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孩子讲唐诗
内容
编辑推荐

唐诗是祖国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唐诗中的许多诗篇还是广为传诵。

为了能帮助儿童增进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编者编著了这本《给孩子讲唐诗》,以方便家长和老师们为孩子讲解。本书在体例设计上,除了诗歌本身内容、作者简介和赏析外,还辅以相关有趣的故事,以便于讲解时增加趣味性,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内容推荐

谁不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格健全的人?唐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诗本身,更在于诗歌背后那些写诗、用计来收写人生的人。每一首诗都一位诗人的写照,在诗与人的对应中,能让孩子从中读出诸多的悲喜与无奈,能极大地促进孩子思考人生。

目录

趣闻篇

 公主府里的弹琴人/2

 让诗仙自愧不如的诗歌/5

 旗亭画壁/9

 少年展诗才/12

 行走百里为该诗/15

 叩拜一字师/17

 僧人续对诗/20

 登科后的喜悦/23

 文人的书生意气/25

 宫墙外传来的悠扬笛声/27

 贾岛作诗善推敲/30

 四字考神童/32

 借用神来之笔/34

感悟篇

 风萧萧兮易水寒/3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0

 数百年后的赤壁随想/42

 有感于历史变迁而作的诗/44

 寻找心灵的归宿/47

 五十年后回乡的感慨/49

 身在异乡遇故人/51

 登高望远的情怀/52

 十五夜望月/54

 公正的评论/56

 流芳千古的悯农诗/59

 惜时如金爱青春/61

 退匈奴,唐太宗治国有方/63

生活篇

 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66

 皇帝面前“栽筋斗”/67

 寒山寺里的钟声/70

 相约重阳日赏菊/73

 大诗人的风流逸事/74

 重获新生的喜悦/77

 一览众山小/79

 寄情于山水的名篇/83

 唯有牡丹真国色/85

 江南的春天/87

 行走的快乐/90

 神童咏鹅/93

忧时篇

 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喜悦/96

 寒食节/99

 投笔从戎的书生/101

 一片冰心在玉壶/103

 男儿当自强/105

 江雪中的垂钓者/108

 我辈岂是蓬蒿人/110

 千里飞骑,只为红尘一笑/114

 因事而作的讽刺诗/117

 荒诞的宫廷生活/119

 不可救药的迷信皇帝/120

爱情篇

 红颜薄命,阿娇失宠/124

 相见不如怀念/126

 玄宗思贵妃/128

 悲歌一曲人复还/130

 两片半镜复又合/132

 一诗结姻缘/133

 悲欢离合总是情/135

 心有灵犀一点通/137

 喜极而悲的无奈/140

 十年相思成枉然/142

 红叶联姻/144

 人面桃花红/146

 一代红颜为君尽的碧玉/148

 割不断的不了情/151

 道是无晴还有晴/153

 一诗挽回梦中人/154

 永恒的思念/157

 一寸相思一寸灰/159

友情篇

 咏牡丹以表谢意/164

 逢人说项/166

 思念远方的朋友/168

 司空见惯的由来/171

 媳妇拜公婆/173

 酒中仙坚持不受美酒/175

 莫愁前路无知己/178

 比千尺还深的友情/180

 自古伤感多离别/182

 军营中赋诗送别/184

 离别时刻,再饮一杯又何妨/187

亲情篇

 给家人报声平安/190

 思乡的戍边战士/191

 寂静深夜里的思乡情/193

 久别重逢后/195

 自古多情相思苦/197

 天涯游子的牵挂/200

 思念远征的夫君/202

 兄弟情深/203

 何日君再来/205

 被权力欲望冲淡的母子情/208

悲情篇

 英年早逝的天才少年/212

 怀才不遇的感伤/214

 举杯销愁愁更愁/216

 贫女与寒士/219

 战争带来的灾难/221

 抑郁不得志的无奈/223

 诗人的痛苦/226

 杜甫的风雨漂泊路/228

 宫女的不幸身世/230

 士为知己者死的贤臣良相/232

 谪仙赋诗感叹怀才不遇/234

 宫廷的一次政变/236

 大明宫惨遭浩劫/239

 大诗人狱中咏蝉/240

 惟有年年秋雁飞/242

 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文化浩劫/244

 道不尽的忧愁/246

杂咏篇

 诗中藏典故/250

 杨贵妃的七绝诗/251

 求仙不成反而过早丧命/253

 在朝廷做官的日本使者/255

 满城尽带黄金甲/257

 草野之中难掩鸿鹊之志/260

 陈子昂摔琴一日成名/263

 长安路上十五夜观灯/265

 雪夜中的追逐/268

 得罪权贵,李白朝中受挫/270

试读章节

公主府里的弹琴人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日落,天黑。

【译文注释】

新雨过后的空旷山谷里,正是晚秋的天气。月光透过松林照在地上。这里有清澈的泉水从石间欢快地流过。这时竹林间传来了喧闹声。原来是洗衣裳的妇女们回来了。水面上的荷花在摇动,渔船轻轻地顺流而下。在这样的季节里。虽然不像春天那样繁花似锦,但清幽美妙的山景更使人们流连忘返啊!

【背景故事】

王维是唐代杰出画家、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内)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他改变古代的钩斫画法,创渲淡的破墨法。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他学识渊博,不仅在诗文上很有研究,对音乐、绘画也是颇有造诣,而且弹得一手好琶琵。在京城长安,王维经常结交一些当时有名的学者及民间艺人。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也爱好诗文和音乐,十分钦佩王维的才华,所以他们成为了很好朋友。

这天,王维对岐王说:“我将要参加进士应考,你看我能不能考第一名?”

岐王摇摇头,告诉了他一个不为人知的消息:“读书人张九皋(gao)在朝野中名声很好,况且又托熟人跑关系,大概会考取第一名。”

王维很不服气,他不屑一顾地说:“只要他托的人不是主考官,就对我构不成威胁,他的诗文我读过,其对诗词的造诣不会在我之上。”

岐王说:“他找的可是当朝公主啊,公主已经给主考官写了一封信要求取他为第一名。”王维有些无奈地问:“那如何是好?”

岐王劝他说:“公主现在在朝廷的影响力很大,如果硬争的话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样吧,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看有没有机会。公主喜欢吟诗作赋的才子,你回去准备几首比较好的诗文,再谱一首优美的琵琶曲,三日后到我府中来见我。”三日后,王维按照规定的时间来见岐王。岐王说:“今天公主府里举行歌舞大会,宴请了许多达官士人,你要想有机会接近公主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公主的欢心,就必须先打扮一下。”

王维说:“一切都听你的。”

于是经过一番打扮,王维由一个书生变成了一个演奏琵琶的伶人,随后以伶人的身份跟随岐王来到公主府参加宴会。宴会上,王维站在了演奏人员的最前面,他一股书生气,又长得年轻英俊,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当所有宾客都在欢饮时,公主看着这位英俊的艺人说:“还是让伶人弹奏一首曲子让大家欣赏吧!”  其实公主也早已经就注意到了眉清目秀的王维,便对身边的岐王说:“前面的年轻人会奏什么乐曲?”

岐王回答说:“是我带来的年轻艺人,此人琵琶弹得堪称一绝。”

公主表现出了惊讶的眼神,对王维说:“先为客人奏上一曲琵琶曲吧!”

王维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他坐在椅子上,开始弹奏他最拿手的那首新编的曲子,顿时悠扬的琵琶声让众人陶醉。低沉时像淙淙的流水,高昂时如疾风暴雨。一曲演奏完,满屋的人仍然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公主更是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问岐王:“这位年轻的艺人叫什么名字?他的琵琶弹得太好了。”

岐王趁机夸奖说:“此人名叫王维,他不仅弹得一手好琵琶,还擅长绘画,诗文写得更是天下无双。”

公主忙问:“有诗文吗?快些拿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王维便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山居秋暝》献给了公主,公主看后大吃一惊,然后情不自禁地大声读了起来。

这首《山居秋暝》的题目,简洁地指明了这首诗所写的地点与时间。山居之景,秋暝时分。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形容林木茂密又无人的一种空旷情景,一个“空”字,强调了山中远离人间喧嚣的幽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新雨后”、“晚来秋”这平淡的几个字,给人带来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后”“秋”两个拖音字相对,读来语气舒缓,表现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颔联是流传至今的一句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小雨浇过后的松林是那么的清新,皎洁的月光从茂密的松林缝隙中照射进来,清澈的泉水从光滑的岩石上静静淌过,泉水映着月色,发出银亮的光。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画卷啊。此联写月光如水,是写“静”;写清泉流淌,是写“动”。动静结合,这两句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写山中人们的生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气。这一联先写果后写因,利用人们的期待效应,制造了一个恍然大悟的效果。“归”和“下”字原本应分别放在“浣女”和“渔舟”之后,但是诗人有意将它们倒装,不仅使这一联音韵和谐,而且突出了几分动感。

雨后的空山是那样清新高洁,山中的人们是那样安逸自在,诗人顿感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忍不住抒发自己的情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典故,并反用其意,含蓄地将自己留恋山林的心情表达出来。此诗不仅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而且也流露出诗人自己领受这种佳景的愉快和对山林生活的依恋。

满屋的人听完这首诗后都发出了赞叹声。P2-4

序言

唐诗是祖国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唐诗中的许多诗篇还是广为传诵。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但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目光的捕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因此认识唐诗,了解唐诗,对追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和弘扬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语言、时代的隔膜,今天的儿童对于传统中国文学的精粹缺乏应有的了解,许多家长和老师也疏忽了这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帮助儿童增进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我们为家长和老师们编著了这本《给孩子讲唐诗》,以方便家长和老师们为孩子讲解。本书在体例设计上,除了诗歌本身内容、作者简介和赏析外,还辅以相关有趣的故事,以便于讲解时增加趣味性,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使唐诗成为我们的孩子成长、成材的良师益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孩子讲唐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5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74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