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钱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财经推理小说,教导财经理论和刺激思考的推理元素。

书中的主人公,台湾瑞士投资基金公司CEO李莫泰,半年前深夜坠楼身亡。时隔半年,当扑朔迷离的案情初见分晓之际,日本世民党领袖川岛中介,以同样的方式神秘死亡,两起表面上完全无关的死亡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离奇命案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金钱游戏之中为何暗藏杀机?内线交易、海外洗钱、黑金政治,一起金融掏空案件引发的连环血案……

内容推荐

台湾瑞士投资基金公司CEO李莫泰深夜从威士汀酒店房间坠楼身亡,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台北资深检察官李胜文深入调查,却对李莫泰遗孀——台湾东媒体美女主播蓝雪儿暗生情愫。然而,她值得他信任吗?

半年后,就在案件初见分晓之际,日本世民党领袖人物农业大臣川岛中介突然以同样的方式神秘死亡。两起表面上完全无关的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巨大的阴谋?

台湾东媒体财务危机史上最大掏空案,国际私墓基金之王红石集团介入并购,庞大利益引起多方人马阴谋斗争,背后真正的主导者是谁?

在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中,李胜文一步步剥茧抽丝,揭开了案件背后深藏的黑幕,东媒体盘根错节的内幕丑闻,一一浮上台面……

试读章节

深夜3点,救护车刺耳的警笛声划破暗夜的宁静,一种撕裂人心的尖锐迅速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台北威士汀酒店。它位于台北忠孝西路上,靠近商业繁华的东区。

这里,酒店一楼,警方在现场围起封锁线,一群人围成一圈,几个穿制服的酒店工作人员,在一旁发抖,脸色发白,转过头不敢直视眼前的画面:一名中年男子仰卧在血泊中,头颅破裂脑浆四溢,四处散着脑浆肉块,男子睁着眼,眼中布满血丝,手脚整齐地连接着身体,没有断裂或呈现奇特的扭曲状,这明显是命案的第一现场。

救护人员按惯例,摸了心跳确认死者已没有生命迹象,宣告死亡。

尸体,命案现场,为保护证物完整,救护人员不移动尸体,接下来,等待检察官进一步现场采证,侦察中年男子的死因,这究竟是一起跳楼自杀案?还是他杀的凶杀案?

有可能凶手还停留在现场,于是,第一时间,十几名警察已经逐楼搜索可疑人,尤其死者是从高楼坠下,究竟是哪一层楼?必须先马上查出死者身份,才能查出死者是否入住酒店?位于几楼?

警方人员荷枪实弹进入酒店,时间已是凌晨,大批警力涌入大厅,并没有多少住酒店客人在大厅徘徊。

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酒店建于1960年代,外观略显老派,建筑风格属于60年代的古典设计,远远看去,棕红色罗马大理石贴墙非常显眼,室内装潢重新翻修过,和外观不同,呈现中国风新颖设计感。

因为威士汀酒店刚出售给蔡氏集团,蔡家以金融业起家,旗下拥有银行、房地产、高级餐厅和古董俱乐部,在台湾是富甲一方的家族,现在家族已进入第三代。蔡峰是威士汀酒店的执行董事,而酒店总经理则是弟弟蔡士甫担任,酒店值班经理已第一时间在通知蔡士甫,他正从家赶往现场。

在警方要求下,调查人员已先调阅了当天所有入住客户数据,并查扣了5月31日和6月1日两天的监视录像带,因为死者是6月1日凌晨3点左右坠楼,但有可能前一天就在酒店内。

20钟分后,台北资深检察官李胜文赶到酒店,他是台大法律系研究所毕业,司法检察官第30期受训,10年前开始担任台北法院刑事方面检察官,主要负责范畴是财经刑事犯罪。1968年出生,单身、一米七八身高、略带黝黑的肌肤、自然卷的头发、刚毅的外表、紧抿的嘴角,加上习惯探究别人的眼神,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如鹰一般狩猎的本性。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话不多,喜欢在远处观察人,沉思时烟不离手,但办案时,为了不破坏现场,他会叼一根不点燃的烟。查事情一定追根究底,有时候他的思维,连同期的同事都会大吃一惊。因为他总是从不可思议的角度想事情,而这往往是破案的关键。

“李检,我们已经查出死者的身份。”一位警官拿着酒店客户入住资料,在一旁向李胜文说明,“死者是瑞士投资基金公司(简称瑞士投资)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莫泰,今年40岁,已婚,妻子是东媒体的财经主播蓝雪儿,他于昨天5月31日晚上7点入住酒店27楼,我们刚刚联络蓝雪儿到现场认尸。她正从家中赶来”。

“好的,我们上27楼勘察,叫鉴识人员跟我上去,蓝雪儿一到就通知我,还有今天晚上值班的经理、打扫李莫泰房间的清洁工、和他接触过的所有服务人员,全部列份清单给我,还没调查完毕前,一个都不能离开酒店,另外影印一份当晚入住的所有客户资料,先查昨天傍晚入住的客户,将名单给我,这些客户我要先约谈,没约谈前谁也不能离开。”李胜文交代完以后,上27楼到命案另一现场。

鉴识人员正在2708客房内逐一采证,这是酒店第二高楼层,死者住的是一个带有客厅的行政贵宾房,现场非常整齐,客厅桌上两个酒杯,一瓶威士忌烈酒,一杯酒杯内的酒约有15毫升,另一杯则是空的,还有一个烟灰缸,上面有十几根烟蒂,是同一个牌子Seven。鉴识人员将酒、酒杯和烟蒂全部放进证物带内。

鉴识人员一共采集到数十枚指纹,现场到处都有,包括酒杯、固定电话、书桌、窗台把手和窗户玻璃、门厅把手。

现场没有打斗过的痕迹,床有些零乱,看起来有人坐过的痕迹,初步分析,床上没有任何衣物毛线,只采集到几根毛发。浴室非常干净,没有使用过的迹象。客厅和卧室也都有鉴识人员小心翼翼地查看有无毛发或指纹。指纹和毛发是最重要的证物,只要能比对出数据,就能知道死者生前和谁在同一个房间。而这些人将是重要的证人,或者是杀人凶手。

没有任何遗书。李胜文环视整个房间,房里仍留有Seven的烟味,走到窗边,窗户已开。

往下探看,可以看见一个人体形状的物体躺在地上,他知道那就是死者李莫泰。他仔细看窗边的设计,这是一个往外推的加厚隔音安全玻璃,从外面是打不开的,中间横条中,各有向左向右两个把手,谁打开的窗呢?

戴着手套,李胜文将窗户往内拉,发现把手有点松脱。他想,凶手若是蓄意杀人,绝不会傻到将指纹留在这把手上的,他牵动一下嘴角。

转头,他看向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鉴识官,问道:“最快何时可以查出指纹和毛发对象?”

“大概一天,除非数据库里面没有这些人的指纹,比对出来后送到办公室给你?”鉴识官说。

P1-3

序言

这是第一本财经推理小说,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首先,必须对财经学说有一定的探讨了解;再者,要具备侦探推理的创意和结构铺陈;最后,还要熟知企业新闻事件,勾勒整个文章架构。

最开始有这样写财经推理小说的动机,是来自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布瑞特(William Briet)和肯尼思·埃尔津加(Kenneth G.Elzinga)共同创作的财经小说《边际谋杀》(Murder at the Margin),它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唯一指定的课外小说,书中通过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变迁的关系,适当地融入经济学的理论,由一个经济学家用经济理论去破案,让人们不再认为经济学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寻常百姓都能运用的破解生活点滴的概念。

我自己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因此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思维,去让更多人了解经济学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纸上文章,而是有辩证性的逻辑和规律,进而刺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以及从不同层面去审视单一事件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说,写一本财经推理小说,教导财经理论和刺激思考的推理元素,是我的初衷,也因此,读者可能会发现,其中不乏一些经济学理论的旁征博引,那是我对某段故事行为模式的分析,像是混沌理论、功利主义等。

出版前,不少朋友看过此书,对书中内容是否存在真实性深感兴趣,事实上,我只能说确实存在某些真实性,但也有虚构成分,至于哪些真实性,哪些是非真实,并不是此书探讨的重点,因此我也不会对这个部分加以说明。

书中,两位男性的死亡一步步揭露出一个庞大的金钱利益关系网,一位是台湾人,一位是日本人,两人看似毫不相关,但事实上,他们背后共同隐藏着错综复杂的阴谋斗争,存在不同程度的算计。而除了发生两个命案外,另外还发生了两个重大财经事件,一个是台湾东媒体财务危机爆发史上最大掏空案,另一个是国际私募基金之王红石集团介入全球并购,这两起事件背后真正的主导者是谁?会不会只是一个专业经理人的贪婪?根据近几年的新闻报道显示,许多金融机构的重大财务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

集团的非法掏空和私募基金的成长,是现在资本社会最常上演的脚本,但本书并没有细致描述主人公如何与私募基金勾结,以及集团如何被非法掏空,正如我开宗明义表示,去揭露书中是否存在真实个案,或者进行细致描述,并非我写书的本意。

人们都有偷窥的欲望,我无法避免人们对此书内容的好奇,这也是我当初选择企业并购内容的一种营销策略,但在写作此书时,我却尽量避免去触碰真实性的揣测,而采用迂回的故事,因为,探索其经济利益背后的阴谋动机,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和不停的辩证调查,才能让读者真正获得知识和开放性的思考。如果只是一本单纯的企业内幕小说,或者揭弊的写实小说,坊间出版的精彩不输连续剧的小说,比比皆是。

小时候,父亲的书柜里放有各式各样的侦探小说,最经典的当属西方的福尔摩斯和东方的卫斯里。带有神秘色彩和科幻的侦探小说,长年吸引着我。长大后,推理精神深入骨髓,使我对人对事总是不自觉地产生“推理想法”。譬如说,同一份工作,一样知名大学本科毕业,一样才华洋溢的两位男同学,为何只录取其中一位?A超市的泡面和B超市的泡面一模一样,都是日本进口,但为何价格不同?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高材生,为何宁愿回家乡工作?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在旁人告知后,我仍旧会继续追问“这真的是正确答案吗?”

是的,答案真的是表面看到的结果吗?我们是不是疏忽了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信息?在本书里,李莫泰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找出他死亡的原因后,又有新的疑问,逼迫他死亡的原因,究竟是利用他的幕后主导者?还是他自己贪婪的人性?是命运逼他走错?还是脆弱地误入歧途?

你必须经常问自己为什么,答案真的是这样吗?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者在阅读一个企业并购内幕的同时,运用推理和归纳逻辑,猜猜到底谁是幕后凶手,洞悉一个事物的多元思考模式,你会发现,看完此书,你看世界的角度将不一样!

仅以此书献给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感谢你们一路陪我。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对投资、并购、洗钱等概念尚且模糊不清,但又实在不想看笨重的财经书的话,这本《黑钱》可列上你的阅读计划。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次将财经学、推理学、新闻学融合的艰巨挑战,而本书也提供了这样的新视角。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人

这是一部财经小说,诡秘的商业交易,冷酷的利益争夺,盘根错节的政商内幕。这又不仅仅是一部财经小说,书中情意温润,爱意暗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部小说,让你一旦捧起就爱不释手,不得不一口气读完。

——畅销书《浮沉》作者 崔曼莉

作者知道该怎么跟读者的思维做游戏,驾轻就熟地把你带进波诡云僪的财经世界,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一场探险般的阅读中,向你揭开隐藏在所有表面背后的真相,让人大呼过瘾之后又能掩卷沉思。

——戴志康 证大集团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雪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316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