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萨摩亚青年如何成长、发展的情况。
| 图书 |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萨摩亚青年如何成长、发展的情况。 内容推荐 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论争。 目录 致谢/玛格丽特·米德(1) 新世纪献言/玛丽·凯瑟琳·贝特森(3) 常备书经典版序言/玛丽·比弗博士(6) 1928年序言/弗朗兹·博厄斯(11) 1973年版序言/玛格丽特·米德(13) 第一章 导论/(19) 第二章 萨摩亚一日/(27) 第三章 萨摩亚儿童的教育/(3I) 第四章 萨摩亚人的户/(42) 第五章 姑娘和同龄群体/(53) 第六章 社区中的姑娘/(62) 第七章 正常的两性关系/(69) 第八章 舞蹈的作用/(83) 第九章 对待人格的态度/(91) 第十章 普通姑娘的经历与个性/(96) 第十一章 冲突中的姑娘/(112) 第十二章 壮年与暮年/(127) 第十三章 从与萨摩亚的对比中看我们的教育问题/(133) 第十四章 为选择而教育/(156) 附录一 各章注释/(165) 附录二 本研究的方法论/(172) 附录三 今日萨摩亚文明/(176) 附录四 心理缺陷和精神疾病/(183) 附录五 分析所依据的材料/(185) 索引和词汇/(196) 译后记/(20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玛格丽特·米德 |
| 译者 | 周晓虹//李姚军//刘婧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5656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1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0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