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本书也是汉语界第一部从分析美学角度研究电影的专著,“认知转向”后的英美电影理论前沿问题探讨,注重常识、论证、逻辑性与客观性的分析风格。
图书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当代电影研究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本书也是汉语界第一部从分析美学角度研究电影的专著,“认知转向”后的英美电影理论前沿问题探讨,注重常识、论证、逻辑性与客观性的分析风格。 目录 引言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 第一编 叙事与认知 机器叙述者的黎明:走向自动化故事生成17 一、自动化故事生成的早期尝试/18 二、规划手段在交互式叙事中的应用/22 三、喜剧情境的自动生成/25 电影悬念:情感与叙事结构32 一、叙事性联系/32 二、因果关系/36 三、悬念的叙事/41 库里肖夫的遗产45 一、库里肖夫实验:电影史的“神话”/45 二、重构“莫兹尤辛实验”/47 三、新的方向:重构库里肖夫效应/54 感知运动图画: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与认知主义电影理论57 一、无法看见的“看见”/58 二、视觉推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62 三、运动着的影像/64 第二编 电影、虚构与心灵 电影与虚构:虚构性电影的性质71 一、电影作品与虚构/72 二、电影观众与虚构/76 三、电影创作者与虚构/78 情感的逻辑: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虚构悖论”研究83 一、“虚构悖论”之提出/83 二、审美经验理论的“认识论转向”/84 三、情感的逻辑/87 第三编 重返理性 电影研究与认知主义101 一、审美经验研究的认识论转向/103 二、“六十年代后电影理论”中的反认识论/111 三、结语/114 电影理论世界的“居民”116 一、“视觉的现代性”/116 二、退化性幻觉/124 三、“在场与缺席的游戏”/132 荒唐的想象和愚蠢的问题:电影理论中的“认同”概念141 一、“整体认同”/142 二、“局部认同”/148 大西洋两岸的巴赞:写在英文版《电影是什么?》再版之际152 一、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153 二、直接研究vs.替代性研究/155 三、捍卫常识vs.相对主义/158 电影研究的主词和对象162 附录一 从未如此的电影理论:一个不安的宣言169 附录二 常规电影的力量18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当代电影研究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黎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38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2-01 |
首版时间 | 2009-02-01 |
印刷时间 | 200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