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立(中英双语典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爱读的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书!

伟大散文作家和诗人爱默生的传世经典!全球畅销一个多世纪!他被林肯誉为“美国的孔子”!比《沉思录》更沉思,比《智慧书》更智慧!每个人都应该读它!

内容推荐

本书是“美国的孔子”爱默生的经典名著,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它号召美国人若要取得成功,不要依赖他人,而要依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发现自己,才是向世界宣布他具有怎样的价值的最好方式。

试读章节

不久前有一天,我读了一位杰出的画家写的几首诗,它们立意新奇,不落窠臼。先别管诗的题材如何,灵魂总是从字里行间听到一种告诫。这些诗句所灌输的情感比它们包含的任何思想更有价值。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这就是天才。如果把你隐藏的信念说出来,它一定会成为普遍的感受;因为最内在的在适当的时候就变成了最外在的——我们最初的思想会被“最后的审判”的号角吹送到我们耳边。心灵的声音尽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们蔑视书本和传统,不是自己想到的东西不说。一个人应当学会发现和观察从内部闪过他心灵的微光,而不是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可是他擅自摒弃了自己的思想,就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东西。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认出了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思想:它们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我们的教益不过如此而已。它们教导我们:正当对方呼声最高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自发的感想。要不,到了明天,一位陌生人将会非常高明地说出恰恰是我们一直想到和感到的东西,我们将被迫从别人那里取回我们自己的见解,并羞愧难当。

每个人在求知期间,有一天会得出这样一种信念:嫉妒等于无知;模仿无异于自杀;一个人不管好坏,必须把自己看做自己的命运;虽然广阔的宇宙不乏善举,可是若不在自己得到的那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粒富有营养的粮食也不会自行送上门来。蕴藏在他身上的力量实际上非常新奇,因此除他之外,谁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本领,而且不经过尝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一张面孔、一个人物、一件事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另一个人却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这不是平白无故的。记忆中的这种雕刻不能不说没有前定的和谐。眼睛被安置在一道光线应当照到的地方,这样它才可以看到那道光线。我们还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而且对我们各自所代表的那种神圣的观念感到惭愧。完全可以认为,这种观念非常适当,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因此应当忠实地传达,不过上帝是不愿意让懦夫来阐明他的功业的。一个人只有尽心竭力地工作,方能感到宽慰和欢乐;如果他说的或做的并非如此,他将得不到安宁。那是一种没有解脱的解脱。还在尝试之中,他的天才就抛弃了他;没有灵感眷顾;没有发明;没有希望。

信赖你自己吧:每一颗心都随着那根铁弦颤动,接受神圣的天意给你安排的位置。接受你同时代的人构成的社会,接受种种事件的关联。伟大的人物向来都是这么做的,而且像孩子似的把自己托付给他们时代的天才,表明自己的心迹:绝对可信的东西就藏在他们的心里,通过他们的手在活动,在他们的存在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现在都是成人,必须在最高尚的心灵里接受那相同的超验命运;我们不是躲在保险角落里的幼儿和病夫,也不是在革命前临阵脱逃的懦夫,我们是领导,是拯救者,是恩人,听从全能者的努力,向着混沌和黑暗挺进。

关于这个问题,大自然在儿童、婴儿甚至畜生的面孔和行为上给了我们多么神奇的启迪!那种分裂和叛逆的心灵,那种对一种感情的不信任的态度(因为我们的算术已经计算出对抗我们目的的力量和手段),他们是没有的。他们的心灵是完整的,他们的眼光还未被征服,当我们盯着他们的面孔时,我们反而惴惴不安起来。幼年不顺从任何人:人人都得顺从它,所以当大人逗着婴孩玩时,一个婴孩一般会使其中的四五个大人变成婴孩。同样,上帝也赋予青少年和成年其本身应得的泼辣和魅力,使它令人羡慕、和蔼可亲,使它的要求不容忽视,如果它愿意尊重自己的话。不要因为青年人不能跟你我讲话,就认为他没有能耐。听!在隔壁房间里,他的声音清楚而果断。好像他知道怎样跟他的同龄人谈话。不管他羞怯还是大胆,他会知道怎样使我们长者变得无关紧要。

小孩子不愁没有饭吃,而且像贵族老爷一样不屑于做点什么或说点什么去讨好他人,这种泰然自若的气质正是人性的健康态度。孩子在客厅里如同剧院廉价座位上的观众;没有约束,不负责任,躲在自己的角落里观察着那些从眼前经过的人和事,以孩子的迅速、简要的方式对他们的功过审讯、宣判,他们有的好,有的坏,有的十分有趣,有的傻里傻气,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令人讨厌。他不考虑后果,不计较得失,所以能做出一种独立、真诚的裁决。你得讨好他,他却不讨好你。可是成年人则不然,可以说他被自己的意识关进了监狱。他一旦有什么显赫的行动或言论,当下就等于身陷樊笼,成千上万人在注视着他,有的同情,有的愤恨,他们的感情他不得不予以考虑。在这里没有忘川。他多想恢复他的中立地位啊!所以谁能避开这种种誓约,或者虽已履行,现在又能以原来那种不受影响、不囿偏见、不受贿赂、不畏强暴的纯真来履行,谁就一定令人敬畏。他常常对目前的事态发表看法,这些见解显然不是一己的私见,而是警世的通言,所以如雷贯耳,闻之生畏。

这些是我们离群索居时听到的声音,可是一旦我们进入世界,它们就逐渐微弱,乃至杳然无声了。社会处处都在密谋对抗每个成员的阳刚之气,社会是一家股份公司,每个成员达成协议:为了更有把握地向每个股东提供食品,就必须取消食者的自由和教养。顺从是求之不得的美德,自立则是它深恶痛绝的东西。社会喜欢的不是实情和创造者,而是名义和陈规陋习。

P1-6

书评(媒体评论)

爱默生的《自立》不但提高了奥巴马的文字把握能力,同时他浸润其中,获得一种悲剧性的历史感和人类命运的不确定感。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我是一位文学和宗教学者,我建议无论谁是总统,都应该从拉尔夫·瓦尔多·默生那里获取智慧,他对美国的见解因1837的经济危机而广为传播。

——哈罗德·布鲁姆,《走出恐慌,自立》

正是爱默生使美国得以在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至少在文学方面如此。

——乔尔·波特,《爱默生》

爱默生是19世泄纪文坛的巨人。他的作品不但在他的本土传诵一时,成为美国的自由传统的一部份,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融入我们不自觉的思想背景中。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爱默生选集》

没有更好的作家比爱默生更能帮助人们飞入自立的自由状态。你很容易被爱默生引入他的只有职责和自我意识的轨道,一个没有借口,只有伟大机遇的世界。

——巴特勒·波登,《改变生活的灵性之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立(中英双语典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译者 蒲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93175
开本 32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