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的一个分支,本卷试图从现当代文学的各个侧面评述有关论辩的历史情况及各方观点,希望为读者搭建一个回望世纪性论争的小小平台。本书作者对于有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容量的新、旧文学论辩,以更加客观、公正、平和的心态和眼光对当年那场论辩进行清理、研究和评判,它所蕴涵的命题的思想与文化资源,至今并将长久地成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图书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今之争(文学卷)(精)/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的一个分支,本卷试图从现当代文学的各个侧面评述有关论辩的历史情况及各方观点,希望为读者搭建一个回望世纪性论争的小小平台。本书作者对于有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容量的新、旧文学论辩,以更加客观、公正、平和的心态和眼光对当年那场论辩进行清理、研究和评判,它所蕴涵的命题的思想与文化资源,至今并将长久地成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目录 绪论 世纪之辩:新旧文学阵营的对峙 一、新旧之冲突 二、中西之比较 三、文白之优劣 四、激进与保守的分野 第一章 横空出世:文化激进主义与新文学的倡导 一、革命与改良策略的交响 二、“活的文学”的建构 三、“人的文学”的张扬 第二章 破旧立新: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批判 一、“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二、“旧诗的骸骨已被人扛着向张着口的坟墓去了” 三、“旧戏不能不推翻” 四、黑幕小说:“杀人放火奸淫拐骗的讲义” 五、鸳鸯蝴蝶派:“文字上的手淫” 第三章 整理国故:五四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清理 一、《新潮》与《国故》的抗衡 二、梁启超与胡适的争辩 三、新文化同人间的驳难 四、当下的审视视角 第四章 重估“学衡”:学衡派的历史痕迹与现代意义 一、学衡派的历史选择 二、主流学术话语的边缘学派 三、传统回归时的移位思考 第五章 考量“甲寅”:新文学与甲寅派的论辩 一、时代观念的错位 二、文学理念的对决 三、文化影响的辩驳 第六章 百年是非:启蒙话语下的白话文论争 一、近代维新运动对白话文的提倡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 三、文艺大众化视野中的白话文 四、世纪末对五四白话文的历史重估 第七章 世纪回眸:新文学的自我审视与反思 一、叩问背后的真实 二、重拨语言迷雾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文学的自主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编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今之争(文学卷)(精)/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志刚//罗成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215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5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18 |
宽 | 15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