地探险史上损失最重的悲剧。

富兰克林探险队失踪以后,全世界掀起了规模很大的营救活动,有40多艘船在1850年至1860年间前往北美极地地区搜索。然而,人们最后找到的只是一具具冻僵的尸体,证明这支庞大的探险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富兰克林探险记》这本书,详细地描写了富兰克林探险队航行的路线,他们遇到的暴风雪和浮冰,以及他们在冰雪和荒原上艰苦跋涉,最后壮烈牺牲的情景,深深打动了阿蒙森。这些探险家为征服北极、打开新航线的勇敢精神,在阿蒙森的心灵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阿蒙森不知读过多少遍《富兰克林探险记》,图书馆借的书到期必须归还,为了随时翻阅,他干脆到书店买了一本新书。他从心眼里钦佩那些不畏艰险的勇敢人们,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和他们一样,去从事极地探险事业。不过,阿蒙森也清醒地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探险家可不简单,要适应艰苦的海上冒险,还要能够经受住任何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的考验,没有强健的体魄是难以胜任的。那么自己该从何做起呢?

从此,他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和锤炼自己的意志。他练习滑雪、划船、踢足球,从事各项体育活动。

有一天,妈妈起床后发现屋子里冷得像冰窟一样,寒风呼呼地从阿蒙森的房间门缝里钻进来。妈妈敲他的房门,喊道:“阿蒙森,你的房里怎么有这么大的风?”

阿蒙森翻身而起,也觉得寒气袭人。

“我的窗子开着哩……”阿蒙森回答道。

妈妈说:“赶快关上,你要干什么?整个屋子都快结冰了。”

阿蒙森连忙关上了洞开的窗户,这才开始穿衣服,可是浑身仍冻得发抖。

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阿蒙森的窗户是打开的呢?这可是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弄不好要着凉感冒生大病的。难道是窗户的插销坏了,窗子关不上了……正当妈妈胡思乱想的时候,阿蒙森却在屋里偷看乐了。

原来是阿蒙森故意这样做的,他在看了《富兰克林探险记》以后,立志做一个极地探险家。他想北极是十分寒冷的,他从小就怕冷,一着凉还容易感冒,这样的体质怎么能去北极探险,根本不能适应极地的生活。因此,他决定在严寒的冬天,开着窗户睡觉。

当阿蒙森起床后,妈妈进了他的房间,检查了窗子的插销,不禁生气地说:“你搞什么名堂,为什么夜里开着窗子?”

阿蒙森却振振有词地说:“我想锻炼不怕冷,增强体质……”

“胡闹,你会冻病的……”

“没关系,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阿蒙森嘻嘻哈哈地说。

这天晚上,阿蒙森临睡觉前采取了补救措施,把一床毯子卷成卷儿,塞在门底下的门缝里,窗子仍然打开着。

尽管如此,家里总是冷冰冰的,妈妈除了生气,也拿他没有一点儿办法。不过,说老实话,自从阿蒙森开着窗户睡觉,他不像以前那样怕冷了,一个冬天他都没有伤风感冒。

P14-21

序言

《世界大人物》丛书是一套传记性的人物故事。它完整而简练、多面而重点、准确而生动地给读者介绍了人物的一生。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有过多少,恐怕难以数清,能称得上“人物”的却是少数;说是“大人物”,又是“世界性”的,更屈指可数。世界性的大人物,有东方的、西方的,有政治、经济、科学、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本丛书将要介绍的中外大人物,以正面人物为主,也有个别影响大的反面人物。

这些大人物以其思想和行为促使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发生重大变动,从而对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的进程产生历史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则是进步的;反之则是倒退的。那么,具体到某个人,他的影响究竟怎样呢?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蒂,是人民创造的。离开人民,任何大人物也不会有作为。同时,我们也承认个人的作用,尤其是掌握很大权力或有特殊才能的人物的作用。一般说来,这种作用是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显示出来的,而且最终将由人民对其功过是非作出公正的评价。那么,书中这些人物的功过如何呢?

大人物也是人,和一般人一样,有自己的经历、性格、好恶和喜怒哀乐。不同的是,他们的个性和某方面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他们的生活道路也就比一般人惊险曲折,多姿多彩,因而也就为一般人所瞩目。人们往往关心大人物们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从猎奇中自觉不自觉地获得启示,接受经验,吸取教训,找到差距。那么,什么是这些人物最“奇特”的地方呢?

以上这种种问题,读者都将在这套书中找到答案。当然,答案不是现成的,而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去分析,去理解。

“大人物”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就是一部历史,值得我们去探讨。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不是很崇尚心目中某个或某几个“大人物”吗?不是从了解中吸取了力量吗?这就说明,和这些“大人物”在书中相识,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和分析能力,摆脱幼稚而走向成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步前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蒙森/世界大人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79230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336.1-4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185
11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