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遗产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5)/世界遗产在中国电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38集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用美丽流畅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解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遗产、合理利用遗产的信心和决心。

本书为该系列纪录片之书面呈现,它保留了纪录片中之精华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纪录片的内容。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世界文化遗产5》。

内容推荐

《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38集的高清纪录片,主题集中、鲜明。它纪录的是中国顶级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其价值不言而喻。该纪录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这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本书为该纪录片之书面呈现,本书为该系列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

试读章节

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因为年幼,秦国的政权落入了旁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吕不韦。由于帮助赢政父子从赵国成功出逃,他当上了秦国的相国,并且还取得了“仲父”的封号,代替年幼的赢政管理朝政。还有一个人也能影响朝局,她就是赢政的母亲赵太后,但赵太后实际上完全听从于缪毒的安排,嫪毒作为赵太后的男宠,也加入到了秦国争权夺利的斗争中。

公元前238年,赢政年满22岁,依照秦国的旧制,这一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他就可以接管国家的政权了。够毒不甘心手里的权力被收回,于是策划了一场叛乱,想杀掉赢政。赢政早有防备,用暴力手段平息了叛乱,对于这位自己母亲的情人,赢政恨之入骨,他下令把嫪毒车裂。车裂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法,行刑者用五匹马从五个方向把一个人的躯体活活扯开。除掉嫪毒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并把他赶出咸阳。不久,赢政又派人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最终也是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终于,秦国的政权完全由赢政自己控制了。

掌握政权后的秦始皇很快把秦国打造成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决心结束这种大分裂的局面,统一中国。公元前233年,数十万秦国大军攻入韩国,摧枯拉朽般拿下了韩国的都城,把韩国的领土变成了秦国的一个区。紧接着,秦始皇开始对东方的其他五国采取军事行动。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大军占领齐国。至此,秦始皇用整整10年的时间,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

1997年4月17日上午,在下陈村工地钻探的考古人员突然在泥土下发现了大量铠甲的甲片。经过仔细清理,发现这些甲片原来是用铜丝连起来的青石铠甲,甲衣形制与秦俑坑陶质武士俑的甲衣基本相似,在两个不大的探方内,先后发现了70余领石质铠甲。

铠甲从外观看可分为三类: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鱼鳞甲类似兵马俑坑中将军俑身穿的那种,甲片加工精细,细如鱼鳞,因此得名。

札甲是由长方形或近似方形甲片组成,约占出土铠甲总量的97%。这是秦代武士常穿的铠甲。还有一种是马甲,即给马做的铠甲,从马的颈部到全身都能得到保护。

石铠甲虽然制作工艺高超,造型精美,但如果穿在身上,显然太重,而且太脆,因此它并非实用作战装备,显然,也是为秦始皇陪葬的冥器。

兵马俑是始皇帝地下帝国的强大军团,而石甲坑正是这个军团的武备库。秦始皇不仅为冥界帝国建立了军队,连后勤物资也都想到了。

在一个考古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当年未加工完成的甲片半成品,可以看出甲片都是从一些粗糙的石片一点点被打磨光滑的,最后再钻上眼,用铜线串联成为一领完整的甲衣。

考古学家还发现当年制作石甲片的工具——磨石,这些磨石都不大,可能是工匠们拿在手里进行打磨用的,也就是说,每一片石甲都是手工磨制出来的,可见,制作这些石甲得动用多少人工。

1977年3月,考古人员对3号兵马俑坑进行了挖掘。

3号俑坑的南边有一个较大的房间,考古人员把它命名为南厢房,其中发现了许多陶俑,专家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休息的地方,北边有一个同样的北厢房,排列着22尊武士俑。

坑中的车马房中有彩绘木质战车一乘,战车上有4尊陶俑。

这个俑坑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人员推测,这应该是兵马俑军阵的指挥所。

南北厢房可能是军事将领研究制定作战方案的地方,这辆战车可能是指挥者的专车,用来视察战场局势。

3号坑位于整个战阵布局的西北方向,这个指挥机关位置的选择,既有利于将领研究制定严密的作战方案,又便于观敌布阵,知己知彼。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避开了整个军阵的正面,一旦开战,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

兵马俑的出土,让现代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当年是凭借一支怎样的军队征服了其他六国,而且让人们窥测到秦军当年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脉络。秦俑坑军阵布局和兵种的排列,隐现着一种随战场情况变化而军阵和兵种配置也随之变化的迹象。

可以想象的是,当战争一开始,阵前的弓弩手先开弓放箭,以发挥其披坚摧锐的威力;1号坑的步兵主力乘机向前推进,紧接着骑兵与车兵避开敌军正面,迅猛袭击敌军侧翼,1号坑步兵主力在接敌的同时将队形散开,和车骑兵种共同将敌军包围,使其呈困兽之状,从而达到歼灭的目的。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血荡中原,席卷天下,统一中国。

兵马俑群面向东方,这正是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所在的方向,如果六国的君主在冥界反抗秦国,这些军队,将用来镇压反叛的军队。

秦始皇的冥界帝国,固若金汤。P10-15

序言

“唯一”的作品“唯一”的梦想

“每一处遗产都是唯一的。像古罗马竞技场,不是在意大利才有这么一个竞技场,而是全世界就一个古罗马竞技场。中国的长城、都江堰、黄山、昆曲……也同样是世界唯一的。我们的影片就是努力用心地去诠释这些物质形象背后那不可复制的‘唯一’的缘由,和它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曲折经历。”

上面这段话,是我向所有人介绍高清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这个项目时的固定开场白。7年来,有意加入我们这个团队的创作者、各遗产地的负责人、海外投资商和许多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合作者,都是从“唯一”这个词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

您手中这本同名图书也来源于此系列纪录片。为了帮助您更好地感受这本书,我想,应该先向您介绍一下影片背后的情况,告诉您我们的理解和创作态度。

这是从《世界遗产在中国》制作手册中摘选的段落:

关于理解

每一处世界遗产的“唯一性”,决定了其内涵独特的品质,这是我们的影片所要努力描述的主题。

每一处世界遗产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实际上都处在不断进化、冲突、调和的曲折历史过程中,而且肯定存在着戏剧化的演变过程,这或许是我们影片的情节线索,但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的影片指引了一种可以深入探求的方向。

关于理念

世界遗产的存在始终是作用于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这是我们的影片所要努力揭示和表达的核心。影片既不是学术范畴的文化解读,也不是观光层面的风景展示。在一个具体的物质形象面前,我们要努力讲述其由来与发展过程,这应该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故事。

在对每一集影片的主题内容作了充分理解,并清晰了创作理念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副本。

关于剧本

素材的整理不是为了寻找或辨证主题,而是丰富影片的叙事内容。

讲述线索应该符合逻辑、相互关联并环环紧扣,追求极为明确的主题和富有力度的讲述方式,使大部分观众没有内容概念上的障碍。

用故事和人物来做切入口,在巧合和趣味中叙述枯燥的历史事件,要精彩。我们是在不断地发现事件的过程中去构架片中故事的逻辑,有些很不起眼的事件恰恰是改变历史的重要因素。

纪录片需要的是记录者本身的语言,不是旅游手册上的导游词,或不加解释的学术文章的抄录、堆砌,更不是可以形容所有景观、文化的空洞言词;而是源于真实的思想,高屋建瓴的理性,然后是心目中的画面和最终的视听感受。

关于影片

影片的最终要求是理性、生动、精彩、简洁、表现丰富。

《世界遗产在中国》的每一集影片都是在此要求下制作完成的。前面说到“感受这本书”,之所以用“感受”而非“阅读”,是因为这套由影片而来的书的确有些特别。书中的每一页并非单纯的文字,透过文字还会看到相应的活动影像画面和变换的场景,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情景片段。当您看到我们的剧本时,不妨尽量展开联想:清晨,在雪山脚下那宁静的村寨中,深深呼吸被甘泉浸润的空气;在黄山小憩,任凭茫茫云海淹没肩颈;洁白、轻盈的水袖,抚过层叠雕镂的檀木窗格;燃起篝火,与盛装的老人一同吟诵原始的祭歌……请一定相信,此时此刻,无限的瑰丽与灵动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在被我们注意到之前,它们早已历尽沧桑。  截至2007年6月,《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39项。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都具有无比丰富的资源。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人类伟大的文明传承,我们力所能及的是珍惜、保护,并向更多人传递这样的信息。在文化传播领域里,纪录片作为重要的媒介手段更应该发挥出它的作用,甚至应该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001年起,我们的团队一一深入中国的世界遗产,保留下了令人惊叹、陶醉、感动的珍贵影像。2008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世界遗产在中国》将在CCTV-1播出,届时,您还可以通过电视屏幕感受中国的魅力和神奇。遗憾的是,镜头里的一些画面可能已经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些年的制作经历和世界遗产一样,一路走来,艰难坎坷,当然,也不断有喜悦和收获。

虽然目前在中国以纪录片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凤乏麟角,但我们的团队依然将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开拓中国商业纪录片的发展空间。今天,《世界遗产在中国》终于收获硕果,并同步推出了同名丛书,让人倍受鼓舞。7年间,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前前后后超过百人参与了这一承载着梦想的创作过程。我要感谢我们的团队全体。这部作品因倾注了每一个人的激情、智慧、执著、毅力、汗水而拥有了灵魂与情感;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也因大家的乐观、勇敢、勤奋而被一一抛在身后。谢谢你们!有你们在,理想并不遥远。

在这里,我想特剐感谢一位年过花甲的优秀的外籍社会活动家—一木村惠子女士。木村女士始终给予我们团队以巨大的鼓励。现在,我仍然记得她曾说,66岁了,走过世界那么多地方,最想留下来生活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都江堰。

在我心中,还有位怀念的老朋友——戚小源先生。他与我有着同样的创作共鸣和艺术追求,《世界遗产在中国》倾注了戚小源先生以及他所带领的优秀音乐制作团队——“乐音飞扬”多年来的热情与努力。美妙的音乐是赋予影片生命和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戚小源先生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为中国影视行业特别是纪录片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穿越这条由遗产文明铺就的道路,中国就在你眼前。

——关晖,《世界遗产在中国》总制片人、总导演

后记

依靠大好的自然条件,人才能吃饱穿暖,读书做事,也才能创造出人类独有的文化。说起文化,好像只是人的事,其实都和自然连着的,根,全扎在大自然的深处。不信咱们掰着手指头数数这衣食住行:饮食文化、茶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哪一样离得开山川大地,草木森林?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却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史和动植物的消亡史。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是科学还是愚昧?是文明还是野蛮?真的不好说。也许有那么一天,地球E没有了森林,没有了清流,没有了野花,只剩下光秃秃的山、散发着恶臭的河和刺鼻的空气,人像囚徒一样被封闭在高楼里,成天都得戴着手套,穿着隔离衣,脸上套着一副高科技的防毒面具,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有文化吗?要有的话,也只剩下了悔恨文化,如果悔恨也能称之为文化的话。

先有自然后有人,然后才有了文化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古话说得精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然环境一旦破坏殆尽,人类何处容身?文化何以传承?有人说了。你一个搞电视的,把片子拍好就算尽了本职,操那么多心干嘛?这些都是联合国秘书长考虑的问题,别杞人忧天了。话可以这么说,理不能这么论。只要是地球人,与生俱来地拥有自然和文化的话语权。

如今的时代,自然环境、文化遗存正在同经济发展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博弈、大PK。保护森林喊了多少年了,仍然有人在乱砍滥伐;保护江河湖海喊了多少年了,太湖、滇池的蓝藻仍时不时地揪着大家的心;保护传统文化喊了多少年了,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小弄堂,照样在挖掘机的围逼下被夷为平地,那些留存久远的文化信息如浮尘灰土,也随风飘散……看到这些,让人说什么好呢?难道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和文明最终又将毁在人类的手上吗?

不知下面记述的两件事是不是巧合?

2001年4月,当《世界遗产在中国》这个项目正式启动时,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成为我们的首选。历经7个月的拍摄,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道教名山青城山进入了摄制组的镜头。在此期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都江堰一青城山景区管理局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于是,《都江堰一青城山》成为我们完成的第一部影片。

2008年4月,我们决定同样以《世界遗产在中国》为名,出版一套(共八册)图书。5月12日中午,当我们把第一套书(前四册)的最后一批文稿如约发给出版社的时候,传来了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都江堰市遭受重大损失的消息。

闻知凶信,摄制组全体人员怀着焦虑和悲痛的心情一齐为汶川,为都江堰,为青城山,为那里可亲可敬的同胞们祈祷:天佑中华,天佑汶川,夭佑都江堰,天佑青城山!

地震可以剥夺人的生命,却无法撕裂炎黄儿女的血脉亲情!

地震可以颠覆高楼大厦,却无法颠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我们恭敬地向着西南方向三鞠躬:向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灾区群众表示真情的问候!向奋战在抗灾抢险第一线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李凯军,《世界遗产在中国》电视系列丛书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遗产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5)/世界遗产在中国电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54486
开本 16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2
18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