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汉王朝(秦亡汉兴与刘邦登基)/中国大历史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秦始皇病世秦朝开始衰亡写起,到汉朝中兴时代“文景之治”止,将秦亡——刘邦与项羽横空出世——楚汉战争——刘邦登基——文景之治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加以立体叙述的方式,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

目录

1 黑客帝国

2 天下无贼

3 帝国反击战

4 新希望

5 百年风雨

6 阳光灿烂的日子

7 南征·北战

8 秦觞

9 霸王餐

10 东方红

11 西线无战事

12 谁是大英雄

13 我们曾是战士

14 国家的敌人

15 明天会更好

16 太阳照常升起

17 与狼共舞

18 长安故事

19 未央梦

相关考证

试读章节

始皇帝死时在场之人有赢胡亥、李斯、赵高及几个近身的宦官。李斯很镇定,他早想过,一旦出事应该做何反应,毕竟他是丞相,举秦全国,除始皇帝外他最大。李斯明白,一旦皇帝死在都城之外的消息传开来会造成什么反应,首先最有可能,成阳都城内的皇子们会起来夺帝位,因为赢政没有立太子,每个人都有资格;其次,各国的复国主义者们,或日六国余孽肯定会借机起事。

他马上就命令在场的几个人严格保密始皇帝的死讯,并且把始皇的尸体转移到通风的大车里,继续向西行进,每天该送饭送饭,该参拜参拜,一切如故,所有事也如李斯所料,始皇帝的车队缓缓向成阳城驶去,帝国一片平静。

平静的水面下总会有暗流涌动,赵高,还是赵高,他又有动作了。

做大事(大事的对错取决于日后的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统一战线,成不成事先另说,别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赵高拿着他私藏的始皇帝诏书——赵高是始皇帝指派给赢胡亥的老师——找到了赢胡亥,说了他的想法,赢胡亥大惊,赵高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直接发问:

“如果这封诏书发出去,大公子到了成阳就是皇帝了,而先帝未尝有尺寸之地封给公子,那时公子该怎么办?”

胡亥板起脸来,一本正经说道:

“父皇何其英明,自然非常了解他的臣下和儿子,父皇不分封诸子,自有他的用意,不要再多说了。”

赵高继续:“公子要知道,现在能决定天下归宿的,只有公子、赵高和李丞相三个人,请恕赵高直言,难道公子就没有想过继位之事?君王和臣子,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区别,但是能同日而语吗?”

人的心理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也许在我们看来,皇帝有什么好当的,但赢胡亥是皇子,他不像我们,每日为三餐一宿而奔波,在他这样的人眼里,唯一的追求就是一步之遥的皇位,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他的情绪波动太大,需要时间适应,所以暂时跟赵高打官腔:

“废兄而立弟,不义;不奉父皇遗诏,不孝;我才疏学浅,不适合治理国家,强登皇位,恐怕天下人不服,身为皇子,不应考虑自己,应该为社稷着想。”

“当年商汤,周武,杀其主而自立,天下没有人说不忠不义;卫君杀其父,连孔子都没说不孝(这句话怀疑是赵高胡说八道,我没查到孔子说过这个);行大事者不可拘小节,事前犹豫,事后必悔,公子立即决断,有神杀神,遇鬼杀鬼,大事必可成!”

赵高这话明显偷换概念,商汤王和周武王是什么人,赢胡亥又是什么人,实在没可比性。

“父皇还没下葬,这种事就不要说了吧。”

“大好时机,公子决不可错过!”

赢胡亥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

“丞相不同意,恐怕难以成事,臣代公子去和丞相商议。”

赵高找到李斯,没说闲话,他没时间,政变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危险系数很高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犹豫,直接把想法就透露给了李斯:“我有先帝立储的诏书,没发出去,没人知道,定太子之事,只在你我二人,丞相大人以为如何?”

李斯大惊失色,面如死灰,说:“这是亡国之言,而且这种事,你我都是人臣,没资格议论。”

“那请问丞相大人,你和蒙恬比,如何?你的能力,你的功劳,你的谋略,你的威信名望,你和大公子的关系,哪一个比得上蒙恬?”

李斯支支吾吾半天,问道:“都不如……你什么意思?”

李斯这时方寸大乱,赵高明显在胡扯嘛。李斯是文臣,一直在始皇帝身边做参谋;蒙恬是武将,一直在外边征战,两个人并没什么可比性,”可惜李斯是读书人,读书人一向有个毛病,胆比心小,患得患失。尤其李斯是从仓库的看门小吏,千辛万苦才爬到如今这么高的地位,他最怕的就是失去现有的一切。赵高跟李斯同殿为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太了解李斯是个什么人了:谋事而不能谋己。

P3-5

序言

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但是对历史一直很迷恋。连我的厕所里都常年放着成堆的历史典籍,大部分来源于旧书摊,为此多次遭友人谴责,说我对史籍的态度太龌龊,我无语应之。欧阳修老前辈说过,马上、枕上和厕上都是读书之处;近代不知道谁说过,在厕所里读的书一定是你最喜欢的,不管你是否承认。无论如何,历史是我的大爱,我也不知道这个爱是个什么程度,至少还没找到多少东西能让我持续十几年还一如既往有兴趣,包括我的工作——这真是一个悲剧。

写汉朝这个想法,在多年前上学时就有了,甚至还真写满了十几页的稿纸——那个时候电脑是奢侈品,我打字的速度和现在用笔写字的速度一样慢——当时是以纯粹虚构的小说形式写的,但是没坚持下来。学生时期,心境不安,应该能理解。后来忽然意识到,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没有真实的历史这般波澜起伏、回肠荡气。于是,在后来工作的闲暇之余开始写,那台常年当作视频播放器和游戏机的电脑终于有了点正经的用途,从各个角落里翻出一些破旧不堪的史籍凑了一摞做参考资料,并在天涯论坛连载。没什么规划,也谈不上什么文风,兴之所致,现写现连载,不曾想见断断续续竟然坚持了下来。回头看来,甚觉欣慰。

之所以选择汉朝,并不是因为什么扬眉吐气的年代,甚或征服的时代等等被人说了无数遍的陈词滥调,而是因为这个时代,包括先秦,人们说话做事都非常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有一种很酷的味道在里面。我觉得,汉代——主要是西汉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纯真年代。单从史书的文笔上看,太史公司马迁写历史,“高祖,姓刘,字季”,简单直接;后汉书范晔写历史,“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一串这号那号,更不用说后来的什么“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都是些什么东西,浪费视力。也就是这样的时代,刘邦说你老子我怎样怎样;项羽说无言见江东父老,慨然自尽;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主父偃说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两千年后读来,犹觉神气自来,扑面而至,何其酷也,又何其快哉!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当注明的都注明了。说这是一本历史的流水账也不过分,但是我相信这是一本能让读者看得下去的、还有些滋味的流水账;这也是一本地道的历史书,一本能让人读后感到有趣和有所回味的历史书。英文说历史叫history,hi-story,story是故事,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我相信每个读者都有自己所理解的历史,本书里的文字,便是我理解的汉朝历史。

编辑不嫌我文字粗陋,商谈出版事宜,我很感谢。因为严格来讲,这算是我的处女作,此前从未写过过万字篇幅的东西,惭愧惭愧。人人都可以品读历史,人人也都可以写作。此书如能陪伴读者度过茶余饭后的时间,是我莫大的荣幸。

书评(媒体评论)

读史当从汉朝始,前可望先秦,后能观唐宋,远能知明清。

——军骑士(学者博客名)

《大汉王朝》对历史的叙述正式而轻松,文字的流畅故事的生动和见解的独特,让我读来如同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巨星眼(网友,当代文学博士)

将汉朝_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加以表达,使历史的人和事获得最恰当的表现;以叙事作为表现历史本身的彤式,并将人心与事实情节化,从而让我们得到历史的意义。这是我读该书的感悟。

——阿海(历史爱好者)

历史大的趋势总是向前的。大汉王朝的历史在作者的笔下可谓惊心动魄、高潮迭起:大泰帝国的襄亡和大汉王朝的中兴;秦皇与汉帝同台竞演;英雄与才子各显神通;文人与骚客共谱华章;淋漓尽致抒写秦亡与汉兴,刘邦当仁不让叠基定乾坤……好戏连台,说尽大汉王朝四百年。快哉!乐哉!

——李小蒙(历史博士)

用如此的气魄来写汉朝的人与事,实乃我辈一大幸事!

——成都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汉王朝(秦亡汉兴与刘邦登基)/中国大历史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李船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721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