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嵩山地质地貌/嵩山故事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嵩山这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的奥秘,展现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世同堂”的奇观异景。它是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本书内容包括:石头有言、家族记忆、基因碎片、自然教化、生命底蕴、大美无涯六部分。

内容推荐

枯燥的地理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拟人手法写出,便多了一份情致。对“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则以“家族记忆”切入,“使地球生动起来”、“悲壮的褶皱”、“最后的搏击”等嵩山运动,完成了这座神山圣士的36亿年成长之路。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描绘了“达摩面壁石本是天然生”、“石上亦自有山魂”、“三皇五媚”,而对嵩山的生命底蕴,则用“谁持彩练染嵩山”、“红叶有情”等贯穿独具魅力的嵩山文化和人文精神。

目录

第壹章 石头有言

[山石祭]

第贰章 家族记忆

[使地球生动起来]

[悲壮的褶皱]

[跨越的力度]

[水漫金山]

[最后的搏击]

[族谱大系]

第叁章 基因碎片

[山上掉下的启母石]

[达摩面壁石本是天然生]

[卢崖二百万年前是冰坎]

[石淙河踪迹]

第肆章 自然教化

[人在此山中]

[难上青天峻极]

[风中少林]

[三皇五媚]

第伍章 生命底蕴

[山呼海啸]

[红叶有情]

[嵩山有老树]

第陆章 大美无涯

[美自时空深处凸现]

[谁持彩练染嵩山]

[石上亦自有山魂]

试读章节

[山石祭]

石文化自远古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始而成万类文化之祖。毛泽东有诗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恩格斯说:“西方的历史是石头写成的。”雨果说:“人类的任何思想,都写在石头上。”他们精到地概括了石头记载人类文明的进程。祭山供石,是初民的图腾崇拜。4000多年前夏朝臣民已对嵩山脚下启母石顶礼膜拜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与石共存于今。

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由石头构成、承载起来的。石头大者为山为岳,石头小者为沙为土。多少大石小石成沙或泥,才能使我们得以土生土长。4000多年后,在嵩山被确认为世界地质公园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得先生赞道:嵩山是石头与人文景观的融和。

石山嵩岳,作为世界地质公园进入全球人类视线,石头,经人之手、人之心,愈加有了文化内涵与悟性。古往今来,用石爱石赏石拜石之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佳话轶事。陶渊明、自居易、苏东坡、柳宗元、米芾、米万钟与石结缘广而悟道深。陶渊明出身贫苦,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他后室有石块可坐可卧,喝醉时可当床安歇醒酒。他称此石为“醉卧石”。他在《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白居易则亲自造山石盆景,他见两片“云诵石”,即赋诗:“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以石认朋呼友者,“诗魔”也。苏东坡赏石种类多,升官或流放,必有一石随身携带。他的雪浪石经久传世。1952年,毛泽东赏石后久不忍离去,为此石专门建亭加以保护。柳宗元玩石侧重研究,自他始玩石者才以形、质、色、声品评石头高下。

米芾、米万钟见石便拜敬为长者长兄,为石不惜丢官弃爵,古往今来,空前绝后。米芾系宋代书法大家,少林寺藏有他书“第一山”碑刻。人称米芾为“石圣”。他见研山即砚石一见如故,抱眠三日。他在安徽为官时,见元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在另一处见石,曰:“此石当我拜,呼曰石丈。”米芾之十六世孙,明代米万钟,他的字即是石友。米万钟在朝为官时有三处园墅,皆以奇峰怪石取胜。其湛园中有石丈斋、石林、古云山房等构筑,藏石也在此园。现在北京颐和园中的“青芝岫”,就是米万钟在房山发现的巨型北太湖石。时正值冬天,他开山铺路,分段引水,淘水泼冰,用40匹马拉石滑行,12天时间巨石才运至平路上。因此石大、奇、灵、秀,超过皇家御园,魏忠贤等借题陷害他,米万钟获罪丢官。因此,“青芝岫”又称败家石。米万钟付之一笑,身为庶民,照样玩石不误。  说到帝王中赏石玩石者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这二位的共同特点是“昏庸与才艺双绝”。李煜善词文,他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历代千秋颂唱;赵佶书画俱佳,其瘦金体书,是谓当代汉语通用的仿宋体。李煜玩石讲精,他以赏石砚的古朴、自然为要,专设砚官,督造石砚,要求所选石质“贮水不涸,呵气即泽”。赵佶搜括民财修园囿,建万寿山,采太湖石4600枚,“每石至,常数船”,运到汴梁。由于运石主要走水路,水运队伍称“运”,所以运石队称为“花石纲”。

中国的道人炼丹,说来也算“国粹”。炼丹时石头是主料。另一真正“国粹”是中药,泡制中无石不成药。东晋葛洪是名扬天下的炼丹大师,宫廷称他为炼丹家。他用石如蓝铜矿、孔雀石等几十种岩石烧炼仙丹供帝王“长生不老”,极受追仙又想长生不老的君王显贵喜爱。他的《抱朴子》炼丹一书一直流传至明清,康乾大帝都用此法炼丹早晚服用,称他为“神人仙道”。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却对《抱朴子》从科学上评价:“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地地道道是从中国传出来的。”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药书《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其中金石部多达160种,视石为良药。李时珍说:“石者气之核,土之骨也。”

石头从赏玩到入药,以石自不言而灵性,又招惹了多少文人学士、帝王们的厚爱与垂青。

古人赏石、玩石是真爱而成风气、时尚。这石里孕育了大干世界、无量道理。近现代文人追慕之,自然也悟到石之三味。曾为鲁迅灵棺上书写“民族魂”的沈钧儒,则把石头当“安眠药”,“每睡必安然与石眠”。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米芾拜石之地,捐资两万元设立了“拜石奖学金”。他写诗《拜石赞》说:“不可夺,石之坚,天能补,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友乎师,石可拜。”

近几年赏玩石头的人“与时俱进”,已成浩荡之势,并玩出了时代感与个性。

玩石玩出名堂与品位的人,一般得“三有”:一则有闲钱;二则有闲屋;三则有闲空。一方奇石怪石上好的要成百上千万元;收藏多了没地方存放不行;没工夫去高山大川觅石不行。广西有一个生意人发了,“耍大牌”耗资亿元收藏奇石万千,无地存放,于是又卖石置房地。手腕一抖,卖两块石头购一套豪宅;再抖,又卖三块石头买下院落;三抖,又卖掉两块石头建了奇石馆。万千石头中卖去七块,换来房、院、馆,人有所居,石能安身,人石皆大欢喜。

另一类属文人玩石,却是另番情趣。红学家周汝昌,有石不多,除置书房、卧室、客厅供养,必有一石随身携带,吃饭放餐桌上,睡觉放枕边,接待来访、会见客人时手中有石把玩。周老终其一生研究《石头记》(《红楼梦》),与石头结缘甚是贴身、亲和。作家贾平凹,玩石与周老不同,他以多取胜,凡石“捡到篮里都是菜”,存放也不讲究,进到他书房、客厅、卧室,只见空闲地儿堆放的都是石头。他玩石又“实用主义”,小块石头作练书法的镇纸,大块用于顶门防贼,不大不小的钉钉子时当锤子使。

赏石玩石,“约定俗成”的鉴石标准是质地、造型、纹理、色泽。其实还是柳宗元定的标准:形、质、色、声。嵩山石具有全部品质,尤其质地坚硬的石英石,那可是二十几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将它“挤压”而成的。还有纹理,从赏石的角度看重在古生物化石在石上的印痕、遗物。嵩山木化石上树的年轮清晰可见,有一处竟有树木的朽面。这说明,当年地壳运动时,将森林覆盖在大地底层,森林中有小树苗,有参天大树,还有接近死亡的干枯老树。这些足以证明瞬间造山运动,毫不留情地不分老少树、枯干嫩枝儿,统统挤压在大地之中,亿万年的演进,树木成为石头。P1-5

序言

本书为我们介绍了嵩山这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的奥秘,展现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世同堂”的奇观异景。它是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

枯燥的地理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拟人手法写出,便多了一份情致。对“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则以“家族记忆”切入,“使地球生动起来”、“悲壮的褶皱”、“最后的搏击”等嵩山运动,完成了这座神山圣士的36亿年成长之路。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描绘了“达摩面壁石本是天然生”、“石上亦自有山魂”、“三皇五媚”,而对嵩山的生命底蕴,则用“谁持彩练染嵩山”、“红叶有情”等贯穿独具魅力的嵩山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郑州市图书馆、登封市旅游局、登封市国土资源局、登封市文联以及程胜利、劳子强、张翼、李振中等单位和个人的帮助、指教,在此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嵩山地质地貌/嵩山故事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富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9408
开本 16开
页数 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562.61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