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
图书 | 华威先生/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 内容推荐 抗战发生后,张天翼由上海回到湖南故乡,从事文化救亡活动。目睹某些文化官僚争权夺利的丑态,写下代表作《华威先生》,发表后引起关于抗战文学要不要暴露作品的论证。以速写提示提供重大讽刺形象,标志着他新的艺术成就。他的冷峭、犀利的讽刺风格已成熟。 目录 三天半的梦 皮带 仇恨 团圆 脊背与奶子 包氏父子 笑 清明时节 畸人手记 谭九先生的工作 华威先生 “新生” 试读章节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 “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为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悉悉索索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枝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的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P257-25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华威先生/现代小说经典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天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305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