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南旧事/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

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人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内容推荐

林海音女士是台湾文学界“祖母级人物”,同时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本书是她早年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佳作。本书主要讲述了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发生的故事……

目录

城南旧事

婚姻的故事

孟珠的旅程

晚晴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的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裤褂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妈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唔得!做唔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搽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后面,一直看疯子,竞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妈使劲拖拉着。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吗?如果我跟她说话——我说:“嘿!”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并且命令我钻被窝睡觉。……

P1-3

后记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叫含英,最早叫英子。台湾苗栗人。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十三岁时父亲病逝。1934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7年供职于《世界日报》。在报社结识同事夏承楹,1939年结为伉俪。1948年,林海音一家老少三代六口人回到台湾。

林海音集作家、编辑和出版人于一身。1968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在编《联合日报》副刊十年间,她发现、培养了黄春明、林怀民、张系国、七等生等一批文学新人;扶植钟理和、钟肇政等一批台湾本土作家。故世人评论说:“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的播种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阳光。”

作家的林海音,不属“著述等身”一类。其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计三百万字。以小说称著文坛,《城南旧事》是她的代表作。

林海音的北京情结极浓,她喜欢在北京老城墙的砖缝中寻儿时的梦。自1957年起,她陆续写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小说。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系列。宋妈是贯穿其间的主线人物。作品中,英子以一双天真的眼睛,观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一四合院里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小偷、黄板牙、兰姨娘和疯子。高阳评说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这五个短篇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当时并未引起社会太多的关注。二十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同名电影,一夜间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四十七个国家放映,获过多次国际大奖。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我向您鞠躬,因为您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并当众人之面真的弯腰致意。

世人都把《城南旧事》视为林海音的自传,她本人觉得此说亦无不可。《城南旧事》淡化了时代背景,跨越了政治,以委婉温馨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小人物的命运,已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并奉为一种“经典”。

这个选本得到林海音的女儿、作家夏祖丽女士的认可。祖丽特别叮嘱我,一定要把《婚姻的故事》选入。因为那些故事,是林海音家族史的一部分。祖丽说,那是“发生在母亲周围的一些亲戚朋友或她所生活的大家庭中的。就像我三伯父,因为不敢违抗父母给他安排的婚姻,在不如意的婚姻生活下使他的肺病加重,终年缠于病榻,最后抑郁而终。这一场毫无意义的婚姻,牺牲掉祖父母的一个读到大学毕业的儿子,带来无可挽回的痛心,使得二老再也没有勇气承担下面六个孩子的婚姻大事了。所以从四伯父起,包括排行第六的我的父亲,爷爷奶奶就放弃了‘父母之命’的权利,任他们婚姻自由了。另外,在法国学艺术的五伯父,因单恋一位小姐成疯,被送回北平,而那位小姐连影儿都不知道……”

林海音的文笔优美,隽永细腻,如行云流水,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她的小说如品香茗,齿颊留香,余味无穷。

林海音不仅文章写得好,人品更值称颂。她精心用真诚去经营友情,世界各地的华人作家常到她家聚会。文坛的朋友一致公认:“好像到了夏府,才回到台湾,向文坛报到。”“这是台北最有人情的地方。”  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病逝于台北,享年八十三岁。

2008年8月18日于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南旧事/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海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0497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