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大唐法师玄奘取经归国时第一个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开始,到吴承恩大手笔为形形色色的故事定型,其间已经经历了大约九百年的演变;九百年里参与增添、改写故事的人不计其数,有和尚、道士、唱戏词的、说鼓书的、讲话本的……吴承恩是最后一个,他有幸被查出了姓名家世,其余的则都成了无名英雄。本书从史实到神话,首次独家探究《西游记》诞生、演变全过程。

内容推荐

取经故事为何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孙悟空是哪座山的猴?为何说孙悟空是北方猴,齐天大圣是南方猴,通天大圣又是哪路神仙?猪八戒是国产猪还是进口猪?西天路上真有多情的“西梁女国”吗?“可爱”的老鼠精是从西域传入吗?火焰山的原型是西域的煤田自燃吗?《西游记》的书名首次使用于何时?丘处机的“西游”游到哪里?彼“游”同此“游”吗?朝鲜出现的《西游记》又是怎么回事?冰雪路、晒经台、瓦罕通道……还有多少匪夷所思,尽在本书中。

目录

说前世卜今生,前因后果话《西游记》 (代序)/1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引言)

 ——说《西游记》与生俱来的王霸之气/1

第一章从洛阳的小沙弥到如来座下正果神仙

 ——说唐僧取经的真实依据与故事变异/1

 哪只蝴蝶掮动了翅膀

 ——取经故事为何从玄武门之变开始/3

 唐僧履历的真假虚实

 ——《西游记》的唐僧家世纯属虚构/6

 江流儿攀上三元高亲

 ——唐僧成名后河南“搬家”到海州/13

 古往今来漫说陈河村

 ——陈河村是玄奘老家但有真假之争/16

 凤凰谷走出少年高僧

 ——说兵荒马乱时玄奘立志西天访学/19

第二章互不相让的佛教外来客和道教地头蛇

 ——说佛教传入中国和取经的宗教背景/21

 印度原产的正宗佛教

 ——说佛祖如来的修行与佛教的扩张/24

 取经背景与佛教教义

 ——读懂《西游记》必修的哲学功课/29

 道佛两教的千年争斗

 ——不见硝烟但也是以命相搏的战场/33

 见识一下道教的法术:车迟国

 ——从孙悟空灵台方寸山不学道术谈起/38

 见识一下道教的手腕:灭法国

 ——从李世民父子自称老子后裔谈起/43

第三章取经之路十万八千里半是虚构半是真实

 ——说取经途程的艰难和故事的诞生/47

 先说两本书:唐僧玄奘的手记与传记/50

 十万八千里:艰难之起程/54

 莫贺延戈壁:流沙不是河/58

 斗法高昌国:车迟国斗圣/61

 地下千年火:真火火焰山/64

 真经在何方:灵山雷音寺/68

 草原小精灵:金毛老鼠精/75

 灵迹晒经台:回程又一难/78

第四章西域荒漠古原爬来了一只佛教猴

 ——说取经人物的原型及其文化内蕴/81

 大师的对话:孙悟空到底从何处爬出来?/84

 探源孙悟空之淮水水怪无支祁/87

 探源孙悟空之雪域神猴哈奴曼/90

 探源孙悟空之羌族图腾金丝猴/94

 探源孙悟空之佛典护法猴形将/98

 探源孙悟空之劣徒胡人石粲陀/102

 探源沙和尚之戈壁恶魔深沙神/104

 探源猪八戒之国产猪?进口猪?/106

第五章南方山精水怪养育了一只道教猴

 ——说唐僧取经故事从无到有的发育过程/109

 名流的失误:从王国维的武断谈起/111

 神秘的敦煌:宗教与地域的大背景/116

 零公里起点:历史诉说的文化哲学/122

 稀罕的剧本:宋金时期的娱神节目/126

 另类取经图:流落日本的又一版本/131

 还有一只猴:齐天大圣墓给出提示/138

 大圣的谱系:南方道教家养的妖精/141

 朝鲜的教材:元代的白话取经故事/145

 儒学的收官:取经故事内涵的定型/152

 绝世之才情:取经故事数量的定型/155

 丰腴而神骏:取经故事文笔的定型/160

第六章数十年惨淡功名换来了彪炳巨著

 ——说《西游记》的作者之争与吴承恩生平

 全真道的活神仙:丘处机

 ——一位曾被误认的《西游记》作者/165

 张冠李戴的两本《西游记》

 ——丘道长也曾到过西域古国阿富汗/169

 以功名作赌注的人并不多

 ——孤独的百回本作者候选人吴承恩/171

 会读书有才艺的吴家骄儿

 ——吴承恩想来就伤心的早慧神童故事/175

 不得不为与不忍不为之间

 ——酷爱文学的代价是终身仕途蹭蹬/180

 寄情山水与牢狱无妄之灾

 ——老夫子做官哪是奸猾小吏的对手/185

 八公之徒与王府蜗角逍遥

 ——“荆府纪善”任上终于成就心愿/189

第七章神魔世界就是吴承恩眼中人间

 ——说《西游彳己))的启蒙意识与社会批判指向/193

 一本社会学的百科全书

 ——读出《西游记》的社会学意义/195

 创造天宫的依据与模板

 ——明代的嘉靖一朝与昏君朱厚熄/198

 闹天宫与孙悟空自恃才高

 ——“玉帝不会用人”是作者牢骚/202

 二郎神引出的政治法则

 ——明朝的分封宗法与内戚不干政/206

 话说二郎神不再被调用

 ——功高盖主是历代所忌明朝更甚/210

 神仙妖魔出自哪门哪派

 ——不同出身体现出社会的不公平/212

 神仙妖魔谁最阴险狡猾

 ——如来黑白通吃比妖魔更有心计/217

 神仙为什么不吃唐僧肉

 ——神魔世界与人间遵循同样规则/220

 对唐僧为何不用紧箍咒

 ——小小道具反映权力监督的缺失/223

 昏君身边为何总有道士

 ——因为吴承恩的嘉靖帝就是榜样/225

 比丘国小儿心肝的药用

 ——嘉靖帝后宫常用同类的壮阳春药/228

 阿傩索贿与取经也收钱

 ——上下属分肥是明清官场潜规则/230

第八章答与《西游记》相关的历史文化问题

 ——说《西游记》旧闻逸事与未解之谜/233

 为什么关心:孙悟空是哪座山的猴?/234

 天下花果山,山山有猴,哪座有孙猴?/236

 孙悟空偷桃,太白金星却是贼祖宗/238

 为何《心经》会成为唐僧常念的经?/240

 西天路上真有多情的“西梁女国”?/242

 《西游记》的书名首次使用于何时?/244

 玄奘法师遗骨今日保存于何处?/245

 最早研究吴承恩的学者都有谁?/248

 淮安的吴承恩故居重建于何时?/250

 吴承恩的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252

 吴承恩的塑像为何特别之珍贵?/254

 吴承恩的生卒年是如何确定的?/257

 《西游记》作者为何会有争论?/259

 《西游记》现存有哪几种续书?/261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265

试读章节

哪只蝴蝶掮动了翅膀

——取经故事为何从玄式门之变开始

关于唐僧取经的缘起,《西游记》里有交代,即第九回至第十二回的“唐太宗人冥”一节故事。

掮动翅膀的第一只蝴蝶是长安城外打鱼砍柴、逍遥自在的张稍、李定。在争夸自己山清水秀逍遥自在时,张稍说出了卖卦先生相助,打鱼百下百着网网不空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草丛里探事的夜叉赶快报告龙王,事关水族的生死存亡,龙王岂能不管,于是有了龙王亲自出马,找卖卦先生算账一节;龙王逞强,惹来杀身之祸,想到找唐太宗求救,太宗不明就里以为魏征不过一臣子,救龙王之命也只是片言之劳,谁知正与太宗下棋的魏征借打盹的机会,眨眼之间梦中砍下老龙王的头,吊在京城的十字街头;老龙王阴魂不散,惊吓了太宗,太宗于是在阴曹地府里走了一遭与龙王当面对质。

至此,一名渔夫的随口之言已经引发出重大事件——蝴蝶掮动翅膀,惊醒了身边的一只黄雀,黄雀簌簌飞起,引起了周边的气流震荡。

唐太宗在阴问幸遇曾在阳间任小官但现在却在阴间握有实权的判官崔子玉,崔判官徇私枉法,悄悄地为唐太宗增加了二十年阳寿;但在送太宗回阳间的途中却遇到了太宗的兄弟,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冤鬼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崔判官的帮助下,唐太宗虽然得以脱身,但他借了相公相婆在阴问积存的一库金银打发冤鬼,答应到阳间即如数归还;还答应给十殿阎王送点南瓜,许愿大赦天下,做一场水陆大会,超度当初被他剿灭的六十四处狼烟、七十二处草寇的无主孤魂。

这正是黄雀起飞,又惊动了树梢上的一只苍鹰。在上面我们叙述的、大家在《西游记》中都可以看到的故事情节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故事。

比如,唐太宗回到阳问后,要招募往阴间送南瓜的人,恰有因偶尔争吵气死妻子李翠莲后悔不已的刘全,刘全情愿赴阴间送瓜希望弥补过失。李翠莲的故事,曾经大大的有名。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短篇白话小说出现在宋、元时期,叫做宋元话本,现在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宋元话本不多,而《快嘴李翠莲》就是其中一篇。

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阴间遇到冤鬼纠缠,崔判官说有钱可以打发。钱对唐太宗本不是问题,但此时身处阴问钱从哪儿来?也挺犯愁。崔判官介绍说,阳间有对老夫妻相公相婆,卖水为生,生活虽然贫穷却笃信佛法,略有余钱就拜佛烧香,因此在阴间积了十三库金银,可以借用。太宗打发了冤鬼,还阳后在开封找到了那对老夫妻,但诚实本分的相公相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在阴间积了如许钱财,坚持不收太宗偿还的金银。太宗无奈,只得命人将这笔金钱以相公相婆的名义在开封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命名为相国寺。我们知道,开封确实有个著名的大相国寺,《水浒传》说当年鲁智深曾在大相国寺挂单,被分派管菜园子,某日兴致忽来,就在这个菜园子里演出了倒拔垂杨柳的精彩亮相。而林冲恰巧路过此地,从围墙缺口处看到了这精彩一幕,大声喝道:“好!”丢下妻子,跳过围墙,与鲁智深握手把酒,畅谈英雄相惜,结果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了。由于《水浒传》,开封的这个大相国寺大大地有名,但其来历却是在《西游记》里交代出来的。

最重要的历史问题是唐太宗入冥本身。这个故事不是吴承恩创造的,早在敦煌的变文里就已经可以见到这个故事了,敦煌变文比较可信的时间是晚唐五代,也就是在公元一千年之前。这个故事的出现涉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唐武德九年,也就是使用贞观年号的前一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

说到唐代我们都知道唐太宗和他创造的“贞观之治”,但唐朝的纪元并非从太宗的贞观开始,唐太宗也不是唐代的第一位帝王。唐代的第一位皇帝是高祖,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隋末的动荡中,作为一方诸侯掌握一点军权的李渊,与他的三个虎狼之子在六十四处狼烟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大唐帝国,年号武德。在选取继任人的问题上,李渊很是犯难,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太子李建成、老二秦王李世民、老三齐王李元吉——在辅佐父亲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有卓著的军功,都有自己掌握的军队,也都笼络了一班谋士与将领,这是一种相当麻烦的局面。更麻烦的是,这弟兄三人相处得非常不好,钩心斗角,势同水火。李渊按照礼法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这并不解决问题。相比较而言,矛盾比较多地集中在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实力最强,才能与威望也最高,而据史书记载,建成及元吉均是酒色之徒,好色贪功。太子建成自知威信比不上世民,于是与元吉联手,多次阴谋暗害李世民。

这里所说的史书记载,很容易被怀疑不够可信,因为最后的胜利者是李世民,所谓的历史记载他是可以干预的。加上中国传统上就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识,为失败者脸上抹点黑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信,李世民组织宫廷政变,一定要有合适的理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和部下有个交代,也就是做到师出有名,否则会有无法承受的政治代价,他需要掂量掂量。

在父子、兄弟之间矛盾无法回避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据说,这一年的七月二日,李世民安排他的亲信埋伏在玄武门,利用李建成与李元吉上朝的机会伏击,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宣布国家大事一概交由太子处理;一个月后,李渊又宣布传位于李世民,自己为太上皇。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的才能后来发挥得淋漓尽致,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很好的说明。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这次玄武门之变应该是很值得庆幸的,否则别说李建成能否很好地治理国家,即他们兄弟三人的关系便有无数的变数,历经磨难才建立的统一江山完全可能狼烟再起。但这毕竟又是一次于礼法有碍的违制夺权,是一次于人伦有碍的骨肉相残,因此历来都有史家批评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说他那种弑兄、杀弟,逼父的篡权行为令人发指。如明代哲学家王夫之曾经说过:“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恶,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这种思潮渐渐地就演变为“太宗入冥”的故事,在阴问的环境里对李世民进行道德审判,让李世民表现出内疚,承受一定的恐惧与痛苦。这就是《西游记》里李世民遇见李建成与李元吉等一众冤鬼而不得不安抚的由来。

由于李世民的忏悔,要做一场超度亡灵冤鬼的水陆大会,于是就有了寻找有道高僧的事;众官推荐了玄奘法师(唐僧),就有了取经的事。

如果将当初樵子、渔夫的一段对话视为最早掮动翅膀的蝴蝶,那么蝴蝶吓走黄雀,黄雀惊飞了老鹰,老鹰又搅动了一大群白鹭的好梦,呼啦啦一齐起飞的白鹭所掀起的气流,则已经是风暴的初始。

《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P3-5

序言

说前世卜今生,前因后果话《西游》

(代序)

对作品的阅读方式,由读者的兴趣、阅历、身份、需求和知识结构决定。每一类人、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读法,每一种读法又都有客观的、合理的理由。

星河耿耿,凉风习习,一张草席,几把折扇,传统的纳凉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儿时读《西游记》的开始。白骨精变化多端、牛魔王头上长角,但它们都得被孙悟空消灭,这是家长对孩子关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最初启蒙,当然也就是儿童们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在书包中揣一本卷边的《西游记》,抽空从课桌的缝隙里瞄一眼大闹天宫,直到老师来揪住耳朵;所有的同学都将孙悟空当做绝对英雄——课堂上不敢翻跟头七十二变,回家后作业一题不敢少写,但心里崇拜一下孙悟空却是家长和老师都管不着的。带有青春期的躁动与冲破樊笼的渴望,是读书郎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难得浮生半日闲,冲一杯清茶,取下架上的书翻翻,儿时已经读得烂熟,现在不过找找令人发噱的章节。吴承恩是大手笔,人间百态在他的游戏笔墨中纤毫毕见,像孙悟空那样不服天地管辖这辈子是做不到了,有点俗气但很现实的猪八戒也许倒成了自己的镜子,吴承恩当年大概也就像自己这样活着,所以他玩世、骂人都备感亲切。借他人游戏文字,博自己淡然一笑,顺便浇浇心中块垒,这是过来人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查查孙猴子的祖孙三代,盘算吴承恩为何不务正业写什么《西游记》而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追问“放浪诗酒,复善谐剧”的吴老夫子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再讲一讲哪块石头蹦出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高老庄在哪里……把《西游记》煎炒烹炸,再加上点作料,希望帮助他人消化,这是学者们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厨师读出了淮扬美食,报社记者读出了本地方言,方志办的夫子读出历史名城,大学士纪晓岚读出明代制度,流放犯官洪亮吉读出火焰山在新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读者,就有一千种《西游记》读法。

但我希望读者不要止步于自己的本色读法。《西游记》既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书,也不仅仅是消闲的书,更不仅仅是学者们的书……在读者与《西游记》之间,经常横亘着四堵高墙:宗教之间的利益冲突、地域之间的风情差异、历史与现实的古今隔膜、百姓与学者趣味的不同,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困于其间;而每推倒一堵墙,我们面前就会出现一方新的阅读天地,推倒所有的墙,《西游记》便会被复原为一部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

稍后读者将会得到这一结论的详细证明,现在我们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原理:从大唐法师玄奘取经归国时第一个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开始,到吴承恩大手笔为形形色色的故事定型,其间已经经历了大约九百年的演变;九百年里参与增添、改写故事的人不计其数,有和尚、道士、唱戏词的、说鼓书的、讲话本的……吴承恩是最后一个,他有幸被查出了姓名家世,其余的则都成了无名英雄。这些人参与故事的创作,每增加或删除一个故事,一定有他的需要与理由,而所有故事能否经受住时间的严酷淘汰,同样也是由历史的文化的背景决定。比如清代禁书的制度非常严格,朝廷有朝廷的法规,地方有地方的禁令,《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都曾被禁过,但《西游记》却从未上过禁书榜,为什么?当然事出有因——这些,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西游记》的前世。

字里行间,《西游记》积淀了我们这个社会古往今来太多的历史和文化。哪怕是为了一种茶余饭后的显摆,我们也有理由去寻找那些取经故事的最初面貌,寻找那些故事存在的理由与社会背景,把它的文化之根清理出来。也许,有些读者会说:我读《西游记》是消遣的,管那些干吗!你可以这样说,但事实上在不经意之间,在你会心一笑的瞬间,你已经与《西游记》、与吴老先生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沟通。吴老先生把社会、把文化写进了《西游记》,而我们今天与他老人家经历的社会文化氛围并无大的不同,只是形式有点变异而已,在《西游记》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现实生活的写照——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西游记》的今生。

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解读小说,早已有之,并且非常成功,今日《品三国》《揭秘红楼梦》之风行且不用说,多年前则已有台湾著名学者萨孟武先行。他在《<西游记>与中国政治》一书中讲“菩萨与妖精”映照的中国历史观的成王败贼,讲“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导致的大闹天宫的后果,讲佛祖纵容“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与用人的权术……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说他人所未及之事,发他人所未发之言,真个是舌吐莲花,别见洞天。萨孟武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政治学家,中国社会学、法理学研究的先驱,写《(西游记>与中国政治》,对他既是“不务正业”也是当行出色。他称自己的书是“姨太太式”的“小”著作,大抵是因为不成体系,与“太太式”正统的学问有点区别,就他的大学者身份而言,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但用社会学、政治学解读,又正是他最擅长的,所以能把一本小书写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不仅在台湾一版再版,在大陆也不止出过一个版本。本书的构思应该说曾受惠于《<西游记>与中国政治》,甚至萨先生的某些成果也被参考使用了,只是碍于体例,未能在书中一一交代,为表示不敢掠美,特在此处专作说明。

使本书受惠的还有另一位著名学者,我尊敬的冯其庸先生。说来话长:笔者本书里描述的内容另有一个学术版本,就是拙著《西游记的诞生》(中华书局2007年10月出版)。在那本书里,除了对本书描述的内容有繁琐的考证外,还刻意突出了一个体现《西游记》取经故事长达九百多年演化过程的学术框架。在严肃的学术意义上,搭建一个框架是很难的:难在这个框架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不可以随意编造而只能被寻找发现。当年我从零星资料中朦胧意识到应当向西域寻找《西游记》取经故事源头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很有点忐忑不安的,因为我自己也不能相信西域充满黄尘的茫茫古道上还能有唐代的取经传说存在!但就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冯其庸先生关于玄奘当年西行线路的考察报告。近二十年来,冯先生致力于西域丝绸古道的历史文化考察,曾经八探西域,直上帕米尔高原,几乎将玄奘法师当年西天取经的路程,一步一步地从黄尘大漠、冰山雪原里探摸出来。特别是1998年,冯先生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登上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处海拔四千七百米的明铁盖山口,找到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公主堡故事、一千只羊故事确切的发生地点,并且亲自听到了当地牧民、驻军对这些故事的讲述,用真切无疑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力量的强大。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由此使我确信已经找到了搭建学术框架的第一根支柱。

这一节被写进了《西游记的诞生》。这让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志宏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有了本书的出版;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可以理解但挺让我为难的要求:请冯其庸先生对我的学术观点表示点意见——相当于出一份检测报告。我不敢妄称与冯先生熟悉,只是十好几年前在一次会上凑过去攀谈了几句,冯先生必定不会记得。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虽然冯先生这几年眼疾比较严重,目力只有零点一,但收到《西游记的诞生》之后,还是用放大镜看完了我有关最早的取经故事应该诞生于西域的论述,然后十分肯定地对我的努力表示了赞同,认为以他本人对西域玄奘行程的实地考察经历而言,从西域的历史与文化遗迹中寻找《西游记》的源头,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在多次的通话中,冯先生还清晰地记得有很多与唐僧取经有关的传说和遗迹——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说起往事缕缕不绝。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到库车时,还见到白粉写的“女儿国”字样;在新疆,人们就将开都河称为流沙河;在甘南,有至今犹存的玄奘晒经台……在听我说到火焰山的原型可能是新疆煤田的自燃时,老先生说:不只是煤田,还有油田,我亲眼看过新疆至今还有汩汩往外冒石油的地方,如果这些油田点起火来,不就是火焰山吗!他认为这些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剔除晚出的、附会的成分后,应当会有确切的文化价值。

冯先生建议我再去西北走一走,去实地看一看,会有更多的收获,他会介绍一些西北的朋友帮助我。这真让我感动,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在将西北的历史风情告诉读者的同时,也将一位前辈学者对学术探求的拳拳之心告诉读者,并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需要说明:

1.当年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时,因为设定的对象是英文读者,所以舍去了中文的注释,并改用比较亲切易读的语言叙述。这本是通变之计,但却造就了该书独特的神韵,广受欢迎。联系到读者对《揭秘红楼梦》《品三国》和余秋雨散文等的欢迎,让我们觉得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只是需要一种合适的形式。基于这一认识,本书也尝试了新的表现形式,即将《西游记》原著以及相关的学术内容,一一对照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事件加以解读。这种形式天生有一点缺陷,即难免零乱之病,但是因为取材比较自由,所以可以写得随意些,也许会比纯正的学术著作亲和一些。

2.本书“邯郸学步”式地舍弃了全部注释,改为在书后附加一个主要参考文献书目。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很多地方采用了散文的笔法和描述性的文学语言,然而本书与文学创作仍有本质的不同,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都建立在严肃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几乎所有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都有据可查,凡属于学术猜想和有争议的问题,都会有适当的提示,不敢专断。如果读者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对照参考文献和拙著《西游记的诞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深入浅出,是做学问的一个境界,本书不敢言必,但在用心努力,是为序。

蔡铁鹰

二00八年仲秋写定于古楚淮阴听湖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铁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6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