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内著名二战军事专家朱世巍的系列作品之一,其资料翔实,分析缜密。本书讲述了苏联红军在1944年的春天,对法西斯德军的全面反击,把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一个一个的集团、军群全部覆灭。

内容推荐

《东线》系列丛书,详细记录了苏联影片《解放》所反映的那一段历史进程。由著名的军事文学作家朱世巍先生创作,它是一套目前我国出版的表现苏德战场的最详细、最贴近军迷的纪实军事文学作品,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及细腻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浴血大搏击和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目录

序章 1944年夏季的东线

 一、东线态势与苏联的进攻计划

 二、红军的实力

 三、德军实力

1 芬兰之战

 一、双方概况

 二、卡累利阿-维堡之战

 三、南卡累利阿之战

2 巴格拉季昂战役

 一、夏季攻势的“幻影”与真实

 二、红军的“大棒”与德军的防线

 三、当大棒落下

 四、中央集团军群两翼的崩溃!

 五、中央集团军群的崩溃

 尾声:全线动摇与新的开始

3 华沙起义

 序幕

 一、苏联与波兰

 二、华沙起义计划的形成与提出

 三、华沙装甲战与起义爆发

 四、华沙的悲剧

 尾声一:悲剧的延续……

 尾声二:芬兰退出战争

试读章节

1944年夏季,握有战略优势的红军,开始一个接—个地消灭轴心国重兵集团!而这一系列战役中的第—个却没有在东线的主战区展开,而爆发在所谓“次要方向”的芬兰战场。由于东线前几卷中较少提到这个战区,因此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

1.苏德战场最漫长的战区

从巴伦支海,向南一直扩展到列宁格勒以北的这段漫长的苏德战线,依照德国军事术语,通常不属于所谓“东线”,而属于芬兰战区。

该战区分两个部分。为了便于读者朋友的理解,笔者根据双方的争夺焦点,将北面这个部分称为“摩尔曼斯克”(基洛夫斯克铁路)战线;西南,则称为“列宁格勒以北”战线。

“摩尔曼斯克”战线,苏联称之为“北极地区”,由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负责。该方面军沿着上千公里战线展开,保护着港口和基洛夫斯克铁路。这些港口和铁路是苏联获得西方物资的主要通道之一(苏联北方港口输入进口货物的1/4)。方面军部署(由北至南)如下:

摩尔曼斯克方向,展开第14集团军;

坎达拉克沙方向,展开第19集团军;

乌赫塔方向,展开第26集团军。

上述三个方面,被统称为方面军北段。对峙德军为第20山地集团军(由北至南,分别为第19山地军,第36军,第18山地军)。

战线继续向南,红军在梅德韦日那戈尔斯克方向展开第32集团军;在斯维里河沿岸展开第7集团军。这里属于卡累利阿方面军南段,地理上处于南卡累利阿地区。红军在这里对峙的是芬兰军队(马谢利斯卡亚战役集群和奥洛涅茨战役集群)。

南卡累利阿以西,处于拉多加湖和芬兰湾之间的陆桥,被称为卡累利阿地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列宁格勒以北”战线。这里可以视为“东线”和“芬兰战区”的交界处。芬兰第3、4军在地峡内构筑了阵地,从北面威胁着列宁格勒。与之对峙的是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右翼部队。

上述战线超过1500公里的庞大战区,通常被视为苏德战场的“次要方向”。但在这个“次要方向”,双方却都长期部署着庞大的重兵集团。轴心国大约维持着50万—60万兵力(20万德军和几乎全部芬兰军队);苏联仅卡累利阿方面军就有30多万兵力,列宁格勒方面军另外部署了1—2个集团军。

在“摩尔曼斯克”战线,德国人夺占不冻港和切断铁路线的企图都破产了。虽然芬兰军队在南卡累利阿切断了基洛夫斯克铁路,苏联却又很快建了一条支线加以弥补。1942年,德国曾迫使芬兰发动一次新战役,以彻底切断基洛夫斯克铁路。可芬兰人却迟迟不肯动手。因为他们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和德国人有所不同。

2.芬兰的“和平尝试”

早在战争初期,当推进到旧边境线后,芬兰军队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热情。一般认为,这是几个因素导致的:第一,芬兰军队在初期战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二,芬兰顾忌和美国的关系;第三,可能是最根本的一条:芬兰人对德国打赢战争的可能性抱有怀疑。

早在1941年底至1942年初,当德军兵败莫斯科之际,芬兰人的怀疑就逐渐强烈起来。尽管如此,对于苏联1941年底通过瑞典外交部作出的和平试探,芬兰也未予理睬。吃了这个闭门羹后,苏联外交首脑莫洛托夫放出了狠话:芬兰现在不接受苏联的和平建议,以后就要面临更苛刻的条件。

芬兰当然不想接受苏联的条件,可他们也无法对德国的江河日下视而不见。1943年2月3日,也就是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的第二天,芬军总司令曼纳林就向芬兰领袖们发出警告:德国的失败将不可避免。  此后东线形势的不断恶化,令芬兰人的忧虑不断加剧。但在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20万大军的震慑下,需要依靠德国提供煤、机床、机油、纺织品甚至粮食的芬兰,也只能继续勉为其难。据说在1943年7月,芬兰再度拒绝了莫斯科的和平建议。既然如此,德国也要对芬兰人留一手了。1943年9月28日,希特勒向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迪特尔发出第50号训令,命其做好应变准备,一旦芬兰退出战争或崩溃,德军必须能“暂时继续守住在国防经济上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北方地区”,特别要确保镍矿的安全。根据这道命令,还要准备对撤退地区进行破坏。据说,迪特尔对此计划不以为然。因为他没把握能长期坚守芬兰北部,还担心会把部队困死在这个泥潭里。

1944年初,东线北段形势突然急剧恶化。此前,卡累利阿地峡内的芬兰军队还可以和西南面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相呼应,共同围困列宁格勒。但经过红军“第一次打击”的狂潮冲击,北方集团军群向西败退了200多公里,被迫逃往波罗的海地区。芬兰人一下子被孤立起来。

当德军从列宁格勒被逐退的同时,内外交困的芬兰终于开始寻求和苏联对话。1944年2月中旬,在瑞典著名商人瓦伦堡的斡旋下,双方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了接触。芬兰代表是巴锡基维,接触对象是苏联著名女外交官——驻斯德哥尔摩公使柯伦泰夫人。

俄国人开出了六个条件。其中三个是所谓的“先决条件”。芬兰政府只有先接受这三个先决条件,苏联才同意进行正式谈判。

芬兰如果接受上述先决条件,则苏联愿意就军队复员、赔款和佩特萨莫归属等问题进行谈判。

俄国人的条件于2月19日被送到芬兰首都。十天后提交国会进行秘密讨论。但一直拖到3月8日,芬兰才答复柯伦泰夫人,请求进一步地讨论,并允许芬兰就一些“复杂”问题提出看法。3月10日,苏方回复:只有当芬兰接受“最低限度的、基本的”停战条件后,才能开始谈判。这一次,俄国人明显有些不耐烦,只给芬兰人一个星期的考虑时间。

3月17日,芬兰向苏联表示,希望更具体地了解六个条件的内容(重点当然是“先决条件”以外的另三个条件)。苏联人也感到可以亮出底牌了。3月25日,巴锡基维和恩凯尔去往莫斯科。俄国人向他们明确解释了另外三个条件:

芬兰必须在5月份—个月内复员一半军队,其后的6月、7月内,再把全军缩减到和平时代的规模;五年内,向苏联支付6亿美元的赔款;把佩特萨莫交给苏联。作为交换,苏联将放弃汉科半岛。

这些条件让芬兰人大吃一惊。特别是割让大量土地后,巨额赔款几乎是无法承担的。4月12日,芬兰国会投票拒绝苏联的条件。4月19日,芬兰代表将结果告诉了俄国人。

三天后,苏联也做出了简单答复。同一天,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批评芬兰,并宣称:芬兰并不是独立国家,它只是德国的一个附庸。随后,美英也对芬兰表现出更强硬的姿态。

苏芬谈判破裂了,芬兰一下子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不仅和平没指望了,还必须向原本准备抛弃的德国人做出解释。曼纳林等人徒劳地辩解说,他们之所以和俄国人接触,只是为了向国内证明,谈判是行不通的。如此苍白的理由可骗不了德国人。希特勒决定给芬兰“叛徒”点颜色看看!

报复是严厉的14月18日,希特勒下令停止向芬兰供应武器,以后仅“提供为共同抗击苏军所绝对必要的援助”。4月底,德军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又把芬兰总参谋长海因里克斯找来大骂一顿,并拿匈牙利的“榜样”吓唬他。5月初,从德国驶往芬兰的小麦运输船也停开了。断援断粮的威胁之下,曼纳林只好撕下老脸,于5月12日写信向德国表忠心。但这并不能让希特勒放心。  德国和芬兰这对“战友”蜜月不再,陷入了互相猜忌和警惕之中。而一旁的俄国人则拿着大棒在考虑:究竟该拿这对活宝中的哪个先下手?

……

P12-17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最全面最系统展示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

一幅最真实最客观体验战场搏杀的宏图伟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世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5702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12.5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0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