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琉璃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最真实还原矩民国的风云之作,强者的生存智慧,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之歌。《浮沉》作者崔曼莉磨砺之作。倾心四年,四易其稿。只因为:有些人永远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交于他人,甚至一个时代!

小说叙述了从1910年到1935年,凤仪从十岁到三十五岁的成长故事。小说对民国的展现,大到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小到服装、服饰、发型、餐饮、购物、娱乐等,都有史料为依据,全面逼真地还原了那段历史。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一部融合历史与故事的民国小说。它既是故事,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民国商战史,更是一部民国大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四大看点:

小说叙述了从1910年到1935年,凤仪从十岁到三十五岁的成长故事。她与袁子欣一见钟情,子欣认为乱世之中,自己不可能时刻保护心上人,遂“爱她就让她成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使凤仪更坚强,更有处事才干,这让凤仪对子欣是否真爱自己产生了极大困惑,直到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方顿悟子欣之爱的真挚深沉,并深谢这样的爱让她独立、智慧、幸福。

1910年到1935年,是民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二十五年。小说以凤仪成长为线索,刻画了邵元任、袁子欣,方液仙三位企业家的命运,和元泰、和兴、化工社三大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中的所长与所限等,叙述了民国外资、本土资本、黑帮和政府势力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和复杂关系。通过中国传统企业家、海归、新兴本土企业家的商业理念冲突和管理手段差别,探讨了三种商业模式的存亡之道与商业规律。这对当下社会有很深的借鉴作用。

小说除凤仪、子欣、邵元任等主要人物之外,还叙述了杨练、杏礼、美莲、方谦、刘雅贞等十几个人物的故事与命运。反映了在大时代的变幻莫测中,个人命运的变迁与传奇、无奈与突破。他们每一个人尽管各有局限,却努力在乱世之中成为强者。读来激荡起伏,催人奋进。

小说对民国的展现,大到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小到服装、服饰、发型、餐饮、购物、娱乐等,都有史料为依据,全面逼真地还原了那段历史。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一部融合历史与故事的民国小说。它既是故事,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民国商战史,更是一部民国大历史。

试读章节

初秋时节,一条船沿江而上,正驶向古都南京。一个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年轻男人,站在甲板上,似乎在眺望景色,又似乎在听人们谈话。

“洋人就是莫名其妙,把动物放在一起还要展览,叫什么动物园,要是把人放在一起,岂不是要叫人园?”一位老先生愤愤不平地道。周围的人哄笑起来,有人问:“老先生,你不喜欢洋人,也去看南洋劝业会?”

“去!”老先生一抖胡须,倔强地道:“我是遵照太后老佛爷的遗命,既然她要办这个会,一定错不了!”

周围人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讪笑。不多时已是傍晚,众人陆续回船舱用饭,年轻男人还站在甲板上,望着逐渐转暗的江面出神。天完全黑了下来,他慢慢地转过身,刚欲迈步,只见寒光一闪,一个男人举刀刺了过来,他侧身一躲,从袖中飞出一柄飞刀,直插男人胸膛,他再顺势一个倒地,又一柄刀从袖中飞出,直射甲板另一侧的暗处。

只听一声惨叫,扑通一声,另一个人也栽倒在地。年轻男人翻身站起,先提起一人,大踏步走到另一侧,再提起另外一个。这两具尸体加起来少说也有两百斤,他就像提着两条轻飘飘的布口袋,几步来到船边,向上一举、向前一掷,两具尸体居然飞出十几米远,在空中划出两条弧线,“砰”的一声,落入江中,转瞬不见了。

“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年轻人默记了一下。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只能勉强统计被他杀死的人。在数到一百人的时候,他曾告诉过方先生,方先生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道:我代表四万万同胞谢谢你。

方先生的话总是接近于真理,在真理面前,他从不怀疑。但是他不喜欢杀人,杀人让他不舒服。此次自离开广东,“尾巴”就层出不穷,不知道消息怎么走漏了。他们大概以为他是去上海筹办起义资金。其实他只是去南京,执行方先生的私人任务。

他在黑暗中默默伫立,直到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他才转身回到船舱。船又行了一夜一天,方到南京港。此时正是清晨,年轻人怕仍有人跟踪,便打定主意去劝业会逛一逛。一来消磨白天时光,二来看看这个劝业会,到底有什么神奇。他随着众人出了港,来到市内火车站。车站铺着青瓷砖片,两边放着一排排木椅,人来客往、调制有度。年轻人暗暗称奇,早就听说原两江总督张之洞,把江南一带建设颇佳,一个小小的车站,也修整得这般精致。他略等了一会儿,上了小火车。火车内也是干干净净,有人卖票有人查票,次序井然。年轻人打量着窗外的景色,只见两边的马路极为宽阔,铺着一层细细的煤渣。路上的马车、人力车、行人来来往往,一派宁静。

年轻人虽走南闯北,又随方先生在日本住过半年,但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南。他十分喜欢这里的气氛,不禁大为可惜,凤仪若一直生活在此有多好,也省得离乡背井,前往上海邵先生家中寄居。

他正思量间,火车停了,有报站的喊:“丁家桥、劝业会到了啊!”众人哄哄下了车,年轻人跟在后面,走出小站台,朝北行不多远,只见一座牌楼闪闪发亮。有识字的念了出来:“南洋劝业会!”又有人连声问:“这是什么东西做的?”有人答:“这是灯泡!”话音未落,有人喊道:“娘的,比女人屁股还圆!”众人一阵哄笑,不少女客纷纷低下头。有人觉得不雅,骂道:“这是什么话,简直是有辱斯文!”

众人吵着嚷着、推着搡着,刚进大门,便走不动了。只见一条水柱从人群后冲天而起,每冲起一下,众人呐喊一声。有人急问:“这是啥?”有人道:“这叫喷泉!是西洋玩意!”众人迭声称奇。年轻人挤在当中,走走停停,约小半个时辰,才进了劝业会会场。他放眼望去,不禁暗暗稀奇,难怪这么多人慕名而来,莫说全中国,就连日本,也没有这么气派的地方。

他看着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法国馆、英国馆,大清国境内的,又有天津玻璃馆、安徽四宝馆、云南草药馆等。年轻人虽无多少文化,但对中草药倒颇有研究。他径直寻到草药馆,逛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肚子饥饿,这才走出展馆。

此时已是中午,只见街道两旁有各色的旅店、饭店,还有洋人的动物园、游艺场、照相馆等。年轻人选了家包子店,吃罢江南汤包,闲闲地坐了一会儿,见四下无人跟踪,这才确定尾巴都干净了。他懒懒地出了饭店,随路前行,忽见前方一座展馆,有两层楼高,屋顶角檐之上,相间铺着透明玻璃,在阳光下刺人眼球。他眯眼一看,原来是天津玻璃馆,不由大为好奇,这玻璃何时成了中华物产?

年轻人走进展馆,见各色玻璃制品一一陈列着,有平板玻璃、花纹玻璃,还有灯罩、器皿等等。一眼望去琳琅满目,加上玻璃本身的特点,整个馆中清透明亮,令人神爽。

他走着走着,忽见一个小男孩,正呆呆地望着一块玻璃出神。他身穿黑色马褂,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五官清秀,双目灵动,看着碗的样子,似乎是想伸手去摸,又唯恐闯祸,便这么忍着。

年轻人见他的神情煞是可爱,不禁多看了几眼,江南人真是水灵,一个男孩也生得这般漂亮。

他出得展馆,又乱逛了一气。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小站台前,一个男人拿着喇叭正在喊票:“快来啊,快来啊,八百里劝业会场火车巡游,一个铜钱一张票啊!”年轻人觉得有趣,便买了张票,他刚欲上车,转头又看到了那个小男孩。他双手反背,眉头微蹙,正打量着这列花花绿绿的火车。年轻人不禁走上前道:“小兄弟,你在看车?”

小男孩点点头,又摇摇头。

年轻人忽地童心大起:“你想坐车?”

小男孩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带你坐,好不好?”

小男孩看了他一眼,退后了一步。年轻人见他小小年纪,却防范森严,不由乐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家大人呢?”

小男孩又往后退了一步。年轻人上前一步,刚想说莫害怕,我不是坏人。小男孩却掉头快跑起来,年轻人喊道:“你慢慢跑。”小男孩听了这话,回过头,扮了个鬼脸,转过弯便不见了。年轻人哑然失笑,转身上了火车。这一趟车跑下来,足足开了大半个时辰,他这才知道劝业会有多大。等他下得火车,已是天色黄昏,展区里还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只得轰的一声,年轻人只觉四下一片光彩,到处是璀璨的灯光。劝业会场中,有不少人从未见过电灯,见这东西如此华贵明亮,堪与星辰媲美,不觉叩头作揖,口中直念神佛;也有识得电灯的,觉得会场之中与平日所见不同,不免高声叫好。年轻人站在当间,突然感到一种骄傲油然而生:我中华古国虽然落后,却仍是博大多彩。他一面耐住心中的激动,一面快步寻了辆人力车,直奔出劝业会场,朝城南而去。P1-4

序言

2004年的春天,我的外婆病重住院。她是个九十四岁的老人了,离开是必然的。在她住院的那两个月里,她的子女们都不分昼夜的陪伴着她,而作为她第一个外孙女,我却因为工作,不能到医院陪床。我日夜加班,在完成一个项目。我觉得她不会那么快就离开的,她的身体多么好,她多么慈爱,她再等一等吧,只要我手上的工作结束了,我就去看她。

四月末的一天,我请好了假,来到了医院。外婆已经不认识人了,只是昏沉沉地躺着。我和舅舅聊了一夜的往事,包括外婆的,包括她的父亲的,种种追忆不可过往,而今日之人,亦令人神伤。大约早上七点多,舅舅去楼下买早点,护工也下班了,我一个人坐在外婆身边,突然,我看到她的表情变了,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心灵感应,我猛地跳了起来,冲出了病房,用变了调的声音嘶声大喊:“医生!医生——”

医生和护士们冲了进去,我独自站在住院部的走廊上,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这是外婆的最后一夜,也是她最后的一个清晨。二十分钟后,医生走了出来,他刚要说话,我便点了点头,他默契地保持了平静,朝旁边挪了一步,让我走了进去。

我注视着外婆,她已经走了,接着护士问我,需要找人帮她擦洗身体,整理遗容吗。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来。护士默默地帮我打来一盆热水,和我一起帮外婆脱去了衣衫。她就像一个巨大的婴儿,无声地躺在病床上。我仔仔细细地帮她擦洗着身体,她的身体还有一点温度,但是有点僵硬。她一共有四个儿女,还有多个孙子孙女,她一定帮她所有的孩子们都洗过澡、穿过衣。我何其有幸,能在她人生最后的旅程,为她洗一次澡、穿一次衣。

我何其不幸,在她人生最后的几个月,只陪伴了她最后一天。

我犯了一个不能挽回的错。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么什么工作能和外婆相比,让我在那两个月中,不能时时地探望。

两个月后,同样九十高龄的外公也离开了人世。这两位生于民国、长于民国的老人,带着他们一生错综复杂的故事,带着他们一生给我的关爱,离开了我。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想,什么时候好好地采访一下外公外婆,详细地问一问,那个年代里都发生了什么。不要在过年的时候,或者家庭聚会的时候,听他们讲故事,而是仔细地采访,详细地询问,用创作的态度,把他们的资料收集起来。

多么好的想法,可惜我没有做,因为他们太健康了,他们的身体太好了,我一直觉得他们能活一百岁,不,也许是一百二十岁。他们怎么会死呢,他们应该不会死啊。

我想起外婆一看民国的电视剧,便会说:“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穿衣服的,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的。”我想起外公说:学生学生,就是一生都要学习。我想起外婆的父亲作为第一代同盟会会员,阻止外婆裹足,并毅然将她送往女子学堂。我想起外公的舅舅作为民国最后的中央法院院长,也没有能够让外公去往台湾,他因为外婆留在了大陆,并且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他书法艺术的梦想。

我想起了太多太多,我在心里默默的发誓,我要写一部真正的民国小说。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一穿衣、一吃饭,都是外公外婆那个年代里的民国。我要为他们还原,要为他们,还有很多在那个乱世之中敢于坚持自己,敢于直面人生的人们写作。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各个渠道收集着民国方面的资料。从图书、报纸、杂志,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到很多关于民国的论文、图片。我的新书柜里堆满了民国方面的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终于占满了半个书柜。从2004年的夏天,到2005年的夏天,整整一年时间,无论多忙,我每天抽出两个小时阅读资料,接着从2005年到2006年,每天写作两个小时,就这样,《琉璃时代》第一稿完成了。

可惜,我不满意。小说线索众多,人物众多,加上历史背景复杂,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呢,我决定把它全部删掉,从第一个字开始,又用了一年时间,写完了《琉璃时代》的第二稿。

可我仍然不满意。

朋友劝我可以联系出书了,可是我想,出版的目的,除了为一桩心愿,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为读者送上一本自己满意的作品。如果我都不满意,出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就是每天牺牲两个小时的休息。我已经写了六十万字,还在乎再多写三十万字吗?我决定再次废稿,重写《琉璃时代》。2007年夏天到2008年夏天,又是一年,《琉璃时代》第三稿完成了。我有了一些满意。

2008年七月到九月,我的写作休息了两个月。一个人喜欢干什么就会上瘾,每天不写点什么,我实在难受。这时,一个戏剧性的事情出现了,因为陈永正先生突然宣布离开微软,很多IT行业的朋友劝我写一部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决定玩一把票。于是化名“京城洛神”,在网上开贴写了职场小说《浮沉》。

我并不认为《浮沉》会引人注目,把它放在网上,也是为了便于熟人的阅读与回贴。但是,《浮沉》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并在2008年五月出版,成为了2008年的年度畅销书。

《浮沉》第一部完成之后,我又面临着选择,是马上续写这个未完的故事,还是修改《琉璃时代》。从市场的角度说,我应该写《浮沉(2)》,但是从创作的角度说,我选择了《琉璃时代》。因为我相信,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东西方文化激烈的碰撞、传统与现代复杂的交溶(融),它的大时代中的家国命运,给了当时的人们极大的考验。而我所说的民国,理解的民国,都充满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不放弃的人生理想。《琉璃时代》无论是对民国商业的探讨,还是对爱情婚姻的理解,相信都能给读者更多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更多的不一样的民国。

从2008年的秋天,到2009年的春节,我改完了《琉璃时代》的第四稿。唯有这一稿,是在前稿的基础上修改的。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我改完了最后一个字。整整一个春节,我全身心地沉浸在《琉璃时代》的民国里,没有与家人团聚,没有欣赏街道与烟花,但是,我的心中充满了颜色与情感。在此,我要向曾经帮助过《琉璃时代》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你们有的萍水相逢,却为我这个陌生人的一点小愿望,帮助我收集资料;有的君子之交,虽不知《琉璃时代》何日写完,何时出版,却愿意在四年中,慢慢地为它画出插图;有的仅仅因为听说我要写一部民国小说,就愿意把父辈们的故事与我分享……我想告诉你们,是你们的言语与行动,支持着我把这个小说写下去,并且能够完成。

谢谢你们,也谢谢读者愿意分享这些文字。更感谢作家出版社对我这样一位青年作者的大力支持。还有一点要向大家说明,之所以称为“琉璃”时代,是因为琉璃既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同时它的制作非常困难,不容易成型,而成型后又容易破碎,成品的颜色又十分迷离灿烂。这种带有坚持与理想主义的制作,与成型后的易碎,还有丰富而交织的色彩,与民国也有某种相似之处吧。

是以为记。

崔曼莉

书评(媒体评论)

我之所以特别看好崔曼莉,是她的作品中充满着女性作家的独立感觉,这与其他同类优秀女作家相比,显然她的作品更超人一等,因此我认为崔曼莉最有希望成为张爱玲式的伟大作家。

——何建明(著名作家 作家出版社社长)

“爱她就让她成长”——是闪烁于这部小说深处的一束亮光。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以有悖常情的疏离,以被爱者困惑不解的“冷酷”,有意或无意地催生了她的坚强与自立。当谜底解开之时,女人已在岁月的暗示与磨砺中,成为乱世的胜者,也收获了稀世绝代的真情。

——张抗抗(著名作家 中国作协副主席)

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小说对民国历史真实的再现,和对民国三种企业模式与企业家命运的刻画,值得当代社会思考与借鉴。而“爱她就是让她成长”,是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过的爱情方式,这样的爱情在当代社会值得探讨。

——邱华栋(著名作家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

《琉璃时代》对民国历史的还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无论是服装、饮食还是风俗,都有据可依,有史可证。它的故事十分精彩,但是它对民国生活丰富、真实的再现,实在是吸引我的目光。

——周利成(民国史料专家 畅销书《老照片》资料提供者)

这本书令我感兴趣的地方是从一个现代商业的角度写出了民国外资、本土资本、黑帮和政府势力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和复杂关系。其中海归、新兴本土企业家,和中国传统企业家的商业理念冲突及管理手段的差别,其命运的起伏变化,对于当下社会仍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黄永恒 SAS大中华区总裁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管理制度,当时的官办经济、民营企业和外资都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这本书中凤仪、袁子欣、邵元任等主人公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里的奋斗历程,在时下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仍然值得思考。

——刘为(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高级副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琉璃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曼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6153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