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唐狄公案(上下全译注释本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南怀瑾推荐,西方汉学大师经典之作,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在高罗佩的神笔之下,古老的中国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内容推荐

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

目录

《大唐狄公案:上卷》

 作者自序

 《大唐狄公案》及荷兰作者高罗佩

 前言(一)

 前言(二)

 狄公年表

 黄金案

 五朵祥云

 红丝黑箭

 雨师秘踪

 四漆屏

 湖宾案

 断指记

 朝云观

 莲池蛙声

 铜钟案

 黑狐狸

 御珠案

《大唐狄公案:下卷》

 跛腿乞丐

 真假宝剑

 玉珠串

 红阁子

 迷宫案

 紫光寺

 太子棺柩

 除夕疑案

 铁钉案

 飞虎团

 柳园图

 广州案

 作者后记

 网评《大唐狄公案》

试读章节

黄金案

第一章

父母官,天子臣。朱笔直,乌纱真。冰心一片奉日月,铁面千古惊鬼神。

这诗单表大唐名臣狄公狄仁杰居官清正,仁慈爱民,义断曲直,扶善除恶的高风亮节。看官但知狄公乃盛唐名相,国之鼎鼐。他出为统帅,入为宰辅,执朝政,理万机,播名海内,流芳千秋。其实狄公早年官吏生涯便有可大书特书者。史载狄仁杰于高宗仪凤年间为大理寺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一时朝野传为美谈,仙机妙算、断狱如神之令名不胫而走。他在担任县、州衙门官员期间,勘破疑案无数,其中多有曲折离奇,惊心骇目者。这本篇叙述的即是著名的一例。

话说大唐高宗皇帝永徽年间,狄仁杰由京师外放登州蓬莱县任县令。京师一班同年僚友于东门外五里地的悲欢亭设宴饯行。时值暮春三月,霪雨绵绵,一连十几日不见天晴。亭外桃花、杏花纷纷被风吹落,狼藉一片。一条曲折的石子幽径湿涔涔满眼绯红粉白,这景象不由使人更添几分怅惘。 饯席约莫有了一个时辰,见亭外雨渐渐小了,只是丝丝凉风偶尔夹着几点雨星儿。来送行的官员纷纷告辞退席,执手咽噎,叮咛赠言。狄公一一屈躬称谢,并不感伤。驿车在远处的一株虬松下等候。

亭内如今只剩三人:狄公、梁体仁和侯钧,梁、侯同是刑部员外郎,与狄公最是莫逆。狄公官为大理寺丞,与刑部的官员过往甚密,职司隶属虽有差异,但理刑析狱拘捕等却是雷同的公事。两下又时常为断决滞狱互通案情,往复公牍,遇有疑难,也常在一起切磋议析,故最为投契。梁、侯二人对狄公自荐外放深感惋惜,临到此时尚存一线希望,力图劝他回心转意,仍旧留在京师任上。

“狄年兄此举,小弟们还是不解。京师如同那北斗,天下州县不过拱北的众星。年兄宁弃中枢而赴边陲,难道真的不屑于京师的繁华富庶,居息便利。”梁体仁又苦劝。

侯钧赞同:“年兄在大理寺时一年间断滞狱一万七千,无冤诉者,令名鹊起,天下闻知。正待展鹏翼奔锦绣前程,却自选了蓬莱那个海隅边地去当县令,有何出息?没见亭外那一片落红,陷在泥淖中,污了色泽芬芳,好不叫人怜惜。”

狄公抚须微笑:“你我都是少年得意之人,又长期在京师当刑官,审理公案,彰善除恶,固然是据帝都而俯天下,风云叱咤,前程远大。只是我生性好动不堪寂寞,只爱热闹。每每憎嫌那一堆堆部文案牍、纸上官司,终觉无味。只想拣一处用武之地使动手脚,试试自己独处机宜的真本事,也过过专擅一方的官瘾,庶不负我平生疏狂气格和风流情志。”

梁体仁大不以为然,道:“刑部、大理寺莫非没你用武之地?不能专擅独断便是捆束了你手脚?部文案牍、纸上官司,便是都没趣味的?前几日邸报上说道,户部的度支郎中王元德私窃了库银三千两潜逃。身为朝廷命官,竟还是盗贼之性。刑部这两日已发出海捕文书,着天下州县缉查访拿。户部尚书侯年伯日日来刑部催问信息。这眼前的一桩巨案,不正是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处吗?”

侯钧呷了一口冷酒,接上话头:“狄年兄,这王元德之案非同小可,虽说目下尚无半点线索,想来天网恢恢,罪犯终有伏法之日,怎会纵容逃漏这吞舟大鱼?”

梁体仁又道:“侯钧贤弟乃侯年伯之亲侄,待访拿了王元德,也解了侯年伯心中一块悬石。再说,蓬莱原县令被杀之事,刑部堂官亲去勘察,尚无结果,年兄你如今贸然接受了这官印,又焉知此案情由备细、隐曲微妙?明日卷身入漩涡险流,退身不得,后悔恐是迟了。”

狄公笑道:“你两位不必过虑,蓬莱究竟是海隅一曲,弹丸之地,如此些小之案勘破不了,枉在大理寺尸位多年。”

梁体仁小声道:“刑部汪堂官从蓬莱携来之案牍档卷中,最要紧的几札信函竟不翼而飞。年兄还不明白,那宗案子必有京师的高官巨宦卷入。倘是真有个山高水低,年兄你丢了前程事小,只恐怕还有不测之祸哩。”

侯钧也道:“年兄今日思退步,时犹未晚。只需推说旧病复犯,身子不适,向吏部递一表呈,十日之内吏部必重行议选。我先与吏部去打个招呼,到时候改了牒文,另派人去蓬莱,年兄不是照旧留在京师,我们亦可久聚一处。”

狄公听罢,心中十分感激。朋友真挚之情、肺腑之声固当领佩铭感,但心志已决,坚不可改。他慢慢呷了一口酒,正色道:“蓬莱县是我真正踏上仕途的起步,也是我报效朝廷之伊始,我狄仁杰此念已定,两位也不必再劝了。有道是人各有志,即便从此陷入泥潭,填身沟壑,也必无反悔之心。”

侯钧叹道:“怕是效命不成,空折了前程,徒生伤悲。” 狄公抬头望了望天色,此时春云舒卷,断雨零星,笼罩在远处树林间的阴霾被微风渐渐吹散,馨香四起,天光大开。周围深绿浅翠平添一重春色,桃杏笑魇,粉面扑人。断续可听到林间的鸟雀啁啾啭鸣。

“我该启程了,多劳两位远送。”狄公站起,鞠躬拜辞,双手各执定梁、侯的衣袖,久久哽噎不语。

梁、侯两人也只是叹息连连,拱手还礼,随狄公出了悲欢亭,向驿车慢慢行去。

第二章

驿车辚辚,黄土飞扬,出潼关,过黄河,沿着一条横贯中原的古老官道,慢慢向东而行。狄公与老家人洪亮晓行夜宿,不觉已过七天。

这一日已到了兖州地界。傍午时分驿车驰入了一座猛恶林子,四面只见古木参天,浓阴匝地,不辨天光日影,形势十分狰狞险恶。洪亮抱怨狄公不肯答应沿途官驿派兵护送的要求。这狄公一路执意不惊动地方,悄悄地奔赴蓬莱县治。

狄公看出洪亮的心思,便搭讪上说话,只想让他忘记眼前的恐惧。

“洪亮,我已细细披阅了王县令被害一案的卷牍,大致明白了这案子的本末,奇怪的只是卷牍中那几札死者的信函如何会在刑部档馆不翼而飞。须知那些信札皆是从王县令的书斋中搜去的,于勘破此案至关紧要。汪堂官带来京师后即钤封了,贮入档案,没几日竟失窃了,岂非咄咄怪事?”

洪亮点点头,道:“汪堂官在蓬莱只待了三天,也令人生疑。如此杀害朝廷命官的大案,如何没查出半点眉目便匆匆返京交差。” 果然,一议及案情,洪亮便迷溺其中,忘乎所以。

狄公又道:“我外放蓬莱县的批牒一下来,便去刑部拜会汪堂官,谁知刑部说汪堂官已去泉州查办一桩什么案子了。他移交过来的那宗卷牍,只签押了他的印玺,拟议挂悬。看来,欲勘破此案,我们只得从头做起。”

洪亮刚想问什么,猛听得驿车外一声吆喝。马夫勒定了马,车轮不动了。

“过路客官不要惊怕,我两个这几日手头太紧,给几两银子便放行。”驿车前站着两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一副绿林响马装扮,手中各执一柄明晃晃的大阔刀。

狄公愠怒,跳下驿车,从腰间抽出祖传雨龙宝剑,厉声道:“哪里来的剪径野贼,胆敢截住驿车,勒索钱银。”

其中一个大汉上前道:“看你们行囊单薄,料也不是贪官富商,故只索几两银子酒钱。倘是银子舍不得施,就将你手中的那柄宝剑抵押了,也凑合过。”

狄公骂道:“你两个鼠辈山贼,还敢口出狂言,消遣于我。赢得了我,这剑便送与你们换酒吃;赢不得,折臂断腿,莫叫冤枉。”  两个大汉听了,不由大怒,舞起阔刀便向狄公杀来。

狄公剑法精深,先卖个破绽退了一步,待两大汉扑上前来,猛转身回刺,先将一条大汉的阔刀击飞了。

另一大汉不甘示弱,一面挺身遮护同伴,一面举刀舞向狄公。只三个回合,狄公一剑闪出,正削去那大汉的头帻并一绺黑发。两个大汉惊惶不已,欲待夺路向林中奔逃去,却见狄公哈哈大笑,收了宝剑,一面慢慢捋动颔下的大黑须。洪亮也站到狄公身边颔首频频。

两个大汉又回转身来,拱手道:“客官留名,好叫我们识羞耻,日后但有相遇之时,不敢造次。” 洪亮笑道:“你们快快逃命吧!这位是新任蓬莱县令狄老爷,不斩你两个无名鼠辈。”

两大汉羞惶满面,又叩地一拜,乃逃入山林。

黄昏时分,狄公驿车进了兖州城,先去州治衙司办签了过境文牒,遂被迎入官驿安顿住下。狄公、洪亮匆匆用了晚膳,沐浴罢便坐在房中品茶闲谈。

突然一阵敲门声。洪亮开了房门,进来的正是日间在林子里剪径的两条大汉。

狄公笑道:“却原来又是你们一对绿林弟兄。我这里倒正有几两散银,拿去喝酒吧!就算是我交纳的买路钱。”

两大汉羞愧不已,更觉负疚,双双拜跪在地,口称专来此地向狄老爷谢罪。

原来,这两条大汉一个名唤乔泰,一个名唤马荣,马荣小乔泰一岁,换帖结为弟兄。两个同是贫苦出身,告称因抗捐杀人,逃来江湖上做那没本钱的营生。如今迷途知返,只想投奔一个贤良清廉的官员,效命左右,权且口。

狄公也心爱这两条大汉膂力过人,且有武艺。又见他二人言词挺拔,性格豪爽,识义利,怀羞耻,日后时常开导训教,正是衙司有用的干才。遂即答应收留,暂以为亲随干办,登录簿册,治备行装,一同赴蓬莱县衙门充役。

两个听了,大喜过望,禁不住呜咽出声。狄公好言劝勉他们一心一德,辅弼衙司,他日戴罪立功,报效国家。狄公吩咐侍役又治了一席,各各斟满了酒,务必尽欢。两人又对天盟誓,永远忠于职守,服膺狄公。是夜,便留宿官驿。P3-7

序言

在我翻译的中国公案小说——古本《狄公案》问世后,许多读者要求我搜寻同类的中国小说翻译出版。但这类书籍不多,要找到一本同时适合现代中国人和西方人口味的此类小说相当困难。事实上,《狄公案》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中国公案小说。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在内容和创作风格上与现代侦探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东方读者对这类小说已经兴趣无多,更不要说西方人了。

另一方面,中国公案小说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刑事案例。因此我觉得,利用过去中国小说使用过的一些情节由自己来写一部中国风格的公案小说,将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我做这一尝试的主要目的是要向现代的中国和日本读者证明,我以现代东方读者尚未欣赏过的创作风格写一部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是可能的。鉴于目前中国和日本的书市上充斥着外国惊险小说的三流翻译作品,而他们自己的传统公案小说则几乎被遗忘,我想我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当我用英文写完《迷宫案》的书稿时,日本的一位名叫鱼返善雄的教授即将它翻译成日文,并于1951年在东京出版,取书名为《中国迷宫杀人事件》,日本的知名侦探小说家松本清张为此书写了序言。然后,我本人将其译成中文,取书名为《狄仁杰奇案》,于1953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两个文本在日中出版界均受到欢迎。在这次成功尝试的鼓舞下,我又写了两本古本《狄公案》系指中国古代无名氏作者创狄公小说,即《铜钟案》和《湖滨案》。目前,正准备将它们译成中文和日文。

我的主要目的达到之后,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这就是西方读者也许对这类新型的公案小说也感兴趣。因此,我决定出版《迷宫案》的英文版,其目的之一就是:鉴于有关中国的事情常常被西方侦探小说作家写进书中,我觉得西方读者很可能也有兴趣看一看地道的中国公案小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关于写作狄公小说的背景和所取材料的出处,读者可在我写的后记中找到答案。一句话,就是我是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借用了一些情节,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法官狄仁杰为主人公进行再创作。我在创作中保留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一些特点,比如在书中写个序或内容提要,这样读者在读全书之前就可以对主要情节有个大体印象。有时我也模仿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在一些书的每章开头写两句对偶式的小标题。此外,我还沿用了中国公案小说在一本书中同时勘破几个案子的这一特别的创作手法等等。总之,我尽量努力保留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读者在书中会发现一些城市简图,这些地图都是我根据明代小说插图的风格自画的。

书中能使读者满意的方面应归功于当初创作这些精彩故事的中国古代作家,而一切缺点都应算在我一个人的身上。

高罗佩

1956年春于荷兰海牙

(陈来元 译)

后记

中国所有公案小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法官问理刑名的职能一般都是由管辖罪案发生地的县令来行使的。

这一级的官员负责管治全县的一切事务。一个县的范围一般包括一座有城墙的县城和围绕县城方圆百里的农村。县令的职责是多方面的。他全面负责征税、注册丁口生死、婚嫁,不断更新田地登记资料和维持地方靖安。与此同时,他还要在县衙大堂上行使法官的责任,负责拘捕、惩处罪犯,审理一切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县令是十分劳累的官员。他与全家都住在县衙衙院的内宅里。在一般情况下,他除了睡觉休息,其余时间都用来处理公务。鉴于县令几乎管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人们通常称他们为“父母官”。

在中国古代巨大的金字塔式结构的各级官府中,县令处在最底层。他的上级是管辖二十个或二十个以上县份的刺史,他有事必须向刺史报告。刺史则向管辖十几个州的道台报告,而道台又要向在京师的朝廷报告。在朝廷里,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每个人无论贫富,也不管其社会背景如何,均可以在考试得中后进入官场,成为一名县令。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应当说是相当民主的,而这时欧洲仍处在不民主的封建统治之下。

一名县令的任期通常是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另一个县任职,并可在适当的时候升迁为刺史。但晋升刺史是有选择的,唯一的依据是其才华和政绩,缺才少能的人常常是大半辈子下来了仍当县令。

县令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须有县衙掾吏的协助,例如书办、仵作、牢头、禁卒、衙役、巡丁等等。但他们只执行日常公务,并不参与勘查罪案。勘查罪案是县令本人的职责,由三四名他信得过的亲随协助他完成。县令在刚走上仕途的时候就要选择亲随,被选中的亲随干办将一直跟随他,他到哪里赴任。亲随干办也就跟到哪里。亲随干办的地位高于县衙中其他掾吏,他们与当地人没有亲戚关系,故在办案中不易受到私情的影响。出于同样的原因,作为一条规矩,任何人不能到他的家乡所在的县份去任县令。

……

书评(媒体评论)

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国学大师南怀瑾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习俗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西方人用汉文写小说(《大唐狄公案》部分篇目有汉文写本),前无古人。错综复杂的情节,如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真相大白……它使读者从超凡的逻辑智慧中获得快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昌渝

他是名士派头的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汉学家……现代西方人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赵毅衡

“狄公小说是我们从高罗佩博士那里得到的最后的中国公案小说……他的逝世使我们所有侦探小说的鉴赏家们都感到十分悲痛。”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高罗佩逝世的评价

在高罗佩的神笔之下,古老的中国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阿伦·丁·赫宾

如此严格地遵循中国古典文学的风格进行创作,而写下的一切又是如此美妙地使现代读者获得满足。

——《纽约时报》

狄公小说写出了中国唐代的所有魅力、残忍和高深莫测。

——《芝加哥太阳报》

《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在世界侦探小说领域内开创的极其珍贵的一个支脉……十分有趣,十分有教育意义,给人以深刻印象。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唐狄公案(上下全译注释本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译者 陈来元//胡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01515
开本 16开
页数 1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5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3.45
丛书名
印张 8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62
6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