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蓝花布上的昆曲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戏的故乡专指温州,还是包括温州在内的一个较大的范围?这是历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没有争议的,是温州和南戏的特殊渊源。这片传唱过梨园初声的沃土,此后便不曾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扮演过主角。但民间对戏曲的热爱,却一直延续了下来。至上世纪70年代,当地日用品以戏曲为装饰题材的,比比皆是。其中的佼佼者,是蓝夹缬。

本书将为大家展示五部昆曲蓝夹缬图像,它们遴选自一万多件老蓝花布被面,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深刻的伦理反思,您既可轻松欣赏,也可收藏研究。

内容推荐

本书将为中国民间戏曲的传世图像增加一个新的门类——戏文蓝夹缬。作者是蓝夹缬工艺的命名者,五年的独立田野调查,使她拥有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展示的五部昆曲蓝夹缬图像,遴选自一万多件老蓝花布被面,首次完整面世。丰富、生动的民间艺术形象,以及作者对工艺、民俗的系统研究,对传统戏曲的伦理反思,使本书既可轻松欣赏,也可收藏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在南戏的故乡

 一、童年看到的蓝花布

 二、蓝色的昆曲图卷

 三、蓝夹缬的传说和歌谣

 四、蓝夹缬的制作工艺

 五、本书的结构逻辑

第一章 白兔记

 一、《白兔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白兔记》

 三、《白兔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白兔记》

 链接:戏曲粉本的创作

第二章 杀狗记

 一、《杀狗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杀狗记》

 三、《杀狗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链接:“空脸”图案的形成

第三章 蜃中楼

 一、《蜃中楼》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蜃中楼》

 三、《蜃中楼》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蜃中楼》

 链接:对称花版的异化

第四章 西厢记

 一、《西厢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西厢记》

 三、《西厢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西厢记》

 链接:夫妻通腿的流俗

第五章 义侠记

 一、《义侠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义侠记》

 三、《义侠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义侠记》

 链接:永沉水底的《义侠记》花版故里

结语 对蓝夹缬“申遗”的几点看法

附录

图版目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琼莲自与舜华分别后,一直沉浸在忧伤中。今日见到诗,又听到舜华遣嫁事,才知道种种变故,立时下了决心,跟父母明言示志:“爹爹,若肯把孩儿嫁他,孩儿情愿打死;爹爹若不肯把孩儿嫁他,孩儿也情愿打死。若像姐姐受气不过,改嫁泾河,那样遗臭万年的事,孩儿断断不做!”

东海龙王持家法责打琼莲,龙母心疼难当,恨死了“来搬是非”的“狠心王八”,一头撞过去,要和钱塘龙王拼命。东海龙王扯着老婆的头发劝架,结果夫妇俩打起来。龙母一把揪住龙须,东海龙王大叫“三弟快来相救”。钱塘龙王心想:“我前日说二哥是假英雄,今日看起来,二哥还有三成,他连气也没有。也不是个龙王,竟是个龟王了。这样的人理他做甚么,不如还到洞庭去。”一甩手,返回洞庭了。东海龙王见他走了,就对龙母说,劝架的人已经走了,我们俩就别打了。于是琼莲的事不了了之。

柳毅巡视泾河,舜华正在河边牧羊,两人相逢,惊异莫名。柳毅不理解舜华既是为他守节,不愿泾河拜堂,为什么又嫁来此地?

[生]你既要替柳生守节,就不该嫁到泾河;既到泾河,就是泾河之妇了,怎么还说是柳氏之妻?

[旦]奴家于归之夕,矢志不与小龙成亲。他父母备极千般磨灭,奴家誓死不回,降志辱身,甘为奴婢。如今躯壳虽在泾河,精灵实归柳氏。不肯假借虚名者,犹之范蠡称越大夫,陶潜称晋处士耳!

[生]从古来为臣死忠,为妇死节。你既要做节妇,当

初为甚么不死?

[旦]这个“死”字,终究免不得,只争一个迟早。我

若当初死在家中,有三不便。

[生]那三不便?

[旦]不宽父母之忧,反加老母之罪,一不便也;柳郎不知我为死节之妇,反以我为失信之人,二不便也;不但埋没妾身名节,又且耽搁舍妹终身,三不便也……

柳毅半信半疑,直至看过舜华用鲜血写就的家书,才感动万分,哭倒在地。众人扶起后,一对情侣商议对策。舜华取出金钗一枚,与家书一起托付柳毅:“洞庭湖口有一座古庙,香案边有金橙树一株”,只要将这枚金钗在树上敲上三敲,自然有人出来接引,只要洞庭龙宫知道了实情,事情就可能会有转机。议定后,两人忍痛分别。

柳毅公差在身,不得远离,手下人更是一个也不敢下海送信。张羽闻知,大为感佩,当即手持血书,慷慨而赴洞庭。

一纸激起千层浪。洞庭龙王夫妇手捧女儿血书,哭了个不亦乐乎。钱塘龙王极恨泾河龙王一家竟敢作践他的侄女,立时带兵前往,一场恶战,将泾河小龙吞食腹中。泾河龙王侥幸留下一条老命,拱手奉还洞庭龙女。

舜华回家后,洞庭龙王设宴答谢张羽。钱塘龙王又要做媒,要将舜华许给张羽:“我如今另做一头亲事,有个才貌兼全的在那里,把侄女儿嫁他,做个将功赎罪。”

张羽自然不能答应,以不可杀其夫而娶其妻为由拒绝。

张羽的回答在情在理,钱塘龙王不好勉强。但他似乎有极强的做媒欲望,念头一转,马上想到还有个小侄女:“既然如此,大家兄还有一女未曾许嫁,奉攀入赘何如?虽辞这厢,难推那桩,终须了却乘龙账。”

这桩亲事,倒正是张羽梦寐以求的。但是为了能同时成全好友的婚事,张羽考虑再三,终将前情向洞庭、钱塘两位龙王一一道来,恳请玉成他们四人。P114-115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有极其丰富的印染技艺,如夹缬、绞缬、戳印、刷印等。长期以来,国人以为夹缬早已失传,但上世纪90年代,在浙江地区又“发现”了夹缬,它以单色——蓝夹缬的形式,活态地存在于民间。蓝夹缬不仅在工艺制作上传承了古老的夹缬技艺,所印花布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用做结婚被面,和当地百姓世代相伴,从未中断。一件完整的蓝夹缬被面,印着以戏曲为主的十六片纹样。蓝夹缬是这一地区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发现。

张琴女士对蓝夹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她的主要贡献有两点:

一,她用五年时间坚持在浙江南部作田野调查,初步勘定了蓝夹缬的流布区域,对蓝夹缬的雕版、打靛、印制等工艺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在大量的实物基础上,指出蓝夹缬的主要纹样是当时流行的戏曲。她的专著《中国蓝夹缬》(学苑出版社,2006年)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二,她的研究没有就此停留在制作技艺的记录分析上,而是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对蓝夹缬的戏曲纹样进行严密细致的剖析,公之于众,从而丰富了我国民间戏曲的传世图像,以及染织工艺的传统纹样。《蓝花布上的昆曲》是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之一。此书对戏文蓝夹缬的分析和观察,不仅深化了蓝夹缬工艺的文化内涵,对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艺术,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两项成就,是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在当前学界浮躁之风甚盛的情况下,尤为难能可贵。从工艺、民俗跨越到戏曲,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作者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十分可贵和值得倡导的。希望她以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2008年5月2日

后记

蓝夹缬是唐代复色夹缬技艺的遗存,是我国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蓝夹缬的戏曲纹样,是我国传统染织品中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唯一孤例,在品种和数量上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间戏曲图像的传世存量。在流传地,蓝夹缬在人生礼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圈的理想标志物。

在工艺流程上,蓝夹缬技艺由雕版、制靛及印染三个环节组成,温州地区尚完整保存,但已处于濒危状态。如雕版技艺,历来在瑞安市(县级市)的两大花版家族中传承,此两家族现仅余一名艺师真正具备操作能力;制靛技艺,原来的种靛区有乐清市(县级市)中雁山麓、文成县玉壶山区、平阳县腾蛟片区等,目前只有乐清中雁山麓的十多位老靛农还在种靛、打靛;印染技艺,历史上的蓝夹缬染坊遍布温州城区、乡镇,不下二百家,于上世纪70年代后基本歇业。现有的两家染坊,一家在苍南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蓝夹缬染坊经历,于1988年新设,初期得到日本商人的资助;一家在乐清市,是四代家传的老作坊,停业已逾二十年,赶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好时光,于2007年在当地管理部门的帮助下重开。

上述价值及濒危现状,表明蓝夹缬具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浙江省有关部门已把蓝夹缬公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国家级名录。这原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但在申报过程中,出现了激烈的争议,直至发生多起进京告状事件。综观这些争议的焦点,集中于两部分:

第一,对项目名称的争议,是夹缬还是蓝夹缬?

历史上的夹缬技艺是复色的,在流传的过程中,复色制作法已失传,温州及周边地区保存下来的,是单色(蓝色)技艺——蓝夹缬。除工艺特征不变外,蓝夹缬的外观、纹样及使用功能等,都已和历史上的复色夹缬有了很大的区别,已别有天地。从这点来说,项目名称用蓝夹缬比夹缬确切,也更有利于流传地区特有文化内涵的挖掘。当然,这并不排斥有关单位或个人对复色夹缬的研究恢复,但那属于另一范畴,和申遗无关。申遗,申报的是现在尚存的活态遗产,而不是早已消逝或将来有可能研究恢复的固态遗产,这是常识。

第二,对申报单位的争议,是苍南县还是包含苍南县在内的单位?

浙江省公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蓝夹缬的申报单位是苍南县。浙江省推荐蓝夹缬项目申报国家级名录的,申报单位也是苍南县。

这里牵出一个关键问题,即:作为本项目的申报单位,苍南县是否具备典型性、代表性?

如前所述,蓝夹缬制作流程的刻版、制靛及印染三道工序,苍南县仅有一道印染。此仅有的一道工序,还是1988年由外商资助新设,并且乐清市也有。而乐清市除印染外,还保留有制靛技艺。至于蓝夹缬项目最重要的刻版技艺,在有据可查的一百五十多年历史里,仅存传于瑞安市,根本和苍南县不沾边!

至于某些人所称苍南县“完整保存着”蓝夹缬技艺,并且为了使这个“完整”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将温州市的县级市瑞安市,也“造成”了温州市苍南县的“瑞安乡”,就更是违背起码的真实了。

当起码的真实也被违背时,上级管理部门的把关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对基层管理部门来说,要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全面了解自己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并且正确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价值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盘掌握情况,才能申报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地区,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从而取得良性效应。  以蓝夹缬为例。在相关技艺尚存传的几个市、县,如瑞安市,该市的蓝夹缬花版雕刻是国内一绝,而更绝的是,蓝夹缬花版家族的聚居地,紧邻该市的另一项重要文化遗产片区——木活字印刷村落。世代传承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是王氏家族。这个王氏家族和花版家族施氏,自唐朝以来,一路结伴迁移,自河南光州,至福建泉州,至浙江平阳,最后在瑞安高楼比邻落户,一家独掌蓝夹缬花版雕刻,一家专事木活字雕版印刷。一千多年的迁移路线,典籍、文献历历可查。相关部门如能通盘统筹,制定整体规划,在传承技艺的前提下,开辟主题博物馆、文化旅游保护区等,那么,保护的成果应该相当可观。

又如乐清市,该市的靛青村和印染作坊均分布在中雁荡山麓,风景如画,存在整片保护的前提。此外,蓝夹缬分布线横穿乐清境内,形成南部流传蓝夹缬,北部流传蓝印花布。靛青、蓝夹缬、蓝印花布,三种资源加在一起,使乐清市具备了做成中国三千多年蓝染文化研究基地的先天条件。现在三种技艺的传人、工具均尚在,相关部门在申遗的同时,如能挖掘、整合这些资源,前景值得期待。

对文化遗产的传人来说,在这场举国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中,他们是主角,是被保护的对象。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遗产的泱泱大国,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供养起来,这不是国力所能达到的。文化遗产要得到真正的传承,归根结底还是要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衷心希望蓝夹缬的艺师们,及早抓住政策给予的好时机,摆脱“坐、靠、等”的幻想,以自己的辛勤才智,使美丽的蓝夹缬青春再发,回到生活中和我们亲切相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蓝花布上的昆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9881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3.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