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反走私案件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反走私斗争的主战场。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缉私职能部门在反走私斗争中紧紧围绕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不辱使命,踏实工作,强烈地震慑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奋战在反走私第一线全体缉私勇士们的英勇事迹。

内容推荐

走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身心健康。一些走私分子为了获取非法暴利,穷尽想象力、挖空心思提高反侦查能力,不断翻新走私手法。与此同时,走私活动的组织性也越来越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链条分工越来越细。从“飞料倒卖”到人体藏毒,从空中飞索到地下通道等等,这些都对缉私人员的缉私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列举了近年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的走私新方式、新变化,力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共同探讨反走私工作,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树立“走私可耻,反走私光荣”的意识,一同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得天独厚”的深港走私

第二章 花样翻新的毒品走私

第三章 五花八门的“水客”走私

第四章 “炉火纯青”的海上偷运走私

第五章 投机钻营的贸易走私

第六章 沆瀣一气的文物走私

第七章 门庭若市的珍稀动物走私

第八章 “乌烟瘴气”的废物走私

第九章 “众人皆醉”的行业性走私

附录

海上走私犯罪与侦防

运输人员走私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手段及表现形式

加工贸易走私犯罪企业的一般人员走私犯罪问题研究

走私文物犯罪侦防对策研究

“看水族”现象值得关注

后记

试读章节

文物走私一个沉重的话题

当我们还沉浸在历史悠久的自豪中时,并未意识到我们的文化遗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

眼前的这份资料,让我们不忍卒睹:

美国各博物馆的中国石雕比故宫还多;斯德哥尔摩国立东方博物馆仰韶时期的彩陶居世界之冠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早已成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散布在日本的中国文物,更有10万件之巨,被日本指定为国宝的就有100多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不下百万件的中国文物。这意味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要想一睹古代先贤的杰作,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国外的博物馆参观。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但近百年来持续不断的文物流失,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文物走私,严重损害着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

文物走私刺激盗墓狂潮

许多人误以为中国作为一个文物大国,文物多得是,流失一些无足轻重。

确实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使我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国。但是,我们目前拥有的国家登记在册的文物,即全国博物馆、文管所、及全国文物商店拥有的文物,总数只有1100多万件。而美国国立美国史博物馆收藏的有关文物多达1700多万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更高达8000多万件!

相形之下,我国珍藏的文物不仅不多,而且相当匮乏。在这种状况下,日益流失的文物资源,正在蚕食我们原本有限的文化财富。

中国历史博物馆曾举办过两个反响强烈的展览。一是1998年的“打击文物走私展”,一是2000年的“国宝回归展”。展览中,从早期的恐龙蛋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汉代的陶俑、清代的龙袍,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苦涩的“流浪”故事,诉说着~个古老国度的岁月沧桑。

历史悠久的中国是世界文物贩子觊觎的“原料市场”,他们以巨额利润为诱饵,强烈地刺激着我国文物犯罪活动的蔓延。

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业,一些村民甚至以此为产业,企图“想致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伴随着这句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流行至今的顺口溜,我们的文化遗产经受着空前的掠夺与洗劫。

江西某宋墓聚集区,1000多座宋墓被当地农民集体盗掘,宋影青瓷壶等珍贵文物流失海外。青海某地2000多名村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毁坏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抢一空。马家窑遗址已经残骸处处,毁灭殆尽。

而当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上马后,文物贩子们循着推土机的踪影纷至沓来,深入库区。不久,在我们的各个口岸都出现了三峡出土的文物。

盗卖文物的暴利让不法之徒铤而走险。尽管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下达了《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并在20世纪90年代多次对此进行严厉打击,但文物的被盗以及流失依然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其中清代以前被盗挖的各朝古墓,占全部已知具有发掘价值古墓群的40%以上。

从地下文物到地上文物,从寺庙、博物馆,到田野石刻,从中原各地到边疆地区,文物盗窃的狂潮在整个中国蔓延。即便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地上文物也未能幸免,其中有著名的龙门石窟唐代立佛,以及众多田野石造像。

在英国倒卖中国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众多唯利是图的文物贩子们就这样“胸怀中国,放眼世界”,他们是中国文物流离失所的源头,也是屡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祸首。

走私猖獗危及古老文化

没有人能够说清,我们究竟有多少珍贵文物被盗卖出境。

1994年英国警方曾破获的一起盗窃走私文物案,查扣7个集装箱6000件中国的文物。当闻讯而来的中国文物专家赶至现场时,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惊:堆占了3大间库房的文物,足够开办一个相当规模的博物馆;从文物的年代和空间范围来说,也足以举办一个中国历史的展览。

据海关总署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文物走私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走向集团化、现代化。走私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从个人随身携带少量文物,发展到通过集装箱夹藏,以及通过邮运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文物出境。走私流向主要是韩、日、美、英等国。走私者的成分也日趋复杂,有商人、大学教授,甚至还有个别文物和执法部门中的败类,同走私贩内外勾结,沆瀣一气。

事实证明,国外和中国一些不法古董商,从中国往外走私中国珍贵文物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1997年仅海关旅检即查获文物走私案600多起,缉获文物1.12万余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一次查缉集装箱走私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禁止出境文物达4000件。

被盗文物总是迅速地出现在国际市场。1996年11月16日河南省宋陵失盗的一尊石刻雕像,1997年5月就发现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拍卖公司中。2000年3月和5月,甘肃省华池县双塔寺的一尊12米的11层石雕佛塔,被犯罪分子分两次拆盗后,很快就通过地下通道卖到了台湾。

据海关提供的资料,近10多年,仅深圳海关就查扣走私文物近3万起。2000年虽经全国开展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全国海关仍然查出文物走私案件240多起,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余件。而这仅仅是在海关对于出境货物5%的抽查中发现的。

专家指出,走私文物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从古遗址墓葬、博物馆中盗窃;从古玩市场购买;从文物拍卖市场购得。而盗掘和文物黑市是其最直接的源头。我们的民间旧货市场普遍存在着超范围的经营现象,不少打着“古玩”旗号的店铺,私下进行各种非法文物交易,成为犯罪分子销赃的场所。

文物的盗掘、贩运、出境也逐渐呈现出一条龙的势头。从内地到广东,而后香港,而后鹿特丹,散布全欧洲。中国文物通过一条条走私的明栈暗道被偷运出境。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许多文物往往出现在国外的拍卖名录上时,我们才知道流失。

令人忧虑的是,损失还不仅是我们失去了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由于盗掘者在学者发觉前便糟蹋和掠夺了考古遗迹,使得这些被盗掘的文物失去了确切的出土地点、时间和相互关系的背景性材料,其宝贵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因此失去了通过先人留下的“信物”破译历史之谜的机会,失去了我们这个民族悠远过去的某些印记。

P107-111

序言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走私斗争亦是如此。

走私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身心健康。一些走私分子为了获取非法暴利,穷尽想象力、挖空心思提高反侦查能力,不断翻新走私手法。与此同时,走私活动的组织性也越来越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链条分工越来越细。从“飞料倒卖”到人体藏毒,从空中飞索到地下通道等等,这些都对缉私人员的缉私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大力开展反走私斗争,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就要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及时了解和掌握走私新特点、新动向,深刻分析问题与不足,深入研究形势与对策。

本书列举了近年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的走私新方式、新变化,力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共同探讨反走私工作,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树立“走私可耻,反走私光荣”的意识,一同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广东省政蒯省长 李言根

后记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反走私斗争的主战场。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缉私职能部门在反走私斗争中紧紧围绕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不辱使命,踏实工作,强烈地震慑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该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奋战在反走私第一线全体缉私勇士们的英勇事迹。

该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海关总署缉私局等单位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海关总署缉私局李文健副局长利用出差机会对书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该书在编辑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盛世警示——来自反走私战线的报告》、《较量》等书籍以及相关媒体和网站刊登的有关文章,在此对相关文章和素材的作者彭海红、蔡岩红、李伟杰、闫晓光、李朝涛、卢新宁、余瑛瑞、苏万明、刘宝森、宋利红、王静波、吴岳龙、黄大威、赵艳红、金冰等同志致以崇高的谢意!请相关作者对相关权利与编者联系。电话:020—83132592。

广东省打击走私联络站张奇新、牛卓勇、陈善勇、徐善东、林嘉、周世宗、戴亚环同志也对该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欢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6月18日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反走私案件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5141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4.33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