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回顾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可用四句话加以形象的概括,那就是“生于动荡,立于国难,少壮挫折,中年复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引进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其时军阀割据,动荡不安;此后抗战八年内战四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开拓者们就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筚路蓝缕……沧桑百年,斗转星移,现在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可以说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虽然如此,然而如上所述,面对当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文化自觉和无所不在的文化诉求,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无疑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学科的建设,如何在融入国际学界的同时努力实现本土化,如何普及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以提高国民的教养和素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等,均为重大而紧迫的谬题。

本丛书的问世,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状况,作为新时期的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研究成果。必将载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史册。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之《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

目录

绪论 刀耕火种研究的背景、理论和方法

 一、东南亚,南亚的刀耕火种研究概况

 二、日本刀耕火种研究概况

 三、中国刀耕火种研究概况

 四、生态人类学的视野

 五、刀耕火种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分布和分类

 第一节 历史的考察

一、羌系民族的刀耕火种

二、濮系民族的刀耕火种

三、苗瑶民族的刀耕火种

四、越系民族的刀耕火种

 第二节 分布和分类

一、云南刀耕火种的分布

二、云南刀耕火种的分类

第二章 传统刀耕火种志

 第一节 卡场景颇族的刀耕火种

一、地理环境

二、土地制度

三、“营旺”轮歇制

四、历法与农事

五、百宝地

六、农耕礼仪

 第二节 勐海布朗族的刀耕火种

一、地理环境

二、社会组织

三、土地制度

四、刀耕火种技术

五、农耕礼仪

 第三节 西盟佤族的刀耕火种

一、地理环境

二、社会组织和土地制度

三、栽培作物及生产技术

四、打洛寨的刀耕火种

五、猎头祭谷

 第四节 基诺族的刀耕火种

一、地理环境

二、社会组织及土地制度

三、土地类型及耕作技术

四、栽培作物

五、发达的轮作技术

六、生产节 令和生产过程

七、农耕礼仪

 第五节 独龙族的刀耕火种

一、地理环境

二、社会组织

三、土地制度

四、土地类型及耕作技术

五、栽培作物及各月生产活动

第三章 比较研究

 第一节 轮歇类型的比较

一、无轮作轮歇类型

二、轮作轮歇类型

三、人工造林轮歇类型

四、草地轮歇类型

 第二节 耕作技术的比较

一、无轮作轮歇类型的耕作技术

二、轮作轮歇类型的耕作技术

三、草地轮歇类型的耕作技术

 第三节 迁移方式的比较

一、任意频繁迁移的民族

二、任意缓慢迁移的民族

三、固定地域内移动的民族

四、定居民族的分寨迁移

 第四节 坝子和山地人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一、坝子人类生态系统

二、山地人类生态系统

终章 文化、自然与发展

 一、不应蔑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生存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去的山火--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绍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54974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