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为《史记论丛》第四集,收入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七届年会的学术交流论文(包括了第六届年会作者提供了电子文件的论文)。共收入论文59篇,分为七组:第一组《史记校释与方法研究》,收文11篇;第二组《司马迁思想研究》,收文9篇;第三组《史事评析》,收文9篇;第四组《文学研究》,收文10篇;第五组《汲黯研究》,特辟的专人研究栏目,收文8篇;第六组《人物评传》,收文6篇;第七组《史记散论》,收文5篇,学术通讯1篇,总59篇。
图书 | 史记论丛(第七届年会论文史记论丛第4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集为《史记论丛》第四集,收入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七届年会的学术交流论文(包括了第六届年会作者提供了电子文件的论文)。共收入论文59篇,分为七组:第一组《史记校释与方法研究》,收文11篇;第二组《司马迁思想研究》,收文9篇;第三组《史事评析》,收文9篇;第四组《文学研究》,收文10篇;第五组《汲黯研究》,特辟的专人研究栏目,收文8篇;第六组《人物评传》,收文6篇;第七组《史记散论》,收文5篇,学术通讯1篇,总59篇。 目录 一、史记校释与方法研究 《史记》版本校勘史述论 《史记》校点本标点问题举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对《国语·越语》 的取舍和补充 《史记》所载川商史料价值刍议 黄震对《史记》的研究 楚汉逸史十则简说 汤始居之“毫”’即“蒙”考证 东瓯考 司马迁之死探隐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研究方法评议 考证史实岂能主观臆断 二、司马迁思想研究 司马迁写社会变革 司马迁与汉初黄老思想的关系 司马迁的“货殖”思想 司马迁对萧何的褒扬与贬抑 司马迁笔下的叔孙通与陆贾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卫青、霍去病 司马迁文学思想浅析 司马迁的教育思想 司马迁的饮食文化思想 三、史事评析 《史记·五帝本纪》的三大价值 汤大旱“翳发断爪”之巫诅解读 《史记》民族精神论 论春申君的功过及其成败之因 从历史的反面品评范增 略探韩信的人格特质 浅析汉初功臣名将归汉之因 刘邦与高起、王陵对话的探讨 由《史记》看史官的秉笔直录与载笔曲隐 四、文学研究 “发愤著书”说在汉魏六朝的接受及演变 尚奇与悲美——解读司马迁的屈骚情怀 吴见思《史记》叙事学成就管窥 试论《史记》的精神美 谈《史记》的对比特点 史记的比喻修辞 《史记》楚汉战争中虞姬与吕后描写的 深层心理阐释 漂母形象与漂母意象 从性格上看韩信的悲剧原因 《史记·游侠列传》对新派武侠小说的影响 五、汲黯研究 汲黯评传 汲黯探微 汲黯的人格魅力 《汲黯列传》注 《汲黯列传》语译 《汲黯列传》读后 《汲黯列传》集评 汲黯年谱 六、人物评传 一代枭雄彭越 钟离昧评传 黥布评传 樊哙评传 灌婴评传 刘敬评传 七、史记散论 受宫刑后写作《史记》对司马迁的自我治疗 读《汉将李陵论》札记 《史》《汉》所载的汉代公主婚姻 西府与无锡的不解之缘 《史记》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八、学术通讯 《史记》研究如何拓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记论丛(第七届年会论文史记论丛第4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安平秋//赵生群//张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60364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5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4.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