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彩图导读本)/译林名著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没有得到读者足够重视的好书。与《瓦尔登湖》在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相比,中国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熟悉程序还远远不够,这也是作者之所以向读者隆重推荐这部经典作品的原因。

本书中梭罗从经济角度详实地记录了他在隐居期间的所有经济记录。他用他记录的数字证明了简朴生活方式——个人隐居生活的实际可操作性。现在人们说梭罗简朴生活方式的鼻祖,实不为过。

这本书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蕴涵深意,可以说是一个认真的灵魂思考者和写作者一生中不可错过的必读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与《圣经》等作品同时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目录

导读一:我与梭罗

导读二:梭罗小传

经济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贝克农场

更高的规律

禽兽为邻

木屋生暖

昔日的居民,冬目的访客

冬季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附录:毕业留言

试读章节

经济篇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要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特别关注,东询西问,我本不会如此冒昧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人认为询问这类事不恰当,可我却不这么看,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倒是十分自然而又恰当的。有人问我当时拿什么充饥;是否感到孤独害怕;如此等等。另一些人出于好奇心,想知道我把收入中多大的份额捐献给慈善事业,而那些有一大家子的人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穷孩子。因此,要是我在本书中尝试对若干此类问题作答,务请对我并不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多加包涵。在多数书中,第一人称“我”常被省去;可是本书却加以保留;这一点,就自我意识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通常很容易忽略:归根到底,发言者总是第一人称。要是我能做到知彼有如知己,那我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老谈自己了。不幸的是,我阅历浅薄,只能囿于这个主题。再者,就我而言,我要求每个作家迟早要能对自己的生活作一个朴素忠实的描述,而不只是写他道听途说得来的别人的生活;这种描述要仿佛是他从远方寄给自己亲人的,因为要是他过着诚实的生活,那一定是在于我很遥远的地方。也许,这些记录格外适合穷学生阅读。至于其余读者,则可各取适合他们的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干撕开缝线穿衣裳的事,因为衣服只有合体,才会穿起来舒适。

我乐意谈的,与其说是有关中国人和三明治岛上居民的事,不如说是和你们有关的事,你们是本书的读者,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我要谈的是有关你们的境况,特别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城里的外部境况,或者说是环境,我要谈谈它的现状,谈谈是否非得在这么糟糕的环境里度日,是否它已到了无法改进的地步。我在康科德旅行了很多地方,所到之处,不论商店、办公场所,还是田野,所有的居民在我看来全都是在用千百种令人惊异的苦行赎罪。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毫无遮掩地坐在四面皆火的地方,眼睛直盯着太阳;或者身体倒悬,头垂在火焰之上;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直至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时除了液体外,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通过扭曲了的脖子输入胃中”;或者终生用一根链条拴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幅员;或者用一只脚站在柱子上面——甚至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也未必比我每天目睹的景象更加难以置信,更加令人惊讶。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差,和我邻居所做过的那些比较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苦差只有十二件,而且有个尽头,可我总也见不到这些人宰杀或者擒获任何一头怪兽,或者做完任何苦差。他们也没有伊俄拉斯这样的朋友,用一块烧红的烙铁来烧灼九头蛇的头颈,所以割去一个蛇头,便又长出来两个蛇头。

我看到一些年轻人,我的同乡,他们的不幸在于非得去继承农庄、房屋、谷仓、牲口和农具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是得来容易摆脱难。要是他们出生在空旷的草场上,由狼喂大,那就好得多,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更容易看清自己得在怎么样的一片土地上劳动。是谁把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当世人命中注定只能忍辱过活时,他们又怎么会享受60英亩地的出产呢?为什么他们生下来就得开始自掘坟墓呢?他们必须过人的生活,推着所有这些东西前进,尽力之所及把日子过得更好些。我曾碰见过多少个可怜的、不死的灵魂,几乎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进,推着一座75英尺长、40英尺宽的谷仓向前去,还有一座从未打扫过的奥吉亚斯王的牛棚,100英亩的土地、耕地、草地、牧场和小林地!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虽不必缠身于这类继承下来的牵累,也觉得不拼命干活,便无以安抚和养育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可是,人是在一种错误的笼罩之下劳动的。人的大半截很快就被犁入泥土中去,化成肥料。正像一本古书所说的,人受到一种看似真实的、通常称为“必然”的命运的指使,总是把金银财宝储藏起来,接着,蛀虫和铁锈便来腐蚀,小偷则人室盗窃。这便是蠢人的一生,生前他们未必清楚,但一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站,就会恍然大悟。据说,丢卡利翁和皮拉从头顶往身后扔石头,从而创造了人类:

Inde genus durum sumus。experiensque laborum。

Et documenta damus qua simus origine nati。

或者,像雷利用铿锵的音韵译成的诗行:

从此人变成了硬心肠,忍苦耐愁,

证明我们的身躯,生来铁石结构。

对错误的神谕一派盲从,把一块块石头从头顶往身后扔,它们掉到哪里连看也不看。

大多数人,甚至在这个较自由的国度里的人,也由于无知加上错误,满脑子装的都是些人为的忧虑,干的全是些不必要的耗费生命的粗活,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去采摘生命的美果。他们的手指因干苦活过度而笨拙不灵,颤抖得格外厉害,要采摘美果已无能为力。的确,从事劳动的人无暇日复一日地使自身获得真正的完善;他无法保持人与人之问的最高尚的关系;他的劳动一进人市场便会贬值。他除了充当一部机器外,没有时间做别的。他如此经常动用他的知识,又怎能想起自己的无知呢?——而这是他成长的需要。对他进行评价之前,我们有时还得免费供应他吃饭、穿衣,并用提神的饮料使他恢复精力。我们天性中最优良的品质,一如水果上的粉霜,只有小心轻放才能保全。可是,我们对待自己也好,彼此相待也好,都不那么体贴。

大家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贫困的,度日维艰,有时可以说连气都喘不过来。我毫不怀疑,阅读本书的人当中,有的确实吃了饭而无力付还全部饭钱,或者无力偿付那些快要或已然磨坏了的衣服和鞋子,可你们还是从债主那里挖走了一个小时,用这段借用或偷来的时问阅读这本书。显然,你们许多人都过着十分低微卑贱的生活,这个我靠磨炼出来的经验一眼就看得清;你们老是处于没有回旋余地的境地,想要着手干点营生,设法摆脱债务,而这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泥坑,拉丁文称之为alienum——别人的铜币,因为占时有些钱币是用铜铸造的;你们仍然靠这个别人的铜币活着、死去、埋葬掉;你们老是答应明天要偿还,明天要偿还,可今天却死掉了,无法偿债;你们老是没法去讨好人家,求人照顾,使尽各种方法,只要不是犯罪进监牢;你们撒谎、阿谀、投票,自己缩进一个谦恭礼貌的硬壳里,要不就自己膨胀起来,笼罩在一层浅薄浮夸的慷慨大方的气氛之中,这样才能使左邻右舍相信你们,让你们给他做鞋、制帽、做衣服、造马车,或替他添置杂货;你们把钱物藏在一口旧箱子里,或藏在一只外面涂上泥灰的袜子里,或为了更加保险起见,藏在一个用砖头砌成的库房里,无论藏在什么地方,也无论钱物是多还是少,你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积蓄点钱物来应付生病的日子,殊不知反而把自己累病了。

有时令我惊奇的是,我们竟会如此轻浮(我几乎可以这么说),去专注于这种虽然罪恶却多少是从外国搬进来的黑奴苦役形式。我们有着这么多又精明又阴险的奴隶主,把南方和北方一齐囊括起来奴役。和一个南方的监工打交道已不容易;和一个北方的监工相处就更加困难;但最坏的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奴隶监工。你在谈人的神圣吗?请看看公路上那个赶马的人吧,他日夜兼程直奔市场;难道他的内心还激荡着一种神圣之感?他的最高职责无非是照顾马匹吃饲料和喝水。他的命运,同运输的赢利比较起来,还算一回事吗?难道他不是在替一位名声赫赫的老爷赶马吗?哪里还有他的神圣,还有他的不朽呢?你看他那副提心吊胆和卑躬屈膝的样子,整天都弄不清在担忧着什么,哪里是什么不朽或神圣,而是心甘情愿地认定自己是奴隶和囚徒,这是他靠身体力行给自己赢得的名声。公众舆论同我们的个人意见比较起来,只不过是个软弱无力的暴君。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想法,这决定了他的命运,确切点说,指明了他的命运。甚至要在西印度地区提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我解放——有哪个威尔伯福斯在那边去实现它呢?再想想那片土地上的妇女吧,她们在编织着梳妆用的坐垫,等待着临终之日,对自己的命运不显出过于青嫩的关心!仿佛是可以消磨时间而又不会损害永恒。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彩图导读本)/译林名著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梭罗
译者 许崇信//林本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07237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16
15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