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年中篇小说精选(文本分析版)
内容
试读章节

李宝莉说,小景哎,你说我长这么大,连红砖房都没住过,怎么一下子就发福了呢?有了自家单独的厨房有了单独的水管连单独的厕所都有了,还住得天一样高,专门有人开电梯一直送我到屋门口,睡觉起来,睁开眼睛,长江水往哪边流都能看到。你说,你说,我是不是一步登天了?我的八字哪一笔转了运?哪天接我妈过来看,我都怕她会欢喜得昏过去。

万小景早习惯了李宝莉的喋喋不休。她笑了起来,说,那是你找了个好男将①,他的八字强,扭转了你的运道。李宝莉忙说,是是是,正是马学武这个狗日的帮我转的运。万小景说,马学武在厂办当主任也有一两个年头了,你跟他说话还是客气点,莫总是一开口一个骂。你得让他有点面子。李宝莉哈哈大笑,笑完说,我骂惯了。万小景说,得改。李宝莉又笑,说,是得改。我得把他当个菩萨供在屋里最抢眼的地方,天天给他作揖。万小景也笑了,说,我劝你还是用点心把他招呼好。李宝莉邪里邪气地望着万小景,说,你晓不晓得,在哪里招呼他,他才会叫好?万小景笑而不答,李宝莉自己抢着说,被窝里!这个王八蛋喜欢什么我清楚得很。万小景打了她一下,说,莫跟我讲这个。邪皮,自己床上的事捂到自己被窝里去发酵。李宝莉说,哎呀,昨天你在电话里还缠我,叫我教你点功夫好去套紧你老公,今天假什么正经?说完李宝莉恐怕万小景打她,忙不迭地朝花坛边跑,果然万小景扬起手,边追边骂着要打她。

两个女人且说且闹地走到街上。满街都响起她们欢快的声音。

这天的晚上,李宝莉早早把儿子弄上床,然后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套上马学武穿破了的旧T恤,凑到老公马学武身边。

马学武正躺在床上看金庸的《鹿鼎记》。马学武是大专毕业,他的文化水平,李宝莉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当初漂亮的李宝莉肯跟其貌不扬的马学武结婚,就因为这个。好朋友万小景百般不解。李宝莉说,找个没有文化的人,生个儿子像个苕,又有什么用?这年头,有板眼才有狠。有文化的人智商高,这东西传宗接代,儿子也不得差。往后儿子有板眼,上大学,当大官,赚大钱,这辈子下辈子都不发愁。反正我的小孩将来又不当鸡做鸭,生张好看的脸模子,还不是浪费!

一番话,说得万小景瞪着她只发傻。李宝莉没读什么书,小学毕业就出来帮家里卖菜挣钱,但她经常能说出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那些道理令高中毕业的万小景悟一辈子都悟不出。万小景不是很看得起李宝莉,但却从小学就一直跟她是死党,万小景有时候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一回还问李宝莉,李宝莉却有几分得意,说,大概因为你是个笨人,但是我比你还要笨,你在我这里就找到聪明的感觉了。这话说得真是要把万小景噎死。

躺在床上的马学武看了李宝莉一眼,说,买件睡衣穿不行?又不是蛮贵的,又不是没有给你钱。李宝莉说,哎呀,这就可以了。反正你穿破不要了,我接个脚,蛮好。又没得外人看到。马学武说,套件男人的破T恤,要几难看就有几难看。李宝莉就笑,说,衣服难看怕什么?里面的人不难看就行了。马学武淡淡说了一句,天晓得。

李宝莉没听见马学武的话,她笑嘻嘻地朝马学武身上贴,又拉过马学武的被子,盖住自己的身体,说,今天我拉小景看我们的房子了。小景也说房子好。马学武说,嗯。李宝莉说,你晓不晓得?从我们房间的窗子可以看到长江咧,看得蛮清楚。马学武说,晓得,我特意点的这套。李宝莉说,小景也说这套房子太好了。还说你的八字好,把我的运道也改好了。本来我的八字蛮不好的,小时候算命先生就说过这个话。

P2-3

目录

叙事的基因变异:2007年中篇小说(代序)

万箭穿心

三击掌

比风来得早

词与物

八里荒轶事

哭麦

玄妙

乘着歌声的翅膀

思无邪

姹紫嫣红开遍

伪经济书

序言

我在总结2006年小说时说:“小说的演进,往深里说是一种话语流变的过程,这多少有点像生物基因的延续,2006年的小说,仍是2005年小说的延续和发展,平顺而自然,不存在基因突变,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波澜不惊。”而2007年的小说则有所不同,在作为贯穿了2005年与2006年的热门题材“底层叙事”方面,我认为已疑似发生“基因突变”,而代表了这一突变的,就是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我个人认为,《万箭穿心》当属2007年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底层虽然往往与苦难同在,但“底层叙事”并不就等同于“苦难叙事”。就文学本身而言,“底层叙事”着眼的是文学的题材,而“苦难叙事”则着眼于文学的主题。如就文本指涉对象的社会学维度而言,“底层叙事”更偏重于阶级、社会阶层的差异性乃至对立性,而“苦难叙事”则可以包容整个人类。

其实自2005年开始兴盛于文坛的“底层叙事”,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统一的概念,寄居于这一总称之下的,是多种文学现象以“底层”名义的一次汇聚。其中至少包括以曹征路等作家为代表,以左翼文学传统为话语资源的“底层叙事”;以陈应松为代表的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苦难叙事”;以“写实”与“介入”为特征的现实主义回归,以及葛水平等女作家的女性话语叙事……而“底层叙事”在进入了2007年以后,应该说已经有了质的发展,最能代表这一发展趋向的,就是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

我在前些年写的《(国画)的话语分析》一文中说:“《国画》与《来来往往》、《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分别指涉了当今社会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官场、商界、民间。然而作家又不约而同地迷失其间,丧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后两部小说尤其丧失了对商界和民间的反省和批判,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毫无疑问,“底层叙事”也同样存在着迷失于“底层”从而丧失了自我反省和批判能力的问题。在许多“底层叙事”的作品中,“底层”都被过分地美化了,成为贫/富/善/恶二元对立中,有关“善”的想像性存在。由此而生发的爱与同情,亦掺杂了太多的盲目与幼稚。

《万箭穿心》则不同,小说一开头,就对出身“底层”且俗不可耐的女主人公李宝莉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写“李宝莉挺胸昂头走出电梯,高跟皮鞋敲着瓷砖地面,笃笃笃的,很有电影里贵夫人出行的派头……”

这个刚刚脱离了“底层”的女人,竟然马上对“底层”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当她看见那个面带菜色的为业主开电梯的女人时,心里便立即有了种高贵感:“真可怜呀,自己没有高楼住,却还要为住高楼的人开电梯……”

这种反讽是严厉的,比之那些尖刻的以反讽著称的英国作家,亦不遑多让。然而更妙的是,小说并没有就此停留在这种英国式的反讽上,当女主人公李宝莉终因自己的愚昧、粗俗、狭隘和无知,而咎由自取般地重坠社会底层时,作者却又开始展现她身上非常美好的一面——勤劳、坚韧、诚实守信……

以往的所谓“底层叙事”基本上是止于“爱与同情”这一精神境界上的,而“爱与同情”其实更多地是来自人的本能的。但悲悯则不同,悲悯是超越了“爱与同情”这一本能的层次,并上升到了人类理性情感的境界的。悲悯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对人性及其弱点都有着清醒认识的,清醒到可以包容万物的爱。小说《万箭穿心》所给予李宝莉以及“底层”的,正是这种超越了爱与同情的悲悯情怀。

《万箭穿心》是对“底层叙事”在深层结构上的突破,是基因上的变异,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其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悲悯的诗学”。  

陈应松在从事“底层”写作的作家中,是相当独特的。我一直认为,与其说他的小说是“底层叙事”,还不如说是一种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苦难叙事”来得更加贴切些。

陈应松在2007年里,至少有两个中篇写得很不错,一篇是《像白云一样生活》(《芳草》2007年1期),另一篇就是入选的这篇《八里荒佚事》(《十月》2007年5期)。其实如果单就文本而言,《像白云一样生活》似乎写得更纯粹一些,但在深层结构上又与他以前的《马嘶岭血案》似曾相识,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而葛水平在2007年的力作《比风来得早》,则干脆打破了“底层”、“官场”、“民间”之类的思维定势,在文本的思想的力度上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比风来得早》的前半部分粗看上去并不会觉得精彩,只有在读完后半部分的时候,才会发现前面在铺垫上的精妙。葛水平确实是个很有“水平”的作家,她的作品很“平衡”,既特别的“生活”又特别的“文本”。《比风来得早》在前面就特意打上层俗不可耐的官场底色,让一个乡村基层官僚的官场话语,沿着仕途的逻辑一路前行……而当一切都化为水中月镜中花时,喧闹的官场话语一下子变成了无处安置的生活噪音,而有关人生与人性的深思则如期而至……

内容推荐

自2005年开始兴盛于文坛的“底层叙事”,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统一的概念,寄居于这一总称之下的,是多种文学现象以“底层”名义的一次汇聚。其中至少包括以曹征路等作家为代表,以左翼文学传统为话语资源的“底层叙事”;以陈应松为代表的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苦难叙事”;以“写实”与“介入”为特征的现实主义回归,以及葛水平等女作家的女性话语叙事……而“底层叙事”在进入了2007年以后,应该说已经有了质的发展,最能代表这一发展趋向的,就是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

编辑推荐

小说的演进,往深里说是一种话语流变的过程,这多少有点像生物基因的延续,若非恰遇重大历史转折——类似于基因突变——一般来说是不会因年度的不同而有太多变化的。正如人类赋予了无始无终的宇宙以时间一样,本书以年为季,去检视这一年里中国小说的收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年中篇小说精选(文本分析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小说学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59396
开本 32开
页数 5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