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家简史(全彩典藏图本)
内容
试读章节

井田制的圮塌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法家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经济制度的改变。

井田制是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西周的土地是国有制,《诗经·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这国家就是周天子,他是全国土地的所有权者,他依靠溥天之下王土的经济基础,控制率土之滨的王臣。周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世世代代占有享用。

西周末,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能力,人们大量开垦山林、荒地,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就不属于周天子所有,称为私田。私田的拥有者可以占有田里的收获物,并且用来交换。耕种这种田地的收益调动了百姓种田的积极性,他们热衷于私田的开垦和耕作,对公田的拂种没有兴趣,只是应付了事。于是公田杂草丛生,大量荒芜,正如《国语·单子知陈必亡》中所描绘的那样“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

随着“公田”农业生产的逐渐没落,国君、诸侯、卿大夫们的税赋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奢华生活的开支,他们就开始向私田征税。要征税,首先要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于是,各国便纷纷进行税赋制度的改革,齐国的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和“作丘甲”,郑国子产“作封洫”“作丘赋”,这些都公开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这样,公田就逐渐走向了衰落和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得以确立。

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奴隶制,为法家的建立创造了最根本的经济条件。

八佾舞于庭

春秋时的礼崩乐坏还体现在宗法制度的破坏上。这时在鲁国发生了一件令孔子感到非常气愤的事,即季氏的“八佾舞于庭”。

周代的礼乐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级制,一是对雅乐的使用。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建国时就在全国大肆“分封建制”,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在全国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的子弟一般都分到了土地,建立了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诸侯国内又进行分封,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分得的土地叫“采邑”。卿大夫在采邑里也进行分封,把土地分给士,士分得的土地叫“食地”。这就是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分封制。

分封形成的等级制也反映在礼乐上,礼乐制严格规定了各个等级的人能够享受何种礼乐,包括乐舞的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的人数等,如超出规定使用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违法行为。对于乐舞,天子可以用“八佾”(佾指乐舞的队列),每佾八人,共64名乐人;诸侯用“六佾”,48名乐人;卿、大夫只能用四佾,32名乐人。

季氏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贵族,也称季孙氏。鲁国有季、孟、叔三家,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其中季氏更是突出,几代人都操纵着鲁国政权,国君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季氏曾打败了鲁昭公,使其逃往齐国;也打败了鲁哀公,逼迫其逃往卫国、邹国和越国;到鲁悼公时。国君更是有名无实了。“八佾舞于庭”的季氏,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记载,可能是生活在昭公和定公时代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在家里举行宴会时,居然使用天子的八佾之舞来助兴。孔子听说后,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意即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其实,“八佾舞于庭”只是春秋时“礼崩乐坏”的一个典型事件,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礼制崩坏的情况。在宗法分封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掌握祭祀权;又为天下的共主,掌握征伐权,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一套被打乱了,礼乐征伐由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乃至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P8-10

目录

法家起源

 “法家”的由来

 礼崩乐坏的时代

礼治遭冲击\\井田制的圮塌\\八佾舞于庭\\周桓王中箭受辱

 法治思想的萌生

一切断于法\\变法强国\\君主专制

 法家先驱管仲

管鲍之交、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叁其国伍其鄙\\与民分货\\寓兵于农二代霸业\\《管子》

 子产“铸刑书”

贵族的叛逆\\作封洫、作丘赋\\铸刑书\\不毁乡校

 邓析造“竹刑”

不法先王的人\\私造竹刑\\最早的律师

 法家其它启蒙人物

百里奚的改良\\赵盾的新法典\\士会之法

 早期的执法者

法不徇私、自判死刑\\穰苴依斩庄贾

战国前期法家

 法家的产生和成熟

 法家与晋文化

法家的摇篮/晋文化的特点\\西河之学

 “百家争鸣”的形成

教育重心的转变\\稷下学宫\\养士之风

 法家鼻祖李悝

从儒家分裂出来的法家\\夺淫民之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常备武卒制\\《法经》

 法家理论的实践者吴起

对法的执着\\西河践法\\喋血楚国

 其它法家

西门豹治邺\\刚正的即墨大夫\\琴谏齐王的邹忌

战国后期法家

 法家商鞅的“法”

卫鞅崇法\\与秦孝公的三次谈话\\舌战甘龙、两次变法、南门立木\\受封于商\\秦法不废

 法家慎到的“势”

由道八法\\尊君与尚法\\慎到的尚法观点和主张\\提倡重势、无为而治

 法家申不害的“术”

申不害相韩\\以术驭人\\重赏罚明法治

 隆礼重法的荀况

稷下学宫的祭酒\\天人相分\\性本恶\\苟子的礼\\苟子的法家思想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口吃的韩国公子\\不法常可\\人性好利/一统三家\\法家政策

 法家的思想体系

哲学理论/思想持征、政冶主张/治国方略/思想局限

秦代法家

 法家帝王秦始皇

铁血君王\\法家思想的形成\\古今第一人/崇尚黑色\\功过评说

 秦朝的中央集权

皇帝独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经济生活

 秦朝的法律

法家的立法思想\\法律形式\\刑罚的种类

 秦朝的文化专制

文化的差异\\成阳酒宴之争、卢生之祸

 法家思想最完全的执行者李斯

老鼠哲理\\谏逐客书\\法佐秦朝\\督责之术\\上蔡悲风

汉代法家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的由来/《黄帝四经》

 汉初黄老之学的法家思想

德刑相济\\明具法令\\约法安民\\刑罚轻薄

 独尊儒术与外儒内法

“独尊儒术”的提出\\法家的治理之术

 汉代的法治

约法三章\\刚直不阿的执法\\人才的选拔\\重农轻商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斗

白马盟誓\\清君侧\\推恩令

 晁错的法家思想

晁错明申商\\教太子学“术”\\以法理参政\\《削藩策》

 桑弘羊与盐铁会议

财政的集权\\盐铁之争

 汉代的执法者

汉文帝杀舅\\不许购买“杀人权”\\硬脖子县令

魏晋南北朝法家

 好法贵刑的曹操

乱世英雄\\重刑严法\\提倡农战\\广纳人才

 法家思想的伟大实践者诸葛亮

自比管仲乐毅/以法治蜀/以法治军\\任人唯贤\\劝务农桑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向往文明、迁都洛阳\\改革措施

 魏晋执法者

李通法不偏私\\满宠不阿大将军

唐宋法家

 一代女皇武则天

女皇之路\\通文史多权谋\\法家的治国方略

 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宫市之痛\\革新集团的革新\\革新的遗憾

 执法如山的包拯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时代呼唤改革\\先天下之忧而忧\\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志在变法图强\\变法内容\\祖宗不足法

 唐宋执法者

对仇敌也公允\\牛僧孺依法断案\\赵抃弹劾宰相

明清法家

 明清法家思想传承

 清官海瑞

 封建末期的改革家张居正

直上劲头竿/一条鞭法\\“夺情”事件

 师夷以制夷

九州岛风雷\\《海国图志》

 戊戌变法

变法前奏\\变法思想\\百日维新

序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公平如水,执行刑罚。法家即体现了“法”的这一特点。法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思想学派,以法治为思想核心,追求法、术、势的统一,以严刑峻法为主要执法手段。法家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发展、国家机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与人口、人性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有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法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思想弘厚,影响深远。

西周末年,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社会急遽变革,法家应运而生;战国时代,风起云涌,各种势力竞相角逐,法家适应时代之需求,臻至兴盛。秦国推重法家变法理论,并强力实施,国力日盛,于战国七雄中一枝独秀,终究凭借实力结束纷争,统一四海。又再借法家思想创立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将法家思想推至顶峰。秦以后,虽然在形式上法家不复存在,但历朝几乎都延续了法家思想,将其作为治国和改革的理论实践工具。

自古以来,人性或善或恶,一直争议不休。法家主张性恶论,此观点旗帜鲜明,毫不隐晦。认为人性生来即“好利恶害”、“就利避害”,因此,必须以严刑重罚来抑制恶性,治理国家。儒家对此反应激烈,诋毁其严酷刑法,抨击秦朝以其理论建立的暴政,将法家视为邪教。因儒家在历代所居的正统地位,法家的邪教恶名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

在法家思想体系中,历史进化论是其理论的基本支点。法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天命的主宰,对新兴的社会制度和新兴的地主阶级持肯定态度。他们不是回眸过去,而是着眼未来,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也要随之进步,绝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复古倒退。法家商鞅明确指出要“不法古,不循今”,认为“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提出了“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的观点,认为世上无长久通行的基本法则,法律应相机而定,相时而变,相情而行。法家的历史进化论成为历代改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

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正如司马迁所言,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认为法律能够“定分止争”,即明确物的所有权。法家慎到曾非常形象地比喻道:“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兔子的所有权一经确定,人们便就不再相争,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理论有力地支持了以法治国的方略。法家认为法律还能“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使施暴违法者感到恐惧。虽然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但他们在治国中的法制思想,还是开创了古代以法治国的先河。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逐步由人治走向法制,不断废除旧事物,创造新世界。历史上,法家的理论和实践留给我们了宝贵的财富。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法家的发展历史和思想脉络,以及法家著名人物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相信对于今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当有所裨益。

作者谨识

戊子年六月于南山石屋

内容推荐

法、术、势。法:健全法制:势:君主的威势;术:驾御群臣,推行法令的策略与手段。法、术、势合而为一的东方政治家(全彩典藏图本)。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学派。“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家主张法、术、势的结合法,指法律制度;术。指君王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指君王的权势。

编辑推荐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学派。“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家主张法、术、势的结合法,指法律制度;术。指君王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指君王的权势。

为达此目的,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我国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由此可见法家学说对我国政治体制及法律制度的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家简史(全彩典藏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德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6457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6.0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51
15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